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460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扩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品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拉毛机的扩幅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纺织行业,经常需要用到拉毛机对纺织品进行拉毛处理,而拉毛后的纺织 品在输送时往往会产生褶皱不平,因此需要对纺织品平整处理,现有拉毛机一般通过人工 来进行拉平处理,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拉毛机的 扩幅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及安全系数。 所述的扩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水平方向设置于主架上的开幅棍,开幅棍 与主架转动配合,且其上配合设置左、右螺旋条,左、右螺旋条的螺旋方向相反,对称设置在 开幅棍上。 所述的扩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架上还固接设置压棍,压棍与开幅棍平行设置。 所述的扩幅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幅棍两端设置皮带盘,开幅棍通过皮带盘与驱动 装置联动。 所述的扩幅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幅棍两端分别设置轴承套。 所述的扩幅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主架、右主架,左主架、 右主架中部分别连接设置左牛角、右牛角。 所述的扩幅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套通过小螺丝固定连接于主架。 所述的扩幅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棍通过其两端的大螺丝固连在左牛角、右牛角上。 所述的扩幅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主架、右主架均呈方柱状结构,且上下两端部均连
接设置抱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开幅棍,其带有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条,在开 幅棍工作时可自动对纺织品进行拉平处理,代替了人工操作能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安 全系数,而且本产品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抱股;2、左主架;3、左牛角;4、大螺丝;5、小螺丝;6、压棍;7、开幅棍;7a、 左螺旋条;7b、右螺旋条;8、皮带盘;9、右牛角;10、轴承套;11、右主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扩幅装置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主架2、右主架ll,左主架2、右主架11中部分别连接设置左牛角3、右牛角9,开幅棍7水平方向设置于左主架2、右主架11 上,开幅棍7两端分别设置轴承套10,并通过皮带盘8与驱动装置联动。左牛角3、右牛角 9之间固接压棍6,压棍6与开幅棍7平行设置。轴承套10通过小螺丝5固定连接。压棍 6通过其两端的大螺丝4固连在左牛角3、右牛角9上。左主架2、右主架11均呈方柱状结 构,且上下两端部均连接设置抱股1。 如图1所示,本产品的开幅棍7与左主架2、右主架11转动配合,且其上配合设置 左、右螺旋条7a、7b,左、右螺旋条7a、7b的螺旋方向相反,对称设置在开幅棍7上。当驱动 装置带动皮带盘8使开幅棍7转动时,由于左、右螺旋条7a、7b的螺旋方向相反,将带动纺 织品两边分别向两侧运动,拉平纺织品,从而使纺织品保持平整。 本扩幅装置可用于所有拉毛机上,由原来2. 5人变成1人操作,劳动强度下降 70 % ,安全息数上升80 % ,产品质量提高50 % ,具有很高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扩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水平方向设置于主架上的开幅棍(7),开幅棍(7)与主架转动配合,且其上配合设置左、右螺旋条(7a、7b),左、右螺旋条(7a、7b)的螺旋方向相反,对称设置在开幅棍(7)上。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扩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架上还固接设置压棍(6),压棍(6)与开幅棍(7)平行设置。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扩幅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幅棍(7)两端设置皮带盘(8),开幅棍(7)通过皮带盘(8)与驱动装置联动。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扩幅装置,其特征在于开幅棍(7)两端分别设置轴承套(10)。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幅装置,其特征在于主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左主架(2)、右主架(ll),左主架(2)、右主架(11)中部分别连接设置左牛角(3)、右牛角(9)。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幅装置,其特征在于轴承套(10)通过小螺丝(5)固定连接于主架。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幅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棍(6)通过其两端的大螺丝(4)固连在左牛角(3)、右牛角(9)上。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幅装置,其特征在于左主架(2)、右主架(11)均呈方柱状结构,且上下两端部均连接设置抱股(1)。
专利摘要扩幅装置,属于纺织品机械技术领域。所述的扩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架、水平方向设置于主架上的开幅棍,开幅棍与主架转动配合,且其上配合设置左、右螺旋条,左、右螺旋条的螺旋方向相反,对称设置在开幅棍上。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拉毛机,设置开幅棍,其带有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条,在开幅棍工作时可自动对纺织品进行拉平处理,代替了人工操作能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安全系数,而且本产品结构简单,使用非常方便。
文档编号D06C3/06GK201495408SQ20092018977
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7日
发明者虞伟民 申请人:虞伟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