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3772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缝纫机、和在规定地保持缝制物的状态下将其间歇地输送至缝纫机的间歇输送(indexer)装置的缝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沿上衣等缝制物的一端边缘,等间隔地形成多个纽扣孔锁边线迹的情况下,必须使缝制物的一端边缘的线迹形成位置依次位于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缝制部。例如如专利文献I所公示,与形成纽扣孔并在其周围形成纽扣孔锁边线迹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组合而使用间歇输送装置,该间歇输送装置用于保持缝制物,并使其沿一端边缘相对于该纽扣孔锁边缝纫机的缝制部间歇地移动。
在服装行业(缝制工厂)等中,在衬衫等的主布料的前襟上形成的纽扣孔BW的位置,如图25所示,通常将宽度方向的偏离量从前襟宽度W的宽度中心(LI)偏离±0. 25mm以内作为正常,将偏离大于或等于该范围离的情况作为不良。另外,如图26所示,从与上述定位单元抵接的主布料端缘侧的前襟端部V至纽扣孔BW的位置的距离L2的偏离量,通常将O. 5mm以内作为正常,将大于或等于该范围作为不良。专利文献I :日本国特开2010 — 2468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因为间歇输送装置由下述设备构成,即将放置的缝制物向传递位置输送的装置(预设置装置);暂时地保持向传递位置输送的缝制物的装置(辅助夹紧机构);以及间歇地将缝制物向缝纫机的缝合部输送的装置(输送机构),并将这些装置与缝纫机一起载置在框架上,所以很难将上述偏离量限定在规定范围内。在图27及图28中,对具有缝纫机和间歇输送装置的缝制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在框架(工作台)1上方设置缝纫机4、预设置装置2、辅助夹紧机构40、以及输送机构30。此外,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将向纽扣孔锁边位置依次输送缝制物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X (缝制物输送方向),将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Y,将垂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Z。缝纫机4利用缝针等缝制部,通过循环动作而在缝制物上形成纽扣孔锁边缝。预设置装置2具有预设置工作台21,该预设置工作台21具有可以载置主布料等缝制物W的大致水平的上表面,且可以沿Y方向从图27前侧的待机位置前进至位于里侧的传递位置。在预设置装置2的预设置工作台21上,在沿缝制物输送方向X的传递位置侧的端缘部21a处,等间隔地形成多个切槽22a至22f。辅助夹紧机构40如图28所示,具有支撑在机架上的多个支承板31及上板32,其各自基端部可以旋转。
如果各支承板31上升,则其位于预设置工作台的各个切槽22a至22f内,并与上述预设置工作台21的上表面成为同一平面。上板32在从上升位置(图29实线)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其前端部与上升的各个支承板31的上表面卡合,夹持(保持)上述缝制物的端部。输送机构30在可升降且可在X方向上间歇移动的输送体3下降时,保持缝制物W的中间部,并可以在由上述辅助夹紧机构40的保持松开之后,沿X方向间歇地移动,从而可以将缝制物的纽扣孔锁边缝形成位置向上述缝纫机4的缝制部依次输送。根据缝纫机4,必须按照使多个纽扣孔锁边缝沿缝制物W的前端缘(前襟端部)形成在从缝制物W的前端缘(前襟端部)在Y方向上一定距离的位置的方式,配置缝制物W的前端缘。因此,设置有止动器等机械的或照射预设置工作台21的LED等的光学的定位单元(未图示)。 在装置整体处于适当的配置关系时,缝制物W的前端缘相对于缝纫机4的缝制部处于Y方向上规定的配置关系。即,上述图25中宽度方向的偏离量及图26的距离L2的偏离量在容许范围内。因此,例如如图7 (2)所示,必须使保持缝制物W的前端缘的预设置工作台21及支承板31的位置适当。但是,如图7 (I)所示,存在支承板31从切槽22的里侧端部的Y方向的距离d变大(宽),或虽未图示,但距离d变小(窄)的情况。申请人:进行各种装置的检查及反复进行实验的结果,发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是支撑缝纫机或预设置机构的框架I的挠曲。S卩,通常,在工厂进行上述间歇输送装置组装时,通过在水平且平坦的地面上,使设置于框架下端的所有调节器与地面接触,在框架无挠曲的状态下,对装置进行组装及调整。