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中每次运送一个筒子或筒管的插纱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680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织机中每次运送一个筒子或筒管的插纱管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在纺织机中每次运送一个筒子或筒管的插纱管器(Caddy)。
此外通过DE-OS3235442可知有一种自动络筒机,其管纱和筒管在互相独立的、也称作是插纱管器的圆盘上进行循环。在加工位置的停留期间以及在大部分运输途中管纱保留在此插纱管器上。
众所周知,准备工序用的管纱在络筒机上进行退绕时必须围绕其纵向轴而旋转,以寻找、发现和准备好纱线的起始端。为此在许多情况下在筒管脚上设有摩擦轮,它把旋转动作直接传递给筒管。在按照DE-OS3235442的装置中插纱管器总是藉止动元件来定位并阻止它的旋转动作。在筒管脚上有一被驱动的摩擦轮旋转并使筒管在插纱管器的插管纱锭子上转动。因此现有的底部卷绕可能被摩擦轮夹住而不能松开。为了防止摩擦轮同管纱的主卷绕相接触,它必须非常狭窄和能够精确地定位。
在DE3925987A1所述的解决办法中,插纱管器是被驱动的,并通过筒管的倾斜部分来达到互相配合。为此虽对旋转动作的传递有所改进,但同时由于摩擦而导致了纱管头磨损的加强。
我们还知道为了在向上垂直力的作用下使筒管固定在插纱管器的插管纱锭子上,在各加工位置中在筒管脚上从外部引入一些夹紧元件。这种夹紧元件在DE-PS3426655的纱线端准备装置中以及在DE3908487A1的卷绕头中已作说明。对此,在每一加工位置需要有夹紧和控制元件。在任何情况下存在着将纱线同时夹紧的危险,以致引起纱线损伤或在退绕位置中直接造成纱线断头。
在不平坦的运输途径中,如在DE4015173A1的实例中所述,插纱管器中的管纱或纱管容易翻倒。因此始终存在着一种危险,即由于外界的影响或运动方向的改变可能使管纱或纱管从插纱管器的插纱锭子上滑出。
从另一种类别的DE4016466A1中可知有一种纺织机械的插纱管器是循环的。在其插管纱锭子的周围至少设有一个弹性元件以实现筒管可靠地握持或携带。弹性元件具有一弹性力的分力,它垂直于插管纱锭子纵向轴的方向并向外作用。该处所描述的插纱管器的插管纱锭子的安排虽与开始时所述的先有技术相比具有使筒管能可靠地固定在插管纱锭子上的优点,也就是说并不能立即从插纱管器上拔出并参与插纱管器的旋转动作。但这种解决办法仅符合当时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即插纱管器只能放置大小完全相同、具有一定内径的筒管。因此当筒管的公差较大或变形时,夹紧力将出现显著的差别。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进一步开发一种插纱管器使筒管在其内径互相有偏差时能可靠地固定在插管纱锭子上。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以每次把一个管纱或纱管运送到一台具有一运输系统的纺纱机、特别是一台自动络筒机的插纱管器,在该系统中插纱管器互相独立地循环;插纱管器具有一圆盘状的基板以及一个在中央从基板突起并伸入管纱的筒管内的插管纱锭子,并为了可靠地保持或运载管纱,插管纱锭子至少有一弹性元件,此弹性元件具有一垂直于插管纱锭子纵向轴方向的向外作用的弹性力分力,其特征在于在插管纱锭子周围至少分布有3个分开的、径向位置可改变而大体上平行于插管纱锭子纵向轴进行延伸的支持元件并至少有一个弹性元件从内部作用在支持元件上。
在插管纱锭子的元件与纺纱筒管内表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作用的分解以及一个向外弹性力的取得首先说明为此而使用的分离部件能较好地适应当时的功能。这里本发明的支持元件可采用稳定的、基本上不可压缩的材料制成,但至少必须有一个弹性元件来基本满足弹性的功能。通过采用分布在插管纱锭子周围的至少3个支持元件,即使具有同样的变形也能令人满意地实现筒管的对中心。由此方法中首先可避免在套插和抽拔筒管时出现太明显的夹紧力差异而引起以下的问题。
