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纺纱室准备、轧棉等装置中用于检测塑料材料异物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81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纺纱室准备、轧棉等装置中用于检测塑料材料异物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纺纱室准备、轧棉等中安装的用于检测例如棉 的纤维材料流之间或之中诸如聚丙烯、机织塑料和塑料片等塑料材料 异物的设备,其中在纤维材料之间或之中的异物可以借助与检测器装 置(照相机)协同操作的偏振光源而受到透照(透射光),浅色和/ 或透明的异物被透照,并且来自另一源的光作用在纤维材料流上。
背景技术
影响用于棉或合成纤维的纺纱室准备机器中的光学功能外来纤维
和异物分离器的操作的一个问题是由于这些浅色的或透明的塑料(例 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的包装膜或包装纤维)的低光学对比度,不能充 分地检测到或完全不能检测到它们。
在用于检测丝巻中的聚丙烯纤维的已知设备(EP 0545129 B)的 情况中,比较两个图像。 一个图像通过用偏振光透照产生;另一个图 像通过用白光进行透照产生。材料必须具有定向成基本平行的丝纤维 的形式。评估处理需要比较两个图像。为了使两个图像都可以到达寄 存器,在两个检查点下方运动同步的情况下,材料在传送带上传送。 该专利说明了一种仅用一个照相机操作的设备。然而,必须形成两个 图像(一个用偏振光形成且另一个用白光形成)。为此,照明系统被 相继接通,以便可以仅用一个照相机来拍摄两个图像。然而,这样做 必须中断材料的运动,扫描操作相继发生并且丝纤维巻逐渐前进。该 设备的构造是昂贵的。尤其不方便的是切换照明系统、不连续传输材 料以及拍摄两个图像。又一个显著的缺点是使用透照的偏振光不可辨 认出这些包装材料和塑料废物,例如不能检测出密集或厚的包装碎屑。 类似地,不改变透照的偏振光的偏振状态的塑料类型是不可检测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因此解决提供一种在开始所述类型的设备的问题,其能够 避免上述的缺点,并且尤其在结构方面以简单的方式允许有效地检测 白色和/或透明的塑料材料片。
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而能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利用偏振光的检测与利用uv光的检测结合,诸如
照相机、检查室、玻璃通道或评估部件的基础部件不必设置成双份, 并且没有相互干涉的两个检测方法。该布置在最小的空间内集中必要 的部件并因此节省安装空间。结合使用不同的波长(可见光/uv光) 和不同的偏振状态(偏振/非偏振)。因为仅拍摄一张用两个光源同时 照射的图像而不是两张图像,省去切换照明系统和不连续传输材料。 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同时实现照射和图像获取,从而首先使得不会随后 出现两个成分的会聚,并且不会由于双图像获取而导致瞬时清晰度降 低。根据本发明,实现了非偏振的照射(没有可见光镨成分)(反射 光照射)和用可见光的偏振透照(透射光)。通过该结合,形成可以
由照相机捕获的图像而没有照明系统上的切换/闪光;因而该图像也包 含通过改变偏振状态以及通过荧光的两种效应。这样,甚至用偏振光 不可检测的包装材料和塑料废物也可以在纤维材料中检测到。在某些 合成纤维的情况下,以及在由光学增白剂制造的塑料材料的情况下, 辐射的UV光通过荧光效应转化成可见波长。于是这可以通过正常照 相机系统进行检测。照相机对辐射的UV光不敏感。仅当UV光通过 荧光效应转化成可见光时可以实现检测。因此可以成功地检测出极广 泛种类的塑料异物。另外,也可以检测到不改变通过的偏振光的偏振 状态的塑料种类或者密集或厚的塑料碎屑。
权利要求2至62包含了本发明有利的改进。


下方将借助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异物检测和分离装置上具有水平传输通道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
图2示出异物检测和分离装置上有用于偏振入射光和UV反射光 的照明系统、竖直传输通道、以及直瞄准线的照相机的根据本发明的 设备;
图3示出如图2中的设备,但是具有瞄准线偏转的照相机; 图4示出具有两个检测装置的结构;
图5用图解法示出具有用于偏振入射光的照明装置和玻璃通道的 设备的侧视图6是具有在宽度上布置的多个喷气嘴的吹出系统的平面图; 图7是电子控制和调节装置的框图,两个传感器系统和两个吹出
系统连接至所述电子控制和调节装置;
图8示出在四辊清理机下游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
图9示出在一辊清理机下游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以及
图10示出异物检测和分离装置上有竖直传输通道的根据本发明
