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抗菌复合纱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698844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抗菌复合纱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制成的抗菌复合纱并公开了该复合纱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开发新的生物可降解纤维,用于服装面料或产业用纺织品,是当今纺织品开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玉米纤维是由卡吉尔·道(CARGILL~DOW)聚合物公司与日本钟纺等公司开发一种新型的环保纤维。该纤维是由玉米淀粉提炼制成的聚乳酸纤维,即PLA纤维,在我国称为玉米纤维。
玉米纤维综合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优点。其机械性能介于涤纶及锦纶之间,强度和模量低于聚酯纤维,高于锦纶。因此,玉米纤维面料手感柔软,有丝绸般的光泽和亮度,具有良好的强度、悬垂性、尺寸稳定性、弹性和抗皱性能。玉米纤维具有良好的可生物降解性,埋人土中2~3年后,强度会消失,完全分解为CO2和H2O。其燃烧发烟量低,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玉米纤维染色性能与涤纶基本相同,但吸湿性和耐高温性能差,其回潮率为0.5%,纯玉米纤维织物穿着吸湿透气性能较差,而且染整加工难度较大。玉米纤维的可纺性较差,类似涤纶,可以纯纺,也可以与棉、羊毛或其它天然纤维混纺。玉米纤维织物可用于服装及垫子填充物、医药卫生用品、婴儿用品等领域。
玉米纤维织物具有较好的外观保持性和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能。但玉米纤维可纺性、吸湿性和耐高温性能较差,使这种新型绿色纤维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而且,在追求服装时尚、保健的今天,玉米纤维没有抗菌保健功能也是其一大缺点。虽然可以将玉米纤维与抗菌涤纶混纺或交织,但无法改善其吸湿透气性能,而且,涤纶难以生物降解,有损玉米纤维织物绿色环保的特色。
所以,提高玉米纤维可加工性及其织物的服用和抗菌保健性能,从而提高玉米纤维的综合性能与附加值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课题。
大麻纤维也是近几年开始发展的新型纤维。其密度为1.458g/cm3;强度为5.8~6.8g/dtex;回潮率为12%;饱和回潮率为50%。大麻纺织品具有很多优良性能。大麻纺织品具有天然抑菌功能。大麻纤维中含有四氢大麻酚(THC)及大麻酚酸等,经光照和空气氧化会产生大麻酚,该物质具有杀菌、止咳、镇痉、止痛、安眠等作用,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明显的杀灭和抑制作用。由于大麻纤维细胞的中腔较大,富含氧气量较多,使厌氧菌无法生存,因而其抗霉抑菌作用更加突出。大麻纺织品吸湿透气性好,其回潮率为12%,饱和回潮率为50%。大麻纤维中心有一个细长的空腔与纤维表面分布着的许多裂纹和小孔相连,优异的毛细效应使大麻纤维织物吸湿排汗性能格外好。大麻纺织品有较高的空隙率,它有很好的吸音性和透气性,并且有很好的耐热性,能经受370℃高温的考验。因此大麻纺织品除用于服装外,还可用于室内装饰。大麻纺织品装饰的房间,不仅可以降低噪音,给人们工作生活提供一个安静的空间。还因其吸湿放湿性好,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是一个天然的绿色空调。大麻纤维耐日晒、耐腐蚀性能好。因此,大麻纺织品特别适宜做防晒服装及各种特殊需要的工作服,也可做太阳伞、露营帐篷、渔网、绳索、汽车坐垫、内衬材料等。此外,大麻织物还有防紫外线辐射功能。经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检测普通衣着仅能阻隔30%~90%的紫外线,而一般大麻织物,无需特别整理即可屏蔽95%以上的紫外线。