但是,出厂后设置在缝制工厂时,缝制工厂的设置地面未必是水平且平坦的地面,如果设置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则框架I会产生挠曲,从而使设置在框架I上的各个装置的相对位置偏离。例如,由于在框架I上,支承板31相对于载置在框架I的上表面上的上述预设置工作台21而在前后方向上偏离,从而支承板31的位置相对于预设置工作台的切槽22偏离,成为图7 (I)所示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由支承板31和上板32进行的缝制物的夹持变得不充分,缝制物会脱落,或以偏移状态被输送至缝纫机4的缝制部,从而无法在缝制物(前襟)的规定位置形成纽扣孔以及纽扣孔锁边缝。在该状态下,即使将调节器全部调整为接地状态,框架的挠曲也不能被矫正,从而必须对多个调节器进行调整以矫正框架的挠曲。但是,在缝制工厂对多个调整量规进行适当地调整,以与地面相配合矫正框架的挠曲是非常困难的,会使工作效率显著降低。另外,可以说,组合缝制纽扣的钉扣缝纫机的情况也是同样的。本发明的课题是,在设有间歇输送装置的缝制装置中,通过更简单的结构,对于由设置场所的地板的凹凸状态引起的框架歪斜的影响而使缝制的位置精度变差这一情况进行校正。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I记载的发明是一种缝制装置,其具有预设置装置,其使布端对齐而保持缝制物,将缝制物向传递位置输送;辅助夹紧机构,其暂时保持向上述传递位置输送的缝制物;输送体,其在上述传递位置保持缝制物,并将其向缝纫机的纽扣孔锁边位置依次输送;
缝纫机,其在通过上述输送体输送的缝制物上依次进行纽扣孔锁边缝制;以及框架,其具有搭载上述预设置装置、上述辅助夹紧机构、上述输送体及上述缝纫机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具有高度调整机构,其对上述框架的高度进行调整;以及调整量规,其为了确认上述框架的平衡度而安装在上述预设置装置上,以上述调整量规为基准,测量设置了上述框架的地板的平衡度,从而可以通过上述高度调整机构对上述框架的平衡度进行校正。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是如技术方案I记载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预设置装置具有预设置工作台,其载置缝制物;以及多个切槽,其沿缝制物输送方向,形成在上述预设置工作台的一端侧,在上述切槽(22)中配置上述辅助夹紧机构的支承板(31),对上述调整量规与上述支承板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是如技术方案I记载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调整量规具有基板;标识体,其固定在基板上部,一端侧具有相对于基板突出的突出部;以及板簧,其固定在基板下部。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是如技术方案3记载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支承板上,沿缝制物输送方向形成成为刻度的高部,上述标识体的突出部,具有在上述预设置工作台的切槽内配置的指示部,将上述支承板的高部和上述指示部作为标识,调整上述调整量规与上述支承板的相对位置。。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是如技术方案2记载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上述切槽及支承板的调整部位附加优先等级,按照对上述调整位置附加的优先等级,使调整精度阶段地提高。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是如技术方案I至5中任意一项记载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预设置装置和上述辅助夹紧机构;以及操作面板,其向上述控制部输入信号,可以从上述操作面板选择可以调整上述框架高度的调整模式。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是如技术方案6记载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果从上述操作面板发送调整模式启动信号,则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预设置装置和上述辅助夹紧机构,以使得上述预设置工作台前进至传递位置,使上述支承板上升,将上述支承板配置在上述预设置工作台的切槽内。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即使在无法确保平衡度的设置场所,也可以通过基于调整量规调整框架高度,从而将框架的平衡度校正为出厂状态的精度,可以实现缝制精度的品质提高。


