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803409阅读:2278来源:国知局
洗衣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洗衣机利用水流的摩擦力,和/或通过波轮或滚筒的旋转造成的对衣物的冲击而去除衣物的污垢。全自动洗衣机在洗衣机的运转期间,即便没有用户操纵,也可自动执行洗涤、漂洗以及脱水。洗衣机还可包括干燥功能,该干燥功能还可在使用例如循环式干燥系统或排出式干燥系统脱水之后干燥衣物。在循环式干燥系统中,从盛水桶排放的空气被冷凝、加热并且通过盛水桶的内部再次供应以使空气循环。在排出式干燥系统中,盛水桶的外部的空气被加热并且供应到盛水桶的内部,盛水桶的内部的空气被排出到盛水桶的外部。如果盛水桶的外部的空气温度低,则排出式干燥系统可能消耗大量能量和时间用于加热空气。在循环式干燥系统中,可能需要大量的冷水来冷凝空气。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领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衣机,其能够克服循环式干燥系统以及排放式干燥系统的缺点又具有各系统的优点。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洗衣机,其能够通过在完成与衣物的热交换之后,将从盛水桶排放的一部分湿空气排放到洗衣机的外部,来提高干燥效率。技术问题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一种洗衣机包括:机壳;盛水桶,设置在机壳中,该盛水桶中形 成有进入开口和排放开口;滚筒,设置在盛水桶中;空气循环装置,包括循环导管和加热器,该循环导管的第一端连接到进入开口,并且该循环导管的第二端连接到排放开口,以使空气循环通过盛水桶,该加热器设置在循环导管中,以加热流经循环导管的空气;以及空气排放装置,与盛水桶相通,其中空气排放装置将一部分空气从盛水桶的内部排放到盛水桶的外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洗衣机,该洗衣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中的盛水桶,所述盛水桶包括限定了冷凝通道的盛水桶的圆周壁的内表面和接收从所述盛水桶排放的潮湿空气的冷凝空间;设置在盛水桶中的滚筒;排放开口,从盛水桶的圆周壁的上侧后部沿切线方向设置;进入开口,构造成将加热的空气供应到盛水桶的前部上侧;循环风扇,与排放开口相通,以便通过排放开口吸入空气以促使空气循环;循环导管,所述循环导管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进入开口,并且所述循环导管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排放开口,以使空气循环通过所述盛水桶;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循环导管中,以加热流经所述循环导管的空气;以及排出管,连接在所述盛水桶的后部的上侧,并且独立于所述循环导管地连接到所述盛水桶,以排放所述盛水桶的一些空气,其中,所述排出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到所述盛水桶,以便与所述盛水桶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机壳的外部相通,将供应到所述盛水桶的一部分空气从所述盛水桶排放,以降低所述盛水桶中的相对湿度。该空气排放装置可设置为排放流经循环导管的空气的20%到30%。并且,空气排放装置可设置为将一部分空气从盛水桶的内部排放到盛水桶的外部,使得循环导管中剩余空气的温度降低30%到40%。并且,空气循环装置和盛水桶形成空气循环通道,并且空气排放装置可设置为将一部分流经空气循环通道的空气排放到机壳的内部或者排放到机壳的外部。并且,空气循环装置还包括循环风扇,用于将空气从盛水桶的内部引入到循环导管中,并且空气排放装置包括排出管,该排出管的第一端与循环导管相通,并且该排出管的第二端与机壳的外部相通,以将循环导管中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排放到机壳的外部。并且,空气排放装置可包括排出管,该排出管的第一端与盛水桶的内部 相通,并且该排出管的第二端与机壳的外部相通。空气排放装置可包括:排出导管,设置到盛水桶,用于排放盛水桶的内部的空气;排出管,其第一端连接到排出导管,并且其第二端与机壳的外部相通;排气扇,联接到排出导管,以将空气从盛水桶的内部吸到排出管中。空气排放装置可构造成接收来自盛水桶的空气,并使其与来自机壳的内部的空气混合,并且将混合空气排放到机壳的外部。空气排放装置可包括:排放导管,与盛水桶相通,用于将空气从盛水桶的内部排放到机壳的内部;以及排气扇,设置在机壳中,用于将空气从机壳的内部排放到机壳的外部。空气排放装置还可包括:减振装置,在排放导管与排气扇之间连接,其中该减振装置防止振动从排放导管传递到机壳;以及入口管,其延伸通过排放导管,以将空气从机壳的内部引导到排放导管。排气扇可具有预定的尺寸和预定的转速,使得通过空气排放装置从机壳的内部排放的空气的流速与从盛水桶排放的空气的流速的比是5:1到7:1。