因此,从理论上讲,大麻纤维是内衣、夏季服装、床上用品等的最理想的原料。但大麻纤维具有麻类纤维的共同缺点,如纱支较粗、面料厚重、耐磨性、抗皱性和保形性差、手感粗糙,接触皮肤有刺痒感。上述缺点大大限制了大麻纤维在内衣、夏季服饰上的应用。尤其是大麻短麻更为严重,单纤维长度短,一般为20~50mm,且纤维的长度整齐度不高。这样很不利于纺纱,且难纺中细号纱(30tex以下)。尽管可以和其他纤维混纺或交织,但只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纺织加工和服用性能,且有损大麻织物风格和抗菌保健性能。
如果将玉米纤维纱线与大麻长麻纱线交织,可以提高玉米纤维织物的抗菌和吸湿透气性能,同时,也可以提高大麻织物的柔软舒适性、尺寸稳定性和抗皱性,但最终织物却失去了玉米纤维织物轻薄、手感柔软、悬垂、抗皱和丝绸般的光泽等优良的外观性能。如果将玉米纤维与大麻短纤维混纺,则无法纺出细号纱(20tex以下)。而且,大麻纤维混纺比例越高,所纺纱线越粗,难以织造轻薄织物。大麻纤维混纺比例过低(低于20%),则最终织物难以达到预期的抗菌保健性能。因此,上述并非理想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发挥玉米纤维光泽好、强力高、弹性好、模量较高、可生物降解的优势,弥补了其吸湿小、可纺性差、无天然抗菌特性、服用性能较差等缺点,又可在保持大麻纤维的抗菌、吸湿透气、凉爽的优点的前提下,以玉米纤维的强力高,保形性好的优良特点,弥补了大麻纤维悬垂性差,保形性差的缺点,并且可以纺出细号纱,甚至10tex以下的特细号纱,攻克了大麻纤维难以纺细号纱的难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则是公开了一种上述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抗菌复合纱的生产方法。
按照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该抗菌复合纱包括30~60份的玉米纤维与40~70份的再生大麻纤维,单位为质量份。
所述再生大麻纤维是以大麻短麻、落麻、麻秆、秆芯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再生制得的纤维。
上述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抗菌复合纱的生产方法,包括a、原料准备将30~60份的玉米纤维与40~70份的再生大麻纤维分别依次经过开清棉、梳棉、预并工序后备用;单位为质量份;在对玉米纤维开清棉时,梳针滚筒速度控制在600~700r/min,打手速度控制在800~900r/min;
在对再生大麻纤维开清棉时,梳针滚筒速度控制在500~600r/min,打手速度控制在700~800r/min;在对玉米纤维或再生大麻纤维进行梳棉时,锡林转速控制在280~330r/min,刺辊转速控制在600~850r/min,锡林与刺辊表面线速度比控制在2~2.5,同时将给棉板抬高1~2mm,增大给棉板与刺辊的隔距,增大刺辊与锡林的线速比,缩小道夫与锡林的隔距;b、将预并后的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依次经过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工序后得到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的混纺抗菌复合纱。
在开清棉工序中,打手采用梳针打手或综合式打手;并条工序要“重加压,中定量,低速度”,后区牵伸比纯棉纺大,前张力牵伸和后张力牵伸均比纯棉纺小,约等于1,加大机后张力;粗纱工序“大隔距,重加压”,同时适当加大粗纱的捻系数。细纱工序注意钢丝圈的选型和成纱捻度的选择,捻系数为330-380,钢丝圈速度不宜过高,并选择合适的钢丝圈重量。该再生纤维与原大麻纤维纤维相比,保持了原大麻纤维的优良特性之外,还具备粘胶纤维的性能,如细度和长度可根据需要控制,可纺性、吸湿性和染色性好、可生物降解且价格便宜。织物手感柔软、无刺痒感,穿着舒适,但挺括性和抗皱性稍差。