图I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缝制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且从操作者侧即正面右侧观察的斜视图。图2是从相反方向观察图I的缝制装置的斜视图。图3是从正面左侧观察图I的缝制装置的斜视图。 图4是从相反方向左方观察图I的缝制装置的间歇输送装置的斜视图。图5是表示间歇输送装置中的各个调整量规的设置位置的底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预设置工作台的俯视图。图7是说明预设置工作台的切槽与辅助夹具(支承板)的间隙状况的俯视图。图8是装置整体的模块结构图。图9是表示操作面板的输入模式画面的正视图。图10是表示操作面板的调整模式画面的正视图。图11是表示调整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2是表示缝边的调整方法的图。图13是表示辅助夹紧机构和预设置工作台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调整量规的安装侧面的说明图。图15是表示预设置工作台、支承板与调整量规的关系的放大俯视图。图16是表示支承板的锯齿部与调整量规的一致状态的侧视图。图17是表示预设置工作台、支承板与调整量规的关系的放大斜视图。图18是调整量规的斜视图。图19是从右侧方观察图18的调整量规的图。图20是表示支承板与调整量规及上板的关系的斜视图。图21是表示调整顺序的流程图。图22是图21的调整顺序之后的流程图。图23是表不实现进一步精度提闻的调整顺序的流程图。图24是图23的调整顺序之后的流程图。图25是说明纽扣孔锁边的正常与不良的图。图26是说明纽扣孔锁边的宽度的容许宽度的图。图27是表示现有的缝制装置的结构,且从操作者侧观察的斜视图。图28是从操作者侧的相反侧观察现有的间歇输送装置的斜视图。图29是从侧方表示预设置工作台、支承板、上板的关系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现有技术相同的结构,标记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实施方式)图I至图5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缝制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如图I至图5所示,缝制装置具有框架I (装置主体)、缝纫机4、间歇输送装置、及可以进行输入操作的操作面板5,上述缝纫机4、间歇输送装置及操作面板5设置在上述框架I上方。间歇输送装置具有预设置装置2、辅助夹紧机构40、及输送机构30。此外,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将向纽扣孔锁边位置依次输送缝制物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X (缝制物输送方向),将与左右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Y,将垂直方向作为上下方向Z。缝纫机4利用缝针等缝制部,通过循环动作而在缝制物上形成纽扣孔锁边缝。
预设置装置2具有预设置工作台21,该预设置工作台21具有可以载置主布料等缝制物W的大致水平的上表面,且可以通过预设置驱动压力缸113的驱动,沿Y方向从图I前侧的待机位置前进至位于后侧的传递位置。如图3所示,在预设置装置2的预设置工作台21上,在沿缝制物输送方向X的传递位置侧的端缘部21a处,等间隔地形成多个切槽22a至22f。此外,该切槽22a至22f的个数可以根据需要增减。辅助夹紧机构40,具有可以将各自的基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在机架上的支承板支撑体38 (图4)、以及上板32。在支承板支撑体的前端设有与预设置工作台21的切槽22a至22f数量相同的支承板31。各支承板31与图29示出的支承板31同样地,如果上升至上升位置,则位于预设置工作台的各个切槽22a至22f内,并与上述预设置工作台21的上表面成为同一平面。上板32下降时,其前端部与上升的各支承板31的上表面卡合,夹持(保持)输送至传递位置的上述缝制物W的端部,另外,通过上升而可以松开。输送机构30具有可以升降并且可以在X方向上间歇移动的输送体3。输送体3下降时,可以保持位于传递位置的缝制物W的中间部。另外,输送体3可以在松开由上述辅助夹紧机构40进行的保持之后,沿X方向间歇地移动,从而可以将缝制物W的纽扣孔锁边缝形成位置,依次向上述缝纫机4的缝制部输送。框架I如图I至图5所示,以偏移的状态一体地构成第I框架IA和第2框架1B,上述第I框架IA搭载缝纫机4,上述第2框架IB搭载预设置装置2、辅助夹紧机构40及输送机构30。