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

文档序号:1663112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能够减小缝合部的凹凸并且使缝合部不显眼、且确保缝合部的强度的、使布料端缘彼此缝合起来的缝制品及其缝制方法。缝制品(10)是将布料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以对接的状态缝合起来的缝制品,该缝制品(10)的特征在于,利用一根底线(20)和与该一根底线(20)交织而形成多列锯齿状的针迹的两根面线(16、18),将布料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缝合起来。
【专利说明】缝制品及布料的缝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使布料端缘彼此缝合起来而制成的缝制品及其缝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作为将布料端缘彼此缝合起来的布料的缝制方法,公知有一种使用4针或5针的平缝缝细机(Flat seamer machine)用6根纱线缝合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根据采用该平缝缝纫机进行的缝合方法,通过将布料端缘彼此以对接的状态缝合,能够减少缝合部的凹凸,而且,通过用6根纱线将布料端缘彼此缝合起来,能够确保缝合部的强度。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 - 197783号公报_6]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7]但是,在采用平缝缝纫机缝制布料的方法中,通过用6根纱线将布料端缘彼此缝合起来,因纱线有一定的粗细,会导致缝合部的厚度增大,而且会使缝合部的宽度较宽,因而缝合部会很显眼。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减小缝合部的凹凸并且使缝合部不显眼、且确保缝合部的强度的、使布料端缘彼此缝合起来的缝制品及其缝制方法。
_9]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缝制品是将一个布料端缘和另一个布料端缘以对接的状态缝合起来的缝制品,该缝制品的特征在于,利用一根底线和与该一根底线交织而形成多列锯齿状的针迹的多根面线,将上述一个布料端缘和上述另一个布料端缘缝合起来。
[0011]上述缝制品也可以是,由两根上述面线形成两列锯齿状的针迹,利用上述两根面线中的一根面线和上述底线对上述一个布料端缘进行锁缝,利用上述两根面线中的另一根面线和上述底线对上述另一个布料端缘进行锁缝。
[0012]上述缝制品也可以是,由三根上述面线形成三列锯齿状的针迹,上述三根面线中的一根面线交替地缝在上述一个布料端缘和上述另一个布料端缘上,上述三根面线中的另外两根夹着上述一根面线而在该面线两侧缝在上述一个布料端缘或者上述另一个布料端缘上。
[0013]此外,本发明的布料的缝制方法是将一个布料端缘和另一个布料端缘以对接的状态缝合起来的方法,该布料的缝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将多根面线以上述多根面线形成多列锯齿状的针迹的方式与一根底线交织,将上述一个布料端缘和上述另一个布料端缘缝合起来。
[0014]上述布料的缝制方法也可以是,使用包括垂直旋梭和沿与布料的送料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配置且在该方向上摆动的多根缝针的缝纫机将上述一个布料端缘和上述另一个布料端缘缝合起来。
[0015]发明的效果
[0016]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减小缝合部的凹凸并且使缝合部不显眼、且能够确保缝合部的强度的、使布料端缘彼此缝合起来的缝制品及其缝制方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缝制品的一个面的平面图。
[0018]图2是表示缝制品的另一个面的平面图。
[0019]图3是缝合部的缝型的立体图。
[0020]图4是图1中的4 — 4剖视图。
[0021]图5是表示布料缝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立面图。
[0022]图6是表示布料的缝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3]图7是表示缝合部的强度的试验结果的表。
[0024]图8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缝制品的一个面的平面图。
[0025]图9是表示缝制品的另一个面的平面图。
[0026]图10是缝合部的缝型的立体图。
