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经编机沉降片运动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148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速经编机沉降片运动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速经编机沉降片运动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经编机成圈机件沉降片的传动装置采用的是共轭凸轮或者偏心连杆机构 来控制成圈机件沉降片的运动。共轭凸轮机构存在结构和设计复杂,制造和装配精度要求 高,不易控制。运转时噪音大,凸轮在使用过程中易磨损,磨损后对沉降片的运动精度产生 严重的影响,从而编织时不能正常压纱脱圈。偏心连杆机构是平面连杆机构的一种,其运动 副单位面积所受压力较小,且面接触便于润滑,故磨损减小;加工简便,易于达到较高的制 造精度,传动平稳,高速时噪音小。缺点是运动较复杂时,需要的构件增多,设计和平衡问题 比较复杂;各运动副接触面存在间隙,构件越多则机构的累积误差越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高速经编机沉降片运动传动装置,本实用新型 的装置在空间上更加紧凑,传动更加平稳精确,高速时噪音小,成圈配合更加合理,使生产 织物适应性更广,大大提高了经编机的灵活性。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经编机沉降片运动传动装置,安装在高速经编机的机架上,包括第一杆, 第二杆,第三杆,第四杆,第五杆,第六杆,第七杆,第八杆;其中第一杆的左端点与第二杆的 下端点铰接连接形成B点,第二杆的上端点分别与第三杆的左端点、第四杆的下端点铰接 连接形成C点,第四杆的上端点分别与第五杆的上端点,第六杆的下端点铰接连接形成E 点,第六杆的上端点与第七杆的右端点铰接连接形成G点,第7杆的左端点与第八杆的下端 点铰接连接形成H点;所述的第一杆上设置有一个主轴回转点A,第三杆的右端点设置为D 点,第五杆的下端点设置为F点。所述的A、D、F、H点与机架固定铰接连接,B、C、E、G点又与机架活动铰接连接。所述的A、D、F、H点与机架固定铰接连接时其相对前一点安装位置A为0 Z 0°,D 为130. 4 Z 67°,F为82. IZ 166°,H为308. 4 Z 124. 1°。(此处用到的是极坐标的表 示方法,也就是说以A为原点,设定A的角度为0°,那么相对于A点而已,后一点D与A之 间的距离就为130. 4mm,D相对于A的角度为67° ;F点相对于D点之间的距离就为82. Imm, F相对于D的角度为166° ;H点相对于F点之间的距离就为308. 4mm,H相对于F的角度为 124.1° )所述B、C、E、G点与机架活动铰接连接,其中第一杆与第二杆连接后形成的夹角α 活动变化范围为W,2ji],第二杆与第三杆连接后形成的夹角β、第四杆与第六杆连接后 形成的夹角Y、第六杆与第七杆连接后形成的夹角θ的活动变化范围为W,η]。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经编机沉降片传动装置的构件 数量,在空间上更加紧凑;传动更加平稳、精确,高速时噪音小,成圈配合更加合理,因此更加适合高速运动机构,且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本实施例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沉降片运动,保证 了对成圈机件的作用力平和,沉降片能够更可靠地握持住织物,使生产织物适应性更广,大 大提高了经编机的灵活性。这项经过优化设计的改善措施理论正确,实施简单有效。通过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使经编机运行平稳、可靠、噪音低。机器的沉降片与其它成圈机件 的配合更加准确,编织性能更加稳定可靠,且织物适应性更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机构简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沉降片传动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沉降片传动机构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高速经编机沉降片运动传动装置,安装在高速经编机的机架上, 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杆1,第二杆2,第三杆3,第四杆4,第五杆5,第六杆6,第七杆7,第 八杆8 ;其中第一杆1的左端点与第二杆2的下端点铰接连接形成B点,第二杆2的上端点 分别与第三杆3的左端点、第四杆4的下端点铰接连接形成C点,第四杆4的上端点分别与 第五杆5的上端点,第六杆6的下端点铰接连接形成E点,第六杆6的上端点与第七杆7的 右端点铰接连接形成G点,第7杆7的左端点与第八杆8的下端点铰接连接形成H点;所述 的第一杆1上设置有一个主轴回转点A,第三杆3的右端点设置为D点,第五杆5的下端点 设置为F点。所述的A、D、F、H点又与机架固定铰接连接,B、C、E、G点又与机架活动铰接连接。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采用三梳特里科经编机,所述的机架由连杆架箱501, 小墙板509和床身油箱511固接而成。连杆架箱501上安装有曲轴502 ;曲轴502上安装 有连杆结合件503,连杆结合件503与第一摇杆结合件504相连,并通过左右两件连板505 与第二摇杆结合件506相连,第二摇杆结合件506与接杆结合件507相连,接杆结合件507 与摆臂结合件508相连。该传动装置中由A、B、C、D四点之间的杆(第一杆1,第二杆2,第三杆3)为第一 组平面四杆机构,曲轴的偏心为第一杆1,输出摇杆为第三杆3 ;由D、C、E、F四点之间的杆 (第三杆3,第四杆4,第五杆5)为第二组平面四杆机构,第三杆3为其输入摇杆,输出摇杆 为第五杆5;而由F、E、G、H四点之间的杆(第五杆5、第六杆6,第七杆7)为第三组平面四 杆机构,第五杆5为其输入摇杆,输出摇杆为第七杆7。