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地压缩纤维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71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械地压缩纤维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带的机械式压缩装置,其包括置于输送罗拉 对的夹持部之前的压缩元件,其具有槽状的沿输送方向在侧面逐渐变 窄的压缩间隙,在其间隙底端上纤维带受到滑动引导。
背景技术
一种此类型的装置的现有技术记载在CH-PS277 003中。已知的 压缩元件具有平的间隙底端并安置在两个罗拉对之间,相互不接触。 利用这一装置能改善缝纫或纺织过程。明显的改善在于,纤维带在通 过压缩间隙的运动中在侧面被结合在一起,由此在输送罗拉对的夹持 部上形成相对窄的、具有变小的纺纱三角区的纤维带,由此能产生质 量更佳的纱线。已知装置的缺点在于,被成束的纤维带在到达输送罗 拉对的夹持部之前又会相互散开,由此只能部分达到所追求的目标。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任务是,在压缩间隙上成束的纤维带以被压缩的形式导 向夹持部,使纤维带不再散开。在本发明的设置中, 一种用于在具有主牵伸区的牵伸机构中机械 地压缩纤维带的装置包括前牵伸罗拉对和在该前牵伸罗拉对上游的 小皮带副。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该小皮带副的末端和该前牵伸罗拉对 之间的主牵伸区内的机械式压缩元件,该压缩元件沿输送方向凸起以 便使该纤维带相对于连接该小皮带副的末端和该前牵伸罗拉对的夹 持部的直线偏转。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通过下述几个实施例来说明。


图示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开的侧视图,其中压缩 元件置于牵伸机构之后,图2是沿图1中箭头II方向的视图,其中有几个部件由于绘图 简化的原因被去掉了,图3是沿着图2的切面Ill-Ill的横截面,图4是沿着图2的切面IV-IV的横截面,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与图1类似的视图,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示意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与图1类似的视图,其中压缩 元件置于牵伸机构的最后的牵伸区中,图8是沿图7中箭头vm方向的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与图7类似的视图, 图IO是与图7类似的视图,其与仅带有一条小导向皮带的牵伸 才几构实施例相关联。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4的装置1用于纤维带3的机械式压缩,包括压缩 区2,其置于牵伸机构4之后。在这种已知的牵伸机构4上,纤维带 或者也可能是粗纱5在输送方向A被加捻至所期望的精细度。在牵伸 机构4中只表示出前牵伸罗拉对6, 7和前置的小皮带副8, 9。前牵 伸罗拉对6, 7包括被驱动的下罗拉6和压紧罗拉7。牵伸机构4的牵 伸区结束于前牵伸罗拉对6, 7的前夹持线10上。如果给被牵伸的纤维带3直接在前夹持线IO之后进行纺织加掄, 那么会在前夹持线10上生成相对较宽的纺织三角,由此纤维带3以 较大的宽度离开前夹持线10,然后加捻成一个相对窄的纤维。这个纺 织三角包括边缘纤维,其对挤压纺织纱线的强度作用很少或无作用,所以它们是无序地成束在加捻成的纱线之中。出于此原因比较有利的是所述压缩区2置于牵伸机构4之后,压缩区本身由夹持部13在输 出侧进行限定。该夹持部13由一个输送罗拉对11, 12组成,其包括 被驱动的输送罗拉11和加压罗拉12。自夹持部13开始生成加捻的纱 线14,在输送方向B中被引向一个未图示出的加捻机构,例如一个环 锭。相关纺纱加捻,夹持部13的作用如同加捻停止装置,由此压缩 区2是不加捻的。按此法生成的纱线14,由于夹持部13上明显变小 的纺纱三角而更结实,更均匀,较少起毛。装置1以纯机械方式工作且包括优选由陶资组成的压缩元件15, 其安置于前夹持线IO和夹持部13之间且表现为槽状的、在输送方向 A上侧面逐渐变窄的压缩间隙16。压缩区2由此位于牵伸机构4的牵 伸区之后。根据本发明,压缩间隙16表现为在输送方向A上构成的凸起的 间隙底端17,在其上面要被压缩的纤维带3受到滑动引导。间隙底端 17在横截面上是V形的。纤维带3通过在输送方向A上变窄、连续 拱起的压缩间隙16牵拉,其处在一定的张力之下,纤维带3被压入 间隙底端17中。由于力的作用,纤维带3的纤维一直在V形压缩间 隙16的间隙底端17中运动,且随着变窄的压缩间隙16而^:压缩得 越来越紧密。自然,压缩间隙16不可能到达夹持部。但是为了使纤维带3在 离开压缩间隙16后,在夹持部13前不会在侧面散开,可以设定,间 隙底端17在压缩间隙16的末端通过同样凸起的压缩元件15的纤维 导向面18延续。由此纤维带3从压缩间隙16出来时,纱线继续处于 张力下保持在拱形的面上。由于产生的拉力的作用,其被压在这个面 上,在此和产生的摩擦力一起,在横向上避免了已经压缩的纤维带3 的纤维再次发生相互分开的运动。在连接纤维导向面18时,纤维带3 在到达夹持部13前还沿着输送罗拉对11, 12的压紧罗拉12的一部 分圓周19被引导。这里圓周19图示的也是拱形面,被压缩的纤维带63继续保持在压缩状态,直到到达夹持位置13,在此之后其被加捻成 纱线14。其有利之处在于,将压缩元件15的纤维导向面18弹性地压 在输送罗拉对11, 12的压紧罗拉12上。此时在纤维导向面18和压 紧罗拉12的圆周19间产生夹持线20。以相应的方式,在间隙底端17之前的位于压缩间隙16的开始部 分上可以有同样是凸起的压缩元件15的输入导向面21,其本身弹性 地压在牵伸机构4的前牵伸罗拉对6, 7的压紧罗拉7上。在输入导 向面21和压紧罗拉7之间形成另一夹持线22。图1表示的加载弹簧23优选是可调节的。其安置成使压缩元件 15相对两个压紧罗拉7和12对齐。压缩元件15的压缩间隙16在当前例子中由侧面棱条24和25组 成。间隙底端17的长度包括纤维导向面18和输入导向面.21,其按照 纤维带3的平均纤维长度来测量。压缩元件15可以和其它未图示出的压缩元件一起置于在多个纺 织部位上延伸的边框26上。