取决于支持元件动作的自由度,相同的插纱管器或插管纱锭子可使用于内径互相偏离的不同等级的筒管,从而避免了在运输循环中所有插纱管器昂贵的部分更换。此外,如果在络筒机上加工不同的管纱,相同的插纱管器能用于所有的加工管纱。在插纱管器中采用电子可读、可擦和可编程的存储块,则通过编程便能适应新插入的所有管纱。
由于支持元件基本上是沿着插管纱锭子而延伸的,所以仅通过这些支持元件已能在插纱管器上获得非常好的筒管的对中心。
当插纱管锭子上没有装筒管时,通过由薄板制成的支持元件的止动器,能准确和方便地固定插纱管锭子由薄板构成的外圆。在此,薄板藉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压紧在止动器上。上下止动器的设置足以使薄片在整个长度上进行固定。
根据结构,止动器可以适当地制成加长的或加宽的,或者如果需要的话,组成两种变型的结合。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不仅所有支持元件能由一设置在插纱管锭子内部的唯一的弹性体来构成,而且各支持元件也可考虑采用单独的弹性元件。
在后一种情况下有一优点藉助一棒状扭簧可使互相靠近的支持元件在上下方向张紧。通过此简单的结构能保证任何支持元件在上部和下部以完全独立互相不同的强度通过现有的筒管主体的开口来压紧,因此能对筒管不同的锥度和变形进行补偿。
下面将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所附的图中表示

图1按照本发明的插纱管器的透视2根据图1插纱管锭子的Ⅱ-Ⅱ剖视3图1插管纱锭子的Ⅲ-Ⅲ剖视4根据本发明的插纱管器一个变型的透视5根据图4的插纱管锭子的Ⅴ-Ⅴ剖视6图4所示插纱管器的底视7对图4-6的分解8根据本发明的插纱管器另一种变型的分解9根据本发明的插纱管器进一步变型的部分侧面剖视10根据图9的插纱管锭子的Ⅹ-Ⅹ剖视图。
根据图1-3的插纱管器(Caddy)1包括一块基板2,藉助于它插纱管器在运输系统内部运输期间位于移动的表面上;并藉助于摩擦被带动沿着运输途径而随之移动。基板2通常具有这样的尺寸,使插纱管器1能使图中未表示的纺纱筒管可靠地位于其上。
插纱管器1还包括一插管纱锭子3用以套插带有筒管的管纱。在插管纱锭子3和基板2之间设有一插座4,它沿着运输途径作为插纱管器1的导向件,或者举例说能用作固定装置。插座4的构成件是一插座环4,在它的表面上开有径向的沟槽用以插放薄板5。
插纱管锭子3的重要组件是一个固定在基板2上的插管纱锭子基体6,它在纵向具有沟槽形的开口6′,其中用作支持元件的薄板5能够径向放入。插管纱锭子3的上端设有一个插管纱锭子头7,它主要是制成一中空体。
薄板5在其上端有一延伸5′和在其下端有一延伸5″。延伸5′的外侧边缘同中空插管纱锭子头7的内表面相碰,而延伸5″的外侧边缘则同插座环4′的内表面相碰。
在上述的这个位置上形成最大的通过薄板5的外侧边缘构成的有效的插管纱锭子3直径。
薄板5的这个位置是藉助棒状扭簧8上部的小杆8′和下部的小杆8″压在薄板5的内侧来形成的。
棒状扭簧8放置在插纱管锭子基体6的沟槽6″内,每一沟槽6″位于两个开口6′之间,其中插入薄板5。小杆8′和8″交替地作用在邻近的薄板5上。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用3个棒形扭簧8将3块薄板5不仅在上面而且在下面能基本上互相独立地压紧。
这种在薄板5两端的压紧能导致以下结果薄板5在其移动平面、也就是插管纱锭子3的纵向轴所在的平面内总是能在两个止动点之间自由和灵活地移动。对此,内部的止动点是藉开口6′的深度来形成的,所以薄板5在其上部范围向里的偏移并非仅由于薄板5下部范围的斜度变化所产生的结果。因此如果筒管的锥度改变时能获得几乎完全相同的张紧作用。薄板5的外侧边缘除了其倾斜的增长边缘5
以外,在任何情况下以其总的长度同现有的筒管的内表面相紧贴。