上述开清棉、梳棉、预并、并条、粗纱、细纱、络筒等工序在《棉纺工艺学》、《棉纺手册》均有详细记载。
本发明采用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制成抗菌复合纱。
利用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进行混纺,织成集抗菌、保健、可生物降解、轻薄、柔软、悬垂、保形、抗皱和色泽亮丽等优良性能于一体的新型面料。这类产品适合做时装、休闲装、套装、衬衣和家用纺织品等。这种面料的独特性能并不是两种纤维优点的简单叠加。他必须根据最终产品需要,合理配比,优化设计纱线和织物的结构、加工工艺参数等。两种纤维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综合作用,产生了所需产品的风格特征与性能。
这种多元化纤维原料结构,一方面利用再生大麻纤维与玉米纤维性能的互补,改善和优化了玉米纤维产品的性能,丰富、拓展产品的花色、风格。另一方面弥补了目前玉米纤维价格高的不足。更为重要的是,采用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可以纺制出细号纱,甚至10tex以下的特细号纱,攻克了大麻纤维难以纺细号纱的难题。利用该纱线可以制出轻薄柔软、无刺痒感的面料。
各道纺纱工艺原则如下(1)混纺比玉米纤维的性能与涤纶接近。再生大麻纤维与粘胶纤维相类似。因此,采用高比例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改善了玉米纤维的可纺性,提高了玉米纤维面料的吸湿透气性和抗菌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高比例再生大麻纤维与玉米纤维混纺,克服大麻纤维及再生大麻纤维面料的尺寸稳定性和抗皱性较差的弱点,改善了面料的穿着高档风格。鉴于上述原则,玉米纤维混纺比不少于30份,再生大麻纤维混纺比不少于40份,既保证面料的外观性能,如抗皱性、尺寸稳定性、挺刮性,又改善面料的卫生舒适性,如吸湿透气、抗菌保健。同时,体现绿色环保理念。
(2)开清棉工序I玉米纤维开清棉工艺玉米纤维的长度整齐度较好、具有良好的弹性、含杂少。但回潮率低、吸湿性较差,有轻微静电,熔点低,开松后纤维非常蓬松,容易产生粘卷。由于纤维具有较大的弹性,在压力的作用下棉卷的伸长较大,松弛状态下其回缩也很大,容易产生负伸长,棉卷的伸长达到-1.56%。为保证棉卷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适当降低各部速度,采用“勤抓少抓、多松少打、轻梳少落”的工艺原则,三翼打手去掉刀片,各部隔距应适当放大。必须采取防粘措施,减少粘卷现象。主要打手采用梳针打手或综合式的,打手速度较涤纶纺纱要低一些。
较佳的,所述纺纱工艺中开清棉工艺为棉卷干定量不少于400g/m,棉卷重量在13kg左右,梳针滚筒速度600~700r/min,三翼梳针或综合打手800~900r/min。开棉机打手与给棉罗拉之间的隔距为10~12mm,打手-除尘棒隔距为16×18×20×22.5mm,清棉机打手与给棉罗拉之间的隔距为8~10mm,打手-除尘棒隔距为(11~15)mm×(20~22)mm。
II、再生大麻纤维开清棉工艺再生大麻纤维与粘胶纤维一样,强力低,纤维的回弹性差,回潮率较高,具有纤维整齐度好、不含杂的特点,在清花工序主要以开松为主,尽量减少对纤维的打击,避免造成短绒的产生。所以采用“以梳代打、多梳少落、充分混和”的工艺原则。打手改用梳针式或综合式的,三翼打手去掉刀片,给棉罗拉至打手的隔距要较棉的放宽一些,打手速度要放低一些,一般比纯棉纺纱时减慢15~30%。尘棒角度要调成与打手回转方向夹角小一点或反装尘棒。同时还要防止棉卷粘连,紧压罗拉两端的加压要较纺纯棉时重20~40%。为了防止静电的产生,要求保持相对湿度大一些,一般控制在65~70%。
