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装降下装置及纤维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28580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卷装降下装置及纤维机械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将由卷取装置卷取的卷取卷装降落到下方的卷装降下装置及具备该卷装降下装置的纤维机械。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卷取进行过各种处理的纱线的纤维机械,公开有假捻加工机。该假捻加工机具备:保持供纱卷装的供纱筒子架、对从供纱筒子架供给的纱线实施假捻加工的假捻装置、以及将实施了假捻加工的纱线卷取从而形成卷取卷装的卷取装置等。

并且,专利文献1的假捻加工机具有在预定方向上长的主机体。在该主机体上安装有多个假捻装置和与多个假捻装置相对应的多个卷取装置。多个卷取装置上下排列成4层,同时沿着主机体的长度方向排列。供纱筒子架与设置于主机体的多个卷取装置隔开作业空间地配置。

在上述假捻加工机中,卷取装置上下排列成4层,最上层的卷取装置位于非常高的位置。因此,在卷取装置附近,设置有卷装回收用的台架。在主机体与供纱筒子架之间的作业空间,操作者站在台架上伸手,从最上层的卷取装置回收卷取卷装。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还公开了具有与专利文献1相类似的结构的假捻加工机。该假捻加工机与安装有假捻装置等的主机体分开地具有安装有卷取装置的卷取架。在卷取架上,与上述专利文献1同样,卷取装置上下排列成4层。

并且,在该专利文献2的假捻加工机中,在卷取架上设置有将由最上层的卷取装置形成的卷取卷装降下的装置。该装置具有卷装承放部和使该卷装承放部升降的气缸。该装置使卷装承放部上升到最上层的卷取装置,在用卷装承放部接收了由该卷取装置形成的卷取卷装后,使卷装承放部下降。在该结构中,使卷取卷装从位于高处的最上层卷取装置下降到下面的作业变得容易。

【专利文献1】特开2012-0973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14-07721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般的假捻加工机中,卷取装置不仅上下排列,而且沿着机体的长度方向也排列有多个。即,操作者有必要使遍布机体的长度方向、并且位于高处的大量卷取卷装降落到下面。

对于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操作者为了回收具有重量的卷取卷装,有必要多次上下台架。因此,卷装回收的工作效率低,并且操作者的负担也重。

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由于在各卷取架上设置有将卷装降下的装置,因此操作者的与卷装回收相关的负担变小。但是,即使在所有的卷取架上设置卷装降下装置,操作者实际作业的装置也只是其中的一个装置。即,不必要地设置了过多的装置,造成了额外的成本增加。并且,额外地需要用来设置这些装置的空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共同的装置将卷取卷装从多个卷装架分别降下的卷装降下装置。

发明第1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将卷取卷装从分别具备存积所述卷取卷装的贮存器、并且沿着预定的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卷装架降下,其特征在于,具备:能够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的主体框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的卷装承放部,以及使所述卷装承放部在从所述贮存器接收所述卷取卷装的接收位置和比所述接收位置靠下方的回收位置的范围内升降的升降驱动部。

在使卷取卷装从某个卷装架降下的情况下,首先,使主体框架移动到成为对象的卷装架的位置。然后,利用升降驱动部使卷装承放部上升到接收位置,使存积在卷装架的贮存器中的卷取卷装移动到卷装承放部。在该状态下利用升降驱动部使卷装承放部下降到回收位置。

本发明中,使卷装承放部在上方的接收位置和下方的回收位置的范围内移动,通过这样能够容易地将位于高处的卷取卷装降下。并且,由于主体框架能够沿着卷装架的排列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利用共同的卷装降下装置将多个卷装架的卷取卷装降下。

发明第2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明第1方案的基础上,各卷装架为具备沿着上下方向排列的多层所述贮存器的部分,所述卷装承放部的所述接收位置为从所述多层贮存器中的最上层的贮存器接收所述卷取卷装的位置。

本发明的卷装降下装置为在沿着上下方向排列多个贮存器的结构中,使卷取卷装从位于最高位置上的最上层的贮存器降下的装置。另外,对于下层的贮存器虽然也可以与最上层的一样使用本发明的装置使卷取卷装降下,但由于是位于比最上层的贮存器低的位置,因此也可以操作者自己将其降下。

发明第3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明第2方案的基础上,各卷装架具备3层以上的所述贮存器。

在卷装架上有3层以上的贮存器的情况下,由于最上层的贮存器的位置高,从而操作者的手难以够着。因此特别优选使用本发明的卷装降下装置。

发明第4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明第1~第3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的上端部、与所述卷装架连接的连接部。

