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以及该方法所用的ptc熨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54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以及该方法所用的ptc熨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并且还涉及该方法所用的PTC熨烫装置。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PTC是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业界通常简称为陶瓷热敏元件)。如纺织业界所知,纱线毛羽不仅对织机的织造效率产生影响,而且还对织物的后整理效果产生影响,尤其对织物的最终质量产生影响,使应市的面料档次难以提升。又,由于纱线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毛羽的控制,因此是否能够有效地消除纺纱过程中的纱线毛羽是保障纱线质量的前提,是提升织物档次的基础。从天下衣被,纱线先行的理念出发,在纺纱过程中,为了消除毛羽而藉以提高纱线质量,因而紧密纺技术在一度时期受到纺织业界的青睐,所谓的紧密纺技术是在环锭纺细纱机牵引装置前增加一纤维凝聚区(也称 纤维集聚区),使成纱紧密、纱线外观光洁、毛羽少,显著改善织物表面的平整光滑效果。对此可以由专利文献和相关论文印证,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477248A (—种紧密纺纱器上的吸气管)、授权公告号CN2747236Y(环锭细纱机紧密纺装置)、公开号CN101070651Y (—种集聚管)和论文“集聚纺纱用网格圈的性能测试与分析”(纺织器材第22卷第3期〈2006年5月〉)。并不限于上面例举的文献的技术实质都是围绕减小环锭纺细纱机的加捻三角区的值,使纤维在并行且紧密的状态下实现加捻,更具体地讲,使形成纱线的各纤维受力均匀、抱合紧密,最终使纱线的强力和条干得到提升。但是,上面提及的紧密纺技术存在以下缺憾:其一,由于紧密纺装置造价较高,资金投入大,因此难以由面广量大的纺纱企业(纺织企业)接受;其二,由于紧密纺装置的结构相对复杂并且维护保养烦琐,因而纺织企业或多或少存在难以接受的障碍;其三,由于对纱线毛羽的控制虽有建树,但对条干、粗、细节等均匀效果的提升并不明显,也就是说对纱线的条干、粗、细节改善不大。针对紧密纺装置的前述欠缺,在公开的文献中可见诸在低成本前提下减少毛羽并且使纱线条干均匀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的如中国专利CN100460576C (—种改善纱线性能的熨烫纺纱方法),该专利方案是在环锭细纱机上前皮辊和前罗拉前方加装一熨烫纺纱装置,由该熨烫纺纱装置对刚出前钳口的加捻三角区的纤维进行高温熨烫,以使经过熨烫处理后的纤维须条依次途经纱钩、钢丝圈和钢领后卷绕在纱管上,该专利方案客观上可体现其说明书第3页第2段著称的技术效果。又如CN1556268A(—种改善纤维成纱性能的方法及装置)、CN102226303A (—种柔洁纺纱方法)、CN101215738B (—种精梳机热湿处理钳板机构)、CN201245734Y (一种熨烫纺纱装置)、CN201762504Y (一种具有熨烫功能的新型罗拉)、CN202030882U (一种用于柔顺纺纱的加热装置)、CN201850364U (—种对须条进行湿热熨烫处理的装置)、CN100570029C (—种减少成纱毛羽的方法)和CN201762510U (—种用于柔顺纺纱的异形管加热装置),等等。并不限于例举的上述专利文献介绍的技术方案对于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纱线条干、细节等指标具有理想的积极意义,同时,由于只需在传统的纺纱设备上加装即可应用,因而相对于前述的紧密纺装置而言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上述专利方案的作用机理都是对纱线进行湿热熨烫,使纱线即纱线纤维束变软而达到提高成纱能力并降低毛羽的目的,并且上述专利方案还教导了诸多加热形式:高温汽态媒介加热(CN1556268A);湿热空气加热(CN101215738A);电阻丝或加热片加热(CN201245734Y、CN202030882U和CN100460576C),等等。如业界所知,不论采用水蒸汽,还是采用湿热空气对纱线纤维束加热,通常需要将媒介通过导管或类似的载体注入纱线纤维束或熨烫头上,并且需对媒介的温度进行控制,因为纤维性质不同加热温度也不同,通常情况下,为了满足对不同性质的纱线纤维束加温熨烫,媒介的加热温度需在85-220°C范围内精确调整。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难以根据不同性质的纤维而在较宽的温度区间(85-220°C)精确控制;如果采用电热丝作为加热元件并且配以温度控制器控温,那么虽然可实现满足对温度的精确控制,但是由于电热丝加热时易出现明火趋势,灼热至通红的电热丝当温控器失灵时极易引发火灾,因而对于纺织行业是极力忌避的,并且由于需要使用温度控制系统,因而有失经济廉价效果。鉴于上述已有技术,仍有改善之必要,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保障纺纱纤维束获得良好的润湿效果而藉以有效地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和有利于满足对不同性质的纤维获得所需的恒定慰烫温度并且在熨烫过程中不会象电热丝那样出现明火趋势而藉以保障安全的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PTC熨烫装置,该装置能保障对润湿的纺纱纤维束的熨烫温度的精确控制而藉以避开纱线的燃点区间以体现安全性。