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切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4998发布日期:2018-09-07 21:45阅读:14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布料切边装置。



背景技术:

布料已经广泛使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布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边缘经常会产生毛边,这些毛边需要进行剪切,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人工进行切边操作,容易出现切边不整齐、不美观的问题,还会出现废品,造成原材料的浪费。现在市场上也有专用的切边机,用于布料的切边。

公告号为CN20148355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布匹切边机的自动切边装置,布匹切边机包括机架,机架上按布匹走向由前及后依次设有入布导向辊组和出布导向辊组,自动切边装置位于入布导向辊组和出布导向辊组之间,自动切边装置包括切边板和电机,切边板的轴向与布匹行进方向垂直且切边板的转动方向与布匹运行方向相反,切边板与机架通过轴承连接且由电机驱动转动,切边板上套设有两组可沿着切边板轴向滑动并可锁定的锯片组件,所述锯片组件包括锯片、夹紧套,切边板上轴向开有若干定位孔,夹紧套与锯片同步转动,夹紧套上螺接有定位螺栓,定位螺栓插入到定位孔中,机架上还设有两个分别位于锯片组件上方的压边组件。

上述切边板上设有若干定位孔,夹紧套通过定位螺栓固定在定位孔位置,定位孔有级设置,满足了部分布料的切边要求,但是除了定位孔之外的布料尺寸不能切边,切边机切边的精度不够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料切边装置,通过调节机构对切边机构的位置进行无级调节,提高切边的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布料切边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切边板,所述切边板上设置有切边座,所述切边座上设置有切边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切边机构运动的驱动机构、与所述切边机构连接的用于调节切边机构位置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沿着切边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切边座上的第一支撑座、转动座、第二支撑座和挡块,所述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和挡块与所述切边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与所述切边座滑移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转动座和第二支撑座上同轴依次设置有通孔、螺纹孔和通孔,一端设置有手柄的螺纹杆贯穿所述第一支撑座、转动座和第二支撑座且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挡块抵接,所述螺纹杆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和转动座之间的部分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使所述螺纹杆一端与所述挡块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的设置能够始终使螺纹杆一端与挡块抵接,当需要调节切边机构的位置时,利用手柄转动螺纹杆,从而使得转动座的位置能够沿着螺纹杆移动,而螺纹杆的位置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保持不变,从而达到了对转动座的无级调节,当切边机构连接于转动座上时,切边机构的位置达到了无级调节,从而提高了切边的精度;并且,在利用螺纹杆调节转动座的位置时,螺纹杆最终的位置还是一样的,不会占用设备的位置,减小切边的操作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或第二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杆抵接的抵紧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在切边过程中螺纹杆转动,使得切边精度发生偏差。

进一步的,所述切边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座朝向进料方向一端的下剪切块、以所述螺纹杆为转轴并限定于所述转动座上的上剪切块,所述下剪切块与所述切边座滑移连接,所述上剪切块和所述下剪切快相对位置设置有刀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剪切块和下剪切块上配合的刀片将通过两个刀片之间的布料进行裁剪,且上剪切块和下剪切块均与转动座连接,使其可以跟着转动座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传动杆、滑移连接于所述传动杆上的具有锁定功能的夹扣、一端铰接设置于所述夹扣上的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上剪切块,所述传动杆一端连接于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带动传动杆往复转动,使得连杆能够带动上剪切块绕着螺纹杆转动,从而达到剪切布料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夹扣上设置有锁紧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扣跟着转动座移动后,用锁紧螺栓紧固夹扣与传动杆,可使驱动机构有效运作。

进一步的,所述切边板上设置有刻度,所述转动座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指向刻度的指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方便工作人员知道裁剪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切边座上还设置有用于压紧送入切边机构布料的压紧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提高布料送入切边机构时的张紧力,可使布料切边有效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切边座上端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沿着靠近所述切边座方向滑移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靠近所述切边座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切边座平行且垂直于送料方向的碾平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杆可调节碾平杆的高度,以适应不同厚度的布料,同时送入切边前的布料通过碾平杆的作用,可是布料毛边更加精确的被剪切。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采用与所述固定座螺纹连接的螺纹直杆,所述螺纹直杆通过螺母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直杆的设置可对碾平杆的高度进行无级调节,调节精度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碾平杆上设置有螺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纹的转向对布料进行碾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当需要调节切边机构的位置时,利用手柄转动螺纹杆,从而使得转动座的位置能够沿着螺纹杆移动,而螺纹杆的位置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保持不变,从而达到了对转动座的无级调节,当切边机构连接于转动座上时,切边机构的位置达到了无级调节,从而提高了切边的精度;