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洗衣机包括:机壳;盛水桶,设置在机壳中,该盛水桶包括缸本体、构造成将空气引导到本体中的进入开口和设置在本体的圆周表面构造成将空气引导出本体的排放开口;滚筒,设置在盛水桶中;集气管,联接到排放开口,其中集气管被导向为平行于本体的圆周表面的切线;空气循环装置,其包括循环导管和加热器,循环导管的第一端连接到所述进入开口,并且第二端连接到所述集气管,以使空气在所述盛水桶中循环,该加热器设置在所述循环导管中以加热流经所述循环导管的空气;以及空气排放装置,与所述盛水桶相通,并构造成将一部分空气从所述盛水桶的内部排放到所述盛水桶的外部。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具有这样的效果,克服循环式干燥系统和排放式干燥系统的缺点,从而提供兼有两个系统的优点的洗衣机。本发明能够具有这样的效果,其中能够通过在完成与衣物的热交换之后,将从盛水桶排放的一部分湿空气排放到洗衣机的外部,而提供具有提高的干燥效率的洗衣机。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如在此广义描述的实施例的洗衣机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根据如在此广义描述的实施例的洗衣机的侧剖视图;图3是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联接到洗衣机的盛水桶的空气循环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洗衣机的悬挂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洗衣机的悬挂装置和盛水桶的侧视图;图6是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洗衣机的空气排放装置的示意图;图7是根据如在此广义描述的另一实施例的洗衣机的空气排放装置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如在此广义描述的另一实施例的洗衣机的空气排放装置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如在此广义描述的另一实施例的洗衣机的空气排放装置和盛水桶的侧视图;图10是根据如在此广义描述的另一实施例的洗衣机的空气排放装置和盛水桶的侧视图;图11示出了根据如在此广义描述的另一实施例的洗衣机;图12是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洗衣机的包括多个方向的集气管的盛水桶本体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根据如在此广义描述的实施例的洗衣机100可包括:机壳110,其构成洗衣机100的外形;盛水桶120,固定到机壳110的内部;滚筒130,可旋转地设置在盛水桶120中;旋转轴135,连接到滚筒130并且穿过盛水桶120的后部;轴承座140,其支撑旋转轴135;驱动电机141,设置在轴承座140处,用于将旋转力传递到旋转轴135;以及悬挂装置150,联接到轴承座140,用于支撑连接到轴承座140的结构,并且减弱振动和冲击。洗衣机100还可包括空气循环装置160,该空气循环装置固定到盛水桶120的外部,用于在洗衣机100的干燥循环期间,加热空气并且将空气供应到盛水桶120的内部。机壳110可包括:基座118,用于支撑和安置各种部件;前板111,其中设有供衣物引入滚筒130的开口112;左侧板114;右侧板115;后板116;以及顶板117。门113可联接到前板111用于打开和关闭开口112。供水装置具有:供水软管127a(见图9),可设置在例如机壳110的内侧顶部,用于将洗涤水从外部源供应到盛水桶120的内部;供水阀127b,安装在供水软管127a上,用于控制水的流入和流出;以及清洁剂供应装置127c,用于保持要与通过供水软管127a供应的水一起引入到盛水桶120的内部的清洁剂。例如,在机壳110的内侧底部可设置排出装置,该排出装置具有将洗涤和/或漂洗期间使用的洗涤水排出到洗衣机外的排水软管128a以及排水泵128b。参照图3,盛水桶120可包括:前盛水桶121,其构成盛水桶120的前部;以及后盛水桶122,其构成盛水桶120的后部。前盛水桶121和后盛水桶122可例如借助紧固件(如螺钉等)紧固到一起,以在其中形成用于容置滚筒130的空间。其他附接方法也可以是适当的。前盛水桶121可包括引入开口121a,以当门113打开时将衣物引入到滚筒130中。引入开口121可具有从引入开口121的内圆周向前突出的边缘121b。边缘121b可包括进入开口121c,以连接空气循环装置160的空气输送管165。前垫片124可保持盛水桶120与前板111中的开口112之间的气密性。前垫片124还可防止异物渗入盛水桶120与滚筒130之间。后盛水桶122可包括穿过盛水桶120的后部、盛水桶背壁125以及后垫片126形成的通孔122b。后垫片126可位于后盛水桶122中的通孔122b与盛水桶背壁125之间,用于防止洗涤水从盛水桶120的内部泄漏。