的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在例如Trtitzschler的外来部分分离器SECUROMAT SP-FP的用于检测和分离异物的设备中,进料槽1的上入口与用于气 动供应纤维气流A的布置相联,所述布置包括纤维材料传输扇(未示 出)、利用抽气将纤维材料B从空气C分离(排出)的固定的可透气 表面2、以及具有可运动元件的气流导引装置3;气流中存在的纤维材 料在可透气表面2上被可逆地来回横向导引,并在沖击之后,纤维材 料由于重力基本从可透气表面2落下并向下进入进料槽1 。低速辊4a、 4b具有双重功能它们用作使纤维材料B离开进料槽1的取出辊,并 且同时用作将纤维材料B供应到高速开松辊5的供给辊。实线箭头表 示纤维材料,空心箭头表示空气,并且半填充箭头表示具有纤维的气 流。
光学传感器系统6与开松辊5的总的表面区域相关联,该系统例如是具有电子评估装置的线扫描照相机6 (CCD照相机),用于检测 特别是具有亮度和/或色差的异物。传感器系统6通过电子控制和调节 装置35 (参见图7)连接至用于分离异物的布置7 (参见图6)。布置 7能够产生短的喷气流,所述喷气流朝针布面行进并产生吸气流,所 述吸气流使异物与少许纤维一起从针布面分离并将它们移除到通道 10中。
具有照相机(例如,彩色线扫描照相机)的光学传感器系统6倾 斜地布置在开松辊5的上方,接近进料槽l的外壁。这样产生紧凑的 节省空间的结构。彩色线扫描照相机6指向开松辊5的针布并能够检 测纤维材料中的有色异物(例如,红色纤维)。照相机6覆盖横过开 松辊5宽度的整个区域,所述宽度例如是1600mm。开松辊5沿弯箭 头的方向逆时针旋转。沿旋转方向在光学传感器系统6的下游为用于 产生喷气流的布置7,所述布置7的喷嘴朝开松辊5的针布面定向, 以便使短暂且突然喷射的空气相对于针布面切向地流动。传感器系统 6通过评估装置以及电子控制和调节装置连接至布置7,所述布置7 与阀控制装置8相联。当照相机6使用比较和期望值在针布面上的纤 维材料中检测到异物时,使用阀控制装置8相对于针布以高速射出短 暂的喷气,该喷气通过抽吸气流将异物与少许纤维从针布上的纤维覆 盖物扯出,并随后在抽吸作用下通过通道10将它们带走。
喷气流与开松辊5大致成切向地流过通道,从针布分离纤维覆盖 物(好的纤维)并作为纤维气流D通过纤维传输管道11流至玻璃通 道17。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12与气动纤维传输管道11相联。设备12适于 检测纤维材料中的任一种异物,例如,布片、带、线、片材块等。根 据有利的结构,设备12用于检测例如棉和/或合成纤维的纤维丛之中 或之间的塑料材料外来部分,例如聚丙烯带、纤维织物和片材等。塑 料材料是浅色、白色或透明的。
在设备12用于检测异物的情况下,纤维材料在气流(纤维气流D ) 中传输通过气动纤维传输管道11,所述气动纤维传输管道11连接至抽吸源(未示出)。作为光学传感器系统,两个照相机13a、 13b(例 如,具有偏振滤光器的二极管阵列照相机)横跨机器宽度在纤维传输 管道11上方布置在外壳14中,所述宽度例如是1600mm。在照相机 13a、 13b (仅示出照相机13a)下方,纤维传输管道11的壁面具有两 个透明区域,所述两个透明区域的形式为两个平行且相对的玻璃块 17a、 17b(玻璃窗),所述两个玻璃块17a、 17b形成玻璃通道17。 作为偏振光源,照明装置18设置在纤维传输管道11下方。作为紫外 (UV)光源,另一照明装置43设置在纤维传输管道11上方。在玻璃 通道17的下游,用于分离由设备12检测到的异物34的吹出装置19 与纤维传输管道ll相联。在吹出装置19的下游,纤维气流D通过纤 维传输管道11被抽吸并向前供给以用于进一步处理。
在操作中,照相机13通过玻璃块17a检测纤维气流D。这里,玻 璃块17a以以下方式突出到纤维气流D中纤维气流D遇到玻璃块 17a,并沿玻璃块17a流动且与其进行施压接触。通过纤维气流D的 运动, 一方面避免玻璃块17a上非常不期望或完全不期望的沉积物, 并且如果确实产生少量的沉积物,则它们将由纤维气流D从玻璃块 17a的内表面擦去并通过通道11带走。纤维气流D在玻璃块17b的内 表面上具有类似的效果。
如果不期望的异物34在纤维气流D中由设备12检测到,则吹出 装置19被激活并将异物34吹到抽吸通道20中。
如图2中所示,光源18(这里是荧光管)的光经由偏振滤光器28 转化成偏振光并通过玻璃块17a进入检查区域中。该检查区域在该示 例中是由矩形横截面的斜槽形成,纤维材料40通过所述斜槽被导引经 过检查点。材料的传送方向在这里是从顶部到底部。(根据图2和3 的实施例能以相似方式应用于根据图1的具有水平通道11的实施例 中)。玻璃块17a、 17b向材料流D稍稍倾斜,以便使表面是自我清 洁的。偏振光通过检查区域并经由第二玻璃块17b最终到达照相机13, 所述照相机13也配备有作为分析器的偏振滤光器42。这阻止了光源 18的所有入射的、未改变的偏振光,以便产生完全的黑暗图像。另外,观察室由辐射紫外光的光源43(这里四个UV荧光管形成光源)照射。 该光源43不辐射可见范围内的任一波长成分,以便不触发仅对光谱的 可见范围敏感的照相机13。这通过光源自身(已知为黑光)中的适当 光学滤光器或通过在光源前面布置额外的滤光器而实现。如果必要, 则照相机13或照相机13的传感器必须配有阻止UV光的另一滤光器 44,以便使照相机在UV波长范围中不敏感。
