纳米银分散微粒的水溶液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995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纳米银分散微粒的水溶液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可用于织物或皮革加工的纳米银微粒水溶液及其制造方法,其目的在于增进织物或皮革的抗菌与防霉的功能。
背景技术
纳米科技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诞生并快速崛起的新科技,一般所称的纳米尺寸介于10-9-10-7m的范围之间。金属颗粒纳米化的后,能展现出许多异于以往的特性,其光学、磁性、热传导以及机械性质均与微米级的金属颗粒大不相同,因此纳米金属微粒具有广泛的应用性。例如,纳米金属微粒具有高比表面积,因此作为催化剂可大幅提升反应速率。此外,纳米银微粒具有抑菌及杀菌效果,因此可作为织物与皮革的加工剂,提供织物与皮革的抗菌功能。
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物理方法需将大块材利用机械力使其细化至所要求的粒径,其缺点是不易获得100nm以下的粒子。因此较常见用于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为化学方法,以化学还原合成法制备纳米粒子具有产能高、操作容易、低成本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使用。
一般而言,化学还原法是将无机金属盐类溶在含有有高分子化合物或界面活性剂的溶液内,再利用外加还原剂,如联氨、硼氢化钠、乙醇或氢气等,还原无机金属盐类以形成金属纳米粒子。然而,利用化学法亦有潜在的困难,例如外加还原剂往往会影响粒子的大小,如果添加过多则因还原力强、成核速率太快,以致合成的金属纳米粒子过大且粒径不均匀。若添加还原剂量过少,则常会导致还原速率过慢,造成粒子合成需要数天时间之久。此外,由于纳米微粒比表面积大,若缺乏适当的保护剂,在溶液中很容易聚集成较大的粒子。因此,以液相法制备纳米微粒时,通常会加入可溶性的高分子、界面活性剂或错合物等物质做为保护剂,用以控制粒子成长时的凝聚现象,以获得均一且分散性良好的纳米粒子溶液。
美国专利US6,103,868揭示一种制备纳米金属颗粒的方法,其是将金属盐类水溶液与含有界面活性剂的有机溶剂混合,然后加入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由此得到纳米金属颗粒。又美国专利US5,759,230则将硝酸银在乙醇中进行反应,以合成颗粒大小为40nm的银,但其反应温度需高达120-200℃。
为改善上述已知制造纳米银微粒的制程,研发一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制成简便的纳米银微粒制程成为值得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由前述可知,先前技术中的制造纳米银微粒技术,物理方法无法获得100nm以下的粒子,而化学方法往往反应温度过高,需时较久等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且制程简单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纳米银分散微粒的制备方法,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且制程简单的优点,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处理织物或皮革的方法,利用本发明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与织物接触以达成抗菌防霉的功效。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其特征在于,是包含0.005wt%-0.3wt%银粒子;0.2wt%-10wt%安定剂;0.01wt%-5wt%界面活性剂;其中前述银粒子的粒径范围为1nm-90nm。
其中前述银粒子浓度为0.05wt%-0.2wt%。
其中前述安定剂浓度为1wt%-3wt%。
其中前述界面活性剂浓度为0.5wt%-2wt%。
其中前述安定剂为可溶于水的高分子。
其中前述高分子为合成或是天然高分子。
其中前述高分子为淀粉或其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甲基酸基纤维素、压克力高分子或其衍生物、压克力高分子共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油酸钠或萘磺酸甲醛缩合物。
其中前述界面活性剂是为水溶性的非离子型、阳离子型或阴离子型的界面活性剂。
其中前述水溶性非离子型界面活性剂是为聚氧乙烯烷基醚类。
其中前述聚氧乙烯烷基醚类是为化学式(I)的化合物CH3-(CH2)10-CH2-O-(CH2CH2O)n-H(I),其中n=3-10。
其中前述聚氧乙烯烷基醚类为化学式(II)的化合物
,其中m+n=9-11,x=3-12,y=6-7。
其中前述水溶性阳离子型界面活性剂是为氯化三甲基脂肪胺。
其中前述氯化三甲基脂肪胺为化学式(III)的化合物CnH2n+1(CH3)3N+Cl-(III),其中n=12-18。
其中前述阴离子型界面活性剂为月桂醇硫酸酯钠。
其中前述的月桂醇硫酸酯钠为化学式(IV)的化合物CH3(CH2)nOSO3-Na+(IV),其中n=10-12的整数。
本发明一种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a)混合安定剂与界面活性剂形成一安定剂-界面活性剂溶液;(b)将硝酸银与前述安定剂-界面活性剂溶液混合;