当如此构造时,盛水桶背壁125可在滚筒130旋转时与滚筒130一起振动。因此,盛水桶背壁125的外圆周表面可与后盛水桶122中的通孔122b充分地间隔开,以在滚筒130旋转时,防止盛水桶背壁125与后盛水桶122干涉。后垫片126可由位于后盛水桶122中的通孔122b与盛水桶背壁125之间的柔性材料制成,使得盛水桶背壁125可相对于后盛水桶122移动,而不干涉后盛水桶122。此外,后垫片126可具有以适当的长度延伸的波纹部,用 于允许盛水桶背壁125的相对运动。参照图2,盛水桶120可由设置在机壳110的基座118的支撑件118a和118b竖直地支撑,并且借助额外的紧固件(如螺钉、螺栓等)紧固。除此之外,盛水桶120可用紧固件被紧固到机壳110的前板111和后板116,或者左板114和右板115。参照图1,滚筒130可包括前滚筒131、中心滚筒137以及后滚筒132。重量平衡器134可分别设置在前滚筒131的后部和后滚筒132的前部上,以在滚筒130旋转时,提供减弱滚筒130的振动的平衡作用。中心滚筒137可包括抬升件133,该抬升件设置在该中心滚筒的内表面上,用于移动滚筒130中容纳的衣物。后滚筒132可联接星轮136,星轮136连接到旋转轴135,使得滚筒130被通过星轮136传递的旋转轴135的旋转力在盛水桶120中旋转。在这种情况中,旋转轴135可直接连接到驱动电机141,驱动电机141的转子直接连接到旋转轴135,轴承座140联接到盛水桶背壁125的后部。轴承座140可旋转地支撑驱动电机141与盛水桶背壁125之间的旋转轴135,并且可借助悬挂装置150由基座118弹性地支撑。轴承座140的一侧可联接到位于盛水桶120的后部的盛水桶背壁125,并且旋转轴135可联接到位于轴承座140的另一侧的驱动电机141的转子。旋转轴135可由轴承座140中设置的轴承支撑。如图4所示,轴承座140可包括从其中心部径向向外对称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42和第二延伸部144。第一延伸部142和第二延伸部144可分别具有紧固连接的悬挂装置150,并且轴承座140可由悬挂装置150弹性地支撑。悬挂装置150可包括:第一重块143和第二重块145,分别连接到轴承座140的第一延伸部142和第二延伸部144;第一悬挂支架151和第二悬挂支架154,分别连接到第一重块143和第二重块145;第一弹簧阻尼器152、第二弹簧阻尼器155和第三弹簧阻尼器157;以及第一阻尼器153和第二阻尼器156,连接到第一悬挂支架151和第二悬挂支架154。当滚筒130中装有衣物时,第一重块143和第二重块145可支撑滚筒130的重量中心,并且还可在滚筒130振动的振动系统中提供质量。第一弹簧阻尼器152可连接在第一悬挂支架151与基座118之间,第二 弹簧阻尼器155可连接在第二悬挂支架154与基座118之间,并且第三弹簧阻尼器157可直接连接在轴承座140与基座118之间。因此,轴承座140可在轴承座140的后部的一个位置和在轴承座140的前部的两个位置由弹簧阻尼器152、155和157减弱和支撑。第一阻尼器153可在第一悬挂支架151与基座118的后部之间倾斜地安装,并且第二阻尼器156可在第二悬挂支架154与基座118的后部之间倾斜地安装。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重块143和第二重块145、第一悬挂支架151和第二悬挂支架154、第一弹簧阻尼器152和第二弹簧阻尼器155以及第一阻尼器153和第二阻尼器156可相对于滚筒130的旋转轴135的左/右侧对称地布置,即,相对于滚筒130的旋转轴线的相对侧对称地布置。阻尼器可借助设置在其间的额外的橡胶衬套分别连接到基座118,从而在第一悬挂支架151和第二悬挂支架154与基座118之间以预定的倾斜角联接。以这种方式,滚筒130和轴承座140可由第一悬挂支架151和第二悬挂支架154以及第一弹簧阻尼器152、第二弹簧阻尼器155和第三弹簧阻尼器157支撑,以相对于盛水桶120被悬挂。驱动电机141可紧固到轴承座140的后部,并且直接地连接到旋转轴135。驱动电机141的速度可由控制器控制。在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洗衣机中,盛水桶可与振动系统分隔开,因此洗衣机可提供相同的机壳外观中的增大/最大化的盛水桶容量。更明确地,在盛水桶借助弹簧或阻尼器固定到机壳的内部的排布中,滚筒可旋转地设置在盛水桶中,驱动电机设置在用于旋转滚筒的盛水桶的后部以使滚筒旋转,当滚筒旋转时由滚筒或驱动电机造成的振动将被传递到盛水桶。在这样的排布中,在盛水桶与机壳之间就需要预定空间或间隙,以在盛水桶振动时,允许盛水桶运动并且防止机壳与盛水桶之间的干涉。然而,在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洗衣机中,盛水桶与振动系统物理地去除/隔离,并且因此极大地减小/消除了盛水桶与机壳之间的特定间隙的需要。因此,对于固定的内部机壳体积可使盛水桶的尺寸最大化,并且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洗衣机可提供最大的盛水桶容量,即,可最高效地使用具有给定体积的机壳的内部体积。参照图3,空气循环装置160可例如设置在盛水桶120的顶侧,用于在干燥循环期间循环和加热盛水桶120中的空气。