本发明的进一步优点是藉助公共的棒状扭簧8来使相邻的薄板5互相张紧。在插入纱管之前首先把所有薄板保持在最外面的位置,此时棒状扭簧处于最小的压紧状态。如果现在把筒管从上面套插入插管纱锭子3并经过薄板5的倾斜增长边缘5
,则首先是其上部范围向里摆动,使棒状扭簧8的张力从静止位置变到半张紧位置。当筒管在插管纱锭子上继续推动时,薄板5的下部范围也向插纱管锭子3心轴的方向在开口6′内移动。因此下部小杆8″以小杆8′相反的方向摆动,从而附加地增大了棒状扭簧8上部范围的弹力,直到筒管全部插入的最后位置为止,使棒状扭簧发挥最大的弹力。这种在套插过程中逐渐增大的薄板对于筒管内部的夹紧力一方面能实现容易和无反回的套插,另一方面能使纱管最大限度地止动在插纱管器1的插管纱锭子3上。
根据开口6′的深度或薄板5的长度以及其他部件的尺寸,藉助于插管纱锭子3不仅能补偿不同尺寸的筒管及其变形的问题,而且同一个插管纱锭子容许使用不同部分具有或多或少不同内径的筒管。只要筒管内部尺寸在薄板5的两个极限位置之间,便不仅能获得足够的夹紧力,而且能取消筒管的夹紧装置。
在图4-7中表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变型,它在功能上几乎完全符合第一种应用实施例,插管纱器9包括一基板10和一个带有插座环11′的插座11。插管纱锭子12包括一上面封闭的筒体14。插管纱锭子12插入在插纱管器9的插座11内,并能进行更换。为此在其底脚12′的末端设有爪子12″,它在插座11内抓住一个分层,如图6所示。这里详细的说明从略,因为这种用于插纱管器的可更换的插管纱锭子已在德国专利P41 31 527.8中说明,那里还说明在可更换的插管纱锭子底脚上所形成的空间内能放置一个存储器,藉助于它能储存相应的信息,它使插纱管能用于多种部分和实现所需的信息交换,凸缘12
用以保护插座环11′。
在筒管体14上铣有一沟槽状的开口14′,而其下面端部还有一个缺口14″。
通过开口14′放入薄板13,它是从筒管体14内所插入的插管纱锭子基体16上向外安装的。在此实例中薄板13也有倾斜的增长边缘13′,它能使筒管容易地套插。棒状扭簧15同第一个实施例相似,放置在插管纱锭子基体16的长沟槽19内,并在上端和下端各有小杆15′和15″使邻近的薄板13相互张紧。
从图7可特别清楚地看到薄板13的上下设有宽度延伸13″和13
,它们在相当程度上能满足在第一个实施例中薄板5的长度延伸5′和5″的同样功能。它们对薄板13在筒管体14内部形成一止动作用。另外,宽度延伸13″和13
还具有附加功能,即在不同的薄板13的位置上提供一宽广的导向。用这种方法能在插管纱锭子基体16中的薄板导向沟槽18内实现更大的薄板13的行程。
为了使宽度延伸13′和13
在薄板13向内移动时也有位置,在插管纱锭子基体16的上下还设有缺口17和17′,它的沟槽具有足够的宽度。
在图8所描绘的本发明插纱管器的变型中是一个由莫氏(Moos)橡胶制成的弹性体24,用以张紧所有3块薄板26。插纱管器20同样包括一块基板21和一个插座22。在插座上部设有一筒管体23,在其上部边缘处设有一凸缘23′,它是被沿着筒管体23纵向延伸的开口23″所断开的。
薄板26是插在扇形片25上,也就是说与它牢固相连。这些扇形片在其外部具有一与筒管体23的内表面相同的曲率。
在静止状态,也即当插纱管器的插管纱锭子上尚未插放筒管时,扇形片25受弹性体24向筒管体23的内壁的挤压,因而使薄板26的外缘形成插管纱锭子的最大直径。由于薄板26是通过开口23而导入的,因此扇形片25的位置便可明确地确定。
一个插管纱锭子头27是在弹性体24以及扇形片25从上通过筒管体23的凸缘23′插入筒管体之后推入的,为此插管纱锭子头27具有一环状沟槽27′它同凸缘23′相啮合。这完全是可能的,因为筒管体23由于有开口23″可以向里弯曲。
在本发明插纱管器的这种变型中涉及一十分简单的结构,此外还进一步保证,即在薄板26的圆弧26′上导入的筒管由于逐渐克服弹性体24的阻力而使薄板26在其总的长度上径向地向里推动,并随着筒管的插入其夹紧力不断地增加。像前面所述的例子一样,在筒管的插入、拔出以及在运输途中和加工位置,均同样存在<p>从上表中数据可见,生物肥处理的新树梢长平均59.4cm,粗0.8cm,而对照处理的新树梢长平均66.4cm,粗0.79cm;生物肥处理比对照处理的新树梢平均短7cm,降低率达10.5%,新梢粗平均增加0.02cm,提高率达2.5%。同样表明了生物肥处理比化肥处理对第二年果树增产奠定了基础的作用。