(c)将还原剂加入步骤(b)的溶液;及(d)形成一含有纳米银分散微粒的溶液。
其中前述步骤(a)中的安定剂为可溶于水的高分子。
其中前述高分子为合成或是天然高分子。
其中前述的高分子为淀粉或其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甲基酸基纤维素、压克力高分子或其衍生物、压克力高分子共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油酸钠或萘磺酸甲醛缩合物。
其中前述步骤(a)的界面活性剂是为水溶性的非离子型、阳离子型或阴离子型的界面活性剂。
其中前述水溶性非离子型界面活性剂是为聚氧乙烯烷基醚类。
其中前述聚氧乙烯烷基醚类是为化学式(I)的化合物CH3-(CH2)10-CH2-O-(CH2CH2O)n-H(I),其中n=3-10。
其中前述聚氧乙烯烷基醚类为化学式(II)的化合物
,其中m+n=9-11,x=3-12,y=6-7。
其中前述水溶性阳离子型界面活性剂是为氯化三甲基脂肪胺。
其中前述阳离子型界面活性剂为化学式(III)的化合物CnH2n+1(CH3)3N+Cl-(III),其中n=12-18。
其中前述阴离子型界面活性剂为月桂醇硫酸酯钠。
其中前述的月桂醇硫酸酯钠为化学式(IV)的化合物CH3(CH2)nOSO3-Na+(IV),其中n=10-12的整数。
其中前述步骤(c)中的还原剂为联胺水合物、硼氢化钠或有机醇。
其中前述步骤(c)的反应温度为0-50℃。
其中前述步骤(c)的反应温度为20-30℃。
其中前述步骤(d)中的含有纳米银分散微粒的溶液,其中银粒子的粒径范围为1nm-90nm。
其中前述步骤(d)中的含有纳米银分散微粒的溶液,其中银粒子浓度为0.005wt%-0.3wt%。
其中前述步骤(d)中的含有纳米银分散微粒的溶液,其中银粒子浓度为0.05wt%-0.2wt%。
其中前述步骤(d)中的含有纳米银分散微粒的溶液,其中安定剂浓度为0.2wt%-10wt%。
其中前述安定剂浓度为1wt%-3wt%。
其中前述步骤(d)中的含有纳米银分散微粒的溶液,其中界面活性剂浓度为0.01wt%-5wt%。
其中前述界面活性剂浓度为0.5wt%-2wt%。
本发明一种处理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前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与织物接触。
本发明一种处理皮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前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与皮革接触。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为本发明的纳米银微粒水溶液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纳米银微粒于水溶液是统中的制造方法,制备的纳米银微粒粒径小于90nm(范围从1nm至90nm),并且不会有凝聚的现象发生。本发明将硝酸银、安定剂、界面活性剂于水中混合均匀,并持续搅拌下加入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而得到含有纳米银微粒的水溶液。
由于金属粒子粒径减小时会造成其表面能急剧增大,使得粒子间容易聚集成大颗粒子,故为了制备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纳米粒子,往往利用静电排斥力、立体障蔽与网状结构物等来抑制粒子的聚集。本发明利用保护剂中的氧原子与银离子产生吸引力,再由还原剂将银离子还原成银原子。被还原的银原子因被保护剂包覆着,造成银原子与银原子无法碰撞聚集,以达到保护效果。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使用的安定剂水溶液的作用机制为控制银纳米的粒径大小在1nm到90nm,并且防止银纳米粒子彼此聚集变成较大的银粒子而沉淀析出。1nm到90nm的银粒子可悬浮分散于安定剂的溶液中,并且具有非常高的杀菌活性。本发明的银纳米微粒在常温的下可长时间储存而不会有聚集的现象。
在本发明中,所选用的界面活性剂包括对水溶解度很好的非离子型(聚氧乙烯烷基醚类)、阳离子型(氯化三甲基脂肪胺)及阴离子型的界面活性剂(月桂醇硫酸酯钠)。其非离子型、阳离子型与阴离子型的结构式如以下所示
非离子型CH3-(CH2)10-CH2-O-(CH2CH2O)n-H(I)其中n=3-10的整数。
其中m+n=9-11的整数,x=3-12的整数,y=6-7的整数。
阳离子型CnH2n+1(CH3)3N+Cl-(III)其中n=12-18的整数。
阴离子型CH3(CH2)nOSO3-Na+(IV)其中n=10-12的整数。
本发明中所使用还原硝酸银的还原剂可为联胺水合物、硼氢化钠或有机醇。安定剂-界面活性剂与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与还原剂联胺水合物反应还原银离子为金属银,反应式如下
反应的适当温度大约在0℃到50℃。反应时间应持续大约2到3小时。反应时所使用的硝酸银与联胺水合物的重量比为1∶0.08到1∶0.3。反应得到银纳米粒子的直径在1nm到90nm。
由于联胺水合物具有毒性,当还原反应结束后,应在空气中暴露4到5小时或将空气打入溶液中直至联胺水合物氧化分解成氮气跟水若以安定剂-界面活性剂与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与还原剂硼氢化钠反应还原银离子为金属银,其反应化学式如下