这是由于预设置位置与由缝纫机决定的缝制位置在X方向上偏移。另外,A、B、C、D、E、F、G是作为相对于设置地板的高度调整机构的调节器。在第I框架IA的三个角部底部配置调节器A、B、C,在第2框架IB的四个角部底部配置调节器D、E、F、G0调节器A、B、C、D、E、F、G是公知的结构,其通过旋转操作而调整旋入量,从而可以进行闻度调整。下面,对本发明的调整构造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支承板31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在位于切槽22的空间内的上表面,在长度方向上至少形成7个波浪状的凹凸。该凹凸用于在其与上板32之间可靠地夹持缝制物,在该多个凸部中从前端开始的第6个凸部(高部)31A上,在其长度方向的中心刻有沿侧方向的直线状的记号(未图示)。
如图18以及图19所不,调整量规8具有标识体81、基板82及板黃83。俯视观察为长方形的基板82,由主体部82b和支撑部82c构成,上述主体部82b具有垂直且平坦的基准面82a,上述支撑部82c,从基准面82a的上部向Y方向前侧(图19左方)延长。配置在上述基板82的上部的标识体81,具有与基板82相比向一侧(图18右侧)突出的大小,具有从其突出端在Y方向延长的突出部8Ic。该突出部8Ic的前端面下端成为指示部81a。指示部81a与支承板31的高部的位置进行比较,成为对框架I的平衡度进行比较的基准。另外,在标识体81上,形成沿Y方向较长的两个切槽81b、81b,通过使螺钉84、84的螺纹部贯穿该切槽81b、81b,并将螺钉84、84拧紧,而将标识体81固定在基板82上。可以在该切槽81b、81b的长度方向的范围内调整标识体81的Y方向的位置。
在主体部82b的底面,利用螺钉85固定板簧83,该板簧83使标识体81的突出部81c侧的前端向下方弯折。并且,如图14所示,预设置工作台21的上述端缘部21a插入在基板82的支撑部82c与板簧83之间,与基板82的基准面82a抵接。调整量规8利用板簧83的弹力,支撑在预设置工作台21的规定位置。上述调整量规8,以使基板82的基准面82a与预设置工作台21的侧端面21a—致的状态,通过螺栓结合而固定在预设置工作台21上。并且,在该缝制装置的组装出厂阶段,在水平且平坦的地面上所有支承板31与切槽22处于适当的对应关系的位置时,如图16所示,调整量规8的标识体81的前端面的标识面81a,成为与支承板31的从前端开始的第6个高部31A上的刻痕一致的状态而固定。此外,因为如果支承板31的高部31A的宽度小,则容易使标识面81与高部的中心一致,所以不需要刻痕。另外,只要有刻痕即可,也可以不使支承板31形成凹凸。图17是放大表示支承板31与调整量规8的关系的图,在预设置工作台21的布料抵接端安装调整量规8,使其标识体81的爪部(标识面)与切槽22内的支承板31的上方重

口 ο如图8所示,控制部100具有R0M,其存储控制间歇输送装置的程序等;RAM,其存储来自操作面板5或各种传感器的输出;以及CPU,其执行各种程序。在该控制部100上连接下述单元并分别输入各自的信号停止开关41,其设置在缝纫机4的主体机架上;前进传感器101,其配置在预设置工作台21的Y方向的移动范围内,检测预设置工作台21向传递位置(前进位置)的移动;后退传感器102,其同样地配置在Y方向的移动范围内,检测预设置工作台21向待机位置(后退位置)的移动;原点传感器103,其配置在输送体3的X方向移动范围内,检测输送体3向X方向原点的移动;启动开关105,其启动间歇输送装置;操作面板5,其向控制部100输入信号;以及电源106。另外,在该控制部100上连接下述单元缝纫机电动机110,其配置在缝纫机4的机架内;输送用步进电动机111,其使输送体3在X方向上移动;预设置驱动压力缸113,其用于使预设置工作台21前进/后退;支承板上下移动压力缸114,其使辅助夹紧机构40的支承板31上下移动;上板上下移动压力缸115,其使上侧的上板32上下移动;以及夹板驱动压力缸117,其使输送体3上下移动。
控制部100根据来自设置在缝纫机4的头部框架上的停止开关41、前进传感器101、后退传感器102、原点传感器103、启动开关105、及操作面板5的输入信号,向缝纟刃机电动机110、输送用步进电动机111、预设置驱动压力缸113、支承板上下移动压力缸114、上板上下移动压力缸115、夹板驱动压力缸117输出信号,对各自的驱动进行控制。在图9中,按下在操作面板5的数据编辑画面上显示的模式转换用的键51a,从编辑画面切换到调整模式画面(图10)。如果按下在调整模 式设定画面上显示的键51a并保持3秒,则切换可以变更范围的输入级别,如果选择调整模式K55并按下准备键51,则成为调整模式。通过CPU执行图11的流程图所示的调整程序。在按下准备键51而成为调整模式状态时,如果按下停止开关41,则调整模式开始(步骤SI),控制预设置驱动压力缸113而使预设置工作台21从待机位置前进至传递位置(步骤S2),然后,控制支承板上下移动压力缸114,使支承板31从下降位置上升至上升位置(步骤S3)。