[0027]图11是图8中的11 — 11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缝制品10的一个面的平面图,图2是表示缝制品10的另一个面的平面图。如这两幅图所示,缝制品10是通过将布料12的端部(以下称作布料端缘)12A和布料14的端部(以下称作布料端缘)14A对接以平坦的状态缝合而缝制成的缝制品。布料12、14是毛毡布料、针织品、羊毛针织压缩品、平针织物等,缝制品10是内衣、外衣等衣服。
[0029]布料端缘12A、14A的缝合使用两根面线16、18和一根底线20。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缝制品10中的面线16、18成为针迹暴露出来的面称作正面,将缝制品10中的底线20成为针迹暴露出来的面称作反面。
[0030]两根面线16、18夹着布料端缘12A、14A对接的边界线L并列,面线16在布料端缘12A的正面侧形成锯齿状的针迹,面线18在布料端缘14A的正面侧形成锯齿状的针迹。面线16、18在其折回点16A、16B、18A、18B处与底线20交织而形成结头。
[0031]面线16的靠边界线L侧的折回点16A和底线18的靠边界线L侧的折回点18A均位于边界线L上。此外,折回点16A、18B沿与边界线L正交的方向(图中X方向)排列,折回点16B、18A也沿X方向排列,它们之间的间隔LI被设定为预定值(例如2.00mm)。此外,折回点16A和折回点16B之间的X方向上的间隔L2、以及折回点18A和折回点18B之间的X方向上的间隔L3被设定为预定值(例如2.00mm)。因而,由面线16、18形成的针迹的宽度L4成为预定值(例如4.0Omm)ο
[0032]如图2所示,底线20在布料端缘12A、14A的反面侧经过折回点16A、16B、18A、18B向边界线L的方向(图中Y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底线20在Y方向上前进时,底线20按照18B — 18A — 16B — 18A — 18B — 16A — 18B —(以下重复)的顺序经过各折回点。
[0033]图3是布料端缘12A、14A的缝合部的缝型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底线20的结构在Y方向上前进时,底线20在折回点18B处与面线18形成结头,在与折回点18B相邻的折回点16A处与面线16形成结头。然后,底线20经过折回点18B在折回点18A处与面线18形成结头,在与该折回点18A相邻的折回点16B处形成结头。然后,底线20经过折回点18A在折回点18B处与面线18形成结头,在该折回点18B相邻的折回点16A处形成结头。重复以上的结构。
[0034]图4是图1中的4 一 4剖视图。如该图所示,布料端缘12A在折回点16B — 16A之间利用面线16和底线20进行锁缝,布料端缘14A在折回点18B — 18A之间利用面线18和底线20进行锁缝。
[0035]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互相交织而包围布料端缘12A的面线16和底线20的张力起到压缩布料端缘12A的作用,因此提高了布料端缘12A的密度。此外,互相交织而包围布料端缘14A的面线18和底线20的张力起到压缩布料端缘14A作用,因此提高了布料端缘14A的密度。
[0036]图5是表示布料缝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立面图,图6是表示该实施例的布料缝制方法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用于缝合布料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的缝细机包括两根缝针1、2、垂直旋梭4、以及配置在它们之间的挺针板3。两根缝针1、2在与布料的送料方向(图中从纸外侧到纸里侧)正交的方向(图中左右方向)平行地配置,能够上下运动,并且能够利用未图示的摆动机构在图中左右方向上摆动。在缝针I的线孔中穿入有面线16,在缝针2的线孔中穿入有面线18。
[0037]垂直旋梭4是以与布料的送料方向平行的旋转轴为中心地向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旋梭,其包括用于卷绕有底线20的线轴、扩大面线16、18的线环的梭尖(均未图示)等。在挺针板3上形成有供缝针1、2通过的孔。
[0038]对使用以上那样的结构的缝纫机缝合布料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的过程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使在线孔中穿入有面线16、18的缝针1、2分别贯穿折回点16B、18A,然后上提缝针1、2并使垂直旋梭4旋转。此时,利用垂直旋梭4的梭尖使面线16、18的线环扩大,向该线环中穿入底线20,在该状态下上提面线16、18。由此,在折回点16B处面线16和底线20形成结头,在折回点18A处面线18和底线20形成结头。
[0039]接着,使布料12、14向Y方向进给,使缝针1、2向图中右方摆动,分别贯穿折回点16A、18B。然后,上提缝针1、2并使垂直旋梭4旋转。由此,在折回点16A处面线16和底线20形成结头,在折回点18B处面线18和底线20形成结头。
