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90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来说涉及一种用于高层 建筑物内部装饰的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
背景技术
现在的高层建筑物越来越高,超高中庭空间的装饰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 对于这些净空很高的装饰施工,现有的采用脚手架搭建作业平台的方法也越 来越不适应施工的要求。
著名的上海凯跃大酒店处于金茂大厦56层至86层位置,其酒店大堂共 享空间从56层一直至屋面P4层,计126M。整个中庭空间不包括发光穹顶有 36个客房层面,每层沿中庭空间设观光走廊和观光挑台,设计师以每一层挑 台旋转错位一个挑台宽距的韵律,把观光者的目光引向86F、 88F观光层,P4 屋顶层范围的发光穹顶,体现中庭空间高深、神秘恰似进入时光隧道的视觉 效果。
如何在100多米这一超高空间范围完成86F-P4层的发光穹顶装饰面及构 架施工,又不影响酒店区36个层面客房内装饰、中庭电梯玻璃幕墙安装、56F 酒店大堂平面内装饰等十余个施工单位同期、同一空间施工,是整个金茂大 厦装饰阶段配套施工的技术难题,也是研制穹顶装饰施工作业平台的出发点。
上述的发光穹顶其实是由二个不同直径的锥体和一个直筒体组成的内隔 墙系统,主要施工内容为约150T钢支承体系,组合式轻钢龙骨体系、美国 GRC有筋增强纤维成型石膏板体系、88层观光窗铝合金构架玻璃棚体系及由 日本株式会社设计提供的操窗轨道体系和5米直径的倒锥体泛光灯安装。
在这五个施工段体系中,均需要在中庭空间作测量、定位、连接件固定、 构件安装、校正、电气及饰面精装修等全部作业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最需 要控制的是高处物件坠落、电火花溅落以及穹顶上面施工人员和穹顶下面其 他施工段的安全保障。如采用常规方式搭设40米高悬挑脚手架,从脚手整体 稳定上有相当难度,特别是3.00m以上悬挑脚手需要中庭内走廊作支点,会 占据其他施工段的空间,施工周期长、大批量钢管脚手架(约60T)的垂直运 输也是金茂大厦装饰施工阶段不可满足的饿施工状况,从防坠、防溅的安全 角度分析,更加难以保证。
中国专利号93238673.3,名称为组合式非动力升降平台,包括上下两个 平台,所述上下两个平台均采用螺旋顶升机构,上下两个平台之间具有顶杆, 顶杆中间具有弹簧夹头,上升或者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弹簧家头夹住顶杆, 使得上下平台高度固定,本技术方案可以在小范围提升一定的高度,但是由 于其自身的特点,其升降高度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实施,而且螺旋顶升结构阻 力大升降速度也比较慢,且顶升机构必须设置在一固定平台上。使得在高层 建筑内部建筑装饰中无法应用此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物内部锥筒 体环境的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该作业平台能平稳下降或上升,能随作业 面直径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包括 一个能沿水平方向展开的工作平台; 一与工作平台固定连接的悬吊架; 设置在建筑无装饰层顶部的横梁;
挂在所述横梁上的交替受力的两组手动葫芦I、 II ,每组手动葫芦I、 II至少为两对;
若干条用以连接手动葫芦I、 II的吊钩与悬吊架之间的延长钢索。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工作平台与悬吊架之间通过斜拉索连接。所述工作平 台包括一基础部和与基础部可伸縮连接的展开部。
所述工作平台的底部上方空间处设置有隔离高空物件降落的隔离层,所 述隔离层由钢链条和白棕绳交织而成。
所述隔离层的上铺设双层密眼阻燃安全网。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保证工作平台稳定的下降和上升,且平台直径可 以随着作业面的变化而变化,结构轻巧,安装拆卸方便,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节省能源,适用范围大,成本低,易于推广。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的状态I结构 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的状态n结构 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的状态III结构 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的状态IV结构 不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的状态V结构 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的运作模式示
S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 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看
图1,下面以金茂大厦凯跃大酒店发光穹顶为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 结构和升降方法。
一种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包括工作平台l、悬吊架2、横 梁3、两组手动葫芦IA、 IIB,若干条用以连接手动葫芦IA、 IIB的挂勾与 悬吊架2之间的1.8米延长钢索4。每组手动葫芦IA、 IIB至少为两对(共8