本发明的首要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其是先使纺纱纤维束在行进状态下途经设置于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并且对应于环锭纺细纱机的加捻装置的前皮辊和前罗拉前方的加捻三角区部位的润湿装置润湿,并且控制纺纱纤维束的行进速度和控制润湿后的纺纱纤维束的含水率,经润湿的纺纱纤维束在行出润湿装置后进入伴随于润湿装置而安装于环锭纺细纱机上的PTC熨烫装置进行熨烫,并且控制PTC熨烫装置的熨烫温度,经PTC熨烫装置熨烫后的纺纱纤维束由环锭纺细纱机的卷绕装置卷绕于纱管上形成纱锭。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纺纱纤维束的行进速度是将速度控制为25-125m/min ;所述的控制润湿后的纺纱纤维束的含水率是将含水率控制为2_32%。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PTC熨烫装置的熨烫温度是将熨烫温度控制为85-220°C。本发明的另一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所用的PTC熨烫装置,包括一熨烫头,该熨烫头在使用状态下伴随于润湿装置,并且在对应于环锭纺细纱机的加捻装置的前皮辊与前罗拉前方的加捻三角区的部位与加捻装置固定,该熨烫头构成有一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容纳腔和一用于供纺纱纤维束在熨烫的状态下向着环锭纺细纱机的卷绕装置的方向导引的导纱表面;一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该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设置在所述的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容纳腔内,并且在该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的一侧表面结合有一第一电极层,而在另一侧的表面并且在对应于第一电极层的位置结合有一第二电极层,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通过第一电极引出线与外部电源电路电气控制连接,第二电极层通过第二电极引出线同样与外部电源电路电气控制连接。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的加热电流为交流电或直流电,加热温度为85-220°C。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交流电的电压为110-240V,所述直流电的电压为12-24V。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的居里点温度范围为70-300°C。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的材料为钛酸钡。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纺纱纤维束经润湿装置润湿而有助于改善纤维的柔顺性能,有助于纺纱纤维束的毛羽在加捻状态下向纱线内部转移,以减少毛羽而提高纱线质量;由于由PTC熨烫装置对经过润湿的纺纱纤维束熨烫,因而可在瞬时降低纤维刚度的状态下充分地使纤维向中心集聚,以有效地避免产生毛羽并且获得良好的条干均匀效果;由于PTC熨烫装置利用PTC热敏元件自身特有的非线性“电阻-温度”特性,当温度超过居里点后,电阻值迅速增大而产生PTC效应,电阻升高而加热电流下降,发热功率减小,从而可最终恒定在一个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满足对不同性质的纱线的熨烫温度的精确控制要求,并且相对应于已有技术采用电热丝加热而言不会发生明火,可有效地避开纱线的燃点区间,为安全提供了保障。 提供的PTC熨烫装置不仅能保障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的技术效果的全面体现,而且具有经济廉价和免维护的长处。


图1为本发明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的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方法所用的PTC熨烫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图3为本发明方法所用的PTC熨烫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图4为本发明方法所用的PTC熨烫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和图2,在图1中示出了属于公知技术的结构体系的环锭纺细纱机4,该环锭纺细纱机4具有加捻装置41和卷绕装置42,加捻装置41包括摇架411和罗拉座412,在摇架411上枢转设置有后、中皮辊4111、4112和前皮辊4113,在罗拉座412上枢转设置有后、中罗拉4121、4122和前罗拉4123,以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前皮辊4113与前罗拉4123的右侧即图中示意的纺纱纤维束5行出的方向构成为业界公知的加捻三角区6。后、中、前皮辊4111、4112、4113分别与后、中、前罗拉4121、4122、4123相对应。在图2中示出了本发明将要在下面详细描述的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所用的PTC熨烫装置,该PTC熨烫装置包括一熨烫头I,该熨烫头I由陶瓷构成,在使用状态下该熨烫头I伴随于润湿装置3 (图1示)安装于前述环锭纺细纱机4的加捻装置41的罗拉座412上,并且对应于前皮辊4113与前罗拉4123前方的前述加捻三角区6的部位,也就是说该熨烫头I与罗拉座412固定。优选的方案是在罗拉座412上固定一熨烫头固定座4124。由图2所示,该熨烫头I构成有一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容纳腔11和一用于供前述的纺纱纤维束5在熨烫状态下向着卷绕装置42 (图1示)的方向导引的导纱表面12,在该导纱表面12上构成有一导纱凹槽121,并且在熨烫头I的外壁的两侧下部各构成有一安装翼13,安装翼13与前述的熨烫头固定座4124插嵌式配合,即,熨烫头I通过安装翼13以插拨方式安装于熨烫头固定座4124上。