(3)梳棉工序I玉米纤维梳棉工艺由于玉米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弹性恢复性,纤维蓬松,因此梳棉工序应采用“多梳少落”的工艺原则,各部隔距应较大掌握,采用与涤纶相近的工艺进行生产。考虑到棉型给棉板对纤维的损伤较大,因此将给棉板抬高1~2mm。增大给棉板与刺辊的隔距,适当降低刺辊速度,减少纤维的损伤。大小漏底、除尘刀的设置以减小落率为目的。适当控制小漏底入出口隔距,降低落棉。增大刺辊与锡林的线速比,缩小道夫与锡林的隔距,有利于纤维转移。适当加大锡林与盖板隔距,控制好纤维的梳理,降低棉结。主要解决梳棉成条困难、堵斜管问题,提高纤维的转移能力。
较佳的,所述纺纱工艺中开清棉工艺为生条定量较纺棉的定量轻;锡林转速为280~330r/min,刺辊转速为600~850r/min,锡林与刺辊表面线速度比为2~2.5,盖板速度取所用机型的最低档速度,如FA201B梳棉机盖板最低线速度90mm/min。道夫转速为6~36r/min。给棉板-刺辊以及锡林-盖板等隔距均比纺棉大。保证所纺生条棉结少,外观光滑细腻,棉网清晰度良好。
II再生大麻纤维梳棉工艺再生大麻纤维强力低、易脆断,为了减少纤维的损伤,锡林、刺辊和盖板的速度配置要低,锡林与盖板间的隔距要较纺棉时为大,将除尘刀隔距放大或去掉除尘刀。棉网张力方面在生产中随机掌握,与一般化纤没有什么大的差异,不会过多出现棉网下坠或棉网掉边的现象。棉网张力要略大,提高纤维转移率及棉网清晰度。相对湿度一般控制在60~65%范围内。
较佳的,所述纺纱工艺中开清棉工艺与玉米纤维接近,只需作适当调整即可。
(4)并条工序为了保证熟条中纤维的伸直度和分离度,提高熟条的条干均匀度,正确控制定量,使混纺比例符合规定,采用玉米纤维和再生大麻纤维分别预并后再经过三道混并的工艺。
针对玉米纤维导电性较差,纤维蓬松等特点,并条工序采用“重加压,中定量,低速度”的工艺原则,减少生产中的“三绕”和堵塞现象。并条速度不要太高。由于混纺的二种纤维存在弹性伸长方面的差异,头并牵伸时在牵伸力的作用下纤维伸长,在二并机后松弛状态下,玉米纤维由于其弹性的作用出现回缩。这样机后条子中的再生大麻纤维与玉米纤维出现长短差异、棉条劈开,造成双套喂入、机后自停。通过加大机后张力,调节机后导条架与棉条的角度,增大了摩擦力,使开车正常。
较佳的,所述纺纱工艺中并条工艺参数配置为熟条定量偏轻;后区牵伸比纯棉纺大,前张力牵伸和后张力牵伸均比纯棉纺小,约等于1。
(4)粗纱工序为防止意外牵伸而带来的条干恶化,在粗纱工序采用“大隔距,重加压”的工艺原则,同时适当加大粗纱的捻系数,这样既可保证粗纱成形与细纱退绕时,不致于产生意外牵伸,又有利于细纱后区牵伸中纤维的控制。但要注意避免细纱出“硬头”现象。
较佳的,所述纺纱工艺中粗纱工序主要工艺参数配置捻系数(56~86)比棉纺纱小,胶圈钳口偏大掌握,罗拉加压较棉纺大。
(5)细纱工序细纱工序注意钢丝圈的选型和成纱捻度的选择,针织纱的成纱捻系数350,机织纱在370~380左右,由于玉米纤维具有较低的熔点,钢丝圈速度不宣过高,并选择合适的钢丝圈重量防止产生毛羽,以保证成纱的质量。
较佳的,所述纺纱工艺中细纱工序主要工艺参数配置捻系数为330~380;罗拉加压为(14~18)×(10~14)×(14~18)daN,均比棉纺大;钳口隔距为2.5mm左右,偏小掌握;后牵伸倍数为(1.14~1.50),较棉纺大;总牵伸倍数可偏大掌握。
本发明提供一种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的复合纱线,用该纱线可织成集抗菌保健、可生物降解、吸湿透气、轻薄柔软、悬垂、保形、抗皱和色泽亮丽等优良性能于一体的新型面料。本发明充分发挥了玉米纤维光泽好、强力高、弹性好、模量较高、可生物降解的优势,弥补了其吸湿小、可纺性差、无天然抗菌特性、服用性能较差等缺点。也可在保持大麻纤维的抗菌、吸湿透气、凉爽的优点的前提下,以玉米纤维的强力高,保形性好的优良特点,弥补了大麻纤维及再生大麻纤维织物悬垂性差,保形性差的缺点,并且可以纺出细号纱,甚至10tex以下的特细号纱,攻克了大麻纤维难以纺细号纱的难题。利用该纱线可以织出轻薄柔软、无刺痒感的面料。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14.5tex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抗菌复合纱的生产方法,混纺比例为玉米纤维占60份,再生大麻纤维占40份,其工艺详细步骤如下。其中的再生大麻纤维可以采用大麻短麻、落麻、麻秆、杆芯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制得。