在本发明中,主体框架的上端部利用连接部连接在卷装架的上部。因此,能够防止在使卷取卷装降下的操作中主体框架倾倒。

发明第5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明第4方案的基础上,跨所述多个卷装架的上部设置有沿着所述排列方向延伸的上部轨道,所述连接部能够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地连接于所述上部轨道。

在本发明中,主体框架的连接部能够移动地连接在跨多个卷装架的上部延伸的上部轨道上。因此,即使在使主体框架沿着卷装架的排列方向移动之际,也能够防止主体框架倾倒。

发明第6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明第1~第5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跨所述多个卷装架的下部设置有沿着所述排列方向延伸的下部轨道,所述主体框架能够沿着所述下部轨道移动。

能够使主体框架沿着下部轨道在多个卷装架的排列方向上顺畅地移动。

发明第7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明第1~第6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跨闭合位置和开放位置、安装于所述主体框架上的盖,所述闭合位置是将位于所述回收位置的所述卷装承放部从与所述卷装架相反的一侧覆盖的位置,所述开放位置是使位于所述回收位置的所述卷装承放部朝与所述卷装架相反的一侧开放的位置。

在使位于回收位置的卷装承放部向上方的接收位置移动之际,通过使盖位于闭合位置,能够防止操作者误将手等插入到了即将向上方移动的卷装承放部的附近。另一方面,当卷装承放部接收卷取卷装回来到回收位置时,使盖位于开放位置,能够从卷装承放部取出卷取卷装。

发明第8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明第7方案的基础上,当所述盖位于所述闭合位置时,允许所述升降驱动部进行的所述卷装承放部的升降,当所述盖位于所述开放位置时,禁止所述升降驱动部进行的所述卷装承放部的升降。

本发明中仅在盖位于闭合位置时,允许升降驱动部进行的卷装承放部的升降。即,在盖位于开放位置、位于回收位置的卷装承放部没被盖覆盖的情况下,卷装承放部不会移动到接收位置。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操作者误将手等插入到了即将向上方移动的卷装承放部的附近。

发明第9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明第1~第8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将所述主体框架固定成不能沿着所述排列方向移动的固定装置。

通过利用固定装置将主体框架固定成不能移动,在使卷取卷装降下的操作中,防止主体框架沿着排列方向移动。

发明第10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明第9方案的基础上,当所述主体框架被所述固定装置固定时与动力供给部连接,该动力供给部供给用来驱动所述升降驱动部的动力。

在本发明中,当利用固定装置将主体框架固定住时,卷装降下装置与动力供给部连接。因此,在卷装降下装置中没有必要配备用来驱动升降驱动部的动力供给源。并且,由于在固定主体框架的同时与动力供给部连接,因此没有用来进行该连接的特殊操作的必要,使操作过程简单化。

发明第11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明第1~第10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贮存器距离设置所述卷装架的地面的高度在2.3m以上。

本发明中能够使卷取卷装从操作者的手难以够着的、位于离地面2.3m以上的位置上的贮存器降下。

发明第12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明第1~第11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具有用来使所述升降驱动部动作的操作部。

本发明中为通过操作者操作操作部使升降驱动部动作来使卷装承放部升降的装置。即,是基于操作者的操作的所谓半自动的装置。由于该结构中通过操作者操作操作部能够使卷取卷装从位于高处的贮存器降下,因此能够减轻作业负担。另一方面,由于在操作者确认周围状况的基础上使卷装承放部升降,因此在容易应对突发状况这一点上,与全自动地进行卷取卷装的回收的装置相比,安全性高。并且,只要具备升降驱动部等用来使卷取卷装降下的必要的最低限度的驱动部就可以,因此在成本方面和节能方面与全自动的装置相比是有利的。

发明第13方案的卷装降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发明第1~第12方案中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卷装承放部具有上下分开的2个以上的卷装载置部,该2个以上的卷装载置部从上下排列的2层以上的所述贮存器分别接收所述卷取卷装。

本发明中能够从上下2层以上的贮存器同时接收卷取卷装。

发明第13方案的纤维机械的特征在于,具备:分别具备存积卷取卷装的贮存器、沿着预定的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卷装架,以及使所述卷取卷装从所述多个卷装架降下的、所述第1~第13方案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卷装降下装置。

本发明中,通过使卷装降下装置的卷装承放部在上方的接收位置与下方的回收位置的范围内移动,通过这样能够容易地使位于高处的卷取卷装降下。并且,由于主体框架能够沿着卷装架的排列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利用共同的卷装降下装置使多个卷装架的卷取卷装降下。

附图说明

图1为从主机体的长度方向看本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的图;

图2为卷取架的立体图;