由于具有分析器42的照相机13既对偏振光不敏感又对UV光不 敏感,它将在正常情况下记录黑暗图像。如果现在在检查室中有纤维 材料40,则偏振光通过该纤维材料40,并且纤维材料40由UV光照 射。偏振光没有被纤维材料40改变,黑暗图像继续存在。UV光也没 有被纤维材料40改变。因为照相机13在该波长范围内不敏感,所以 没有记录反射回到照相机13的UV光。黑暗图像继续存在。然而,如 果在检查室中存在可透照的异物34 (例如,聚丙烯或聚乙烯片材的包 装带),则这些异物改变偏振光的偏振状态。该光现在能够通过照相 机13的分析器42并因而确保照相机被触发,这由连接至照相机的评 估单元38记录并且例如由下游分离单元(吹出装置19,参见图1和6) 所使用以从通道41排出这些异物34。在异物34不可透照(例如,塑 料材料的密集包装碎屑)的情况下,没有偏振光通过异物到达照相机 13。代替地,辐射的UV光通过荧光效应转化成可见波长的光,所述 荧光效应可以在设有光学增白剂的许多包装材料的情况中观察到。该 光能够仅通过阻挡UV的滤光器44并因而触发照相机13,继而由连 接的评估单元38记录。
图3示出类似的布置,其中照相机的瞄准线45通过镜46偏转以 减少需要的安装空间。
对于大通道宽度,横跨工作宽度分布若干根据图2的检测设备可 能是有利的,以便使每个检测设备仅负责一段通道41。然而,这里也 可以通过仅一个检测器和每段一个评估单元而实现两种检测过程。
图4示从材料传送方向D与纸平面垂直时的观察方向所得到的布 置,其中若干检测设备471和47n并排地布置,以便覆盖大的工作宽度。每个设备471和47n都各自通过仅一个传感器系统13而同样分离地负 责用偏振光检测和用UV光检测二者。在该示例中,照明系统18和 43被分成多段,但通过一个连续部件实现。类似地,分派给各段的评 估单元可以进一步结合以形成一个评估单元381 。
如图5中所示,设有保持装置21,其包括四个挤压铝空心型面21a、 21b、 21c、 21d(保持型面),所述四个型面沿纵向方向(横跨机器宽 度)相互平行布置,并且各自由它们的前表面固定至机器的两个框架 壁(未示出)。作为示例,在挤压型面21a上示出有固定螺栓22。内 部平面211、 21n、 21in、 2卩分别形成纤维传输管道11和管道41的内 周表面的一部分。 一方面面2f和2"相互平行布置,并且另一方面面 2r和21"相互平行布置。挤压型面21a至21d的相面对的横向区域各 自都具有圆筒壳体一部分的形式的凹面。沿箭头G、 H的方向绕其纵 向轴线M可旋转的外壳23设置在圆筒表面一部分形式的四个面之间 并与其接触。外壳23包括两个挤压铝空心型面24a、 24b的支承元件 24(支承型面),所述型面24a、 24b的横截面各自都构造为圆筒的一 部分。外壳23的外部轮廓是圆形的。支承型面24a、 24b的凸出圆形 的外表面分别与凹入圆形的且形式为圆筒壳体一部分的保持型面 21a、 21b以及21c、 21d的面接合。在支承型面24a、 24b的平弦面中 分别布置有平玻璃块17a和17b,所述弦面和玻璃块17a、 17b的外表 面相互对准。各自由弦面和玻璃块17a、 17b以这种方式所形成的两个 相对的面分别形成纤维传输管道11和管道41的一部分,所述部分沿 纤维气流D的方向变窄。玻璃块17a、 17b的两个相对的面形成玻璃 通道17,所述玻璃通道17沿纤维气流D的方向同样成圆锥形逐渐变 细。由面2f和2"所形成的面与由弦面和玻璃块17a所形成的支承元 件24a的面形成小锐角(acute and shallow angle) a1,并且由面21in 和21"所形成的面与由弦面和玻璃块17b所形成的支承型面24b的面 形成小锐角an。各自都包括弦面和相应玻璃块17a、 17b的两个相对 的面的成锥形收敛的面形成角p。
照明装置18 (用于偏振透射光)设置在用于玻璃通道17的外壳23下方,该照明装置18具有安装在保持型面21c、 21d上的导引槽中 的外壳25并延伸横跨机器的宽度。在外壳25内部,诸如氖管的两个 荧光管26、27并排平行地布置并沿它们的纵向轴线延伸横跨机器的工 作宽度。外壳25是具有冷却肋片25a的铝挤压空心型面。具有偏振滤 光器的长形玻璃块28a、28b安装在与用于玻璃通道17的外壳23面对 的外壳25的顶面25b中。 一方面照相机13a、 13b的偏振滤光器(未 示出)和另一方面玻璃块28a、 28b的偏振滤光器(未示出)布置成相 互成直角。
照明装置43 (用于UV反射光照射)布置在用于玻璃通道17的 外壳23上方(参见图1)。
使用水平传输通道ll的示例(图1)解释图5中的结构。该结构 类似地用于竖直通道41 (参见图2和3 )。
在图6中,吹出装置9包括多个喷气嘴30a至30n,每个喷气嘴 都与相应的阀31a至31n相联。喷气嘴30a至30n通过阀31a至31n 连接至共同的压缩空气管路32,所述压缩空气管路32连接至压缩空 气源33。附图标记11表示纤维传输管道,所述纤维传输管道具有用 于喷气嘴30a至30n的入口。在图1中示出用于喷气流进入通道20 的入口。阀31a至31n由阀控制装置选择性地控制,例如,在存在异 物34的情况下,阀31d暂时打开,以便使突然的气流以例如15至25 米/秒的高速离开喷气嘴30d并将异物34吹到通道20中(参见图1)。
根据图7,照相机6、图像评估装置36、以及用于吹出装置7的 阀的阀控制装置37连接至电子控制和调节装置35。另外,照相机13a 和13b、图像评估装置38、以及用于吹出装置19的阀31a至31n的 阀控制装置39连接至电子控制和调节装置35。
根据图8,如图3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安装在例如 Trtitzschler CL-C4的清理机50的下游。纤维材料通过气流E (空气 落纱)从最后的高速针布辊514去除,并作为纤维气流D进入通道52 中,所述通道52是大致U形结构,并且其大致U形结构的一个臂向 上合并到竖直通道53中。纤维空气混合物D从底部到顶部流过通道
