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角一次成型缝制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1381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角一次成型缝制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纺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直角一次成型缝制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家纺行业生产中对枕套直角的缝制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枕套直角缝制方法,传统的手工缝制方法对缝制技术人员的专业操作技能要求较高,但即便如此依然不能达到客户要求的标准直角、标准直线度以及对边的等长的要求,而且同一个人每次缝制出的产品尺寸也各不相同,因此很难保证同一产品的统一性要求。另外,传统的手工缝制方法效率极低,很难满足当今社会对该产品的需求,因此现在亟须改变传统的操作工艺解决该领域内的实际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直角标准、对边等长的一种直角一次成型缝制辅助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直角一次成型缝制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缝制轨道、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以及第三压板,其中所述底板下边缘一侧设有一缝制轨道,所述底板板面两端上各开有两组对称分布的直角开口,在上述直角开口内侧同时连接有一第一压板,所述底板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第二压板,上下两侧各连接有对称分布的两块第三压板,所述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上同样设有与底板直角开口相适配的直角开口。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设有数个磁铁。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以及第三压板上同样设有与底板上磁铁相对应的磁铁。

优选地,所述各直角开口处均设有防滑垫。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板边缘处同样设有与直角开口处防滑垫相对应的防滑垫。

优选地,所述底板整体为矩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压板、第二压板以及第三压板可通过铰链连接,也可通过销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压板和第三压板的外侧设有提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直角一次成型缝制辅助装置的压板和底板上均开有相适配的直角槽,压板按照特定形状在绕铰链或销轴翻转后可自动折叠布料,这样使缝制操作变得更加简单,直角的缝制也更加精准,同时开口槽处的防滑垫结构可以保证压料的可靠性,防止滑料,并且底板和压板上设有的相对应的磁铁结构也可以增加压料力,获得双重保障。本设计通过不同人员操作也能保证产品的统一,减少对操作工技术的依赖,效率是传统方法的六倍以上,适合推广使用。

同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直角一次成型缝制辅助装置半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2为一种直角一次成型缝制辅助装置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3为一种直角一次成型缝制辅助装置完全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4为一种直角一次成型缝制辅助装置布料放置第一指定区域示意图;

图5为一种直角一次成型缝制辅助装置布料放置第二指定区域示意图;

其中图中:1-底板 2-缝制轨道 3-第一压板 4-第二压板 5-第三压板 6-铰链 7-磁铁 8-防滑垫 9-提手 10-直角开口 11-第一指定区域 12-第二指定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根据图1-图3所示,一种直角一次成型缝制辅助装置,包括底板1、缝制轨道2、第一压板3、第二压板4以及第三压板5,其中所述底板1下边缘一侧设有一缝制轨道2,所述底板1板面两端上各开有两组对称分布的直角开口10,在上述直角开口10内侧同时连接有一第一压板3,所述底板1左右两侧各连接有一第二压板4,上下两侧各连接有对称分布的两块第三压板5,所述第二压板4和第三压板5上同样设有与底板直角开口10相适配的直角开口10。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为;

①.首先将第一压板3、第二压板4以及第三压板5全部展开,然后取两块短布放在如图4所示的第一指定区域11上;②.然后拉动提手9翻转底板1左右两侧的第二压板4,再顺次翻转底板直角开口10内侧的四块第一压板3,压住两块短布;③.再取两块长布料放在如图5所示的第二指定区域12上,调整好后依次拉动提手9翻转四块第三压板5,压住两块长布;④.最后将上述准备好的装置放于数控缝纫机工作台面上开始加工,数控缝纫机沿直角开口10顺次缝制;⑤.加工完毕后依次打开第三压板5、第二压板4以及第一压板3,则该直角一次成型缝制完毕。

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底板1和所述第一压板3、第二压板4以及第三压板5可通过铰链连接,也可通过销轴连接。通过销轴连时,每块压板与底板1连接处设有圆柱孔,压板与底板1的圆柱孔同心、同轴,再通过与轴孔适配的小轴穿过圆柱孔,从而将底板1与压板连接。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防止底板1和压板之间压力不足,所述底板1和压板上均设有磁铁7,且底板1和压板的磁铁10相上下对应,压上压板后,通过磁力自动吸合,可以增加压料力。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防止在缝合过程中滑料,该直角一次成型缝制辅助装置在各个直角开口10处均设有防滑垫8,第一压板5边缘处同样设有与直角开口10处防滑垫8相对应的防滑垫8,这种结构设计使布料在缝合过程中更加的稳固、不易跑位。

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底板1整体为矩形结构,但底板1形状又不仅局限于矩形形状,任何为适应缝制操作而设计的其他形状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