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织物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3608发布日期:2020-03-27 13:0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材料织物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织物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织物是指将多层织物粘结在一起,或者通过织物预高聚物或其它材料复合在一起,形成拥有多种功能的复合体。在复合织物材料的生产工艺中,需要使用冷却装置,但是现有的冷却装置很多是通过自然冷却,冷却时间长,冷却效果不好,也有部分冷却装置采用水冷的形式,在水冷过程中,空气处于自然流动状态,热交换效果差。

因此,急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复合材料织物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冷却效果较好较好的复合材料织物冷却装置,复合材料织物先利用冷却辊组件进行初步冷却定型,然后利用风道吹出的冷风对织物的上下表面进行持续冷却,冷却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材料织物冷却装置,包括工作箱体,所述工作箱体两侧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工作箱体内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冷却箱,两个所述冷却箱体之间形成织物通道,所述冷却箱内部设有换热箱,所述冷却箱内壁和所述换热箱外壁之间形成风道,所述换热箱内设有冷却水管,所述换热箱上还设有穿过所述冷却箱侧壁并延伸至所述织物通道处的若干换热片,所述风道靠近所述织物通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喷气口,所述风道的一端通过进气管连接有鼓风机,所述出口处的所述工作箱体顶部通过排气管连接有排风机。

优选的,所述工作箱体外侧靠近所述进口处设有第一导辊组,所述工作箱体内部靠近所述进口的一侧设有冷却辊组件和过渡导辊,所述工作箱体内部靠近所述出口的一侧设有第二导辊组。

优选的,所述冷却辊组件由4个呈平行四边形排列的冷却辊组成。

优选的,所述换热片依次相对间隔排列,形成首尾端依次相连通的所述风道。

优选的,所述工作箱体外侧的出口处设有收卷装置。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上分别设有计量空气的流量计。

优选的,所述工作箱体底部设有支撑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风冷和水冷结合的形式,冷却效果较好;在使用过程中,复合材料织物先利用冷却辊组件进行初步冷却定型,然后利用风道吹出的冷风对织物的上下表面进行持续冷却,鼓风机的设置使得空气混合更加均匀,加速空气的换热,换热片的设置也有助于提高换热效果,并延长冷却空气的停留时间,有助于提高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和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1处的截面图。

图中标记为:1、工作箱体;2、进口;3、出口;4、冷却箱;5、织物通道;6、换热箱;7、风道;8、冷却水管;9、换热片;10、喷气口;11、进气管;12、鼓风机;13、排气管;14、排风机;15、流量计;16、第一导辊组;17、冷却辊组件;18、过渡导辊;19、第二导辊组;20、收卷装置;21、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所示,一种复合材料织物冷却装置,包括工作箱体1,工作箱体1底部设有支撑柱21,工作箱体1两侧分别设有进口2和出口3,工作箱体1外侧靠近进口2处设有第一导辊组16,工作箱体1内部靠近进口2的一侧设有冷却辊组件17和过渡导辊18,工作箱体1内部靠近出口3的一侧设有第二导辊组19,工作箱体1外侧的出口3处设有收卷装置20,其中冷却辊组件17由4个呈平行四边形排列的冷却辊组成,冷却辊组件17用于对复合材料织物进行快速冷却定型,在使用过程中,复合材料织物依次经过第一导辊组16、冷却辊组件17、过渡导辊18和第二导辊组19,然后经收卷装置20进行收卷。

工作箱体1内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冷却箱4,两个冷却箱4体之间形成织物通道5,冷却箱4内部设有换热箱6,冷却箱4内壁和换热箱6外壁之间形成风道7,换热箱6内设有冷却水管8,换热箱6上还设有穿过冷却箱4侧壁并延伸至织物通道5处的若干换热片9,换热片9依次相对间隔排列,形成首尾端依次相连通的风道7,风道7靠近织物通道5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喷气口10,风道7的一端通过进气管11连接有鼓风机12,出口3处的工作箱体1顶部通过排气管13连接有排风机14,进气管11和出气管上分别设有计量空气的流量计15。在使用过程中,换热箱6内加入温度较低的冷却介质,换热片9及风道7的设置,可对进入风道7内的空气进行冷却,而冷却水管8的设置有助于保证换热箱6内的介质处于温度较低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采用风冷和水冷结合的形式,冷却效果较好;在使用过程中,复合材料织物先利用冷却辊组件17进行初步冷却定型,然后利用风道7吹出的冷风对织物的上下表面进行持续冷却,鼓风机12的设置使得空气混合更加均匀,加速空气的换热,换热片9的设置也有助于提高换热效果,并延长冷却空气的停留时间,有助于提高降温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应用案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