图3为卷取架和卷装降下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卷取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卷装降下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卷装降下装置(待机时)的主视图;

图7为卷装降下装置(卷装准备下降时)的主视图;

图8为卷装降下装置(卷装下降中)的主视图;

图9为卷装降下装置下端部的行进部和固定装置的侧视图;

图10为卷装降下装置上端部的连接部的侧视图;

图11为卷装降下装置的固定装置的立体图,(a)表示固定解除状态,(b)表示固定状态。

图中标记:1-假捻加工机;3-卷取架;22-卷取装置;27-贮存器;30-下部轨道;33-上部轨道;38-空气供给部;40-卷装降下装置;41-主体框架;42-固定装置;43-卷装承放部;44-气动升降机;45-盖;55-连接部;58-卷装载置部;p-卷取卷装。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为从主机体2的长度方向(卷取架的排列方向)看本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1的图。图2为卷取架3的立体图。另外,将图1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即主机体2的长度方向定义为“假捻加工机的前后方向”、将图1的左右方向定义为“假捻加工机的左右方向”、并且将图1的上下方向定义为“假捻加工机的上下方向”进行以下的说明。

(假捻加工机的概要)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假捻加工机1(本发明的纤维机械)在左右方向的中央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主机体2,在主机体2的左右两侧沿着前后方向排列的多个卷取架3(本发明的卷装架),以及在比卷取架3更靠外侧沿着前后方向排列的多个筒子架支架4。

并且,构成后述的假捻部5的装置(喂纱辊10、第1加热装置11、止捻导纱器12、冷却装置13、加捻装置14、喂纱辊15、第2加热装置16和喂纱辊17等)从卷取架3的上部起,到主机体2、进而到卷取架3的下部排列配置。

另外,整个假捻加工机1被划分成沿着前后方向排列的多个分区b(也称为“跨度”)。并且,假捻加工机1的一个分区b中包含分别对20根纱线y施加假捻的假捻部5、1个卷取架3和1个筒子架支架4。图2中表示了对一个分区b设置1个卷取架3的结构。在一个卷取架3上安装有分别卷取20根纱线y的20个卷取装置22。并且,在一个筒子架支架4上保持有将20根纱线y分别提供给1个假捻部5的20个供纱卷装s。

(假捻部)

假捻部5从纱线y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开始,依次具备喂纱辊10、第1加热装置11、冷却装置13、加捻装置14、喂纱辊15、第2加热装置16和喂纱辊17。

喂纱辊10设置在卷取架3的上方,将从供纱卷装s退绕的纱线y向第1加热装置11输送。第1加热装置11相对于喂纱辊10配置在中央一侧,加热由喂纱辊10送来的纱线y。并且,在紧挨第1加热装置11的上游一侧,设置有止捻导纱器12。止捻导纱器12为当用后述的加捻装置14给纱线y赋予了捻时,用来防止该捻传递到第1加热装置11的上游一侧的部件。冷却装置13相对于第1加热装置11配置在中央一侧,冷却被第1加热装置11加热过的纱线y。

加捻装置14设置在主机体2的上部,给止捻导纱器12与加捻装置14之间的纱线y赋予捻。纱线y一边由第1加热装置11加热一边被加捻装置14赋予捻,然后借助冷却装置13冷却,通过这样热定型。热定型后的纱线y在加捻装置14与喂纱辊15之间退捻。由此,纱线y的捻被退掉,但由于利用第1加热装置11进行过热定型,因此纱线y的各单纤维中残留有波浪形的形状。这一连串的纱线加工一般称为“假捻加工”。

喂纱辊15设置在主机体2上,将从加捻装置14送出的纱线y向第2加热装置16搬送。另外,喂纱辊15的送纱速度比喂纱辊10的送纱速度快。因此,纱线y在喂纱辊10与喂纱辊15之间被拉伸,同时对该纱线y实施上述假捻加工。第2加热装置16设置在主机体2的喂纱辊15下侧的位置,将由喂纱辊15送来的纱线y加热。

喂纱辊17设置在卷取架3的下部附近,将被第2加热装置16实施了热处理的纱线y向卷取架3的卷取装置22输送。另外,喂纱辊17进行的送纱速度比喂纱辊15进行的送纱速度慢。因此,纱线y在喂纱辊15与喂纱辊17之间变松弛的状态下,利用第2加热装置16对纱线y进行热处理。

另外,在第2加热装置16与喂纱辊17之间的纱道的上方空间,设置有未图示的操作台、作业台车。操作者站在操作台或作业台车上进行向构成假捻部5的加捻装置14等的生头作业。

(卷取架和卷取装置)