[0040]接着,使布料12、14向Y方向进给,使缝针1、2向图中左方摆动而分别贯穿折回点16B、18A。然后,上提缝针1、2并使垂直旋梭4旋转。由此,在折回点16B处面线16和底线20形成结头,在折回点18A处面线18和底线20形成结头。通过重复以上的过程,布料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在利用面线16、18以及底线20对布料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进行锁缝的同时在布料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形成两列曲折形线迹进行缝合。
[0041]图7是表示缝合部的强度的试验结果的表。如该表所示,在本试验中,作为试验方法采用Jis L - 1093标准抓样法和JIS L 一 1098破裂法针对两种试样A、B测量了缝合部的强度(JIS:日本工业标准,下同)。[0042]试样A是利用上述本发明的缝合方法将100%棉的布料(产品编号:80 / Z - >八外7 Λ — 7 (compact smooth))的端部彼此缝合而成的布料。此外,试样B是利用上述本发明的缝合方法将5%开士米山羊绒、95%棉的布料(产品编号:10500F 7 9 4 ^ —子%今y (fly speech skin))的端部彼此缝合而成的布料。
[004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常是利用JISL - 1098断裂法对毛衣用、衬衫和罩衫用、裙子、裤子类等的布料的端部彼此缝合而成的缝合部的强度进行试验,将其评价基准值设定为350KN / m2~400KN / m2左右。相对于此,利用JIS L — 1098断裂法得出的试样A、B的试验结果分别为899KN / m2、1050KN / m2,远远大于评价基准值。
[0044]另外,利用JIS L- 1093准用定时取集法得出的试样A、B的试验结果分别为156N、203N。此外,试样A在利用上述两种试验方法进行的试验中断开之后,两者均出现布料纱线断线。此外,试样B在利用上述两种试验方法进行的试验中被断开了之后,在定时取集法的情况下布料纱线出现断线,在断裂法的情况下缝线和布料纱线都出现断线。
[0045]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利用由两根面线16、18以及一根底线20进行的两列曲折形线迹将布料端缘12A、14A缝合而成的缝制品10的缝合部中,利用两根面线16、18以及一根底线20的张力提高了布料端缘12A、14A的密度,从而具有充分的拉伸强度。
[0046]此外,由于用于缝合布料端缘12A、14A的纱线为三根且较少,因此,与采用平缝缝纫机的利用6根纱线形成的缝合部相比,能够抑制缝合部的厚度,能够抑制缝合部的凹凸,使缝合部不显眼。此外,与采用平缝缝纫机利用的6根纱线形成的缝合部相比,能够缩窄针迹宽度,能够更进一步使缝合部不显眼。在此,由于能够抑制缝合部的凹凸,所以在缝制品10是内衣等接触皮肤的衣服的情况下,能够优化穿着感(皮肤触感)。此外,通过能够使缝合部不显眼,在缝制品10是外衣等针迹露出在外的衣服的情况下,能够优化设计性。
[0047]此外,在本实 施方式的缝制品10中,利用面线16和底线20对布料端缘12A进行锁缝,利用面线18和底线20对布料端缘14A进行锁缝,从而能够防止布料端缘12A、14A脱散。
[0048]图8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缝制品100的一个面的平面图,图9是表示缝制品10的另一个面的平面图。如这些图所示,布料端缘12A、14A的缝合采用三根面线16、18、22和一根底线20。
[0049]两根面线16、18夹着布料端缘12A、14A对接的边界线L并列,面线16在布料端缘12A的正面侧形成锯齿状的针迹,面线18在布料端缘14A的正面侧形成锯齿状的针迹。此外,面线22骑着边界线L,在布料端缘12A和布料端缘14A的正面侧形成锯齿状的针迹。面线16、18、22在其折回点16A、16B、18A、18B、22A、22B处与底线20交织而形成结头。
[0050]面线22的折回点22A、22B分别位于布料端缘12A、12B上。此外,折回点16A、22B、18B沿与边界线正交的方向(图中X方向)排列,折回点16B、22A、18A沿X方向排列。
[0051]如图9所示,底线20在布料端缘12A、14A的反面侧在经过折回点16A、16B、18A、18B、22A、22B的同时向边界线L的方向(图中Y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底线20在Y方向上前进时,底线 20 按照 18B — 18A — 22B — 16B — 22B — 18A — 18B — 22A — 16A — 22A — 18B (以下重复)的顺序经过各折回点。