1453。如图3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与通道53相联。在根据本发明 的检测设备之后有吹出装置19 (参见图1)。没有异物的纤维空气混 合物随后向前供给以用于进一步处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照相机13、 照明装置18和43、倾斜镜46)没有直接布置在开松辊514的输送区 域中。
根据图9,如图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安装在例如Trtitzschler CL-C1的清理机54的下游。纤维材料通过气流E从高速针布辊55去 除(空气落纱),并作为纤维气流D进入倾斜布置的通道56中,所 述通道56向上经由弯曲区域合并到竖直通道53中。纤维混合物D从 底部到顶部流过通道56和通道53。如图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设备 与通道53相联,与图8类似。在根据本发明的检测设备之后有吹出装 置19 (参见图8),并且没有异物的纤维材料G随后向前供给以用于 进一步处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照相机13、照明装置18和43、倾 斜镜46)没有直接布置在开松辊55的输送区域中。
根据图10,竖直布置的通道57设置在外壳58中。图10的布置 将纤维材料从顶部到底部传送通过通道,在该通道中监测纤维材料。 由附图标记I指示的半填充箭头表示气流中传送的纤维的向下行进。 在通道中从顶部到底部流动的纤维的监测已经发现是有利的。
彼此相对的平行侧壁571 、 57n至少部分地构造为透明块(参见图 2),形成透明通路62。照射装置与两个侧壁571、 57°的外侧相联。
第一检测器装置包括两个CCD照相机591 、59n(线扫描照相机), 所述照相机591、 59"通过两个布置成一定角度的倾斜镜60'和60"分 别间接施加到玻璃通道62。光学平面相互稍微偏移布置。在通道57 的与照相机59'相对布置的一侧上布置有照明系统611,并且在通道 57的与照相机59°相对布置的一侧上布置有照明系统61n。这样,玻 璃通道62中的材料由两个照相机591、 5W从两侧检测。
包含玻璃通道62的外壳581、照相机59'和5911、倾斜镜60'和 6011、以及照明系统61'和6"形成第一检测模块631,在所述笫一检 测模块631处检测棉之中或之间的特别是有色的外来材料。在第一检测模块631下方设有第二检测模块63n。通道57的各横 截面是相同的。
第二检测器装置包括一个CCD照相机13,所述照相机13通过布 置成一定角度的倾斜镜46间接地施加到玻璃通道64。在通道57的与 照相机13相对布置的一侧上布置有具有偏振滤光器(参见图2)的照 明系统18,并且在通道57的面对照相机13的一侧上布置有用于UV 光的照明系统43。偏振光(透射光)和由于UV照射的反射光(入射 光)共同地被这一个CCD照相机13捕获。光(透射光和入射光)从 两侧施加到玻璃通道64中的材料。容纳玻璃通道64的外壳5811、照 相机13、倾斜镜46、以及照明系统18、 14形成第二检测模块6311, 在所述第二检测模块63u处检测棉之中或之间的特别是浅色的或透明 的塑料。
在第二检测模块6f下方设有分离模块65。在外壳58'D中的分离 模块65包括具有一排喷嘴的吹出装置19,所述吹出装置19与通道57 的侧壁相联。和通道57中与该一排喷嘴(参见图7)相对布置的侧壁 相联的是收集容器20,所述收集容器20处在抽吸作用下,用于从传 送的流吹出杂质。
使用纺纱室准备中的清理机50、 54的示例解释本发明的设备。其 可以类似地用在轧棉机上的轧棉处理中。
1权利要求
1.一种在纺纱室准备、轧棉等装置中用于检测例如棉的纤维材料流之中或之间的诸如聚丙烯、机织塑料和塑料片材等塑料材料的异物的设备,其中纤维材料之中或之间的异物布置成借助与检测器装置(照相机)协同操作的偏振光源被透照(透射光),其中浅色和/或透明的异物被透照,并且来自另一源的光作用在纤维材料流上,其特征在于,纤维材料(40)之中或之间的异物(34)布置成借助紫外光源(43;431至434)被照射(反射光),并且所述紫外光源(43;431至434)与所述检测器装置(照相机13;13a,13b)协同操作,所述检测器装置能够检测被透照和照射的异物(34)并(在38,38I处)将其与所述纤维材料(40)区分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偏振光和由于UV 照射而反射的光能共同地由所述一个检测器装置记录。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偏振光和由于 UV照射而反射的光束能够由所述一个检测器装置同时记录。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 述异物用偏振光透照时,所述异物能够改变光的偏振状态。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 述异物用UV光照射时,所述异物呈现荧光效应。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检测器装置包括评估装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为了 覆盖大的工作宽度,若干检测器装置并排平行地分段布置。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为了 减少安装空间,所述照相机的瞄准线能由反射镜或棱镜偏转。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 照相机具有作为分析器的偏振滤光器。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照相机具有防止uv光通过的滤光器。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分离出所述异物的分离装置连接至所述评估装置,所述分离装置布 置在检测区沿传送方向的下游。