然后,设置调整量规,进行调节器调整。在调节器调整结束而拆下调整量规后,如果按下停止开关41 (步骤S4),则控制支承板上下移动压力缸114,使支承板31下降,并且,控制预设置驱动压力缸113,使预设置工作台21后退至待机位置(步骤S5)。即,如果从操作面板5发送调整模式启动信号,则预设置工作台前进至传递位置,然后,支承板31上升而配置在预设置工作台21的切槽22内。在缝纫机4中,确认缝边长度是否被设定成规定尺寸,在未设定为规定尺寸的情况下,进行调整作业。即,作为缝边设定单元,设置旋转轴6A和预设置调整用的手柄6,上述旋转轴6A在图12中沿Y轴方向支撑在第I框架IA上,上述手柄6 (图I、图12)可以相对于转动轴6A拆卸。在该转动轴6A上沿轴线方向形成螺纹部(未图示)。设有支撑部件(未图示),其相对于该螺钉部螺合,并且不可旋转但可以在轴线方向移动地被支撑;以及标识部件6B,其固定在上述支撑部件上。在该标识部件6B的移动路径上,在预设置工作台21上方固定刻度部件7。通过对该手柄6进行旋转操作,从而使转动轴6A旋转,使与螺钉部螺合的标识部件6B在轴线方向上移动,与刻度部件7的刻度对齐。该刻度的数值成为缝边长度的设定值。调整后,将手柄6卸下。预设置工作台21的具有切槽22的布料抵接端侧,如图20所示,由多孔板形成,利用使该多孔部21b起作用的真空吸附保持布端。此外,在布端保持时,在预设置工作台21的布料抵接端,形成省略图示的抵接板,对布端进行定位。下面,对根据上述调整量规8而进行的间歇输送装置的缝制精度校正进行说明。图21及图22是表不调整顺序的流程图。如图所示,首先,在顺序I中,在相对于调整量规8的标识体81的爪的前端,从左侧开始的第1个切槽22a的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向前方偏移的情况下(1A — 1),使规定的调节器、例如I个位置的调节器G转动而使框架1上升,在使第6个高部的中心与标识体81的爪的前端一致后,进入下一个顺序2 (1A - 2)。
另外,在相对于调整量规8的标识体81的爪的前端,从左侧开始的第I个切槽22a的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向后方偏移的情况下(1B - 1),使规定的调节器、例如I个位置的调节器A转动而使框架I上升,在使第6个高部的中心与标识体81的爪的前端一致后,进入下一个顺序2 (1B — 2)。在顺序2中,在相对于调整量规8的标识体81的爪的前端,从左侧开始的第4个切槽22d的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向前方偏移的情况下(2A — 1),使规定的调节器、例如2个位置的各个调节器C、D转动而使框架I上升,调整至使各自第6个高部的中心分别与标识体81的爪的前端一致为止(2A — 2)。另外,在相对于调整量规8的标识体81的爪的前端,从左侧开始的第4个切槽22d的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向后方偏移的情况下(2B - 1),使规定的调节器、例如I个位置的调节器B转动而使框架I上升,调整至第6个高部的中心与标识体81的爪的前端一致为止(2B — 2)。·
并且,再次确认从左侧开始的第I个和第4个切槽22的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的中心,是否分别与各个调整量规8的标识体81的爪的前端一致(2 - 3),如果一致则进入下一个顺序3,如果不一致则重新进行顺序I、顺序2。在顺序3中,在相对于调整量规8的标识体81的爪的前端,从左侧开始的第5个切槽22e的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向前方偏移的情况下(3A — I),使规定的调节器、例如I个位置的调节器E转动而使框架I下降,调整至第6个高部的中心与标识体81的爪的前端一致为止(3A — 2)。另外,在相对于调整量规8的标识体81的爪的前端,从左侧开始的第5个切槽22e的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向后方偏移的情况下(3B - 1),使规定的调节器、例如I个位置的调节器E转动而使框架I上升,调整至第6个高部的中心与标识体81的爪的前端一致为止(3B — 2)。并且,再次确认从左侧开始的第I个、第4个和第5个切槽22a、22d、22e的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的中心,是否分别与各个调整量规8的标识体81的爪的前端一致(3 - 3),如果一致则结束调整,如果不一致则重新进行顺序I至顺序3。通过上述调整,纽扣孔锁边位置可以在前襟中心位置处得到±0. 3mm的精度。如上所述,在支承板31上,沿缝制物输送方向形成成为刻度的高部,并且,调整量规8的标识体的指示部81a配置在预设置工作台21的切槽22内,将支承板31的高部和调整量规8的指示部作为标识,调整调整量规8与支承板31的相对位置。