按照图5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相应于图1至图4的设置,其区别 在于,图5中设定有压缩元件515,其不是压在压紧罗拉7和12上, 而是压在各自被驱动的下罗拉6和11上。由此产生夹持线520和522 , 其中纤维导向面518压向下罗拉11,输入导向面521压向下罗拉6。 在此纤维带3也通过压缩间隙516的凸起的拱形间隙底端517在张力 下被牵引。依据图6现在说明力的分布,其避免了纤维带3已进行的压缩发 生逆行现象。在此可以看到具有前夹持部13以及在此之前的纤维导向面518 的输送罗拉对ll, 12,纤维导向面518在夹持线520处压向输送罗拉 对11, 12的下罗4立11。由输送罗拉11的拱起在纤维带3上生成拉力Zl和Z2,其产生 法向力N,该法向力使纤维带3压向被驱动的下罗拉11的圆周519。由此在横向上产生摩擦力,其避免了已经被压缩的纤维带3再次在侧 面,即横向于输送方向A,产生相互分开的运动。由此当纤维带3离 开压缩间隙516且还未到达夹持部13前时压缩效果能保持存在。根据图7和8的改型,设定压缩元件715,其位于牵伸机构704 的最后牵伸区727中。它优选是置于牵伸机构704的载荷支架728上。可看见前置的下小皮带台729,其引导下小皮带8,在其上面压 缩元件715间接地以支架730来支撑。压缩元件715在牵伸^4勾704 的前牵伸罗拉对6, 7的被驱动的下罗拉6的圓周719的夹持线720 上被支撑。压缩元件715的压缩间隙716也是凸起的且延伸到位于下 罗拉6的夹持线720上的纤维导向面718。图9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相应于图7的设置,其唯一的区别在于, 纤维导向面718相对于被驱动的下罗拉6的圆周719,表现为很小的 间距。只要这个间距只是4艮小,那么被压缩的纤维带3就不可能在到 达圆周719之前再散开。根据图10的另一个实施例设定特殊牵伸机构1004,压缩元件 1015置于其最后的牵伸区1027中。其也是支撑在牵伸机构1004的前 牵伸罗拉对6, 7的被驱动的下罗拉6上。就此来说,与图7的结构 相比没有根本的区别。但是根据图IO设定牵伸机构1004,其没有下小皮带,而仅包括 在前牵伸罗拉对6, 7之前的上小皮带1009。这个上小皮带1009缠绕 在小皮带压紧罗拉1032上,其上沿输送方向A供给纤维带或者粗纱。 上小皮带1009与直径较大的下罗拉1031共同作用,在其圓周上上小 皮带1009被引导至靠近到达压缩元件1015之前的地方。 一旦还在牵 伸区1027之内的被压缩的纤维带3已经到达压缩元件1015的间隙底 端1017,那么纤维带就会被拉到一个拱形的面上,这个拱形面在间隙 底端1017上通过压缩元件1015的纤维导向面1018和随后的下罗拉6 的圆周719构成。还需注意的是,压缩元件1015通过支架1034压向下罗^立6。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在具有主牵伸区(727)的牵伸机构(704)中机械地压缩纤维带(3)的装置,其包括前牵伸罗拉对(6,7)和在所述前牵伸罗拉对(6,7)上游的小皮带副(8,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小皮带副(8,9)的末端和所述前牵伸罗拉对(6,7)之间的主牵伸区(727)内的机械式压缩元件(715),所述压缩元件(715)沿输送方向凸起以便使所述纤维带(3)相对于连接所述小皮带副(8,9)的末端和所述前牵伸罗拉对(6,7)的夹持部(10)的直线偏转。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压缩元 件(715)包括槽状的沿输送方向在侧面逐渐变窄的压缩间隙(716)。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间隙(716) 的间隙底端(717)的碎黄截面是V形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底端(717) 在所述压缩间隙(716)的末端通过所述压缩元件(715)的同样凸起的纤 维导向面(718)被延伸。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带(3)在 到达所述夹持部(10)之前沿着罗拉对(6, 7)中的一个罗拉(6)的圆 周(719)的一部分被引导。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导向面 (718)压在所述一个罗拉(6)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间隙底端(717) 之前在所述压缩间隙(716)的开始部分上设有所述压缩元件(715) 的凸起的输入导向面(721)。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 缩间隙(716)由侧面棱条构成。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 隙底端(717)的包括纤雄导向面(718)和输入导向面(721)的长度对应于纤维带(3)的平均纤维长度。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压缩元件(715)与其它压缩元件一起安置在经多个纺织部分延伸的边 框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压缩元件(715)固定在牵伸机构(704)的承载支架(728)上。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在具有主牵伸区的牵伸机构中机械地压缩纤维带的装置,其包括前牵伸罗拉对和在该前牵伸罗拉对上游的小皮带副。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该小皮带副的末端和该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的主牵伸区内的机械式压缩元件,该压缩元件沿输送方向凸起以便使该纤维带相对于连接该小皮带副的末端和该前牵伸罗拉对的夹持部的直线偏转。
文档编号D01H5/00GK101323991SQ200810133929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5日
发明者G·施塔勒克 申请人:里特机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