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执行管状制造件的轴向端的自动闭合并且用于从内面向外卸下管状制造件的方法和...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38270阅读:来源:国知局
形部分6b的每个尖状物9面向另一半环形部分6a的对应的尖状物9并与之对齐;此外,半环形部分6a或6b的每个尖状物9借助于其尖端与另一半环形部分6b或6a的对应的尖状物9的尖端接触,使得由一个半环形部分的尖状物9运载的针织线圈可以通过滑动而转移到另一半环形部分的对应的尖状物9上。
[0035]运送装置2由拾取装置11来服务,拾取装置11具有环形主体12,环形主体12支撑拾取元件13,拾取元件13可以接合生产制造件50的圆形机器的织针,并且适合于分别地拾取制造件50的保持在该机器的织针上的针织线圈。拾取装置11可以根据指令从拾取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在拾取位置中,拾取装置11布置为使得其环形主体12围绕该机器的织针圆筒共轴,在释放位置中,拾取装置11通过其环形主体12布置在缝合或连结站14处,其相对于用于生产制造件50、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设备设置在其中的机器侧向地间隔开。
[0036]拾取元件13围绕拾取装置11的环形主体12的轴线径向地布置,并且围绕轴线相互成角度地间隔开,以便对应于存在于圆形织袜机器的织针之间的角度距离。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拾取元件13的指向环形主体12的轴线的末端是钩状的、具有指向上的尖端钩,并且可以例如以在IT-1.387.067中已经描述的类似的方式接合圆形机器的织针,以便从对应的织针拾取制造件50的针织线圈。
[0037]尖状物9围绕运送装置2的轴线10的角度间距对应于拾取元件13围绕拾取装置11的轴线的角度间距,使得通过在运送装置2的半环形部分6a、6b处于共面位置的环形主体6下方且与其共轴地布置拾取装置11的环形主体12,每个拾取元件13以适于允许针织线圈从拾取元件13转到运送装置2的对应的尖状物9的方式布置在对应的尖状物9处。
[0038]翻转装置3包括下翻转管15,下翻转管15优选具有直线延伸部,并且可以布置为使得其轴线在与运送装置2的环形主体6共轴的位置是垂直的。下翻转管15通过布置在运送装置2的环形主体6下方的支撑结构16来支撑。下翻转管15共轴地插入到导向和支撑管17中,导向和支撑管17布置在运送装置2下方,并且连接到支撑结构16。更具体地,支撑和导向管17插入到下框架18中,下框架18可以围绕布置在支撑和导向管17的纵向延伸部分中间区域中的水平轴线19枢转到支撑结构16,使得其可以例如借助于线性致动器20的致动而侧向地倾斜,以便以与提供用于专利IT-1.387.067的翻转装置的下部的管类似的方式移动支撑和导向管17的上端更靠近生产其轴向端50a必须通过缝合或连结来闭合的制造件50的圆形织袜机器,或以便移动下翻转管15使得其轴线是垂直的并且与运送装置2的环形主体6共轴。
[0039]下翻转管15可以根据指令相对于支撑和导向管17轴向地移动,以便从下降位置转到上升位置,在下降位置中,下翻转管15布置为与运送装置2的环形主体6共轴、完全在其下方,即,使得其上轴向端与运送装置2向下地间隔开,在上升位置中,下翻转管15布置为使得其下轴向端处于与运送装置2的尖状物9相同的水平或出于比其更高的水平,并且反之亦然。
[0040]支撑和导向管17的下端可以根据指令连接到抽吸装置或鼓风装置(这些抽吸装置或鼓风装置为已知类型但为了简单起见而未示出),以分别执行通过下翻转管15的上轴向端的抽吸或通过下翻转管15的端递送气流。
[0041]在下框架18的上端中,存在容纳由环形主体23构成的第一轴向推杆装置22的座部21,环形主体23围绕下翻转管10共轴地布置。类似于在专利IT-1.387.067中描述的环形主体可以沿着下翻转管10的轴线相对于运送装置2和拾取装置11移动,下翻转管15的轴线10与运送装置2的环形主体6的轴线一致,以便致动针织线圈从拾取装置11的拾取元件13转送到运送装置2的尖状物9。