1、工艺流程玉米纤维A002D抓棉机→A035D混开棉机(附凝棉器)→A035D混开棉机(附凝棉器)→A036B豪猪开棉机(附凝棉器)→A092A给棉机(附凝棉器)→A076F成卷机→FA201B梳棉机再生大麻纤维A002D抓棉机→A035D混开棉机(附凝棉器)→A035D混开棉机(附凝棉器)→A036B豪猪开棉机(附凝棉器)→A092A给棉机(附凝棉器)→A076F成卷机→FA201B梳棉机玉米纤维生条与再生大麻纤维生条→FA311(FA303)并条机(三道)→A454G粗纱机→FA 1508细纱机→ORION~M自动络筒机2、纺纱工艺参数(1)玉米纤维开清棉、梳棉、预并工序开清棉工艺棉卷定量410g/m,定长32.9m,棉卷重量13kg;梳针滚筒速度控制在600~700r/min,A035D豪猪打手转速800r/min,A036B豪猪打手转速800r/min,A076F综合打手转速900r/min,棉卷罗拉转速11r/min;开棉机打手与给棉罗拉之间的隔距为11mm,打手~除尘棒隔距为16×18×20×22.5mm;清棉机打手与给棉罗拉之间的隔距为9mm,打手~除尘棒隔距为13×21mm。
梳棉工艺生条定量为19.97g/5m;锡林速度为330r/min,刺辊转速为810r/min,道夫转速为22r/min,盖板速度为78mm/min;锡林盖板隔距为0.35mm、0.35mm、0.30mm、0.30mm、0.35mm,锡林-道夫隔距0.13mm,道夫-剥棉辊隔距0.35mm,刺辊-锡林隔距5(10/1000″),给棉板-刺辊隔距0.25mm。
(2)再生大麻纤维开清棉、梳棉、预并工序开清棉工艺棉卷定量420g/m,定长31.2m,棉卷重量13.5kg;梳针滚筒速度控制在500~600r/min,A035D豪猪打手转速800r/min,A036B豪猪打手转速700r/min,A076F综合打手转速800r/min,棉卷罗拉转速11r/min;开棉机打手与给棉罗拉之间的隔距为11mm,打手~除尘棒隔距为16×18×20×22.5mm;清棉机打手与给棉罗拉之间的隔距为9mm,打手~除尘棒隔距为13×21mm。
梳棉工艺生条定量为19.97g/5m;锡林速度为330r/min,刺辊转速为600r/min,道夫转速为22r/min,盖板速度为78mm/min;锡林盖板隔距为0.35mm、0.35mm、0.30mm、0.30mm、0.35mm,锡林-道夫隔距0.13mm,道夫-剥棉辊隔距0.35mm,刺辊-锡林隔距5(10/1000″),给棉板-刺辊隔距0.25mm。
(3)并条工艺

注聚乳酸纤维代号-PLA,再生大麻纤维代号-H(4)粗纱工艺粗纱定量为4.799g/10m,粗纱捻系数74,后区牵伸为1.242倍,总牵伸为6.29倍,罗拉中心距采用52×54mm,罗拉加压为26×15×22N。
(5)细纱工艺前罗拉速度为210r/min;捻系数为347;钳口隔距为2.5mm;后牵伸倍数为1.37倍;总牵伸倍数为35.45倍;罗拉加压为16×12×16daN。
实施例2一种14.5tex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抗菌复合纱的生产方法,混纺比例为玉米纤维占50份,再生大麻纤维占50份,其工艺详细步骤如下。其中的再生大麻纤维可以采用大麻短麻、落麻、麻秆、杆芯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制得。
1、工艺流程同实施例12、纺纱工艺参数(1)玉米纤维开清棉、梳棉、预并工序同实施例1(2)再生大麻纤维开清棉、梳棉、预并工序同实施例1(3)并条工艺

(4)粗纱工艺粗纱定量为3.13g/10m,粗纱捻系数85,后区牵伸为1.17倍,总牵伸为8.24倍,罗拉中心距采用52×54mm,罗拉加压为26×15×22N。
(5)细纱工艺前罗拉速度为210r/min;捻系数为360;钳口隔距为3.0mm;后牵伸倍数为1.175倍;总牵伸倍数为44.7倍;罗拉加压为16×12×16daN。
实施例3一种14.5tex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抗菌复合纱的生产方法,混纺比例为玉米纤维占30份,再生大麻纤维占70份,其工艺详细步骤如下。