也就是说,空气循环装置160可将空气从盛水桶120抽吸到盛水桶120的外部,加热空气,然后将经加热的空气重新供应到盛水桶120。空气循环装置160可包括:集气管161,与盛水桶120相通;空气输送管165,与盛水桶120相通;循环导管164,连接在集气管161与空气输送管165之间;循环风扇163,用于将空气从盛水桶120的内部通过集气管161引入到循环导管164;以及加热器166,处于循环导管164中,用于加热空气。当使循环风扇163运转时,盛水桶120中的空气通过集气管161移动到循环导管164,并且被加热器166加热,之后通过空气输送管165供应回盛水桶120中,用于干燥滚筒130中的衣物。集气管161可联接到延伸穿过盛水桶120的周壁的排放开口122a,以使盛水桶120的内部与循环导管164相通。如图12中所示,如果前盛水桶121和后盛水桶122联接到一起,以形成缸本体B,集气管161可沿平行于本体B的圆周表面的切线L1、L2、L3或L4延伸,以使空气能够随着滚筒130的旋转而从盛水桶120的内部容易地排放到集气管161中。也就是,集气管161的定向可与本体B的其中一条示例性切线一致,如管道161a与线L1一致,或管道161c与L2一致。可选地,集气管161可平行于本体B的其中一条示例性切线,如管道161b平行于线L1和L3,或管道161d平行于线L2和L4。在某些实施例中,集气管161可与循环导管164,或与盛水桶120形成为一个单元。在空气输送管165被固定到前垫片124的排布中,只有在空气供应到盛水桶120之后,从空气输送管165排放的空气才能够供应到滚筒130。相比之下,在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洗衣机中,空气输送管165可被固定到前盛水桶121的边缘121b上形成的进入开口121c,并且来自循环导管164的空气可直接地供应到滚筒130,因此提高了干燥效率。由于盛水桶120与振动系统隔离而使其成为可能,因此即使空气输送管165被固定到边缘121b上的进入开口121c,振动也不通过空气输送管165传递到循环导管164。循环风扇163可设置在使循环风扇163能够将空气从盛水桶120的内部移动到循环导管164的任何位置。例如,循环风扇163可设置在集气管161 中或循环导管164的内部。循环导管164的一端连接到空气输送管165,并且另一端连接到集气管161,以使空气在盛水桶120中循环。循环导管164可固定到盛水桶120的顶侧,或合适的其他位置。在循环导管被固定到盛水桶的顶侧的排布中,如果盛水桶未与振动系统隔离,则设置在循环导管中的加热器或循环风扇可被盛水桶的振动损坏。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洗衣机中,由于盛水桶与振动系统隔离,即使循环导管被固定到盛水桶的外周表面,也可避免这样的损害。虽然在图3中示出的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在盛水桶120的顶侧设置进入开口121c和排放开口122a,但是进入开口121c和排放开口122a可设置在其他位置,例如,盛水桶120的下侧。应理解,机壳110提供有限的、预定的内部空间,洗衣机的各种部件位于其中。因此,如果旨在增大盛水桶120的容量,而不增大机壳110的总体积以及机壳110在其安装室中所占据的空间,则盛水桶120与机壳110之间的空间可被减小,并且通过消除盛水桶120、机壳110以及机壳110中的元件之间的干涉来增大盛水桶的容量。在空气循环装置由于长度需要而不能按直线仅布置在盛水桶的顶侧或下侧,而是以围绕盛水桶的形式布置(例如,使得加热导管设置在盛水桶的顶侧上,并且冷凝导管设置在盛水桶的后侧上,以提供加热导管与盛水桶之间的相通)的排布中,由于这些部件占据的内部机壳空间,就难以增大盛水桶的容量(体积)。这种排布的效率可还受到由较长的长度而导致的作用在循环空气上的流阻的冲击。然而,由于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洗衣机的空气循环装置160并不包括冷凝导管,当盛水桶起冷凝导管的作用时,空气循环装置可仅设置在盛水桶的顶侧上或仅设置在盛水桶的下侧上。这可允许盛水桶容量增大,并且还减小循环空气的流阻。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洗衣机100还可包括空气排放装置180,用于在干燥循环期间提高干燥效率。参照图5到11,空气排放装置180能以多种形式设置,并且可设置在盛水桶120或空气循环装置160处,用于将一部分空气从盛水桶120的内部排 放到机壳110的内部或外部。如图5和图6中所示,空气排放装置180可将引入的一部分空气排放到空气循环装置160中。空气排放装置180可包括空气排出管183,该空气排出管从循环导管164分支并且与机壳110的外部相通。空气排出管183的一端可连接到循环导管164,另一端经过机壳110的后板116。机壳110的后板116可包括在其中形成的孔,该孔接纳通过该孔的空气排出管183。在某些实施例中,空气排出管183的一端联接在循环风扇163与加热器166之间,使得空气从盛水桶120通过空气排出管183排放到机壳110的外部,而不需要单独的吹气装置。在替代的实施例中,与图6不同,空气排出管183可联接到容置循环风扇163的外壳,用于将从盛水桶120排放的一部分空气排放到机壳110的外部。