第一杆1与第二杆2铰接于B处,其 夹角α的变化范围为W,2ji];第二杆2和第三杆3铰接于C处,第四杆4和第五杆5铰 接于E处,第六杆6和第七杆7铰接于G处,它们之间的夹角β、γ、θ的变化范围为[0, η]。各杆间夹角α、β、Y、θ在结构允许的变化范围内取值,适当变化杆1至7的长度 则输出摇杆就会产生满足要求的变化的运动曲线。根据经编机沉降片运动曲线所要求实现 的不同运动规律解得上述变量值就可得到相应传动机构的参数。第八杆8与第七杆7是刚 性固接,其与经编机的成圈机件沉降片块相连接,沉降片块安装在摆臂结合件508上。曲轴502於A点固定铰接连接形成转动副,所述的A点与机架固定铰接连接时与机架之间的安装位置为0 Z 0°。连杆结合件503大端的孔与曲轴502的曲拐於B点活动 铰接连接形成转动副,(曲拐是曲轴上的一个部位,学名叫做连杆颈,也就是曲轴上弯曲的 最高点,曲拐上安装连杆);连杆结合件503小端的孔与第一摇杆结合件504、左右两件连板 505相连接于第一销轴510a於C点活动铰接连接形成转动副;第一摇杆结合件504与连杆 架箱501於D点固定铰接连接形成转动副,所述的D点与机架固定铰接连接时与A点的相 对安装位置为130. 4 Z 67°。接杆结合件507、第二摇杆结合件506和左右两连板505的 另一端相连接于第二销轴510b於E点活动铰接连接形成转动副;第二摇杆结合件506与连 杆架箱501於F点固定铰接连接形成转动副,所述的F点与机架固定铰接连接时与D点的 相对安装位置为82. 1 Z 166°。接杆结合件507的另一端与摆臂结合件508於G点活动铰 接连接形成转动副;摆臂结合件508和安装在小墙板509上的实心轴512於H点固定铰接 连接,所述的H点与机架固定铰接连接时与F点的相对安装位置为308.4 Ζ124.Γ。本实 施例中用到的是极坐标的表示方法,也就是说以A为原点,设定A的角度为0°,那么相对于 A点而已,后一点D与A之间的距离就为130. 4mm, D相对于A的角度δ为67° ;F点相对 于D点之间的距离就为82. lmm,F相对于D的角度η为166° ;H点相对于F点之间的距离 就为308. 4mm, H相对于F的角度Φ为124. 1° (如图1所示) 曲轴502跟随机器主轴旋转,绕其轴心(图1中过点A且与运动平面垂直的轴线) 顺时针转动,曲拐带动连杆结合件503作平面运动,进而驱动第一摇杆结合件504作平面运 动,第一组平面四连杆运动完成;第一摇杆结合件504作为第二组平面四连杆运动的驱动 副通过连板505驱动第二摇杆结合件506作平面运动,第二组平面四连杆运动完成了 ;随 即第二摇杆结合件506作为第三组平面四连杆运动的驱动副带动接杆结合件507作平面运 动,驱动摆臂结合件508绕其固定铰链点摆动,从而带动沉降片块作不规则的往复运动。
权利要求一种高速经编机沉降片运动传动装置,安装在高速经编机的机架上,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杆(1),第二杆(2),第三杆(3),第四杆(4),第五杆(5),第六杆(6),第七杆(7),第八杆(8);其中第一杆(1)的左端点与第二杆(2)的下端点铰接连接形成B点,第二杆(2)的上端点分别与第三杆(3)的左端点、第四杆(4)的下端点铰接连接形成C点,第四杆(4)的上端点分别与第五杆(5)的上端点,第六杆(6)的下端点铰接连接形成E点,第六杆(6)的上端点与第七杆(7)的右端点铰接连接形成G点,第7杆(7)的左端点与第八杆(8)的下端点铰接连接形成H点;所述的第一杆(1)上设置有一个主轴回转点A,第三杆(3)的右端点设置为D点,第五杆(5)的下端点设置为F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经编机沉降片运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 D、F、H点与机架固定铰接连接,B、C、E、G点与机架活动铰接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经编机沉降片运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D、F、H点与机架固定铰接连接时其相对前一点安装位置A为0Z 0°,D为130. 4 Z 67°, F 为 82. 1 Z 166°,H 为 308. 4 Z 124. 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经编机沉降片运动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B、C、E、G点与机架活动铰接连接,其中第一杆(1)与第二杆(2)连接后形成的夹角α活动变化 范围为^),2π],第二杆⑵与第三杆(3)连接后形成的夹角β、第四杆⑷与第六杆(6) 连接后形成的夹角Y、第六杆(6)与第七杆(7)连接后形成的夹角θ的活动变化范围为[0, 3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过优化设计的高速经编机沉降片运动传动装置,安装在高速经编机的机架上,第一杆的左端点与第二杆的下端点铰接连接形成B点,第二杆的上端点分别与第三杆的左端点、第四杆的下端点铰接连接形成C点,第四杆的上端点分别与第五杆的上端点,第六杆的下端点铰接连接形成E点,第六杆的上端点与第七杆的右端点铰接连接形成G点,第7杆的左端点与第八杆的下端点铰接连接形成H点;所述的第一杆上设置有一个主轴回转点A,第三杆的右端点设置为D点,第五杆的下端点设置为F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空间上更加紧凑,传动更加平稳精确,高速时噪音小,成圈配合更加合理,使生产织物适应性更广,大大提高了经编机的灵活性。
文档编号D04B27/04GK201753393SQ20102028042
公开日2011年3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30日
发明者李兵, 郑吉华 申请人:浙江越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