如图2所示,多个卷取架3沿着前后方向排列。另外,对假捻加工机1的一个分区b设置1个卷取架3。在一个卷取架3上安装有分别卷取利用假捻部5实施假捻加工的20根纱线y的20个卷取装置22。

首先说明卷取架3。1个卷取架3具有沿着前后方向相向配置的2块侧板20和架设在2块侧板20之间的5个梁构件21。各梁构件21上排列安装有4个后述的卷取装置22。即,在5个梁构件21的每一个上安装4个卷取装置22,通过这样20个卷取装置22上下分为5层设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卷取装置22的层表示从下开始数时的层。例如,“第4层的卷取装置”是指从下开始数第4层的卷取装置22。

图3为卷取架3和卷装降下装置40的立体图。为了使图面更简单,图3中省略了卷取装置22的图示,利用双点划线简化表示了卷取架3。后面将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1具备将由各卷取架3的第4层和第5层的卷取装置22形成的卷取卷装p降到下面的卷装降下装置40。并且,在卷取架3上具备用来使该卷装降下装置4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结构。

首先,在多个卷取架3的近身一侧,设置有跨多个卷取架3的下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下部轨道30。另外,如图2所示,在下部轨道30的与各卷取架3的后端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卷装降下装置40连接的连接部31。并且,在各卷取架3的前侧侧板20的上端部,设置有轨道支承部32。借助多个卷取架3的轨道支承部32支承跨多个卷取架3的上部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上部轨道33。卷装降下装置40一边被下部轨道30和上部轨道33引导一边在多个卷取架3之间沿着前后方向移动。有关卷装降下装置40的详情后面进行说明。

接着说明卷取装置22。卷取装置22将由喂纱辊17送来的纱线y卷取在筒管35上从而形成卷取卷装p。图4为卷取装置22的侧视图。如图4所示,卷取装置22具备筒管存积部23、摇架24、卷取辊25、一对落纱臂26、贮存器27和限制部件28等。

筒管存积部23存积卷绕纱线y之前的筒管35。摇架24将从筒管存积部23供给的筒管35保持为能够旋转。卷取辊25与保持在摇架24上的筒管35(卷装p)的纱层摩擦接触,使卷装p旋转。一对落纱臂26为使变成满卷的卷装p从摇架24向贮存器27移动的部件。一对落纱臂26沿着图4的与纸面垂直方向隔开预定间隔设置,将卷装p夹在它们的上端部之间。并且,一对落纱臂26分别能够以下端部为中心转动。借助一对落纱臂26从图4的位置开始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变成满卷的卷装p落纱到贮存器27中。

贮存器27存积变成满卷的卷装p。在本实施方式中,贮存器27能够存积2个卷装p。贮存器27具有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一对导轨29。满卷的卷装p在筒管35的两端部支承在一对导轨29上。一对导轨29沿着图4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隔开预定间隔设置,越向图中的左侧越向下方倾斜。因此,借助落纱臂26落纱到贮存器27中的卷取卷装p沿着导轨29一边向图中左侧滚动一边移动。

限制部件28限制贮存器27中的卷取卷装p的滚动。限制部件28具有第1爪部28a、第2爪部28b和操作部28c。限制部件28可以摆动地安装在导轨27上,借助未图示的弹簧被变成图4的姿势那样地施力。若利用后述的卷装降下装置40的气缸59(参照图5~图8)推顶操作部28c以便克服弹簧的施力,则限制部件28从图4的姿势开始沿着逆时针的方向摆动。

当限制部件28处于图4的姿势时,第1爪部28a突出,另一方面,第2爪部28b缩回。此时,位于贮存器27内外侧的卷取卷装p(p1)被第1爪部28a限制从贮存器27滚出来。若操作部28c被推顶从而限制部件28沿着逆时针方向摆动,则第1爪部28a缩回,从而外侧的卷取卷装p(p1)从贮存器27滚出来。与此同时,第2爪部28b突出,限制位于内侧的卷取卷装p(p2)一起滚出来。若气缸59进行的操作结束、限制部件28回到图4的姿势,则第2爪部28b缩回从而内侧的卷装p(p2)向外侧滚动,被再次突出的第1爪部28a阻止。

(卷装降下装置)

在各卷取装置22中,落纱到贮存器27中的卷取卷装p被卷取架3的近身一侧(图2、图3中为右侧)的操作者回收。其中,本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1中,在一个卷取架3上分上下5层设置卷取装置22的贮存器27。第4层的贮存器27的高度为离地面约2.3m,第5层(最上层)的贮存器27的高度为离地面约2.8m。将数kg重量的卷取卷装p多次从位于这样高的位置的贮存器27降下的作业对操作者来说,成为相当大的负担。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假捻加工机1具备将卷取卷装p从第4层、第5层的卷取装置22的贮存器27降到下方的卷装降下装置40。

