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浆机的整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0185发布日期:2020-12-22 10:51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整浆机的整辊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浆机的整辊结构。



背景技术:

整浆机是应用于纺织领域的一种设备,主要是将生产出的纱线通过整浆机的作用,加强了纱线的性能,在操作过程中会使纱线表面均匀附着有一层增强纱线强度的物料,传统的整浆机包括纱架系统、浆槽系统、烘箱系统、烘房系统以及车头卷取系统。

在传统的整浆机中浆槽系统中,施加了浆液的经纱穿过一对圆柱形的挤压辊,由此借助挤压辊的挤压效果将浆液从经纱中挤压出来而完成上浆,但是干燥的经纱直接进行上浆,上浆率较低,上浆效果不好,而且经纱上每段不适完全相同,经纱上的张力也就不相同,导致上浆效果也就不同,品质也就有好有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整浆机的整辊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整浆机的整辊结构,包括机箱,所述机箱顶部设置有浆槽,所述浆槽前端上方设置有喂纱辊,所述浆槽前端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内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底端贯穿限位槽顶部向内延伸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底部固定连接在弹簧上端而弹簧下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槽底部,所述立杆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外径固定连接有导辊,所述立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机箱内底部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一侧设置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一侧设置有油箱而液压泵另一侧通过油管与液压缸相互连接,所述液压缸内设置有活塞且活塞外径与液压缸接触位置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活塞顶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在立柱底端而立柱顶端贯穿液压缸顶部向上延伸,所诉立柱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轴且第一支撑轴外径固定连接有第一上浆辊,所述浆槽内在第一上浆辊一侧设置有浸没辊,所述立柱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轴且第一支撑轴外径固定连接有第一压浆辊,所述浆槽内在第一上浆辊另一侧设置有第二上浆辊,所述第二上浆辊上方相对位置设置有第二压浆辊,所述喂纱辊、导辊、浸没辊、第一上浆辊、第一压浆辊、第二上浆辊和第二压浆辊外径处设置有经纱。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限位块外径与限位槽内径相等且均大于立杆外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水管内设置有热水且水管底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活塞和密封圈外径之和与液压缸内径相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液压缸、油管、液压泵和油箱内均设置有液压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压浆辊和第一上浆辊以及第二压浆辊和第二上浆辊之间均设置有微小间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浆槽内设置有浆液且浸没辊下端位于浆液中。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经纱绕过喂纱辊,进入导辊上端,同时导辊上方的水管内的热水从水管底部的出水口滴落到导辊上端经纱上,将经纱湿润后再从导辊绕到浸没辊下端并浸入浆槽中的浆液内,然后从浸没辊下端绕到第一压浆辊和第一上浆辊中间间隙内,经过第一压浆辊和第一上浆辊的挤压完成一次上浆过程,然后再进入到第二压浆辊和第二上浆辊中间间隙内,再经过第二压浆辊和第二上浆辊的挤压完成第二次上浆,之后从第二压浆辊和第二上浆辊中间间隙内导出,即完成上浆过程,因为经纱在进入浆槽中上浆之前先用热水浸润,使经纱上浆率明显增高,极大的提升了上浆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当经纱在上浆过程中,因为各段品质不同导致张力不同,影响上浆效果时,启动液压泵,则液压泵从油箱内将液压油抽出并加压后经油管输送到液压缸内,然后推动活塞向上运动,进而推动立柱也向上运动,使第一压浆辊和第一上浆辊也随着立柱向上运动,这样就使浸没辊下端到第一压浆辊和第一上浆辊中间间隙的距离增大,进而使经纱张力也随之变大,进而改善经纱因为张力不足导致上浆效果较差的情况,大大改善了经纱的上浆品质,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整浆机的整辊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例说明:

1、机箱;2、浆槽;3、液压缸;4、活塞;5、立柱;6、液压泵;7、油箱;8、经纱;9、喂纱辊;10、水管;11、浸没辊;12、第一压浆辊;13、第一支撑轴;14、第一上浆辊;15、第二压浆辊;16、第二上浆辊;17、导辊;18、第二支撑轴;19、立杆;20、连接件;21、限位槽;22、弹簧;23、限位块;24、油管;25、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整浆机的整辊结构,包括机箱1,机箱1顶部设置有浆槽2,在浆槽2前端上方设置有喂纱辊9,喂纱辊9将经纱8导入到浆槽2中,浆槽2前端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件20,连接件20内设置有限位槽21,限位槽21内设置有立杆19,立杆19底端贯穿限位槽21顶部向内延伸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3,限位块23底部固定连接在弹簧22上端而弹簧22下端固定连接在限位槽21底部,立杆19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轴18,第二支撑轴18外径固定连接有导辊17,经纱8绕过导辊17时经纱8的张力对导辊17形成压力,使导辊17和第二支撑轴18对立杆19也形成向下压力,进而压缩限位槽21内的弹簧22,使经纱8上的张力减小,防止经纱8因为张力过大而绷断,立杆19顶部固定连接有水管10,水管10内滴落的热水可以将导辊17上的经纱8浸润,有助于提高经纱8的上浆率,机箱1内底部设置有液压缸3,液压缸3一侧设置有液压泵6,液压泵6一侧设置有油箱7而液压泵6另一侧通过油管24与液压缸3相互连接,液压缸3内设置有活塞4且活塞4外径与液压缸3接触位置设置有密封圈25,活塞4顶部中心位置固定连接在立柱5底端而立柱5顶端贯穿液压缸3顶部向上延伸,所诉立柱5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轴13且第一支撑轴13外径固定连接有第一上浆辊14,当经纱8上各段张力变化时,液压泵6启动经液压油从油箱7中抽出加压后经油管24输送至液压缸3内,推动活塞4和立柱5向上运动,进而使第一压浆辊12和第一上浆辊14也向上运动,使浸没辊11下端到第一压浆辊12和第一上浆辊14中间间隙的距离增大,进而实现对经纱8张力的调整,改善经纱8上浆效果,浆槽2内在第一上浆辊14一侧设置有浸没辊11,立柱5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轴13且第一支撑轴13外径固定连接有第一压浆辊12,浆槽2内在第一上浆辊14另一侧设置有第二上浆辊16,第二上浆辊16上方相对位置设置有第二压浆辊15,喂纱辊9、导辊17、浸没辊11、第一上浆辊14、第一压浆辊12、第二上浆辊16和第二压浆辊15外径处设置有经纱8,经纱8从喂纱辊9绕到导辊17上被浸润后导入浸没辊11下端,在浆槽2内浸入浆液,然后再导入到第一压浆辊12和第一上浆辊14中间间隙经过第一次挤压上浆,然后倒入到第二压浆辊15和第二上浆辊16中间间隙经过第二次挤压上浆。

限位块23外径与限位槽21内径相等且均大于立杆19外径,限位块23是为了保证立杆19在限位槽21内上下移动时不会移出,水管10内设置有热水且水管10底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出水口,水管10内的热水可以从底部的出水口滴出并落在导辊17上端的经纱8上,而活塞4和密封圈25外径之和与液压缸3内径相等,是为了保证液压缸3内的气密性,还有液压缸3、油管24、液压泵6和油箱7内均设置有液压油,这样当液压泵6将液压油从油箱7内抽出并加压后经油管24输送到液压缸3内时,就可以对液压缸3内的活塞4产生向上的作用力,推动活塞4运动,另外第一压浆辊12和第一上浆辊14以及第二压浆辊15和第二上浆辊16之间均设置有微小间隙,间隙内有经纱8穿过,而浆槽2内设置有浆液且浸没辊11下端位于浆液中,当经纱8绕过浸没辊11下端时即浸入浆槽2内的浆液中。

工作原理:首先将经纱8从喂纱辊9导入到导辊17上端,同时水管10内热水滴落到导辊17上端的经纱8上将经纱8浸润,然后经纱8导入到浸没辊11下端浸入浆槽2内的浆液中,再从浸没辊11下端导入第一压浆辊12和第一上浆辊14中间间隙处经过第一从挤压上浆,然后导入到第二压浆辊15和第二上浆辊16中间间隙处经过第二次挤压上浆,最后从第二压浆辊15和第二上浆辊16中间间隙处导出,当需要调整经纱8张力时,启动液压泵6从油箱7内将液压油抽出并加压后经油管24输送至液压缸3内,对活塞4产生向上的作用力,推动活塞4和立柱5向上运动,进而使第一压浆辊12和第一上浆辊14也向上运动,使浸没辊11下端到第一压浆辊12和第一上浆辊14中间间隙的距离增大,进而提高经纱8张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