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物理方法生产可降解多用玻璃薄膜的清洁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79620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物理方法生产可降解多用玻璃薄膜的清洁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利用秸秆纤维素领域的生产可降解玻璃薄膜的一种清洁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用物理方法生产可降解多用玻璃薄膜,是针对市场上的各类采用PVC高分子材料生产的薄膜制品,在短时间内不会降解,对环境已经造成严重“白色污染”的现状而提出研究的。
20世纪的大半时间里人类大力发展了石油化学工业,用合成塑料来代替从植物纤维到动物蛋白质等天然的材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至今,人们的衣食住行已直接或间接的和合成塑料联系在一起。然而废弃的化学塑料却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据报道,每年倾入海洋的废塑料有数十万吨,陆地上的塑料垃圾更多,危害更烈。据统计,我国每年快餐盒的需用量为50亿只,饮料杯120亿只,仅上海一地每天处理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就达3500吨,废农膜达1.5万吨……。北京市对8个城市近郊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塑料袋每年用量就达33亿个(《人民日报》1997年4月19日报道),全国每天生产使用废弃的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就可想而知了,生存环境的压力迫使人们探索可被生物自然降解的制品替代石油化学塑料的可能性。但作为能代替PVC薄膜的具备可降解性能的植物纤维膜,却因其生产过程中需使用大量的化学工业产品处理,又造成了对环境新的污染,从而不能大量生产,以代替PVC产品。以致使我国政府的“禁白令”令行不止,白色污染继续施虐,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能清洁生产植物纤维薄膜的方法,以代替现有的PVC薄膜,消灭白色污染。本发明针对现行的“化学制浆”所造成新污染源污染环境的关键生产环节,根除污染源,采用物理方法——即“热膨化”秸秆的方法,不用任何化工原料,而达到剥离农作物秸秆中纤维素的目的,生产符合国标的纤维素,然后又在制膜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无氯漂白法,去掉漂白剂对水处理的污染。在制膜生产工艺中的制胶、拉膜阶段,使用新型的可完全回收再利用,对人和环境无任何毒副作用的溶剂法制胶、拉膜,而达到清洁生产之目的,这样不但所生产的产品——植物纤维薄膜为环保产品,即其是可降解的薄膜,而且整个生产过程也为清洁生产工艺,不会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其工艺为
已三分离的秸秆硬皮原料进厂后,经粉碎车间粉碎,用传送带送入热膨化器中,加热至100℃,在加热过程中,根据温度情况,掌握搅拌速度,温度越高,搅拌越快,使膨化器中的物料受热均匀,以达到全部膨化物料的目的。待膨化完成后,将膨化物料送入浸泡池,浸泡后,再送入盘磨机磨浆,筛浆机筛浆,用浆泵将纤维素浆泵入漂白器中,加入过氧化氢水溶液漂白,洗涤干净,送入圆网浓缩机浓缩,调节浆液至适宜浓度。完成上述程序后,将合格的纤维素送入制胶车间,加入无毒溶剂,溶解完全后,经一道过滤机过滤,送入脱泡塔连续脱泡,二道过滤,然后根据产品要求需要,加柔软剂或增塑剂,三道过滤,通过胶泵,进入喷膜机喷膜,经匀膜达标后,定型烘干,最后检验、包装入库。


已三分离的秸秆硬皮原料进厂后,经粉碎车间粉碎,用传送带送入热膨化器中,加热至100℃,在加热过程中,根据温度情况,掌握搅拌速度,温度越高,搅拌越快,使膨化器中的物料受热均匀,以达到全部膨化物料的目的。待膨化完成后,将膨化物料送入浸泡池,浸泡后,再送入盘磨机磨浆,筛浆机筛浆,用浆泵将纤维素浆泵入漂白机中,加入过氧化氢水溶液漂白,洗涤干净,送入圆网浓缩机浓缩,调节浆液至适宜浓度。完成上述程序后,将合格的纤维素浆送入制胶车间,加入无毒溶剂,溶解完全后,经一道过滤机过滤,送入脱泡塔连续脱泡,二道过滤,然后根据产品要求需要,加柔软剂或增塑剂,三道过滤,通过胶泵,进入喷膜机喷膜,经匀膜达标后,定型烘干,最后检验、包装入库。