反应的适当温度大约在0℃到50℃。反应时间应持续大约0.5到2小时。反应时所使用的硝酸银与硼氢化钠的重量比为1∶0.03到1∶0.22。反应后的银纳米粒子的直径在1nm到90nm。
若以利用有机醇作为还原剂,因为醇可以被氧化形成醛或酮,将金属离子还原成金属。使用的有机醇包括甲醇、乙醇、丙醇、正丁醇、正己醇、异丙醇、乙二醇。反应式如下
反应的适当温度大约在0℃到50℃,反应的酸碱值可用氨水控制在pH=7-8。反应时间应持续大约5到7小时。反应时有机醇的使用浓度为20-30wt%。
将本发明的银纳米微粒直接加工于织物与皮革之后,可使织物与皮革具有显著的抗菌与防霉的功效,因本发明的银纳米具有显著的抗菌及抗真菌的能力,能杀死并且抑制细菌及真菌的生长。这些特性在工业的用途中,可用做织物与皮革抗菌防霉的加工。
以下是提供利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书本发明的技术及特点,然本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
实施例实施例一、银纳米溶液的制备将20克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0.1克的聚氧乙烯烷基醚溶解在900毫升的蒸馏水中,然后将1.58克的硝酸银加入PVP的溶液中充分的搅拌约2小时形成稳定的硝酸银/PVP水溶液。取0.9克的80wt%的联胺水合物充分混合于100毫升的蒸馏水中。将此联胺水合物水溶液滴加入硝酸银/PVP水溶液中约时1小时。滴加完后在室温下搅拌反应约4小时。反应完后得分散均匀的0.1wt%黄绿色银纳米溶液。
实施例二、银纳米溶液的制备将800毫升的蒸馏水加热至70℃,然后将2克的甲基酸基纤维素(CMC)与0.1克的聚氧乙烯烷基醚慢慢加入溶解,当CMC充分溶解后再将此溶液降回至室温。将1.58克的硝酸银溶解于100毫升的蒸馏水中,然后加入CMC的溶液中充分的搅拌约2小时形成稳定的硝酸银/CMC浆液。取0.9克的80wt%的联胺水合物充分混合于100毫升的蒸馏水中。将此联胺水合物水溶液滴加入硝酸银/CMC水溶液中约时1小时。滴加完后在室温下搅拌反应约4小时。反应完后得分散均匀的0.1wt%绿色银纳米浆液。
实施例三、银纳米溶液的制备将20克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0.1克的聚氧乙烯烷基醚溶解在900毫升的蒸馏水中,然后将1.58克的硝酸银加入PVP的溶液中充分的搅拌约2小时形成稳定的硝酸银/PVP水溶液。取0.34克的硼氢化钠充分混合于100毫升的蒸馏水中。将此硼氢化钠水溶液滴加入硝酸银/PVP水溶液中约时1小时。反应完后得分散均匀的0.1wt%深棕色银纳米溶液。
实施例四、银纳米溶液的制备将800毫升的蒸馏水加热至70℃,然后将2克的甲基酸基纤维素(CMC)与0.1克的聚氧乙烯烷基醚慢慢加入溶解,当CMC充分溶解后再将此溶液降回至室温。将1.58克的硝酸银溶解于100毫升的蒸馏水中,然后加入CMC的溶液中充分的搅拌约2小时形成稳定的硝酸银/CMC浆液。取0.34克的硼氢化钠充分混合于100毫升的蒸馏水中。将此硼氢化钠水溶液滴加入硝酸银/CMC水溶液中约时1小时。反应完后得分散均匀的0.1wt%棕色银纳米浆液。
实施例五、银纳米溶液的制备将20克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0.1克的聚氧乙烯烷基醚溶解在780毫升的蒸馏水中,然后将1.58克的硝酸银与200克的乙二醇加入PVP的溶液中充分的搅拌约2小时形成稳定的硝酸银/PVP水溶液。将2克浓度为45wt%的氢氧化水溶液加入硝酸银/PVP水溶液中反应6小时。反应完后得分散均匀的0.1wt%深棕色银纳米溶液。
实施例六、纳米银的尺度鉴定根据穿透式电子显微镜的测试通则JY/T011-1996,测试时使用JEM-100CXII穿透式电子显微镜,测试时的电子加速电压为80KV,分辨率为0.34nm。测试实验分别观察实施例一、二、三、四及五的银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与分布情形。观察的样品分别为新制备以及在室温下存放180天后的样品。试片的制备方式为将装有银纳米粒子溶液的样品瓶置入超音波震荡器中,震荡约1分钟后,再以乳头滴管取出中间层的溶液,随即滴在铜网蜡床上,待溶剂挥发完后,再以穿透式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新制备的银纳米粒子的粒径小于35nm,大部分(37%)的粒径皆分布于15nm。储存在室温下180天后的样品经分析其粒径也小于35nm,大部分(38%)的粒径皆分布于15nm。
实施例七、纳米银于溶液中的分散测试将实施例一、二、三、四及五的纳米银微粒溶液,以微量分散于蒸馏水中,所测得的吸收光谱如第一图所示。其中银纳米粒子的吸收光谱可以提供粒子结构的对称性(非一维或二维的金属纳米粒子)及粒子的分散性等信息。一般而言,吸收波峰峰宽越窄,粒子的分布越均匀。根据图1,波峰的波宽为470-430nm即为纳米银粒子的表面电浆共振吸收区域。由此可知,反应物中的硝酸银经还原反应后,生成纳米银粒子,且由其波形可知,纳米银粒子分布十分均匀。
实施例八、以本发明的纳米银溶液处理织物的抗菌防霉实验将含有纳米银微粒0.1wt%的溶液用水稀释为0.001-0.005wt%,使用含浸方式施加到所选织物上,所使用的织物为棉平织染色后布、聚酯平织染色后布、尼龙平织染色后布,的后于100℃热烘处理。将加工过的样品委由台湾中国纺织中心生化检测实验室根据JIS L1902-1998纺织品的抗菌性标准测试方法进行实验。所使用的测试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杆菌两种菌种。根据表一所示,加工过的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杆菌有显著的抑菌及杀菌效果。
