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能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文档序号:10565925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能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能针织物,包括织物外层、织物内层和中间层,所述的生物能针织物采用生物能纱线、棉纱和毛纱进行交织,所述的织物内层选用棉纱编织平针组织,所述的织物外层选用毛纱编织平针组织,所述的中间层选用生物能纱线,所述的生物能纱线在上下针之间进行集圈,通过生物能纱线将织物外层和织物内层进行连接,所述的生物能纱线、棉纱、毛纱的细度分别为8.3 tex、14.8 tex、14.8 tex。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生物能针织物,该生物能针织物不仅柔软,而且具有保健功能,毛纱弹性好、保暖、吸湿性强,棉纤维柔软、有较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专利说明】
一种生物能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尤其是一种生物能纱线与棉纱、毛纱交织的针织物的编织技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保暖、舒适,绿色、环保的功能性纺织品现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低碳、环保这一主题深入人心,绿色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点,生物能纤维作为环保保健类纤维中的新型纤维,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生物能纤维的针织物是现代的一个重要课题。
[0003]现有的针织物中,其功能单一,保暖性能较好的织物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较差;而吸湿性和透气性较好的织物的保暖性较低,因此对于这种针织物的使用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情况,提供一种生物能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该生物能针织物不仅柔软,而且具有保健功能,毛纱弹性好、保暖、吸湿性强,棉纤维柔软、有较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生物能针织物,包括织物外层、织物内层和中间层,所述的生物能针织物采用生物能纱线、棉纱和毛纱进行交织,所述的织物内层选用棉纱编织平针组织,所述的织物外层选用毛纱编织平针组织,所述的中间层选用生物能纱线,所述的生物能纱线在上下针之间进行集圈,通过生物能纱线将织物外层和织物内层进行连接。
[0006]上述所述一种生物能针织物中,所述的生物能纱线、棉纱、毛纱的细度分别为8.3tex、14.8 tex、14.8 texD
[0007]—种生物能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在玮编双面大圆机上采用的穿纱方式为:第1、第4路穿入细度为14.8 tex的棉纱,第2、第5路穿入细度为8.3 tex的生物能纱线,第3、第6路穿入细度为14.8 tex的毛纱;所述的第1、第4路的线圈长度为240?250mm/100针,所述的第2、第5路的线圈长度为200?210mm/100针,所述的第3、第6路的线圈长度为240?250mm/100针;所述的玮编双面大圆机的筒口间隙为1.30?1.35mm。
[0008]上述的一种生物能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所述的毛纱和棉纱的纱线张力均控制在3.5?4.0g,所述的生物能纱线的张力控制在4.0?4.5g;所述的玮编双面大圆机的车速控制为18转/分。
[0009]上述的一种生物能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中,所述的生物能针织物的毛坯重量为197.5?202.5g/m2,光坯重量为210?230g/m2 ;该生物能针织物的纵密:59?61横列/5cm,下机幅宽:(87.5?92.5cm) X 2。。
[0010]本发明的编织技术采用的生物能纱线,具有释放远红外线的功能,释放的远红外线可以促进人体微循环及新陈代谢;用生物能纱线做成的纺织品,面料不仅柔软,而且具有保健功能,适合开发针织产品,毛纱弹性好、保暖、吸湿性强,棉纤维柔软、有较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均适合做针织产品。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发明生物能针织物的编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所示,一种生物能针织物,包括织物外层、织物内层和中间层,所述的生物能针织物采用生物能纱线、棉纱和毛纱进行交织,所述的生物能纱线、棉纱、毛纱的细度分别为8.3 tex、14.8 tex、14.8 tex,所述的织物内层选用棉纱编织平针组织,所述的织物外层选用毛纱编织平针组织,所述的中间层选用生物能纱线,所述的生物能纱线在上下针之间进行集圈,通过生物能纱线将织物外层和织物内层进行连接。
[0013]实施例1:
结合图1所示的一种生物能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中,首先选择细度为8.3 tex的生物能纱线、14.8 tex的棉纱、14.8 tex的毛纱,编织机器选用JH-P4U2玮编双面大圆机,机号为20G,针筒针和针盘针均采用两种织针,都是I隔I排列,第3、第6路的成圈系统编织毛纱,由针筒针(下针)编织出平针组织,作为织物外层;第1、第4路的成圈系统编织棉纱,由针盘针(上针)编织出平针组织,作为织物内层;第2、第5路的编织系统编织生物能纱线,所述的生物能纱线在上下针之间进行集圈,将织物外层和织物内层用该生物能纱线进行连接。
[0014]在所述的第1、第4路穿入棉纱,第2、第5路穿入生物能纱线,第3、第6路穿入毛纱。
[0015]线圈长度:第1、4路为250mm/100针;第2、5路为210mm/100针;第3、6路为250/100针,该JH-P4U2玮编双面大圆机的筒口间隙为1.35mm。
[0016]毛纱和棉纱的纱线张力为3.5g,生物能纱线的张力为4.0g,玮编双面大圆机的车速控制为18转/分。
[0017]所述的生物能针织物的毛坯重量:197.5g/m2,光坯:210g/m2;织物纵密:59横列/5cm;下机幅宽:92.5cmX 2。
[0018]实施例2:
首先选择细度为8.3 tex的生物能纱线、14.8 tex的棉纱、14.8 tex的毛纱,编织机器选用JH-P4U2玮编双面大圆机,机号为20G,针筒针和针盘针均采用两种织针,都是I隔I排列,第3、第6路的成圈系统编织毛纱,由针筒针(下针)编织出平针组织,作为织物外层;第1、第4路的成圈系统编织棉纱,由针盘针(上针)编织出平针组织,作为织物内层;第2、第5路的编织系统编织生物能纱线,所述的生物能纱线在上下针之间进行集圈,将织物外层和织物内层用该生物能纱线进行连接。
[0019]在所述的第1、第4路穿入棉纱,第2、第5路穿入生物能纱线,第3、第6路穿入毛纱。
[0020]线圈长度:第1、4路为245mm/100针;第2、5路为205mm/100针;第3、6路为245/100针,该JH-P4U2玮编双面大圆机的筒口间隙为1.325mm。
[0021]毛纱和棉纱的纱线张力为3.75g,生物能纱线的张力为4.25g,玮编双面大圆机的车速控制为18转/分。
[0022]所述的生物能针织物的毛坯重量:200g/m2,光坯:220g/m2;织物纵密:60横列/5cm;下机幅宽:90cmX 2。
[0023]实施例3:
首先选择细度为8.3 tex的生物能纱线、14.8 tex的棉纱、14.8 tex的毛纱,编织机器选用JH-P4U2玮编双面大圆机,机号为20G,针筒针和针盘针均采用两种织针,都是I隔I排列,第3、第6路的成圈系统编织毛纱,由针筒针(下针)编织出平针组织,作为织物外层;第1、第4路的成圈系统编织棉纱,由针盘针(上针)编织出平针组织,作为织物内层;第2、第5路的编织系统编织生物能纱线,所述的生物能纱线在上下针之间进行集圈,将织物外层和织物内层用该生物能纱线进行连接。
[0024]在所述的第1、第4路穿入棉纱,第2、第5路穿入生物能纱线,第3、第6路穿入毛纱。
[0025]线圈长度:第1、4路为240mm/100针;第2、5路为200mm/100针;第3、6路为240/100针,该JH-P4U2玮编双面大圆机的筒口间隙为1.30mm。
[0026]毛纱和棉纱的纱线张力为4.0g,生物能纱线的张力为4.5g,玮编双面大圆机的车速控制为18转/分。
[0027]所述的生物能针织物的毛坯重量:202.5g/m2,光坯:230g/m2;织物纵密:61横列/5cm;下机幅宽:87.5cmX 2。
【主权项】
1.一种生物能针织物,包括织物外层、织物内层和中间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能针织物采用生物能纱线、棉纱和毛纱进行交织,所述的织物内层选用棉纱编织平针组织,所述的织物外层选用毛纱编织平针组织,所述的中间层选用生物能纱线,所述的生物能纱线在上下针之间进行集圈,通过生物能纱线将织物外层和织物内层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能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能纱线、棉纱、毛纱的细度分别为8.3 tex、14.8 tex、14.8 tex。3.—种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能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玮编双面大圆机上采用的穿纱方式为:第1、第4路穿入细度为14.8 tex的棉纱,第2、第5路穿入细度为8.3 tex的生物能纱线,第3、第6路穿入细度为14.8 tex的毛纱;所述的第1、第4路的线圈长度为240?250mm/100针,所述的第2、第5路的线圈长度为200?210mm/100针,所述的第3、第6路的线圈长度为240?250mm/100针;所述的玮编双面大圆机的筒口间隙为1.30?1.35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能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纱和棉纱的纱线张力均控制在3.5?4.0g,所述的生物能纱线的张力控制在4.0?4.5g;所述的玮编双面大圆机的车速控制为18转/分。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能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能针织物的毛坯重量为197.5?202.5g/m2,光坯重量为210?230g/m2 ;该生物能针织物的纵密:59?61横列/5cm,下机幅宽:(87.5?92.5cm) X 2。
【文档编号】D04B1/14GK105926145SQ201610500677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0日
【发明人】陈自义, 孟家光
【申请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