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销接缝元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91191阅读:来源:国知局
[0021]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提供用于将工业纺织品的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接缝至工业纺织品的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接缝元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提供长条的大体上平坦聚合物膜,其具有相对的大体上平行线性边缘、邻近每个边缘的边缘区域和连接边缘区域的中心区域;(b)在偏离长条的中心线的位置上将肋部构件纵向固定至中心区域中的长条;(C)沿着中心区域和肋部选择性地切割长条以提供结合区域,所述结合区域具有固定至其上的肋部的部分和至少第一阵列的规则间隔孔隙,孔隙包括定向在垂直于条的线性边缘的方向上的互相平行槽;(d)将相对线性边缘朝向彼此带至互相对准以将边缘区域彼此对准以形成接缝元件主体,且将肋部的固定部分的外表面与相对结合区域对准,且将结合区域的延伸部分构造成多个规则间隔的接缝环来形成外固定区域;(e)将肋部的部分固定至相对结合区域以形成内固定区域;和(f)选择性地切割长条的长度来提供接缝元件。
[0022]进一步提供一种提供用于将工业纺织品的第一可接缝边缘区域接缝至工业纺织品的第二可接缝边缘区域的接缝元件的方法,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提供长条的大体上平坦聚合物膜,其具有相对的大体上平行线性边缘、邻近每个边缘的边缘区域和连接边缘区域的中心区域;(b)在渐进滚乳成型工艺中在多个相对辊之间馈送平坦材料以提供剖面给边缘区域的至少一个,且在中心区域中且偏离长条的中心线的位置上提供剖面给至少一个狭窄区;(C)在步骤(b)之前或之后,沿着包括狭窄区的中心区域选择性地切割长条以提供界定至少第一阵列的规则间隔孔隙的结合区域,孔隙包括定向在垂直于条的线性边缘的方向上的互相平行槽;(d)将相对线性边缘朝向彼此带至互相对准以将边缘区域互相对准以形成接缝元件主体,及将至少一个狭窄区剖面与结合区域的相对者对准,且将结合区域的延伸部分构造为多个规则间隔的接缝环以形成外固定区域;(e)将至少一个狭窄区剖面固定至结合区域的相对者以形成内固定区域;和(f)选择性地切割长条的长度以提供接缝元件。
[0023]步骤(b)可包括提供剖面给各与长条的中心线等距的第一狭窄区和第二狭窄区,且步骤(e)包括将第一狭窄区剖面固定至第二狭窄区剖面。
[0024]在每个方法中,步骤(a)可包括提供由上述材料构造的至少一层的膜材料。
[0025]在本发明的又进一步方面中,提供一种提供工业纺织品的接缝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a)准备纺织品的一对相对可接缝边缘;(b)提供如上文定义的接缝元件且将其固定至每个可接缝边缘;(C)将接缝元件和可接缝边缘带至一起,将突部的各自一个交错以将接缝元件的第一个的外固定区域与接缝元件的第二个的内固定区域对准以界定第一通道,且将接缝元件的第一个的内固定区域与接缝元件的第二个的外固定区域对准以界定第二通道;和(d)将至少一个固定构件插入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每个中以固定接缝。
[0026]在本实施方案中,步骤(b)中的固定可通过接合工艺执行,诸如激光焊接或至少一个粘着剂的施敷。此外,固定构件可为扣针,且步骤(d)可包括针对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每个,
[0027](d.1)提供长度超过接缝的长度的扣针且将其插入以从各自通道的各端突出;
[0028](d.2)弯曲扣针邻近各自通道的部分;和
[0029](d.3)将扣针的每个突出部分的自由端插入通道中以固定接缝。
[0030]上述内容概括双销接缝元件的主要特征和一些其可选方面。双销接缝元件可通过下文实施方案的描述而被更进一步理解。
[0031]在本说明书内提及值范围的,其中的子范围旨在被包括在双销接缝元件的范围内,除非另有规定。在特性属于双销接缝元件的一个或另一个变型的情况下,除非另有规定,这些特性旨在适用于双销接缝元件的所有其它变型,其中这些特性适于这些其它变型或与其相容。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一对双销接缝元件的第一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0033]图2是一个双销接缝元件的第一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0034]图3是图2中所示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侧视图。