空气排放装置180还可包括:连接构件184,其经过机壳110;以及排放管185,连接到连接构件184。在某些实施例中,空气排出管183可包括减振部,用于防止空气循环装置160产生的振动经由空气排出管183传递到机壳110的后板116。减振部例如可以是设置在空气排出管183的外圆周表面的波纹。排放管185可将(潮湿的)空气从盛水桶120的内部通过空气排出管183排放到洗衣机100的外部。然而,为了防止潮湿的空气中包含的气味和水分紧邻洗衣机排放并且产生令人不愉快的环境,排放管185可连接到排出软管128a,该排出软管将洗涤水或冷凝水从盛水桶120的内部排出。为了防止糟糕的气味沿反向流动,排出软管128a可包括“U”型弯管128c,排放管185连接到弯管128c的后端。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洗衣机的运转。当开始干燥循环时,空气循环装置160的循环风扇163投入运转以将空气从盛水桶120的内部通过集气管161吸入循环导管164中。空气被循环导管164中的加热器166加热,并且通过空气输送管165供应回盛水桶120的内部。供应到盛水桶120的内部的热空气经历与滚筒130/盛水桶120中的衣物 热交换,并且从衣物吸收水分。盛水桶120中一部分潮湿空气被循环风扇163沿循环导管164循环,并且盛水桶120中剩余部分的潮湿空气通过空气排出管183和排放管185排放到洗衣机的外部。由于一部分潮湿空气被排放,剩余的循环空气的相对湿度可更快速地减小,并且返回盛水桶120干燥衣物,而不需要单独的空气冷凝工具。图7示出了根据如在此广义描述的另一实施例的洗衣机的空气排放装置。图7中示出的空气排放装置180可包括:排放导管181,用于排放盛水桶120的内部的空气;空气排出管183,连接到连接构件184;以及排放管185,连接到连接构件184,用于将空气从空气排出管183排放到洗衣机的外部。排放导管181可例如形成为经过盛水桶120的外圆周表面的管。排放导管181可与空气循环装置160中的集气管161间隔开预定的距离。这样的排布允许在集气管161中收集空气之前,使已经经历与衣物热交换的一部分空气排放到洗衣机100的外部。排放管185可连接到排出软管128a,在洗涤或漂洗期间,该排出软管将洗涤水从盛水桶120的内部排出。在这种情况下,排放管185可连接到设置在排出软管128a中的弯管128c的后端。由于当洗衣机100开始干燥循环时,循环风扇163即运转,空气从盛水桶120的内部通过集气管161被吸入循环导管164中,然后被加热器166加热。此后,热空气通过空气输送管165被供应回盛水桶120,以用于与滚筒130中的衣物热交换。已经经历与衣物进行热交换的空气在从衣物吸收水分时变得潮湿。一部分潮湿空气被集气管161收集,并且剩余部分的潮湿空气通过空气排放装置180排放到洗衣机100的外部。当空气被循环风扇163引回盛水桶120中时,盛水桶120内的压力可增大,因此盛水桶120中的一部分空气可通过空气排放装置180排放到洗衣机的外部。因此,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洗衣机100将一部分潮湿空气从盛水桶120的内部排放到洗衣机的外部,循环导管164中收集的潮湿空气的湿度水平可降低,并且衣物可被干燥,而不需要单独的冷凝工具。图8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洗衣机的示意图,其中排气扇182设有排 放导管181。也就是说,图8中示出的空气排放装置180可包括:排放导管181,用于将空气从盛水桶120的内部排放;空气排出管183,其一端连接到排放导管181,另一端连接到连接构件184;排放管185,连接到连接构件184,用于将空气从空气排出管183排放到洗衣机的外部;以及排气扇182,其通过排放导管181将空气从盛水桶120的内部吸入并且将空气供应到排出管183。排气扇182的运转有利于一部分空气排放到洗衣机100的外部,还有利于更快速地降低通过循环导管164循环的空气的湿度水平,甚至不需要额外的空气冷凝工具,因此改善洗衣机的干燥功能。以上描述的实施例是基于这样的情况,没有提供单独的冷凝装置,来冷却从盛水桶排放的潮湿的空气并去除空气中的水分(除湿)。然而,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可提供额外的冷凝装置以进一步提高干燥性能。图9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洗衣机100,其包括:空气循环装置160,用于加热从盛水桶120排放的空气,并且将热空气再次供应回盛水桶120;以及空气排放装置180,用于将一部分空气从盛水桶120排放到洗衣机100外部。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空气被空气循环装置160加热,则可减小用于加热空气以及干燥衣物的时间和能量,并且,由于一部分空气通过空气排放装置180被排放到洗衣机100的外部,所以盛水桶120中的空气可更容易冷凝。图9中示出的空气排放装置180可包括:排放导管181,用于排放盛水桶120的内部的空气;以及排气扇182,用于将通过排放导管181排放的空气与机壳110内部的空气混合,并且将混合空气排放到机壳110的外部。