图5为卷装降下装置40的立体图。图6~图8为卷装降下装置40的主视图。另外,图6表示待机时的卷装降下装置40,图7表示卷装准备下降时的卷装降下装置40,图8表示卷装下降中的卷装降下装置40。另外,为了使附图更简单,在图6~图8中,省略了图5中用阴影线表示的盖45的网71的图示。并且,图9为卷装降下装置40的下端部的行进部48和固定装置42的侧视图,图10为卷装降下装置40的上端部的连接部55的侧视图。

如图5~图8所示,卷装降下装置40具有主体框架41、卷装承放部43、气动升降机44(本发明的升降驱动部)、固定装置42、盖45、操作箱46、悬吊开关47等。另外,在以下的卷装降下装置40的说明中,从位于与卷取架3相反一侧的操作者的视点出发,适当使用“近身一侧”“里侧”这样的陈述。即,“近身一侧”表示与卷取架3相反的一侧,“里侧”表示卷取架3一侧。

主体框架41为沿着上下方向长的矩形框状的部件。在主体框架41的下端部,前后隔开距离设置2个行进部48。如图9所示,1个行进部48上安装有围绕水平轴旋转的车轮49和围绕竖轴旋转的2个导向辊50。车轮49设置于跨多个卷取架3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下部轨道30上。2个导向辊50配置成在车轮49的下方从两侧夹着下部轨道30。因此,主体框架41一边借助下部轨道30两侧的导向辊50引导,一边能够沿着下部轨道30前后顺畅地移动。

另外,如图5~图8所示,在主体框架41的正面(右侧面)设置有加强用栏杆51,在主体框架41的里面(左侧面)设置有防止进入用栏杆54。并且,在主体框架41的前后侧面设置有把手52、53。握着这些把手52、53,能够容易地使主体框架41前后移动。另外,也可以将栏杆51、54作为把手使用。

在主体框架41的上端部,设置有能够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地连接在卷取架3的上部轨道33上的2个连接部55。如图10所示,1个连接部55具有围绕竖轴旋转的2个导向辊56。另一方面,跨多个卷取架3延伸的上部轨道33具有开口侧朝上的u字形截面。并且,隔着u字形的上部轨道33的近身一侧的侧壁地配置有2个导向辊56。

卷装承放部43能够在接收位置(图5、图8)和比接收位置靠下方的回收位置(图6、图7)的范围内上下移动地安装于主体框架41上。卷装承放部43当位于上侧的接收位置时,从卷取架3的第4层和第5层的贮存器27接收卷取卷装p。

卷装承放部43具有支承框57、安装在支承框57上的8个卷装载置部58和2个气缸59。8个卷装载置部58分成上下2层配置,在各层中,4个卷装载置部58沿着卷装降下装置40的宽度方向(卷取架3的排列方向)排列。上层的4个卷装载置部58与第5层(最上层)的4个贮存器27相对应,下层的4个卷装载置部58与第4层的4个贮存器27相对应。

各卷装载置部58具有沿着卷装降下装置40的宽度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的2根轨道60和检测装载有卷取卷装p的状态的传感器(图示省略)。并且,在支承框57的各卷装载置部58的附近位置,设置有当用传感器检测到卷取卷装p时点亮的指示灯61。

2个气缸59分别与上下2层的卷装载置部58相对应设置。气缸59为将卷取卷装p接收到对应的卷装载置部58之际,用来操作第4层或第5层的贮存器27的限制部件28(参照图4)的部件。

气动升降机44安装在主体框架41上端部的中央。气动升降机44借助从卷取架3一侧供给的气体动作,上下驱动卷装承放部43。

固定装置42设置于主体框架41下端部的后侧部分。该固定装置42为将卷装降下装置40连接并固定到卷取架3一侧的连接部31上的部件。图11为卷装降下装置40的固定装置42的立体图,(a)表示固定解除状态、(b)表示固定状态。

如图6~图8和图11所示,在主体框架41的固定装置42附近的部分,设置有标记部件75。该标记部件75用于在固定装置42进行固定前临时定位主体框架41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

如图9、图11所示,固定装置42具有操作杆63、连接构件64,以及连接操作杆63和连接构件64的连接机构65。如图9所示,操作杆63能够在倒向里侧的姿势(实线)与倒向近身一侧的姿势(双点划线)之间转动。在连接构件64上设置有气体连接部68和隔着该气体连接部68地配置的2个导向辊69。连接机构65具有将连接构件64和操作杆63连接的3根连接轴66,以及固定在主体框架41上、穿插上述3根连接轴66的框体67。