权利要求
1.用以每次把一个管纱或纱管运送到一台具有一运输系统的纺纱机、特别是一台自动络筒机的插纱管器(1、9、20、28),在该系统中插纱管器互相独立地循环;插纱管器具有一圆盘状的基板(2、10、21、29)以及一个在中央从基板突起并伸入管纱的筒管内的插管纱锭子(3、12、23-27、32-35),并为了可靠地保持或运载管纱,插管纱锭子至少有一弹性元件(8、15、24、34、35),此弹性元件具有一垂直于插管纱锭子纵向轴方向的向外作用的弹性力分力,其特征在于在插管纱锭子周围至少分布有3个分开的、径向位置可改变而大体上平行于插管纱锭子纵向轴进行延伸的支持元件(5、13、26、32),并至少有一个弹性元件从内部作用在支持元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插纱管器,其特征在于支持元件(5、13、26)由薄板组成,它插在从基板(2、10、21)伸出的部件(6、14、23)的狭孔状开口(6′、14′、23)中,而且薄板在其上端和下端至少对着插管纱锭子纵轴的一侧上设有止块(5′、5″、13″、13
、25),它不能通过开口并限制薄板向外作径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插纱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块系由薄板的长度延伸(5′、5″)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插纱管器,其特征在于止块系由薄板的宽度延伸(13″、13
、25)所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插纱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元件(5、13、26、32)在其上端为了套插筒管方便起见具有倾斜的增长边缘(5
、13′、26′、33′)。
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插纱管器,其特征在于弹性元件是由一设置在套筒核心内的弹性可压缩体(24)所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插纱管器,其特征在于作为弹性元件是由多个上下安排的弹性环(34、35)所形成的,它们同时用以保持元件(32)。
8.根据权利要求1-5的插纱管器,其特征在于,弹性元件(8、15)的数目规定与支持元件(5、13)的数目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插纱管器,其特征在于,弹性元件是由基本上与支持元件相平行的、在它们之间所安排的棒状扭簧(8、15)所组成,其上部和下部具有起相对阻挡作用的小杆(8′、8″、15″、15
),以使两个相邻的支持元件(5、13)互相张紧。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纱管器,它使内径互相不一致的纺纱筒子能可靠地固定在插管纱锭子上。按照本发明,在插管纱锭子的周围分布至少3个分开的、径向位置可以改变的支撑元件。支撑元件基本上平行于插管纱绽子的纵向轴而延伸。至少有一个弹性元件从内部作用在支撑元件上。支撑元件以采用薄板制成最为有利,它被引入插管纱锭子的狭长开口中并藉弹簧顶紧。弹簧可采用棒状扭簧,它与邻近的薄板互相顶紧。
文档编号D01H9/18GK1088539SQ9311915
公开日1994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1992年10月24日
发明者N·科里斯, R·佩里斯 申请人: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