表一、将纳米银加工于棉平织染色后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杆菌的抑菌及杀菌效果

a抑菌值大于0,表示有抑菌效果。b杀菌值大于0,表示有杀菌效果。
c抑菌值大于0,表示有抑菌效果。d杀菌值大于0,表示有杀菌效果。
实施例九、以本发明的纳米银溶液处理皮革的抗菌防霉实验将浓度0.1wt%的纳米银溶液用水稀释至0.001-0.005wt%,使用喷枪以喷涂方式施工于所选择的皮革上,使所用的检验皮革为榔皮或猪皮等。先在80℃烘箱预干3分钟,再置于25℃环境24小时。
实验结果如表二,加工过的皮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杆菌有显著的抑菌及杀菌效果。
表二、将纳米银加工于皮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杆菌的抑菌及杀菌效果

a抑菌值大于0,表示有抑菌效果。b杀菌值大于0,表示有杀菌效果。
c抑菌值大于0,表示有抑菌效果。d杀菌值大于0,表示有杀菌效果综上所述,以本发明的方法所制作的纳米银微粒溶液直接加工于织物与皮革,确实具有显著的抗菌与防霉的功效,能杀死并且抑制细菌及真菌的生长。此外本发明纳米银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具有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且制程简单,并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可应用于工业用途。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其它实施态样本发明的实施方法已详述于前述实施例中,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士皆可依本发明的说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内视需要更动、修饰本发明,因此,其它实施态样亦包含在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其特征在于,是包含0.005wt%-0.3wt%银粒子;0.2wt%-10wt%安定剂;0.01wt%-5wt%界面活性剂;其中前述银粒子的粒径范围为1nm-90n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银粒子浓度为0.05wt%-0.2wt%。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安定剂浓度为1wt%-3wt%。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界面活性剂浓度为0.5wt%-2wt%。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安定剂为可溶于水的高分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高分子为合成或是天然高分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高分子为淀粉或其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甲基酸基纤维素、压克力高分子或其衍生物、压克力高分子共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油酸钠或萘磺酸甲醛缩合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界面活性剂是为水溶性的非离子型、阳离子型或阴离子型的界面活性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水溶性非离子型界面活性剂是为聚氧乙烯烷基醚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聚氧乙烯烷基醚类是为化学式(I)的化合物CH3-(CH2)10-CH2-O-(CH2CH2O)n-H(I),其中n=3-10。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聚氧乙烯烷基醚类为化学式(II)的化合物 ,其中m+n=9-11,x=3-12,y=6-7。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水溶性阳离子型界面活性剂是为氯化三甲基脂肪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氯化三甲基脂肪胺为化学式(III)的化合物CnH2n+1(CH3)3N+Cl-(III),其中n=12-18。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阴离子型界面活性剂为月桂醇硫酸酯钠。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的月桂醇硫酸酯钠为化学式(IV)的化合物CH3(CH2)nOSO3-Na+(IV),其中n=10-12的整数。