另一方面,卷取架3一侧的连接部31具备:具有沿着前后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的2个引导面37a的固定部件37。并且,在该固定部件37的2个引导面37a之间的部分,设置有与假捻加工机1的空气供给源(图示省略)连接的空气供给部38(本发明的动力供给部)。

在操作杆63倒向近身一侧的状态下,如图11(a)所示,卷装降下装置40的连接构件64与卷取架3一侧的固定部件37分离,卷装降下装置40不与连接部31固定。

另一方面,若操作杆63倒向里侧,则如图11(b)所示,借助3根连接轴66与操作杆63连接的连接构件64被推进到里侧。此时,连接构件64的2个导向辊69沿着卷取架3一侧的固定部件37的前后2个引导面37a移动。即,固定部件37成为进入连接构件64的2个导向辊69之间的形状。由此,主体框架41被不能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地固定。与此同时,卷装降下装置40的气体连接部68连接到卷取架3一侧的空气供给部38。由此,能够从卷取架3一侧的空气供给源向卷装降下装置40供给用来使气动升降机44、气缸59动作的空气。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卷装降下装置40能够借助从设置在卷取架3一侧的空气供给源来的空气使气动升降机44、气缸59动作。即,由于没有利用电气驱动的电动机,因此卷装降下装置40自身没有配备电源的需要,并且也不需要来自外部的电力供应。

盖45为覆盖位于回收位置的卷装承放部43,通过这样防止卷装承放部43上升时操作者误将手等放入卷装承放部43的部件。如图5~图8所示,盖45具有框体70和张设在该框体70上的网71。在本实施方式中,盖45为设置在主体框架41的近身一侧的部分上的闸门,在下侧的闭合位置(图5、图7、图8)和上侧的开放位置(图6)的范围内上下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盖45为借助手动来上下活动的结构。详细为,在盖45的框体70的下部安装有把手72,操作者握着把手72将盖45推上推下。另外,也可以采用利用气缸等上下驱动盖45的结构。

当盖45位于下侧的闭合位置时,如图7所示,位于回收位置的卷装承放部43被盖45从近身一侧覆盖。另外,即使在卷装承放部43被盖45覆盖的状态下,通过网71(参照图5)也能够确认卷装承放部43的状态(是否装载有卷取卷装p等)。另一方面,当盖45位于上侧的开放位置时,如图6所示,位于回收位置的卷装承放部43朝近身一侧开放,能够将装载在卷装承放部43中的卷取卷装p取出。

如图6所示,在主体框架41的下部设置有当盖45位于闭合位置时与盖45的下端接触的开关73。该开关73为切换从卷取架3一侧的空气供给部38通过气体连接部68供给的空气向气动升降机44的供给和切断的部件。

当盖45位于闭合位置时,开关73变成on,成为能够向气动升降机44提供空气的状态。即,允许气动升降机44进行的卷装承放部43的升降。另一方面,当盖45位于开放位置时,开关73变成off,切断空气向气动升降机44的供给。因此,禁止气动升降机44进行的卷装承放部43的升降。

操作箱46设置在主体框架41的后侧侧面上。在该操作箱46内设置有操作卷装承放部43的气缸59的杆74。并且,在主体框架41的操作箱46的下侧,可以取下地保持有用来操作气动升降机44的悬吊开关47(本发明的操作部)。操作者将悬吊开关47从主体框架41取下,能够一边从离开主体框架41的场所看着卷装降下装置40的状态一边操作气动升降机44。

接着说明使用上述卷装降下装置40从卷取架3回收卷装的一连串的作业。

当使用卷装降下装置40使卷取卷装p从某个卷取架3的第4层和第5层的贮存器27降下之际,首先,操作者握着把手51~54使卷装降下装置40前后活动,使其移动到成为对象的卷取架3的位置。并且,一边看着标记部件75(参照图11)的顶端位置一边使卷装降下装置40停止,临时决定卷装降下装置40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接着,像图9所示那样,使固定装置42的操作杆63从近身一侧倒向里侧,将卷装降下装置40的前后方向位置固定。此时,像图11(b)那样,卷取架3一侧的空气供给部38与卷装降下装置40的气体连接部68连接。

接着,像图7所示那样,使位于开放位置的盖45下降到闭合位置。由此,利用盖45从近身一侧覆盖位于下侧的回收位置的卷装承放部43。并且,此时盖45的下端与开关73接触,从而使开关变成on,气动升降机44进行的卷装承放部43的升降成为可能。