并且,将调整量规作为基准,测量设置有框架I的地板的平衡度,从而可以通过高度调整机构将框架I的平衡度校正为出厂状态的精度。此外,在从一开始,切槽22的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的中心即与调整量规8的标识体81的爪的前端一致的情况下,无需进行调整。以上,根据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即使在未能确保平衡度的设置场所,也可以通过根据预设置工作台21的切槽22的调整量规8,利用调节器A、B、C、D、E、F、G调整框架I的闻度,实现缝制精度的品质提闻。并且,因为调整顺序变得明确,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设置,从而可以缩短设计变更时的调整时间。
即,对切槽22及支承板31的调整部位附加优先等级,按照调整部位标记的优先等级,阶段地提高调整精度。另外,因为无需进行繁琐的操作,可通过操作面板5转换至调整状态,所以可以实现操作性的提高。实施方式2下面,对于为了实现进一步的精度提高,而在前后方向调整后实施左右方向调整的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在这里,以箭头标志为基准进行调整,但使用上述的量规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图23及图24是表示调整顺序的流程图。在这种情况下,切槽22中显示调整量规。

S卩,如图所示,在切槽22的左右,分别显示用于与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的中心对齐的横向箭头,并且,在切槽22的前侧,分别显示用于与支承板31的左右两侧面对齐的竖向箭头。如图所示,首先,在顺序I中,在相对于从左侧开始的第I个切槽22的横向箭头,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向前方偏移的情况下(1A - 1),使规定的调节器、例如I个位置的调节器G转动而使框架I上升,在第6个高部的中心与横向箭头一致时,进入下一个顺序2(IA — 2)。另外,在相对于从左侧开始的第I个切槽22的横向箭头,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向后方偏移的情况下(1B - 1),使规定的调节器、例如I个位置的调节器A转动而使框架I上升,在第6个高部的中心与横向箭头一致时,进入下一个顺序2 (1B - 2)。在顺序2中,在相对于从左侧开始的第4个切槽22的横向箭头,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向前方偏移的情况下(2A — 1),使规定的调节器、例如2个位置的调节器C、D分别转动而使框架I上升,调整至各自的第6个高部的中心分别与横向箭头一致为止(2A - 2)。另外,在相对于从左侧开始的第4个切槽22的横向箭头,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向后方偏移的情况(2B - I)下,使规定的调节器、例如I个位置的调节器B转动而使框架I上升,调整至第6个高部的中心与横向箭头一致为止(2B - 2)。并且,再次确认各个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的中心是否与从左侧开始的第I个和第4个切槽22的横向箭头一致(2 - 3),如果一致则进入下一个顺序3,如果不一致,则重新进行顺序I、顺序2。在顺序3中,在相对于从左侧开始的第5个切槽22的横向箭头,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向前方偏移的情况下(3A — 1),使规定的调节器、例如2个位置的调节器E、F分别转动而使框架I下降,调整至第6个高部的中心分别与横向箭头一致为止(3A - 2)。另外,相对于从左侧开始的第5个切槽22的横向箭头,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向后方偏移的情况下(3B — 1),分别旋转规定的调整量规、例如2个位置的调整量规E、F而使框架I上升,调整至第6个高部的中心分别与横向箭头一致为止(3B - 2)。并且,再次确认各个支承板31的第6个高部的中心是否分别与从左侧开始的第I个、第4个及第5个切槽22的横向箭头一致(3 - 3),如果一致则进入下一个顺序4,如果不一致则重新进行顺序I至顺序3。在顺序4中,在相对于切槽22的竖向箭头,支承板31向右方偏移的情况下(4A —1),使规定的调节器、例如5个位置的调节器B、C、D、E、F分别转动而使框架I上升,调整至支承板31分别与竖向箭头一致为止(4A - 2)。另外,在相对于切槽22的竖向箭头,支承板31向左方偏移的情况下(4B — 1),使规定的调节器、例如2个位置的调节器A、G分别转动而使框架I上升,调整至支承板31分别与竖向箭头一致为止(4B - 2)。