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刺棉热烘后风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2350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刺棉热烘后风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刺棉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刺棉热烘后风冷装置。



背景技术:

针刺棉是一种不经过纺织,直接将纤维用针刺成絮片的产品,以天然的棉、羊绒、羊毛、驼毛、麻纤维、竹纤维、玉米纤维、大豆纤维等制作的针刺棉做填充物或底基材料,产品柔软、蓬松、透气好,跟我们的生活比较贴近,既可用于服装、服饰、坐垫、家居用品的填充材料,也可用于室内墙面的装饰,也可用作鞋垫的材料。

针刺棉在加工过程中依次经过配棉-开包-开松-梳理-铺网-针刺-收卷-烫布的过程,一些针刺棉为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还需要在表面涂覆胶料,涂覆胶料后经过烘干过程,烘干后的针刺棉要自然冷却至室温的状态,但是自然冷却时其冷却速度较为缓慢,降低生产效率。

公告号为CN205382319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无纺布热烘后风冷装置,该装置包括有烘房,烘房的侧壁上设有产品出口,还包括有抽风装置,抽风装置包括有抽风机、吸风管、热风导管和热风排风管,吸风管位于产品的出口处,吸风管通过热风导管与抽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抽风机的出风口与热风排风管连接。

当该风冷装置在使用时无纺布产品上的热量通过空气传导进入至热风导管,通过热风导管排出,但是该装置实现的冷却的效果有限,热量不能较大程度的被吸走,经过风冷的无纺布还会存在一定的热量,实现的冷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刺棉热烘后风冷装置,利用该装置能够使得冷却效果优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针刺棉热烘后风冷装置,包括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上层的第一出风板和下层的第二出风板,所述第一出风板和第二出风板均设置有中空内腔,所述第一出风板和第二出风板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出风板和第二出风板与针刺棉运动方向平行的一端侧壁上均连接有与中空内腔连通的风机,所述第一出风板和第二出风板相靠近的一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出风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针刺棉在经过第一出风板和第二出风板之间的缝隙时,风机上吹出的冷风会将针刺棉上的热量吹散掉,由于针刺棉经过第一出风板和第二出风板时与冷风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则冷却的速度就会相对较快,则就能够提高针刺棉的加工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出风板靠近第二出风板的一侧设置有与中空内腔连通的倒梯形凸台,所述第二出风板靠近第一出风板处的一侧设置有与中空内腔连通的正梯形凸台,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在倒梯形凸台和正梯形凸台相靠近的一端面上,所述倒梯形凸台和正梯形凸台的长边与纤维棉的移动方向垂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倒梯形凸台和正梯形凸台能够使得相邻的两个凸台之间存在间隙,当风吹在针刺棉上时会受到阻力,则会有一部分的风通过第一出风板与针刺棉或者第二出风板与针刺棉之间的缝隙处排出,而且设置的倒梯形凸台和正梯形凸台也能够一定程度上使得出风的压力增加,则到达纤维棉上的风就会相对集中,能够起到的冷却效果更加优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位于第二出风板处设置有第二L型支撑板,所述第二出风板背离第一出风板的一侧卡嵌在第二L型支撑板上,所述安装座位于第二出风板处设置有第一L型支撑板,所述第一出风板靠近第二出风板的一面卡嵌在第一L型支撑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L型支撑板使得第一出风板的安装比较方便,L型的结构也使得第一出风板在受到碰撞时不易发生移动,同时第一L型支撑板能够将第一出风板支撑起来,则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与安装座的上表面之间留有缝隙,则会有部分的风从缝隙处排出,同时缝隙的存在也方便第一出风板的安装更换,设置的第二L型支撑板能够方便第二出风板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机与第一出风板或第二出风板间设置有喇叭状的送风管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送风管道能够将风分散开,则到达中空内腔的风分布就会均匀,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直接从风机中排出出现的成股的风流,造成冷却不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风管道靠近第一出风板或第二出风板处焊接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与第一送风板或第二送风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法兰盘能够方便送风筒的安装与拆卸,连接稳定且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风管道的上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插设有用于对送风管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的活性碳过滤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碳过滤网能够对经过送风管道的冷风进行过滤,吸附冷风中的部分杂质,如此吹散在针刺棉上的冷风中的固体悬浮颗粒较少,则成型的针刺棉的表面干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风管道正对开口的下方设置有供活性碳过滤网下端插设的卡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槽的设置能够使得活性碳过滤网安装稳定,在受到风力作用时不易出现倾斜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性碳过滤网的比的两端设置有凸出块,所述送风管道上方设置有与开口连通且供凸出块卡接的安装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凸出块卡接在安装槽中,一方面使得活性碳过滤网固定稳固,另一方面在更换时可以手持凸出块方便拿出活性碳过滤网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针刺棉经过第一出风板和第二出风板之间针刺棉的冷却速度较快;