在本实施例中,熨烫头I的形状呈扇形。给出了一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该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设置在或称置入于前述的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容纳腔11内,并且在该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的一侧的表面结合有一第一电极层21,而在另一侧的表面并且在对应于第一电极层21的位置结合有一第二电极层22,第一电极层21通过第一电极引出线211与外部电源电路电气控制连接,第二电极层22通过第二电 极引出线221同样与外部电源电路电气控制连接。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的材料为钛酸钡半导体陶瓷,居里点温度范围为70-300°C。由于熨烫头I具有一熨烫头开口 14,以便供前述的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插入到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容纳腔11内,因此当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安装到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容纳腔11内后,优选采用密封胶层23对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的端面封堵。又,在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除图2所示位置状态的底表面以外的其它表面设置导热硅脂层24,藉由导热硅脂层24使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与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容纳腔11的腔壁充分接触,而在前述的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的底表面设置云母片25,云母片25与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容纳腔11的底壁接触(图2所示位置状态为例)。本实施例的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是:由毛纤维如羊毛纤维与丙纶纤维按质量百分数各为50%相混合而构成的纺纱纤维束5在以25m/min的行进速度途经设置于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并且对应于前述前皮辊4113和前罗拉4123前方的加捻三角区6的部位的润湿装置3润湿至含水率为2-4%,润湿后的并且含水率为2-4%的纺纱纤维束5在行出润湿装置3进入伴随于润湿装置3而安装于环锭纺细纱机4的前述加捻装置41的罗拉座412的熨烫头固定座4124上的由图2所示结构的熨烫头1,由于此时的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处于通电发热状态,因此经润湿装置3润湿的纺纱纤维束5在途经导纱槽121时获得熨烫,熨烫温度即熨烫头I的温度为85-120°C,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的居里点温度为70°C,经熨烫后的纺纱纤维束5由环锭纺细纱机4的卷绕装置42卷绕于纱管421上形成纱锭4211(图1示)。在本实施例中,PTC熨烫装置的工作电压即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的工作电压为24V,该电压值由与第一、第二电极引出线211、221的外部电源电路的电气控制器调节控制。由于本实施例中提及的润湿装置3属于公知技术,例如可以通过对中国专利申请授权公告号CN100460576C (—种改善纱线性能的熨烫纺纱方法)的阅读而得到充分理解,因此本申请人不再赘述。实施例2:请见图3,将图2所示结构的PTC熨烫装置更换成图3所示结构并且与熨烫头固定座4124装配,其中:图3所示结构的PTC熨烫装置的熨烫头I的导纱表面12设计为抛物面,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呈矩形体的形状。将纺纱线纤维束5的原料改由棉纤维与腈纶纤维按重量比为1:1构成,纺织纤维束5的行进速度改为60m/min,经润湿装置3润湿后的含水率6-10%,PTC熨烫装置的熨烫温度即熨烫头I的温度改为150-170°C,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的居里点温度改为190°C,PTC熨烫装置的工作电压即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的工作电压改为120V。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实施例3:
请参见图4并且结合图1,纺纱线纤维束5的纤维改为纯棉纤维,行进速度改为125m/min,经润湿后的含水率改为24-32%,PTC熨烫装置的熨烫温度即熨烫头I的熨烫温度改为150-220°C,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的居里点温度改为300°C,PTC熨烫装置的工作电压即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 的工作电压改为240V,将由图1所示的PTC熨烫装置的结构改用图4所示的结构,在图4中熨烫头I改为管状体,并且在管状的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腔11的中央构成有一内套管111,该内套管111内套管腔构成为管状的导纱表面12。将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构成管形体,并且在高度方向的中央构成有一内套管配合孔26,该内套管配合孔26与前述内套管111相配合,即内套管111插入该内套管配合孔26内,并且在内套管配合孔26的孔壁上以及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朝向上的一端端面上设置导热硅脂层24,在第二电极22的外侧包覆云母片25,在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朝向下的一端端面即对应于熨烫头I的熨烫头开口 14的位置设置密封胶层23,将安装翼13构成圆环状。纺纱纤维束5从管状的导纱表面12中通过。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权利要求
1.一种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先使纺纱纤维束在行进状态下途经设置于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并且对应于环锭纺细纱机的加捻装置的前皮辊和前罗拉前方的加捻三角区部位的润湿装置润湿,并且控制纺纱纤维束的行进速度和控制润湿后的纺纱纤维束的含水率,经润湿的纺纱纤维束在行出润湿装置后进入伴随于润湿装置而安装于环锭纺细纱机上的PTC熨烫装置进行熨烫,并且控制PTC熨烫装置的熨烫温度,经PTC熨烫装置熨烫后的纺纱纤维束由环锭纺细纱机的卷绕装置卷绕于纱管上形成纱锭。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纺纱纤维束的行进速度是将速度控制为25-125m/min ;所述的控制润湿后的纺纱纤维束的含水率是将含水率控制为2-32%。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PTC熨烫装置的熨烫温度是将熨烫温度控制为85-220°C。
4.一种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所用的PTC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熨烫头(I),该熨烫头(I)在使用状态下伴随于润湿装置,并且在对应于环锭纺细纱机的加捻装置的前皮辊与前罗拉前方的加捻三角区的部位与加捻装置固定,该熨烫头(I)构成有一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容纳腔(11)和一用于供纺纱纤维束在熨烫的状态下向着环锭纺细纱机的卷绕装置的方向导引的导纱表面(12); —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该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设置在所述的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容纳腔(11)内,并且在该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的一侧表面结合有一第一电极层(21),而在另一侧的表面并且在对应于第一电极层(21)的位置结合有一第二电极层(22),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21)通过第一电极引出线(211)与外部电源电路电气控制连接,第二电极层(22)通过第二电极引出线(221)同样与外部电源电路电气控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所用的PTC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的加热电流为交流电或直流电,加热温度为85-220°C。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所用的PTC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流电的电压为110-240V,所述直流电的电压为12-24V。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所用的PTC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的居里点温度范围为70-300°C。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所用的PTC熨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温度系数热敏元件(2)的材料为钛酸钡。
全文摘要
一种纺纱纤维束的润湿熨烫方法以及该方法所用的PTC熨烫装置,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其是先使纺纱纤维束在行进状态下途经设置于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并且对应于环锭纺细纱机的加捻装置的前皮辊和前罗拉前方的加捻三角区部位的润湿装置润湿,并且控制纺纱纤维束的行进速度和控制润湿后的纺纱纤维束的含水率,经润湿的纺纱纤维束在行出润湿装置后进入伴随于润湿装置而安装于环锭纺细纱机上的PTC熨烫装置进行熨烫,并且控制PTC熨烫装置的熨烫温度,经PTC熨烫装置熨烫后的纺纱纤维束由环锭纺细纱机的卷绕装置卷绕于纱管上形成纱锭。减少毛羽而提高纱线质量;避免产生毛羽并且获得良好的条干均匀效果;避开纱线的燃点区间,为安全提供了保障。
文档编号D01H13/28GK103255516SQ20131016071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3日
发明者廖园富, 何正安, 石永丰, 汪鹰, 周海南 申请人:常熟市林芝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