[0052]图10是布料端缘12A、14A的缝合部的缝型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底线20的结构在Y方向上前进时,底线20在折回点18B处与面线18形成结头,在与该折回点18B相邻的折回点22B处与面线22形成结头。然后,底线20在折回点16A处与面线16形成结头,经过折回点22B、18B在折回点18A处与面线18形成结头。然后,底线20在折回点22A处与面线22形成结头,在折回点16B处与面线16形成结头。然后,底线20经过折回点22A、18A在折回点18B处与面线18形成结头。重复以上的结构。
[0053]图11是图8中的11 一 11剖视图。如该图所示,互相交织的面线22、底线20骑着边界线L包围布料端缘12A、14A,在其一侧,互相交织的面线16、底线20包围布料端缘12A,在其反方向侧,互相交织的面线18、底线20包围布料端缘14A。
[0054]在此,面线22和底线20的张力起到压缩布料端缘12A、14A的被面线22、底线20包围的部位的作用。由此,布料端缘12A、14A的该部位的密度提高。此外,面线16和底线20的张力起到压缩布料端缘12A的被面线16、底线20包围的部位的作用。由此,布料端缘12A的该部位的密度提高。并且,面线18和底线20的张力起到压缩布料端缘14A的被面线
18、底线20包围的部位的作用。由此,布料端缘14A的该部位的密度提高。
[0055]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缝制品100的缝合部中,利用三根面线16、18、22和一根底线20压缩宽度方向中央及其两侧的这3个部位而使密度提高,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缝制品10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缝合部的拉伸强度。另外,缝制品100只要将缝针设为三根并利用与上述缝制品10同样的方法缝制即可。
[0056]以上,说明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本发明容易理解,并不是为了限定地解释本发明。本发明能够不脱离本发明主旨地进行变更、改良,并且本发明也包含其等同发明。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是将两块布料12、14的布料端缘12A、14A缝合起来,但也可以将一块布料的布料端缘彼此缝合起来。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缝制品10中,是将折回点16A、18A配置在布料端缘12A、14A的边界线L上,但也可以配置在布料端缘12A上或者布料端缘14A上。
[0057]附图标记说明
[0058]1、2、缝针;3、挺针板;4、垂直旋梭;10、缝制品;12、布料;12A、布料端缘;14、布料;14A、布料端缘;16、面线;16A、16B、折回点;18、面线;18A、18B、折回点;20、底线;22、面线;22A、22B、折回点;100、缝制品。
【权利要求】
1.一种缝制品,其是将一个布料端缘和另一个布料端缘以对接的状态缝合的缝制品,该缝制品的特征在于, 利用一根底线和与该一根底线交织而形成多列锯齿状的针迹的多根面线,将上述一个布料端缘和上述另一个布料端缘缝合起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品,其特征在于, 由两根上述面线形成两列锯齿状的针迹, 利用上述两根面线中的一根面线和上述底线对上述一个布料端缘进行锁缝,利用上述两根面线中的另一根面线和上述底线对上述另一个布料端缘进行锁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品,其特征在于, 由三根上述面线形成三列锯齿状的针迹, 上述三根面线中的一根交替地缝在上述一个布料端缘和上述另一个布料端缘上, 上述三根面线中的另外两根夹着上述一根面线而在该面线的两侧缝在上述一个布料端缘或者上述另一个布料端缘上。
4.一种布料的缝制方法,其是将一个布料端缘和另一个布料端缘以对接的状态缝合起来的方法,该布料的缝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将多根面线以上述多根面线形成多列锯齿状的针迹的方式与一根底线交织,将上述一个布料端缘和上述另一个布料端缘缝合起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布料的缝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包括垂直旋梭和沿与布料的送料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配置且在该方向上摆动的多根缝针的缝纟刃机,将上述一个布料端缘和上述另一个布料端缘缝合起来。
【文档编号】D05B1/12GK103732818SQ201280038443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8日
【发明者】鸟越典子 申请人:株式会社Gotalio, Ykk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