[0035]图4是图2和图3中所示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俯视图。
[0036]图5是用于形成图1至图4的双销接缝元件的平坦接缝元件坯的透视图。
[0037]图6是在切割坯后的图5中所示的坯的透视图。
[0038]图7是图1至图4中所示的一对双销接缝元件的透视图。
[0039]图8是图7中所示的两个接合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俯视图。
[0040]图9是图8中所示的接合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侧视图。
[0041]图10是双销接缝元件的第二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0042]图11是图10中所示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侧视图。
[0043]图12是图10中所示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俯视图。
[0044]图13是图10至图12中所示的一对双销接缝元件的透视图。
[0045]图14是图13中所示的两个接合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俯视图。
[0046]图15是图13中所示的两个接合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侧视图。
[0047]图16是双销接缝元件的第三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0048]图17是图16中所示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侧视图。
[0049]图18是如图16和图17中所示的一对双销接缝元件的透视图。
[0050]图19是图18中所示的两个接合的双销接缝元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下文仅为说明性的且不被视为限于染发剂施敷器。许多明显变动在不脱离其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是可能的。
[0052]首先参考图1至图3,双销接缝元件的第一实施方案分别示于两个透视图和一个侧视图中,其包括图1中示为接合的一对接缝元件10a、10b的接缝元件10。如从图2最佳所见,接缝元件10具有:后部(第一)区域18,其具有上部后边缘14和下部后边缘13 ;前部(第二)区域16,其包括环状突部20的阵列,其从后部(第一)区域18延伸至折叠线12且由孔隙40分开。在每个突部20的上层与下层之间,肋部30被固定来提供折叠线12上的折叠区域内的第一空间26和肋部30与后部(第一)区域18之间的第二空间36。参考图3,可见肋部30在接合区域125上接合至突部20的内表面K。织物100 (其可为织造或非织造纺织品且包括压缩或减小厚度区域130)固定在后部(第一)区域18内,且在接合区域135上接合至内表面K以将接缝元件10固定至织物100。这提供:外固定区域,其包括由突部20的环的内表面24和肋部30的前表面32界定的第一闭合通道(26处);和内固定区域,其包括由肋部30的后表面34、突部20的内表面K和织物100的压缩区域130的前表面112界定的第二闭合通道(36处)。参考图1,一对接缝元件10a、10b被示为以图3中所示的方式附接至织物100的各自端,且接合至彼此。这通过以下方式达成:将接缝元件1a的突部20与接缝边缘1b的孔隙40对准,且将接缝元件1b的突部20与接缝元件1a的孔隙40对准,使得包括接缝元件1a中的第一闭合通道26的外固定区域与包括接缝元件1b中的第二闭合通道36的内固定区域对准,且将包括接缝元件1b中的第一闭合通道26的外固定区域与包括接缝元件1a中的第二闭合通道36的内固定区域对准。固定区域的这种对准允许固定构件(诸如扣针50、60)插入第一通道26和第二通道36,且允许扣针52、62的端(被称作扣针尾)如所示般插入至相邻空间中。
[0053]图4是图2和图3中所示的接缝元件的俯视图,其示出每个突部20中的肋部30的位置。肋部30相对于折叠线12或后边缘13和14的位置可根据需要调整。
[0054]参考图5和图6,这些是用于形成图1至图4的接缝元件的平坦接缝元件还11和切割后准备沿着折叠线12折叠的坯11的透视图。图5示出坯11的最终外表面J和肋部30的最初连续肋部材料(诸如单丝或膜条,其附接至最终内表面K)。如从图6中的颠倒图可见,坯11随后被切割以形成结合区域21,所述结合区域21在折叠后将变为由孔隙41分开的突部20,所述孔隙41在折叠后将变为孔隙40。切割步骤移除连续材料的区段,留下固定至每个结合区域21的肋部30的离散部分。当在方向F上折叠坯时,将上部后边缘14带至与下部后边缘13对准以将区域18彼此对准,结合区域21变为突部20,且每个肋部30与各自突部20的相对层上的相应位置对准,如图2中所见。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