2、经过出风口排出的风比较纯净,吹散到针刺棉表面的冷风中杂质含量少,针刺棉表面较干净。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图,旨在表示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图,旨在表示风机的安装结构;

图3为实施例的第三视角结构图,旨在表示第一出风板的结构;

图4为实施例的剖视结构图,旨在表示第一出风板和第二出风板的中空内腔的结构;

图5为图4的A部放大图,旨在表示活性碳过滤网的安装结构。

附图标记:1、安装座;21、第一出风板;211、倒梯形凸台;22、第二出风板;221、正梯形凸台;23、中空内腔;24、出风口;3、风机;41、第二L型支撑板;42、第一L型支撑板;5、送风管道;51、法兰盘;52、开口;53、活性碳过滤网;54、卡槽;55、凸出块;56、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针刺棉热烘后风冷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上设置有上层的第一出风板21和下层的第二出风板22,参照图4,第一出风板21和第二出风板22均设置有中空内腔23,经过烘箱烘干后的针刺棉会经过第一出风板21和第二出风板22间,其中第一出风板21和第二出风板22与针刺棉运动方向平行的一端侧壁上均连接有与中空内腔23连通的风机3,在第一出风板21和第二出风板22相靠近的一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出风口24。

当风机3启动时,风机3会将外界的冷空气输送至中空内腔23经出风口24排出,此时针刺棉的上下表面均会接触到冷风,冷风会带走针刺棉上的热量,而且针刺棉与冷风接触的面积比较大,针刺棉的冷却速度就比较快。

如图1和3所示,在第一出风板21靠近第二出风板22的一面上设置有倒梯形凸台211,在第二出风板22靠近第一出风板21的一面上设置有正梯形凸台221,出风口24分别设置在倒梯形凸台211和正梯形凸台221相靠近的一端面上,同时倒梯形凸台211和正梯形凸台221的长边与纤维棉的移动方向垂直。

如图1所示,在安装第一出风板21和第二出风板22时,通过在安装座1上设置安装第一出风板21的第一L型支撑板42及安装第二出风板22的第二L型支撑板41,支撑板的L型结构使得第一出风板21和第二出风板22安装稳定,再安装时第一出风板21靠近第二出风板22的一面与第一L型支撑板42接触,第二出风板22远离第一出风板21的一面与第二L型支撑板41接触,安装时设置的第一L型支撑板42能够使得第一出风板21靠近倒梯形凸台211的一面与支撑座的上表面间留有一定的缝隙,则在冷却针刺棉的过程中会有部分的风通过缝隙处排出。

如图2所示,在风机3与第一出风板21或第二出风板22间设置有喇叭状的送风管道5,送风管道5的喇叭口朝向第一出风板21或第二出风板22,送风管道5靠近第一出风板21或第二出风板22的一侧连接有法兰盘51,法兰盘51与第一送风板或第二送风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风机3向中空内腔23吹风时能够使得风流分散开,避免风流成股出现,同时通过螺栓的连接方式使得第一送风管道5安装方便。

如图2和3所示,在送风管道5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52,开口52内插设有活性碳过滤网53,参照图5,活性碳过滤网53靠近上壁两端设置有凸出块55,送风管道5上方设置有与开口52连通且供凸出块55卡接的安装槽56,同时在送风管道5正对开口52的下方设置有供活性碳过滤网53下端插设的卡槽54。

在安装活性碳过滤网53时直接将活性碳过滤网53沿着开口52插入送风管道5内部,直至活性碳过滤网53的下端卡嵌在卡槽54中,此时凸出块55时卡嵌在安装槽56中的,当活性碳过滤网53长时间的使用时表面积聚较多杂质,此时通过手持住凸出块55将活性碳过滤网53拿出送风管道5更换新的活性碳过滤网53,方便更换安装。

当该针刺棉热烘后风冷装置在使用时,启动风机3,风机3中的冷风会依次经过送风管道5,经送风管道5内的活性碳过滤网53吸附固体杂质后到在中孔内腔内分散开,然后在经过出风口24排出后与针刺棉接触带走针刺棉表面的热量,针刺棉在不断的移动,但是由于出风面积较大,则针刺棉就会了却的时间越久,冷却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