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发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11298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面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发热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专利公开号104562715A公开了一种全棉法兰绒印花面料加工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织造→坯布下机后前处理→对布面经过煮漂和丝光→通过定型机预定型→上机活性印花烘干→蒸化水洗固色→膨松剂柔软剂定型→预缩→成品检验。该印花面料无发热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石墨烯发热面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解决了制备方法繁琐和制得面料无发热功能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墨烯发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置石墨烯印花浆,按质量份计,所述石墨烯印花浆包括以下组分:

(2)所述石墨烯印花浆印制在面料上,按照花型进行印花、烘干、蒸化固色、水洗、扩幅,制得石墨烯发热面料。

其中,按质量份计,所述石墨烯印花浆包括以下组分:

其中,所述步骤(2)中印花工艺为:将所述面料置于压花机的上下模之间固定,合模,所述面料经传动部件输送至压板下方,启动加热室对所述面料加热,压花辊和底辊对加热后的面料进行压合。

其中,所述步骤(2)中烘干温度为135~150℃,例如可以为135℃、138℃、140℃、142℃、144℃、145℃、148℃或150℃,优选142~145℃;烘干时间为15~30s,例如可以为15s、18s、20s、22s、25s、28s或30s等,优选20~25s。

其中,所述步骤(2)中蒸化固色温度为115~128℃,例如可以为115℃、118℃、120℃、122℃、124℃、125℃、126℃或128℃,优选122~124℃;蒸化固色时间为6~10min,例如可以为6min、7min、8min、9min或10min等,优选7~8min。

其中,所述步骤(2)中水洗温度为62~68℃,例如可以为62℃、63℃、64℃、65℃、66℃、67℃或68℃,优选64~65℃;水洗速率为8~12m/min,例如可以为8m/min、9m/min、10m/min、11m/min或12m/min等,优选9~10m/min。

其中,所述步骤(2)中扩幅温度为126~128℃,例如可以为126℃、127℃或128℃,优选126~127℃;扩幅速率为35~40m/min,优选36~38m/min。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发热面料,该石墨烯发热面料解决了面料对人体无发热功能的问题

一种石墨烯发热面料,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的石墨烯印花浆中含有石墨烯、二甲基甲酰胺、氯化铵、三乙醇胺和增稠剂,将石墨烯印花浆印制在面料上,石墨烯印花浆结合到面料中,经过处理后的石墨烯发热面料具有良好的发热功能,遇到人体后产生热量,温度升高至2~3℃,使人体感觉到温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本实施中的石墨烯发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石墨烯印花浆,按质量份计,石墨烯印花浆包括以下组分:

石墨烯印花浆印制在面料上,按照花型进行印花、烘干、蒸化固色、水洗、扩幅,制得石墨烯发热面料。

实施例2

本实施中的石墨烯发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石墨烯印花浆,按质量份计,石墨烯印花浆包括以下组分:

石墨烯印花浆印制在面料上,所述面料置于压花机的上下模之间固定,合模,所述面料经传动部件输送至压板下方,启动加热室对所述面料加热,压花辊和底辊对加热后的面料进行压合、在135℃下烘干30s、在120℃下蒸化固色8min、在65℃下按照10m/min速率进行水洗、在126℃下按照36m/min速率进行扩幅,制得石墨烯发热面料。

实施例3

本实施中的石墨烯发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石墨烯印花浆,按质量份计,石墨烯印花浆包括以下组分:

石墨烯印花浆印制在面料上,所述面料置于压花机的上下模之间固定,合模,所述面料经传动部件输送至压板下方,启动加热室对所述面料加热,压花辊和底辊对加热后的面料进行压合、在142℃下烘干20s、在122℃下蒸化固色7min、在64℃下按照9m/min速率进行水洗、在126℃下按照36m/min速率进行扩幅,制得石墨烯发热面料。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结构特征以及施工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结构特征以及施工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结构特征以及施工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部件的等效替换以及辅助部件的增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