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开丝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329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纤维开丝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纤维开丝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椰壳原壳制丝、棕榈纤维原果制
丝及在不同程度压力下打包的植物和短化学纤维的开丝机。
背景技术
用作棕床垫原料的椰壳原壳及棕榈纤维原果,要将其加工成均匀的纤维丝之后才能进一步加工成棕床垫。椰壳纤维及棕榈纤维在最初发运时为了节省运输成本往往要高压打包成块状,但要做成优质的床垫却需要首先100%的将纤维开散,形成均匀的纤维丝。
1、目前采用一种纤维开丝机,其基本结构是在一个滚筒内装上一根旋转的轴,轴上安装垂直的铁片,依靠旋转运行的铁片打击开丝。其不足之处为(1)、产量低,最大机台每小时不到l吨。(2)、效果差,一次加工丝的单根率不到50%,多次加工丝的单根率也不到90%。 (3)、一次加工纤维拆损率高,达10-20%。 (4)、机器所需动力大,达30-100KW(每吨耗电约300度)。 2、另一种是在棕床垫生产过程中将整包原料纤维开成单根散状纤维的机器,其基本结构是,在上下三根同向旋转的轴上安装垂直铁片,利用轴旋转带动铁片打击纤维使其分散开。这种机器的缺点是只能将大块纤维变成小块纤维,纤维单根率不到4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式的纤维开丝机,开丝效率高,成丝率高,破损率低,机器所需动力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设有原料入口和纤维出口的箱
体、电机,其特征是在箱体内组装沿周向均布、同向转动的多个转轴,各转轴上分别设置滚
筒,在滚筒的表面上设置齿钉,相邻两个滚筒之间的齿钉沿轴向相对插入。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比较具有如下优点l、开丝效率高,每小时达2-3吨;2、一
次加工单根成丝率达98% ;3、一次加工破损率低,仅有1-2% ;4、机器所需动力小,仅为
7. 5-22KW,每吨耗电最多不超过7. 5度。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各滚筒的设置结构示意)。 图3是图1的B部放大示意图(两滚筒之间的齿钉相对插入结构示意)。 图4是各滚筒的传动结构示意图(图1的C向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见图l-4,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如下机器的箱体3上设置原料入口 l和纤维出口8。在箱体3内组装沿周向均布的多个转轴,各转轴上分别设置滚筒4。本实施例选用的各滚筒
34为相同直径。各滚筒4的转轴在箱外分别连接传动轮5。见图2、4,在箱体外设置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通过传动皮带10传动连接首个传动轮5-l,传动轮5-1通过传动皮带6传动一侧相邻的传动轮5,各个滚筒的传动轮依次向下传动,直至尾部传动轮。见图3,各滚筒4的表面上设置齿钉13,相邻滚筒的齿钉13沿轴向相对插入。齿与齿之间的缝隙很小。齿钉根据原料的不同调整其形状、大小及疏密程度。原料入口 l设置在多个滚筒围成中间空间的端部。纤维出口 8设置在箱体3的底部。在箱体3的下方设置传送带9,传送带9通过传动滚7传动,由电机和减速机驱动。 工作原理由动力驱动多个滚筒4沿同方向转动,原料从入口 l投入由多个滚筒围成中间空间内,成团、成片的原料在多个滚筒的齿钉13反复梳理下,纤维先后被齿钉13梳理开散并被齿钉带出箱体外,呈单根纤维状。由于齿与齿之间的缝隙很小,因此团或块状原料被齿钉挡住而不会带出。
权利要求
一种纤维开丝机,它包括设有原料入口和纤维出口的箱体、电机,其特征是在箱体内组装沿周向均布、同向转动的多个转轴,各转轴上分别设置滚筒,在滚筒的表面上设置齿钉,相邻两个滚筒之间的齿钉沿轴向相对插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开丝机,其特征是各滚筒直径相同。
全文摘要
一种纤维开丝机,它包括设有原料入口和纤维出口的箱体、电机,其特征是在箱体内组装沿周向均布、同向转动的多个转轴,各转轴上分别设置滚筒,在滚筒的表面上设置齿钉,相邻两个滚筒之间的齿钉沿轴向相对插入。本发明和现有技术比较具有如下优点1、开丝效率高,每小时达2-3吨;2、一次加工单根成丝率达98%;3、一次加工破损率低,仅有1-2%;4、机器所需动力小,仅为7.5-22kW,每吨耗电最多不超过7.5度。
文档编号D21B1/00GK101760973SQ20101010592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
发明者张业富 申请人:沈阳市自然纤维制品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