排气扇182可设置在机壳110的后板116处,在后板116中设置孔,用于机壳110的内部与机壳110的外部之间的相通,排气扇182设置在后板116中的孔中。排放导管181的第一端可连接到盛水桶120的外圆周表面,并且第二端可朝向排气扇182延伸,排放导管181与排气扇182不需要彼此物理连接。在某些实施例中,排放导管181的第二端可与排气扇182间隔开预定的距离,以允许混合通过排放导管181排放的空气与机壳110中的空气,之后将混合空气排放到机壳110的外部。由于从盛水桶120的内部排放的空气与室温空气相比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和湿度,如果只有盛水桶120的内部的空气通过排放导管181排放到机壳110的外部,则从排放导管181排放的空气当与洗衣机外部的室温空气相遇时将被冷凝。因此,如果从盛水桶120排放的空气没有首先被混合/冷却,冷凝水容易在洗衣机的外表面上,或者在洗衣机的安装空间(例如,邻近洗衣机的后板116的壁)形成。如果空气在与如以上描述的机壳110中的空气混合之后被排放到洗衣机的外部,冷凝问题可减轻,因为盛水桶120与机壳110之间的空气的温度可低于盛水桶120中的空气的温度,并且还接近或低于室温。也就是说,如果从排放导管181排放的空气与机壳110中的空气混合,则使得排放的空气的温度接近室温,可防止在邻近洗衣机的后板116的壁上的冷凝。在某些实施例中,通过排气扇182排放的混合空气中包括的来自盛水桶120的内部的空气的量与机壳110中的空气的量的比可以通过控制排气扇182的尺寸以及排气扇182的驱动速度来控制。例如,如果混合物中机壳空气的量与盛水桶空气的量之比约为5:1到7:1,则冷凝水的形成可被最小化,而当比率约为6:1时,冷凝水的形成可以是最少的。因此,排气扇182的尺寸以及排气扇182的驱动速度可被设定成,使得机壳空气的量与盛水桶空气的量之比约为5:1到7:1,并且在某些实施例中为6:1。排放导管181的直径也可适当地调整。也就是说,利用排气扇182排放到盛水桶120的外部的空气的流速可被排放导管181的直径显著影响。因此,如果排放导管181的直径过大并且大流速(大体积)的空气从盛水桶的内部排放,则可能难以克服排放式干燥系统的缺点。如果排放导管181的直径过小并且小流速(小体积)的空气从盛水桶的内部排放,则可能难以克服循环式干燥系统的缺点。如果在干燥循环期间,通过空气循环装置160循环的空气的例如20%到30%通过排放导管排出,可在排出以上描述的空气的流速的情况下,克服了循环式和排放式系统的缺点。在某些实施例中,该比率可考虑热量来描述,并且排放导管181的直径可被设定成,使得通过循环导管164循环的空气的热量的大约30%到40%被 排出。(热量是指升高给定的物块的温度所需的热能的量)。因此,排放导管181的直径可被设定成,使得通过空气循环装置160循环的空气的20%到30%被排出,或者通过循环导管164循环的空气的热量的大约30%到40%被排出。在某些实施例中,循环导管164和排放导管181中可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或流量传感器。在这种情况下,空气排放装置180将一部分空气从盛水桶的内部排放到盛水桶的外部,使得循环导管中剩余空气的温度降低30%到40%。分别借助设置在循环导管164以及排放导管181中的流量传感器,可以确定通过循环导管164循环的空气的流速以及通过排放导管181排放的空气的流速,并且分别借助设置到循环导管164以及排放导管181的温度传感器,可以确定通过循环导管164循环的空气的热量的量以及通过排放导管181排放的空气的热量的量。图10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洗衣机100,其包括空气排放装置180,该空气排放装置具有连接到机壳110的后板116的排放导管181。在该实施例中,空气排放装置180可包括:排放导管181,其提供盛水桶120的内部与机壳110的外部之间的相通;排气扇182,位于排放导管181中;以及引入管186,用于将空气从机壳110的内部引入到排放导管181中。在某些实施例中,排气扇182可设置在穿过机壳110的后板116形成的孔中,同时排放导管181的一端连接到盛水桶120并且另一端连接到后板116的孔。因此,当排气扇182运转并且空气通过引入管186从机壳110的内部被吸入排放导管181中时,从盛水桶120排放的空气在排放到盛水桶120的外部之前,将与来自机壳110的内部的空气混合。如图10中所示,空气排放装置180还可包括减振装置187,该减振装置例如设置在机壳110的后板116与排放导管181之间的连接部。在这种情况下,引入管186可经过如图10中所示的排放导管181,或者可经过减振装置187。减振装置187可防止振动从空气循环装置160传递到后板116,并且还可防止排放导管181与后板116分离。在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洗衣机中,盛水桶的结构与振动系统隔离。虽然在设有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空气循环装置160和空气排放装置180 的洗衣机的情况下,盛水桶与振动系统隔离,各种实施例的技术方面不限于此。也就是说,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空气循环装置160和空气排放装置180还可应用到具有盛水桶联接到振动系统的结构的洗衣机。