接着,操作者操作悬吊开关47使气动升降机44动作,像图8所示那样使卷装承放部43从回收位置开始向接收位置上升。此时,上层的卷装载置部58移动到第5层(最上层)的贮存器27附近,下层的卷装载置部58移动到第4层的贮存器27附近。在这种状态下,若操作者操作操作箱46的杆74从而使气缸59动作,则各贮存器27的限制部件28(参照图4)被操作,各贮存器27的卷取卷装p向对应的卷装载置部58滚出。由此,卷装承放部43从第4层和第5层的贮存器27接收到共计8个卷取卷装p。

若卷取卷装p移动到各卷装载置部58,则卷取卷装p被传感器检测到,从而指示灯61亮。在借助该指示灯61确认回收对象的卷取卷装p全部接收完毕后,操作者操作悬吊开关47,使卷装承放部43从接收位置向回收位置下降。

在卷装承放部43向回收位置移动后,操作者将盖45抬起到开放位置从而使卷装承放部43开放,从卷装承放部43中依次取出8个卷取卷装p并回收。另外,也可以不在进行了操作的卷取架3跟前马上从卷装承放部43取出卷取卷装p。即,也可以在卷取卷装p装载到卷装承放部43中的状态下使卷装降下装置40沿着前后方向移动,在离开进行了卷装下降作业的卷取架3的地方从卷装承放部43中取出卷取卷装p。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卷装降下装置40用于回收第4层和第5层的卷取卷装p。对于第1层到第3层的卷取卷装p,由于位于比第4层和第5层低的位置上,因此操作者直接从贮存器27回收就可以了。此时,为了不成为回收操作的障碍,建议使卷装降下装置40向离开成为卷装回收对象的卷取架3的位置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卷装降下装置40使卷装承放部43在上方的接收位置和下方的回收位置的范围内移动,通过这样能够容易地使位于高处的卷取卷装p降下。并且,由于主体框架41能够朝卷取架3的排列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利用1个共同的卷装降下装置40使多个卷取架3的卷取卷装p下降。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框架41的上端部借助连接部55连接于卷取架3上。因此,防止主体框架41在降下卷取卷装p的作业中倒下。而且,连接部55能够移动地连接于跨多个卷取架3的上部而延伸的上部轨道33上。因此,即使在使主体框架41沿着前后方向移动之际,也能防止主体框架41倒下。

尤其是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卷取卷装p从位于高处的贮存器27中降下,因此主体框架41的高度高(例如3m以上)。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从抑制假捻加工机1的左右方向上的尺寸的观点来看,难以增大卷取架3与筒子架支架4之间的空间77。因此,为了在即使限定大小的空间77中也确保卷装回收作业的空间,将主体框架41的纵深方向(假捻加工机1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抑制到很小(例如0.8m以下)。

即,主体框架41为纵深小且高度高的结构体。因此,当多个重量大的卷取卷装p被放置到位于上方的接收位置的卷装承放部43中时,平衡性变差,存在卷装降下装置40朝左右方向倾倒的担忧。由此,主体框架41的上端部连接在卷取架3上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确实地防止主体框架41倾倒上是非常有用的。

在主体框架41上设置有在闭合位置和开放位置的范围内移动的盖45。因此,在使位于回收位置的卷装承放部43向上方的接收位置移动之际,通过将盖45移动到闭合位置,能够防止操作者误将手等插入到即将向上方移动的卷装承放部43的附近。另一方面,当接收卷取卷装p回来到回收位置时,将盖45移动到开放位置,从而能够从卷装承放部43取出卷取卷装p。

并且,当盖45位于闭合位置时,开关变成on,从而能够向气动升降机44供给空气。即,只有当盖45位于闭合位置时,才允许气动升降机44进行的卷装承放部43的升降。即,在盖45位于开放位置、从而位于回收位置的卷装承放部43没被盖45覆盖的情况下,卷装承放部43不会移动到接收位置。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操作者误将手等插入到了即将向上方移动的卷装承放部43的附近。

卷装降下装置40具有将主体框架41固定成不能沿着前后方向移动的固定装置42。利用固定装置42固定主体框架41,通过这样防止在将卷取卷装p降下的作业过程中主体框架41沿着前后方向移动。

并且,在利用固定装置42固定着主体框架41时,卷装降下装置40的气体连接部68与卷取架3一侧的空气供给部38连接。因此,卷装降下装置40中没有必要配置用来驱动气动升降机44等的空气供给源。并且,由于在固定主体框架41的同时与空气供给部38连接,因此没有必要进行用来连接的特殊的操作,使操作过程简单化。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卷装降下装置40,能够使卷装从位于操作者的手难以够着的、离地面2.3m以上的位置的贮存器中降下。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卷装降下装置40为通过操作者操作操作箱46的杆74、悬吊开关47等,使卷装承放部43的气缸59、升降用的气动升降机44动作,来使卷取卷装p从贮存器27降下的装置。即,卷装降下装置40为基于操作者的操作而动作的所谓半自动的装置。