然后,进入下一个顺序5,确认各个支承板31是否分别与各个切槽22的箭头一致,如果一致则结束调整,如果不一致则重新进行顺序I至顺序4。通过上述的调整,纽扣孔锁边位置可以在前襟中心位置处得到±0. 25mm的精度。此外,在从一开始,支承板31即与切槽22的箭头一致的情况下,无需进行调整。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在前后方向的调整后实施左右方向的调整,提高精度。即,对切槽22及支承板31的调整部位附加优先等级,按照调整部位处标记的优先等级而阶段地提高调整精度。(变形例)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置了 6处或7处的调节器,但调节器可以设置为小于或等于5处,也可以大于或等于8处。另外,在调整量规中使用传感器或带尺,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另外,对于缝制装置中使用的缝纫机,可以取代纽扣孔锁边缝纫机而使用钉扣缝纫机。
权利要求
1.一种缝制装置,具有 预设置装置(2),其使布端对齐而保持缝制物,将缝制物向传递位置输送; 辅助夹紧机构(40),其暂时保持向上述传递位置输送的缝制物; 输送体(3),其在上述传递位置保持缝制物,并将其向缝纫机的纽扣孔锁边位置依次输送; 缝纫机,其在通过上述输送体输送的缝制物上依次进行纽扣孔锁边缝制;以及框架,其具有搭载上述预设置装置、上述辅助夹紧机构、上述输送体及上述缝纫机的上表面, 其特征在于,具有 高度调整机构(B、D、F),其对上述框架的高度进行调整;以及 调整量规(8 ),其为了确认上述框架的平衡度而安装在上述预设置装置上, 以上述调整量规(8)为基准,测量设置了上述框架的地板的平衡度,从而可以通过上述高度调整机构对上述框架的平衡度进行校正。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设置装置具有 预设置工作台,其载置缝制物;以及 多个切槽(22a、22b、22c…),其沿缝制物输送方向,形成在上述预设置工作台的一端侦U, 在上述切槽中配置上述辅助夹紧机构的支承板(31a、31b、31c…), 对上述调整量规与上述支承板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整量规具有 基板(82); 标识体(81),其固定在基板上部,一端侧具有相对于基板突出的突出部(81c);以及 板簧(83 ),其固定在基板下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承板上,沿缝制物输送方向形成成为刻度的高部, 上述标识体的突出部,具有在上述预设置工作台的切槽内配置的指示部, 将上述支承板的高部和上述指示部作为标识,调整上述调整量规与上述支承板的相对位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上述切槽及支承板的调整部位附加优先等级,按照对上述调整位置附加的优先等级,使调整精度阶段地提高。
6.如权利要求I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预设置装置和上述辅助夹紧机构;以及 操作面板,其向上述控制部输入信号, 可以从上述操作面板选择可以调整上述框架高度的调整模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如果从上述操作面板发送调整模式启动信号,则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预设置装置和上述辅助夹紧机构,以使得上述预设置工作台前进至传递位置,使上述支承板上升,将上述支 承板配置在上述预设置工作台的切槽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制装置,其校正由设置场所的地板凹凸状态引起的框架歪斜的影响使缝制的位置精度变差。其由下述单元构成预设置装置,其使布端对齐而保持缝制物,将缝制物向传递位置输送;辅助夹紧机构,其暂时保持向传递位置输送的缝制物;输送体,其在传递位置保持缝制物并将其向缝纫机的纽扣孔锁边位置依次输送;缝纫机,其在由输送体输送的缝制物上依次进行纽扣孔锁边缝制;以及框架,其搭载上述单元,该缝制装置具有高度调整机构,其对框架的高度进行调整;以及调整量规,其安装在预设置装置上,用于确认框架的平衡度,以调整量规为基准,测量设置框架的地板的平衡度,从而可以通过高度调整机构将框架的平衡度校正为出厂状态的精度。
文档编号D05B35/00GK102888718SQ20121025678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1日
发明者镰仓新治 申请人:Juk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