具有盛水桶联接到洗衣机的振动系统或者振动系统的一部分的结构的洗衣机可包括:盛水桶,固定到机壳的内部;滚筒,可旋转地设置在盛水桶中;以及驱动电机,设置在盛水桶的后部用于旋转滚筒。因此,当使滚筒旋转的驱动电机开始运转时,由滚筒和驱动电机的旋转引起的振动传递到盛水桶。在这种情况下,设有空气排放装置180的减振装置187可防止盛水桶120的振动传递到机壳110的后板116。在某些实施例中,减振装置187可以是波纹管,该波纹管由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波纹的柔性材料构成。在替代的实施例中,减振装置187可以是由柔性材料构成的排放导管181本身。现在将描述这样的结构,其中空气从洗衣机的盛水桶的内部排放,该洗衣机设置在构造成具有内置的家用电器的建筑物中。图11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洗衣机的示意图,其仅示出了洗衣机的盛水桶120、排水软管128a、排放管185以及联接构件190。在该实施例中,排水软管128a可从盛水桶120排水,并且联接构件190可具有连接到其上的排水软管128a。联接构件190可连接到建筑物的管线,使得从洗衣机排出的水可从排水软管128a和联接构件190排出,并且通过建筑物的管线排到外面。用于将空气从盛水桶120的内部排放到洗衣机的外部的排放管185可连接在盛水桶120与联接构件190之间。因此,从盛水桶120排放的空气可沿排放管185供应到联接构件190,然后排放到建筑物的管线。现在将描述具有图9到图11的结构的洗衣机的运转。当开始干燥循环时,空气循环装置160中的加热器166和循环风扇163开始运转,以使热空气供应到滚筒130。供应到滚筒130的热空气经历与衣物热交换,以去除衣物的水分,并且包含从衣物吸收的水分的空气从滚筒130移动到盛水桶120。一部分潮湿空气通过循环导管164循环,并且剩余部分的潮湿空气利用排放导管181和排气扇182排放到机壳110的外部。由于引入到排放导管181的空气与机壳110中的空气混合,然后排放到机壳110的外部或建筑物的管线,可防止邻近洗衣机100的壁上形成冷凝水。而且,在干燥循环完成之后,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洗衣机还可执行冷却循环,其中衣物的温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在干燥完成之后控制器可沿一个方向旋转滚筒130,以将滚筒130中容纳的衣物冷却到室温。尤其是,控制器能以滚筒130中的衣物由于离心力而不会从滚筒130的内圆周表面落下的第一速度旋转滚筒130。例如,第一速度可设定为大约60RPM到110RPM。空气可通过旋转滚筒130通过排放导管181排放到滚筒130的外部,因此将滚筒130中的衣物冷却到室温。控制器还可通过在冷却循环期间运转排气扇182预定的时期来加速衣物的冷却。具有以上描述的结构的洗衣机100的盛水桶120可提供在洗涤循环期间盛放洗涤水的空间,并且这样的盛水桶120在干燥循环期间还可起冷凝导管的作用。也就是说,当循环风扇163在干燥期间旋转时,空气通过集气管161从盛水桶120的内部引入到循环导管164中,然后被加热器166加热。热空气通过空气输送管165重新供应到盛水桶120,并且热的重新供应的空气从盛水桶120供应到滚筒130,用于与滚筒130中容纳的衣物热交换。然后,包含从衣物吸收的水分的热空气通过在盛水桶120与循环导管164之间连接的集气管161排放到盛水桶120的外部。在该过程中,盛水桶120的内圆周表面(面对滚筒130的外圆周表面)和盛水桶120与滚筒130之间的空间可起从热潮湿空气去除水分的冷凝导管的作用。当盛水桶120的外周表面与外部空气接触,并且盛水桶120的内圆周表面以及盛水桶120与滚筒130之间的空间的温度低于滚筒130的内部温度时,从滚筒130排放的潮湿空气在向集气管161移动时,在盛水桶120的内圆周表面冷凝,并且在盛水桶120的内圆周表面累积的冷凝水通过排水软管128a排出到盛水桶120的外部。尤其是,由于盛水桶120围绕滚筒130,所以潮湿空气在到盛水桶120的整个内周表面时可被冷却并冷凝。为了增强冷凝效率,在干燥循环期间,滚筒130能以预定的速度旋转。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作为使用盛水桶冷凝空气的洗衣机描述,根据如在此广义描述的其他实施例的洗衣机可包括:单独的冷凝导管,以将盛水桶连 接到循环导管以及冷却水供应装置,以视情况去除冷凝导管中流动的空气中的水分。由于通过空气循环单元160循环的一部分空气排放到洗衣机的外部,则通过空气循环装置160循环的空气的量可逐渐减少。然而,因为盛水桶120的内部空间由于如清洁剂盒127c等部件而未必完全封闭,所以通过空气排放装置180排放而减少的空气的量可从洗衣机的外部补充。而且,为了提供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洗衣机100循环的充足量的空气,供气管170(见图5)可将固定流速的空气供应到盛水桶120的内部。供气管170的第一端可连接到循环导管164,并且第二端可与机壳110的内部或外部相通。