该结构中通过操作者操作悬吊开关47等能够将卷取卷装p从位于高处的贮存器27降下,因此能够减轻操作负担。另一方面,由于操作者在确认周围状况的基础上使卷装承放部43升降,因此在容易应对突发问题这一点上,与全自动地进行卷取卷装p的回收的装置相比,安全性高。并且,只要具备气动升降机44等用来将卷取卷装p降下的必要最低限度的驱动部就可以,因此在成本方面和节能方面与全自动的装置相比是有利的。

接着,说明对所述实施方式施加了种种变更的变更形态。但是,对于具有与所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部分,附加相同的标记适当省略其说明。

1)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跨多个卷取架3的上部设置上部轨道33,使卷装降下装置40的连接部55能够沿着上部轨道33移动。但是,尤其是从防止卷装降下作业中装置倾倒这样的观点出发,上部轨道33不是必须的。即,也可以将卷装降下装置构成为,当使其移动到成为操作对象的卷取架3的跟前时,卷装降下装置借助连接部与卷取架3的上端部连接。即,也可以每次使卷装降下装置移动/停止时,进行与卷取架3的连接和解除连接。

2)多个卷取架3中跨下部延伸的下部轨道30也不是必须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卷装降下装置具有多个轮胎,借助这些轮胎能够在地板上自由行进。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使一个卷装降下装置在多台假捻加工机1之间移动,对多台假捻加工机1共同使用一个卷装降下装置。

3)盖并不局限于前面所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没有必要特别要求盖为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闸门式,也可以是摆动到操作者的近身一侧从而打开的门式结构。

4)对于卷装降下装置的卷装承放部,例如可以进行以下这样的变更。

所述实施方式的卷装承放部43为从卷取架的第4层和第5层(最上层)的贮存器27接收卷取卷装p的部件,但也可以是仅从最上层的贮存器27接收卷取卷装p的部件。

并且,所述实施方式的卷装承放部43为对各层一次接收前后排列的4个卷取卷装p的部件,但卷装承放部一次接收的卷取卷装p的数量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即使在卷取架3的各层排列前后4个贮存器27的情况下,卷装承放部也可以是仅从2个贮存器27接收卷取卷装p的部件。即,也可以是分2次接收各层的4个卷取卷装p的部件。

并且,所述实施方式的卷装降下装置40的卷装承放部43为能够从卷取架3的上下2层的贮存器27分别接收卷取卷装p的结构,但也可以是能够同时从3层以上的贮存器27中接收卷取卷装p的结构。即,卷装承放部也可以是具有上下排列的3个以上的卷装载置部58的部件。或者,也可以与上述相反,卷装承放部为仅从1层的贮存器27接收卷取卷装p的部件。

5)所述实施方式的卷装降下装置40为从卷取架3一侧的空气供给源接收空气的供给而动作的空气驱动型的装置。相对于此,卷装降下装置也可以是具备使卷装承放部升降的电动机(本发明的升降驱动部),从卷取架3一侧的电源接受电力供应来驱动电动机的电动型的装置。并且,在电动型的情况下,卷装降下装置也可以具备专用的电源。

6)将卷装降下装置的位置固定的固定装置没有必要设置在卷装降下装置中,也可以设置在卷取架3或者地板上。

7)与固定装置42的操作联动从而使卷装降下装置与卷取架一侧的动力供给部(前面所述实施方式中为空气供给部38)连接的结构不是必须的,也可以与固定装置42的操作分开地进行与动力供给部的连接操作。

8)所述实施方式的卷装降下装置40为从安装了卷取装置22的卷取架3接收卷取卷装p并使其向下下降的部件。相对于此,由卷取装置形成的卷取卷装p也可以放置到与卷取架不同的架子(卷装架)上。这种情况下,卷装降下装置不是从安装有卷取装置的卷取架接收卷取卷装p,而是从卷装架接收卷取卷装p。

9)由于一般的假捻加工机1中沿着前后方向排列了许多的卷取架3,因此若卷装降下装置1只有1台,则认为产生卷装下降作业的等待时间。因此,也可以对1台假捻加工机1设置多台卷装降下装置。

在以上的说明中叙述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假捻加工机的例子,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将纱线卷取于筒管而形成卷取卷装的假捻加工机以外的其他的纤维机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