只)。工作平台1与悬吊架2之间通过斜拉索5连接,工作平台l包括一基础 部和与基础部可伸縮连接的展开部。
根据施工作业程序的安排,整个发光穹顶的钢构架、内装饰等工序全部 要求按先上后下的原则开展,工作平台1也应按工序要求由上而下的程序运 行,这一运行方式决定无动力"提升"装置必须成为逆序而下的"下降"装 置,改变了一般对"手动葫芦可提升物件到一定高度"的常规认识,
因此,本实用新型将横梁3安装在发光穹顶369.7米以上的位置,使工作 平台l自369.7米高度,按作业需要逐段往下降至329.7米位置。两组手动葫 芦IA、 1IB挂在横梁3上,并以单、双号编号,其中手动葫芦IA为单号, 手动葫戸IIB为双号。

图1所示,手动葫芦IA、 IIB的挂钩处在零距离的初始状态,其中手 动葫芦IIB的吊钩直接与工作平台l连接,手动葫芦IA的吊钩上加装1.8米 延长钢索4,延长钢索4连接工作平台1,此时手动葫芦IA下面的手动葫芦 I A出于松弛状态。
如图2所示,第一次下降过程手动葫芦IIB下降1.8米,工作平台l相 应下降1.8米,手动葫芦I A下面的延长钢索4开始受力至完全代替手动葫芦 IIB的受力。
如图3所示,手动葫芦IA下面的延长钢索4完全受力后,手动葫芦IIB 的吊钩回复至零距离状态,然后在手动葫芦IIB的挂钩上加装两倍1.8米延长 钢索4连接工作平台1,此时手动葫芦IIB下面的两倍1.8米延长钢索4出于 松弛状态。
如图4所示,第二次下降过程,手动葫芦IA再次下降1.8米,工作平台 1相应再次下降1.8米,手动葫芦IIB下面的延长钢索4开始受力至完全代替 手动葫芦IA的受力。
如图5所示,手动葫芦IIB下面的延长钢索4完全受力,手动葫芦IA回 复至零距离状态,然后在手动葫芦I A的挂钩上加装三倍1.8米延长钢索4连 接工作平台l,此时手动葫芦IA下面的延长钢索4出于松弛状态。
经过循环上面的操作方法,最终使工作平台1下降到329.7米位置。
参看图6,工作平台1要在二个不同直径的圆锥体和一个圆筒体内运行,
并可满足装饰施工作业要求,就必须考虑可变、可伸缩的平台体系,因此工 作平台1与悬吊架2之间通过斜拉索5连接,工作平台1包括一基础部和与 基础部可伸縮连接的展开部。
在工作平台1的钢结构的设计中,应符合结构重量轻,运做安全为主要
构想。设计工作平台1梁时,采用120X5、 100X5、 80X5、 72X5方钢套接。 工作平台1结构为一倒置雨伞伞骨式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步按 需调正斜拉索5花篮螺栓来平衡工作平台1的承载架2梁上的施工载荷所产 生的弯矩。整个工作平台1在施工阶段没有出现晃动和出现平面变形等各种 不利因素。
由于工作平台1处在100多米的高作业空间,自重加上施工载荷达12吨。 为了保证100多米高空上方无物件、火星溅落,在工作平台1上方空间处的 85层设置有隔离高空物件降落的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由①22钢链条和030白 棕绳交织成1000x1000的一巨型隔离层,上层设有双层密眼阻燃安全网,隔 离层可以承受二十吨的冲击力,保证了施工的万无一失。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保证工作平台稳定的下降和上升,且平台直径可 以随着作业面的变化而变化,结构轻巧,安装拆卸方便,可以大大节省时间、 节省能源,适用范围大,成本低,易于推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
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
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
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
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 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能沿水平方向展开的工作平台;一与工作平台固定连接的悬吊架;设置在建筑无装饰层顶部的横梁;挂在所述横梁上的交替受力的两组手动葫芦I、II,每组手动葫芦I、II至少为两对;若干条用以连接手动葫芦I、II的吊钩与悬吊架之间的延长钢索。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其特征在 于,所述工作平台与悬吊架之间通过斜拉索连接。所述工作平台包括一基础 部和与基础部可伸縮连接的展开部。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其特征在 于,所述工作平台的底部上方空间处设置有隔离高空物件降落的隔离层,所 述隔离层由钢链条和白棕绳交织而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的上铺设双层密眼阻燃安全网。
专利摘要一种锥筒体空间无动力下沉式作业平台,包括工作平台;与工作平台固定连接的悬吊架;设置在建筑无装饰层顶部的横梁;挂在所述横梁上的交替受力的两组手动葫芦I、II,每组手动葫芦I、II至少为两对;若干条用以连接手动葫芦I、II的吊钩与悬吊架之间的延长钢索。工作平台与悬吊架之间通过斜拉索连接。所述工作平台包括一基础部和与基础部可伸缩连接的展开部。在工作平台的底部上方空间处设置有隔离高空物件降落的隔离层,在隔离层的上铺设双层密眼阻燃安全网。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保证工作平台稳定的下降和上升,且平台直径可以随着作业面的变化而变化,结构轻巧,安装拆卸方便,可以大大节省时间、节省能源,适用范围大,成本低,易于推广。
文档编号E04G3/30GK201056831SQ20072007105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4日
发明者侯建设, 王辉平, 葛倩华, 邓惠根 申请人: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