16.一种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a)混合安定剂与界面活性剂形成一安定剂-界面活性剂溶液;(b)将硝酸银与前述安定剂-界面活性剂溶液混合;(c)将还原剂加入步骤(b)的溶液;及(d)形成一含有纳米银分散微粒的溶液。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步骤(a)中的安定剂为可溶于水的高分子。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高分子为合成或是天然高分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的高分子为淀粉或其衍生物、纤维素衍生物、甲基酸基纤维素、压克力高分子或其衍生物、压克力高分子共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油酸钠或萘磺酸甲醛缩合物。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步骤(a)的界面活性剂是为水溶性的非离子型、阳离子型或阴离子型的界面活性剂。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水溶性非离子型界面活性剂是为聚氧乙烯烷基醚类。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聚氧乙烯烷基醚类是为化学式(I)的化合物CH3-(CH2)10-CH2-O-(CH2CH2O)n-H(I),其中n=3-10。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聚氧乙烯烷基醚类为化学式(II)的化合物 ,其中m+n=9-11,x=3-12,y=6-7。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水溶性阳离子型界面活性剂是为氯化三甲基脂肪胺。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阳离子型界面活性剂为化学式(III)的化合物CnH2n+1(CH3)3N+Cl-(III),其中n=12-18。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阴离子型界面活性剂为月桂醇硫酸酯钠。
27.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的月桂醇硫酸酯钠为化学式(IV)的化合物CH3(CH2)nOSO3-Na+(IV),其中n=10-12的整数。
2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步骤(c)中的还原剂为联胺水合物、硼氢化钠或有机醇。
2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步骤(c)的反应温度为0-50℃。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步骤(c)的反应温度为20-30℃。
3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步骤(d)中的含有纳米银分散微粒的溶液,其中银粒子的粒径范围为1nm-90nm。
32.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步骤(d)中的含有纳米银分散微粒的溶液,其中银粒子浓度为0.005wt%-0.3wt%。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步骤(d)中的含有纳米银分散微粒的溶液,其中银粒子浓度为0.05wt%-0.2wt%。
34.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步骤(d)中的含有纳米银分散微粒的溶液,其中安定剂浓度为0.2wt%-10wt%。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安定剂浓度为1wt%-3wt%。
36.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步骤(d)中的含有纳米银分散微粒的溶液,其中界面活性剂浓度为0.01wt%-5wt%。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前述界面活性剂浓度为0.5wt%-2wt%。
38.一种处理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将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与织物接触。
39.一种处理皮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将权利要求1至第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与皮革接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是包含0.005wt%-0.3wt%银粒子;0.2wt%-10wt%安定剂以及0.01wt%-5wt%界面活性剂;其中银粒子的粒径范围为1nm-90nm。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的制作方法,包含(a)混合安定剂与界面活性剂形成一安定剂-界面活性剂溶液;(b)将硝酸银与前述安定剂-界面活性剂溶液混合;(c)将还原剂加入步骤(b)的溶液;及(d)形成一含有纳米银分散微粒的溶液。利用本发明的纳米银分散微粒溶液加工于织物或皮革上可具有抗菌防霉的功效。
文档编号C14C11/00GK1947520SQ200510113639
公开日2007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2日
发明者赵懋勋 申请人:福盈科技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