1、工艺流程同实施例12、纺纱工艺参数(1)玉米纤维开清棉、梳棉、预并工序同实施例1(2)再生大麻纤维开清棉、梳棉、预并工序同实施例1(3)并条工艺

(4)粗纱工艺粗纱定量为4.022g/10m,粗纱捻系数75,后区牵伸为1.24倍,总牵伸为7.73倍,罗拉中心距采用52×54mm,罗拉加压为26×14×14N。
(5)细纱工艺前罗拉速度为220r/min;捻系数为330;钳口隔距为3.0mm;后牵伸倍数为1.21倍;总牵伸倍数为30.84倍;罗拉加压为14×10×14daN。
权利要求
1.一种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抗菌复合纱,其特征是该抗菌复合纱包括30~60份的玉米纤维与40~70份的再生大麻纤维,单位为质量份。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抗菌复合纱,其特征在于,再生大麻纤维是以大麻短麻、落麻、麻秆、秆芯中的一种或多种为原料再生制得的纤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抗菌复合纱的生产方法,a、原料准备将30~60份的玉米纤维与40~70份的再生大麻纤维分别依次经过开清棉、梳棉、预并工序后备用;单位为质量份;在对玉米纤维开清棉时,梳针滚筒速度控制在600~700r/min,打手速度控制在800~900r/min;在对再生大麻纤维开清棉时,梳针滚筒速度控制在500~600r/min,打手速度控制在700~800r/min;在对玉米纤维或再生大麻纤维进行梳棉时,锡林转速控制在280~330r/min,刺辊转速控制在600~850r/min,锡林与刺辊表面线速度比控制在2~2.5,同时将给棉板抬高1~2mm,增大给棉板与刺辊的隔距,增大刺辊与锡林的线速比,缩小道夫与锡林的隔距;b、将预并后的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依次经过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工序后得到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的混纺抗菌复合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抗菌复合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在开清棉工序中,打手采用梳针打手或综合式打手;并条工序要“重加压,中定量,低速度”,后区牵伸比纯棉纺大,前张力牵伸和后张力牵伸均比纯棉纺小,约等于1,加大机后张力;粗纱工序“大隔距,重加压”,同时适当加大粗纱的捻系数。细纱工序注意钢丝圈的选型和成纱捻度的选择,捻系数为330-380,钢丝圈速度不宜过高,并选择合适的钢丝圈重量。
全文摘要
一种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抗菌复合纱及其生产方法,涉及纺纱技术。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该抗菌复合纱包括30~60份玉米纤维与40~70份再生大麻纤维。制造时a.将玉米纤维依次经开清棉、梳棉、预并工序后备用;b.将再生大麻纤维依次经开清棉、梳棉、预并工序后备用;c.将经预并后的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依次经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工序后得到玉米纤维与再生大麻纤维混纺抗菌复合纱。本发明结合玉米纤维织物强力高,保形性好的优良特点,弥补了大麻纤维及再生大麻纤维织物悬垂性差,保形性差的缺点,并且可以纺出细号纱,攻克了大麻纤维难以纺细号纱难题。
文档编号D02G3/04GK101054747SQ200710022740
公开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31日
发明者王晓秋, 李永贵, 贲德赋, 葛明桥, 许建华 申请人:无锡庆丰集团东台纺织服装有限责任公司, 江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