12. 根据权利要求l至ll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塑料材料的异物使偏振光的偏振矢量旋转。
13.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偏振光是直线偏振的。
14. 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偏振光是圆形偏振的。
15. 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偏振光是椭圆偏振的。
16. 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 于偏振光的光源和检测器装置布置在纤维丛的不同侧上(透射光布 置)。
17. 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 于UV光的光源和检测器装置布置在纤维丛的同一侧上(反射光布 置)。
18. 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实 现消偏振以用于检测。
19. 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实 现反射抑制以用于检测。
20. 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塑 料材料的异物由于各向异性的行为(例如双折射)改变所迷偏振光, 以便使所述光通过检测器装置的分析器而变得可见。
21. 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纤 维材料布置在玻璃等的通道中。
22. 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纤 维材料气动地通过通道传送。
23. 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纤 维材料布置在传送带上。
24. 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纤 维材料布置在辊上,例如分离辊上。
25. 根据权利要求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辊 迅速地旋转。
26. 根据权利要求1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检 测器装置是线扫描照相机。
27. 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检 测器装置是矩阵照相机。
28. 根据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检 测器装置包括光传感器。
29. 根据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 行彩色检测。
30. 根据权利要求1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进 行黑白检测。
31. 根据权利要求1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 光源与纤维材料之间布置有起偏振器。
32. 根据权利要求1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 有发射偏振光的光源。
33. 根据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起 偏振器集成在光源上或集成在光源内。
34,根据权利要求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 纤维材料与检测器装置之间布置有分析器。
3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设 有也作为分析器的检测器。
36. 根据权利要求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分 析器集成在检测器上或集成在检测器内。
37. 根据权利要求1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光反射元件布置在光路中。
38. 根据权利要求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光 折射元件布置在光路中。
39. 根据权利要求1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反 射镜用作元件。