具体实施例方式
1.热膨化秸秆用玉米秸秆或高粱秸秆三分离后的硬皮,(三分离过程见专利011083522的有关章节)粉碎后,称取230kg装入3立方米的热膨化机中,边加热边搅拌,升温至100℃左右,膨化机中的物料受热膨化均匀后,即可出料。
2.制取纤维素将热膨化料中加入4倍的水,浸泡数小时,用输送带送入盘磨机中磨浆,然后,送入筛浆机中筛浆,提取纤维素,将纤维素送入无氯漂白机中,加双氧水漂白,送入圆网浓缩机中浓缩,把浆液调成可制胶的浓度。
3.制膜用已制备好的纤维素成品浆,加入有机溶剂甲基吧啉类氧化物(NMMO),如氧化铵类,使其溶解,达到喷膜的浓度。经一道过滤、送入脱泡塔连续脱泡,二道过滤,加柔软剂或增塑剂,三道过滤,经胶泵,送入成膜机中制成标准膜,卷筒,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此工艺比老工艺简化了很多,又不用化工原料,不造成环境污染,产品质量好,又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是绿色清洁生产工艺。
权利要求
1.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用物理分解方法分解农作物秸秆中的纤维素,用该纤维素生产可自然降解的多用玻璃膜,取代现行的PVC薄膜,消除“白色灾害”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2.根据权利1所述的物理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生产纤维素时不用任何易对环境易造成污染的化工原料。采用热膨化秸秆的方法取代化学制浆中的酸、碱等一系列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化工原料;在其需要漂白的生产工艺环节,不用液氯,而改用不污染环境的过氧化氢水溶液来完成漂白工艺;在制胶工艺段,采用溶剂法生产粘胶,而不用碱、酸的化学方法来磺化原料,从而在整个生产工艺中,取消化学方法而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
3.用物理方法分解生产纤维素及其薄膜的原料,为一切富含纤维素的农作物秸秆,如甘蔗渣、高粱、玉米、麦草、稻草等秸秆类植物的秸秆,原料丰富,是废物利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理方法中的热膨化器,其特征为圆球或圆柱形,安装有加热装置及搅拌装置,能使装入的物料均匀受热的器具。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在漂白工艺中应用的漂白剂为过氧化氢水溶液。在制胶工艺中所选用的粘胶溶剂为醋酸乙酯、氧化胺溶液及有机溶剂甲基吧啉类其它氧化物(NMMO),也可以是其中的一种溶液。因该溶液对人体完全无害,可完全回收,反复使用,在生产中与所溶原料中的纤维素分子不发生化学反应,无副产物,即废弃物排出厂外,不污染环境,所以在该工艺生产中,形成“绿色生产工艺”,即清洁生产工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其方法生产的产品,为可自然降解的绿色环保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用农作物废弃的秸秆纤维生产可降解多用玻璃薄膜的清洁生产方法。用制糖厂的甘蔗渣,高粱、玉米、小麦、水稻等秸秆原料生产纤维素,通过本发明的工艺方法和专门的生产设备,生产成烟膜、包装膜、大棚膜、地膜等多种用途的透明薄膜。本发明采用一种物理方法,在化学方法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污染的关键环节,不用化学原料,改用物理方法生产,排除了产生污染的根本因素,而使生产变为清洁生产工艺。所生产的产品使用后,可自然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文档编号C03C17/28GK1709814SQ200410010348
公开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7日
发明者王福朝, 刘振东, 王昭亮, 张万强, 尚朝阳 申请人:河南丰利达高科技有限公司, 王福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