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布料处理工具,特别是指一种卷筒布料的裁剪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领域中,一般布料的收卷是通过布料卷筒实现,当布料卷筒满卷时,需要更换新的布料卷筒,则需要对输送中的布料进行裁剪。现有的裁剪方式通常是手工裁剪,不仅操作费力,且裁剪质量较难保证,容易出现切口不齐或损坏布料的问题。为此,有待设计一种用于布料裁剪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裁剪质量高的卷筒布料裁剪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卷筒布料裁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布料压紧单元以及裁剪单元,所述基板上设有长条状的裁剪孔;所述布料压紧单元包括压板、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固定于基板的一侧边缘,所述压板的一端与铰接座铰接,压板自由端的下表面设有长条形的凸起部,该凸起部可穿过裁剪孔,且凸起部的顶面上设有长条形的凹槽;所述裁剪单元安装于基板的下方,其包括裁剪刀以及可前后运动的操作手柄,所述裁剪刀固定安装于操作手柄上,且裁剪刀位于裁剪孔的正下方;所述裁剪单元还包括一前后延伸的滑轨,所述操作手柄的中部安装于该滑轨内,所述裁剪刀安装于操作手柄的内端,所述操作手柄的外端凸出于基板外;所述压板的自由端的下表面设有凸起的定位块,该定位块可抵靠于基板。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裁剪刀随操作手柄直线运动,通过与布料压紧单元的配合,可确保裁剪后的布料断口处为一条直线,其成品质量较高。本实用新型的裁剪过程是在基板下方完成的,即裁剪刀始终藏于基板下方,不会与人员接触,这种结构的设置较为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压板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压板压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同时参照图1和图2,卷筒布料裁剪装置,包括基板1、布料压紧单元以及裁剪单元,所述基板1上设有长条状的裁剪孔2;所述布料压紧单元包括压板3、铰接座4,所述铰接座4固定于基板1的一侧边缘,所述压板3的一端与铰接座4铰接,压板3自由端的下表面设有长条形的凸起部31,该凸起部31可穿过裁剪孔2,且凸起部31的顶面上设有长条形的凹槽311,为了防止勾线,所述凸起部31的顶面边缘处形成圆倒角。所述裁剪单元安装于基板1的下方,其包括裁剪刀6以及可前后运动的操作手柄7,所述裁剪刀6固定安装于操作手柄7上,且裁剪刀6位于裁剪孔2的正下方。
所述基板1上还开设有布料输送口11,该布料输送口11位于铰接座4和裁剪孔2之间,布料8可从布料输送口11送至基板1的上表面。所述裁剪单元还包括一前后延伸的滑轨5,所述操作手柄7的中部安装于该滑轨5内,所述裁剪刀6安装于操作手柄7的内端,所述操作手柄7的外端凸出于基板1外。从图中可看出,所述滑轨5上设有长条形的滑槽,该滑槽的横截面形状呈T形;所述操作手柄7的中部设有T形凸块71。
继续参照图1和图2,所述压板3的自由端上设有手握部32,且压板3自由端的下表面设有凸起的定位块33,当处于压紧状态时,该定位块33可抵靠于基板1上。
卷筒布料裁剪装置的动作过程如下:首先通过手握部32将压板3提起至一定高度,接着使布料8穿过布料输送口11并在基板1的上表面沿左、右方向移动,当需要裁剪时,便可将压板3放下直至定位块33抵靠在基板1上,此时凸起部31便穿过裁剪孔2进入基板1的下方,同时布料8也会包覆在凸起部31上,并且凸起部31的顶面会变成与裁剪刀6直接接触的切割面,裁剪刀6的刀头与凸起部31顶面的布料8相抵靠,最后再滑动操作手柄7,使得裁剪刀6做前后方向的运动,便可完成对布料8的裁剪。
本实用新型的裁剪刀随操作手柄7直线运动,通过与布料压紧单元的配合,可确保裁剪后的布料断口处为一条直线,其成品质量较高。本实用新型的裁剪过程是在基板1下方完成的,即裁剪刀6始终藏于基板下方,不会与人员接触,这 种结构的设置较为安全。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