[0042]便利地,运送装置2包括用于当由一个半环形部分6a的尖状物9面对另一个半环形部分6b的尖状物9时将一个半环形部分6a的尖状物9支撑的针织线圈转移到另一半环形部分6b的尖状物9的装置和用于将制造件50与运送装置2的尖状物9分离的装置。转移装置和用于将制造件50与运送装置2分离的装置包括第二轴向推杆装置24,第二轴向推杆装置24容纳在运送装置2的环形主体6中,当两个半环形部分6a、6b共面时,第二轴向推杆装置24在两个半环形部分6a、6b上方,并且与运送装置2的尖状物9相互作用,以便当一个半环形部分6b在另一半环形部分6a下方翻转时,致动针织线圈从一个半环形部分6a的尖状物9转送另一半环形部分6b的尖状物9,或在缝合或连结操作之后,将制造件50与在图示的情况下由半环形部分6b构成的一个半环形部分的尖状物9分离,这将会在下文中变得更显而易见。
[0043]仅以指出的方式,第二轴向推杆装置可以如在专利IT-1.387.067中描述的那样设置。
[0044]作为替代,第二轴向推杆装置24可以布置在运送装置2的环形主体6外部而非内部。
[0045]运送装置2的环形主体6围绕中空圆筒25共轴地连接,中空圆筒25具有垂直轴线,并且中空圆筒25由支撑结构16来支撑,使得其可以围绕其自己的轴线旋转,其自己的轴线与轴线10 —致。半环形部分6a固定到中空圆筒25的外侧表面,而半环形部分6b围绕直径轴线7枢转到中空圆筒25。
[0046]借助于电动马达34的动作,中空圆筒25并且因此运送装置2的环形主体6可以围绕轴线10相对于支撑结构16例如以类似于在专利IT-1.387.067中描述的方式旋转。
[0047]便利地,设置有可以接合下翻转管15的上轴向端的上支撑装置26,以便将下翻转管15保持在上升位置中。
[0048]更具体地,在运送装置2上方存在通过相同的支撑结构16或通过独立的支撑结构来支撑的上翻转管27。
[0049]上翻转管27共轴地布置在运送装置2的环形主体6上方,并且以类似于在专利IT-1.387.067中描述的方式设置有用于接合下翻转管15的上轴向端的装置,在上升位置中,下翻转管15可以借助于其上轴向端插入到上翻转管27的下轴向端中。
[0050]以类似于在专利IT-1.387.067中提供的方式,上翻转管27可以由两个套筒构成:上套筒28和下套筒29,上套筒28固定到支撑结构16,下套筒29可以垂直地移动更靠近或远离运送装置2,并且可以接合下翻转管15的上轴向端。如果需要,下套筒29的轴向运动性用来在下翻转管15已经移动到上升位置和接合下套筒29之后执行下翻转管15的额外上升。
[0051]可选地,上翻转管27还可以通过连接管37连接到抽吸装置,这将会在下文中变得更显而易见。
[0052]有利地,翻转装置3包括辅助滑动装置30,当下翻转管15在上升位置中时,辅助滑动装置30面向下翻转管15的外侧面。辅助滑动装置30可以根据指令相对于下翻转管15平行于轴线10移动,并且可以相对制造件50周期地接合与分离,制造件50在下翻转管15的外侧面上翻转,以便沿下翻转管15的下轴向端的方向操作其滑动。
[0053]辅助滑动装置30可以像在专利IT-1.387.067中描述的辅助滑动装置30 —样设置和致动,并且为了简单起见而不进一步描述。
[0054]下隔离管4优选容纳在支撑和导向管17内部,并且与下翻转管15同轴地布置。
[0055]优选地,下隔离管4具有伸缩结构,该伸缩结构具有根据指令可变的长度,以便相对于运送装置2移动更靠近或进一步远离下隔离管4的上轴向端。
[0056]下隔离管4的上轴向端借助于其上轴向端与下翻转管15的下轴向端接合,使得下隔离管4的提升和/或伸长使下翻转管15从下降位置通向上升位置,使得当下翻转管15与上支撑装置26分离时,下隔离管4的下降和和/或缩短允许下翻转管15回缩到支撑和导向管17中。
[0057]下隔离管4的伸长和缩短以及可选的提升和下降可以借助于机械致动器、气动致动器或已知类型的其他致动器来执行,为了简单起见未示出这些致动器。仅以指出的方式,使用在专利IT-1.387.067中描述的类型的致动器来致动翻转装置3是可能的。
[0058]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设备还包括邻近运送装置2布置的缝合或连结头31ο
[0059]缝合或连结头31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设置有缝合元件,该缝合元件例如由织针和由钩针或由织针和丝线装载管或由两个织针构成,以便提供缝合或连结链形缝。缝合或连结头31此外邻近缝合元件设置有水平支承元件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