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到空气循环导管164的供气管170的一端可位于加热器166与循环风扇163之间,用于将循环导管164中的潮湿空气与盛水桶120外部的空气混合,并且利用加热器166加热混合空气。由于盛水桶外部的空气的湿度水平低于盛水桶120中的空气的湿度水平,则如果盛水桶120外部的空气与循环导管164中的潮湿空气混合,沿循环导管164流动的空气的湿度可被进一步降低。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洗衣机可通过在完成与衣物热交换之后,使从盛水桶排放的一部分湿空气排放到洗衣机的外部而提供提高的干燥效率。如在此体现并广义描述的洗衣机可包括:机壳,其形成洗衣机的外形;盛水桶,设置在机壳中用于盛放洗涤水,该盛水桶具有用于将空气引入的引入开口以及从盛水桶排放空气的排放开口;滚筒,在盛水桶中,用于盛放衣物;空气循环单元,具有循环导管和加热器,该循环导管的一端连接到引入开口,并且另一端连接到排放开口,用于使盛水桶中的空气循环,该加热器在循环导管中,用于加热被引入到循环导管的空气;以及空气排放单元,用于将一部分空气从盛水桶的内部排放到盛水桶的外部。空气排放单元可排放沿循环导管循环的空气的20%到30%。空气排放单元可排放沿循环导管循环的空气的热量的30%到40%。空气排放单元可将沿空气排放单元和盛水桶形成的循环流动通道循环的一部分空气排放到机壳的内部或机壳的外部。空气循环单元还可包括循环风扇,用于将空气从盛水桶的内部引入到循环导管,并且空气排放单元可以是排出管,该排出管的一端与循环导管相通,并且另一端与机壳的外部相通,用于将引入到循环导管的一部分空气排放到机壳的外部。空气排放单元可以是排出管,该排出管的一端与盛水桶的内部相通,并且另一端与机壳的外部相通。空气排放单元可包括:排出导管,设置到盛水桶,用于排放盛水桶的内部的空气;排出管,其一端连接到排出导管,并且其另一端与机壳的外部相通;以及排气扇,设置到排出导管,用于使空气从盛水桶的内部移动到排出管。空气排放单元可将盛水桶中的空气与机壳中的空气混合,并且因此将混合空气排放到机壳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空气排放单元可包括:排放导管,与盛水桶相通,用于将空气从盛水桶的内部排放到机壳的内部;以及排气扇,设置在机壳中,用于将空气从机壳的内部排放到机壳的外部。空气排放单元还可包括:减振单元,在排放导管与排气扇之间连接,用于防止振动从排放导管传递到机壳;以及引入管,设置为经过排放导管,用于将空气从机壳的内部引入到排放导管。排气扇的尺寸和转速可设定为使通过空气排放单元从机壳的内部排放的空气的流速与从盛水桶排放的空气的流速的比为5:1到7:1。根据如在此广义描述的另一实施例的洗衣机可包括:机壳,其形成洗衣机的外形;盛水桶,设置在机壳中,以包括用于盛放洗涤水的缸本体、用于将空气引入到本体的引入开口以及设置到本体的圆周表面用于从本体的内部排放空气的排放开口;滚筒,在盛水桶中,用于盛放衣物;集气管,设置到排放开口,该集气管平行于本体的圆周表面的切线,用于从盛水桶的内部排放空气;空气循环单元,具有循环导管和加热器,该循环导管的一端连接到引入开口并且另一端连接到集气管,用于使空气在盛水桶中循环,该加热器在循环导管中,用于加热引入到循环导管的空气;以及空气排放单元,用于将一部分空气从盛水桶的内部排放到盛水桶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空气排放单元可排放沿循环导管循环的空气的20%到 30%。空气排放单元可将沿空气排放单元和盛水桶形成的循环流动通道循环的一部分空气排放到机壳的内部或机壳的外部。空气排放单元可将盛水桶中的空气与机壳中的空气混合,并且因此将混合空气排放到机壳的外部。在本说明书中任何提及“一个实施例”、“一实施例”、“示例性实施例”等等的意味着,与该实施例关联描述的具体的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处出现的这类措辞未必都涉及相同的实施例。另外,当与任何实施例关联描述某个具体的特征、结构或特性时,应认为这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能力范围内关联其他实施例实现这些特征、结构或特性。虽然参照其多个阐释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理解的是,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出的多种其他的修改和实施例也将落入本发明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更具体而言,在本发明、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对零部件和/或主题组合排布的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更改。除了零部件和/或排布的变型和更改之外,替代性的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也将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