40. 根据权利要求1至3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棱 镜用作元件。
41. 根据权利要求1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透 镜用作元件。
42. 根据权利要求1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 评估装置的下游布置有用于去除(分离)异物的装置。
43. 根据权利要求1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评 估装置和去除装置(分离装置)通过控制或切换装置而相互电连接。
44. 根据权利要求1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设备布置在清理装置的下游。
4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设备布置在梳理机中。
4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设备布置在梳理机的下游。
4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设4"布置在外来纤维分离器的下游。
48. 根据权利要求1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诸 如异物的双折射效应之类的各向异性被用于检测。
49. 根据权利要求1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异 物的选择吸收行为(二向色性)被用于检测。
50. 根据权利要求1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异 物的旋光行为(旋转分散)被用于检测。
51. 根据权利要求1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检 测器装置能够基于其分辨力区分纤维形式的异物与片材形式的异物。
52. 根据权利要求1至5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UV光源构造为用于照射工作宽度的线性照明系统。
53. 根据权利要求1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UV光源由紧密布置在一起的若干单独的光源构成,以照射工作宽度。
54. 根据权利要求1至5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UV光源包括例如点形式的单个光源,所述单个光源经由投射装置照 射工作宽度。
55. 根据权利要求1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UV光源的光通过反射器或透镜集束到待检查表面上。
5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UV光源包含阻止所有不期望波长并因而仅允许UV光通过的滤光器。
57. 根据权利要求1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通 道竖直地布置。
58. 根据权利要求1至5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通 道倾斜地布置。
59. 根据权利要求1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纤 维材料从顶部到底部地传送通过通道。
60. 根据权利要求1至5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纤 维材料从底部到顶部地传送通过通道。
61. 根据权利要求1至60中任一项所迷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通 道水平地布置。
62. 根据权利要求1至6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布 置在开松辊下游的所述设备未直接布置在所述开松辊的输送区域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纺纱室准备、轧棉等装置中用于检测在例如棉的纤维材料流之中或之间诸如聚丙烯、机织塑料和塑料片材等塑料材料的异物的设备,在该设备中,在纤维材料之中或之间的异物布置成由与检测器装置(照相机)协同操作的偏振光源透照(透射光),浅色和/或透明的异物被透照,并且来自另一源的光作用在纤维材料流上。为了以结构方面简单的方式允许有效地检测白色和/或透明的塑料材料片,在纤维材料之中或之间的异物布置成借助紫外光源被照射(反射光照射),并且该紫外光源与检测器装置协同操作,检测器装置能够检测出被透照和照射的异物并将其与纤维材料区分开。
文档编号D06H3/08GK101619537SQ200910203140
公开日2010年1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3日
发明者G·恩格斯 申请人:特鲁菲舍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