2、压紧机构可提高布料送入切边机构时的张紧力,可使布料切边有效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机架;2、切边板;21、刻度;3、固定座;32、螺纹直杆;33、碾平杆;41、切边座;411、第一支撑座;412、第二支撑座;42、螺纹杆;421、手柄;422、挡块;43、转动座;431、下剪切块;432、弹性件;433、指针;44、条形孔;45、上剪切块;451、刀片;46、连杆;47、夹扣;48、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布料切边装置,参照图1,包括机架1,机架1上端水平设置有切边板2,切边板2上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切边座41,切边座41上设置有切边机构、用于驱动切边机构运动的驱动机构、与切边机构连接的用于无级调节切边机构位置的调节机构。

参照图2,调节机构包括沿着切边板2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于切边座41上的第一支撑座411、转动座43、第二支撑座412和挡块422,其中,第一支撑座411、第二支撑座412和挡块422与切边座41固定连接,转动座43与切边座41滑移连接,且在第一支撑座411、转动座43和第二支撑座412上同轴依次设置有通孔、螺纹孔和通孔。一端设置有手柄421的螺纹杆42贯穿第一支撑座411、转动座43和第二支撑座412且螺纹杆42的另一端与挡块422抵接。在螺纹杆42上位于第一支撑座411和转动座43之间的部分设置有弹性件432,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32采用套接于螺纹杆42上的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一支撑座411和转动座43。需要说明的是,切边机构固定连接于转动座43上,可随着转动座43移动,从而达到无级调节的目的。

为了防止切边机构在工作过程中转动使精度造成偏差,在第一支撑座411和/或第二支撑座412上设置有与螺纹杆42抵接的抵紧螺栓,可在调节好转动座43的精度后将螺纹杆42固定住。另外,切边板2上设置有刻度21,转动座43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指向刻度21的指针,指针穿过开设在切边座41上的条形孔44与刻度21对应,可方便工作人员调节切边机构的位置,提高切边精度。

切边机构包括一体成型连接于转动座43朝向进料方向一端的下剪切块431、以螺纹杆42为转轴并限定于转动座43上的上剪切块45,其中,下剪切块431可随着转动座43与切边座41滑移,上剪切块45和下剪切快相对位置设置有刀片451,需要切边的布料经过两个刀片451之间进行切边。

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1上的传动杆48,传动杆48一端连接于电机,可带着传动杆48往复转动。传动杆48上滑移连接有夹扣47,夹扣47上设置有锁紧螺栓,可将跟着转动轴滑移后的夹扣47位置进行锁定。一连杆46一端铰接设置于夹扣47上,另一端铰接于上剪切块45。通过转动传动杆48,可使连杆46与夹扣47的连接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带动连杆46另一端的位置发生变化,上剪切块45可在连杆46的带动下绕着螺纹杆42转动,从而达到切边的目的。

另外,为了提高送入切边机构的布料的张紧力,使得布料能够进行更好的裁剪,在切边座41上还设置有用于压紧送入切边机构布料的压紧机构。回到图1,压紧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切边座41上端的固定座3,固定座3朝着切边机构上方延伸,并在固定座3上设置了轴向竖直的螺纹孔,一螺纹直杆32与螺纹孔连接,可调节螺纹直杆32与切边座41之间的距离,另外,螺纹直杆32通过螺母与固定座3连接。在螺纹直杆32靠近切边座41一端转动连接有与切边座41平行且垂直于送料方向的碾平杆33,碾平杆33上设置有螺纹,可将布料碾平,提高裁剪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根据布料切边的尺寸,调节碾平杆33与切边座41之间的距离,使得布料切边时碾平杆33能够抵紧布料,给布料一个张紧力;然后拧松夹扣47上的锁紧螺栓;之后转动手柄421,根据指针与刻度21的指向,使转动座43的位置能够沿着螺纹杆42移动,而螺纹杆42的整体位置在弹性件432的作用下保持不变,从而达到了对转动座43的无级调节,提高了切边的精度;然后拧紧夹扣47上的锁紧螺栓,启动电机,使切边机构工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2条留言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07月16日 10:11
    经向有弹力的能切边吗?
    0
  • 访客 来自[中国] 2020年07月16日 10:10
    有实样机器了吗?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