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浮动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89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上浮动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制瓷砖类产品的模具,特别是指一种采用自上而下的压制 方式进行压制的上浮动模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日常居住工作的环境的要求不断提升,在这样 的社会背景下各种装饰用建材被普遍的应用在建筑物中,而在形形色色的装饰用建材中尤 其以砖类产品应用的最为广泛,比较典型的比如地板砖或者是瓷砖,而如上所述的砖类产 品其在生产的过程中多是通过模具压制而成的,传统的压制模具其整套模具由上模总成和 下模总成构成,组件多结构复杂,其中,上模总成采用上磁吸盘和上模芯固定组合,而下模 总成采用底板、活动板,下磁座、下模框、下模芯组合一体,下模框成型位采用薄硬质合金钢 组成,装配好后下模芯凹进下模框面约30-45MM。当粉料在下模框内布好后,通过压机油缸 下推整套上模总成向下压,直到上模芯压进下模框型腔内与下模芯相互挤压才使得砖坯最 后成型,之后需要再通过压机油缸上拉整套上模总成复位从而实现上模芯离开砖坯,同时 压机底座液压顶出系统将活动板顶起从而实现下模芯将砖坯顶出实现脱模,整个压制、成 型、脱模过程砖坯始终与下模框有相对运动及摩擦,且脱模时会受到下模总成的推力。如上 所述的这种传统的加工方式以及模具在使用的时候存在着诸多的缺点,现在分别叙述如 下。第一、如上所述采用传统普通的下模框成型原理,通过压机油缸推动上模芯压进 下模框型腔内与下模芯相互挤压来实现砖坯的成型,排气通道弯曲复杂,排气效果一般,使 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堵塞现象,堵塞的粉粒清理复杂,砖坯的分层问题也不能得到完全 的解决,故砖坯易出现烂砖、裂砖及分层现象。第二、如上所述整个压制、成型、脱模过程砖坯始终与下模框有较大的相对运动及 摩擦,且脱模时会受到下模总成起伏变化的推力作用,脱模行程又长,这样易造成砖坯的边 裂及烂边崩边,砖坯致密度一般,且时常会出现窄腰、大小头等缺陷。第三、采用如上所述的下模成型原理,85%以上的传统模具生产的砖坯需要翻转, 易损伤砖的面纹,且易露底,不太适合高档的大砖。第四、如上所述的方式可压制的砖坯厚度范围调整幅度较小,一般为士 1.5MM,柔 性化差,如调整比较大时需重新修改模具,既影响了生产周期又增加了模具费用。第五、如上所述整个压制成型过程中砖坯始终与下模框成型位及上下模芯产生极 大的相对运动及摩擦,这样模具损耗较大,极大的减少了模具的使用寿命。第六、如上所述的传统模具只有在泥粉大小细密度均勻、粉料成分均勻,泥粉的湿 度粘度合适时才能压制出较好的产品,且之前压砖时留下的剩余泥粉需经过极其复杂的 处理后才可以回收再用,实际上因为处理成本问题基本不用,所以既不能变废为宝、且能耗 较大。最后,采用如上所述的方式生产出来的成品砖表面光滑度、仿真度就稍微低点,不能完全消除磨损和划痕,压出的砖有时会有先前压砖时留下剩余物的压痕,磨边余量大,成 形砖坯的尺寸上面大,下面小,需两次磨边才行,砖整体致密度一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浮动模装置,其通过自上而下的压制方式可以显著改善传 统模具的性能,提升制成品的质量,而此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浮动模装置,其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压 制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对粉料进行压制有利于粉料中的气体排出,同时在自上而下的压制 过程中粉料不会溢出且在整个压制脱模过程中砖坯可以保持不动,砖坯在没有经受任何变 化的推力下实现自动脱模的,且脱模行程短,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该上浮动模装置压制砖坯 可以使得可压制的砖坯厚度范围增大能大大满足生产者的生产需要。该上浮动模装置包括上底板、上磁座、上模芯以及上模框,其中,该上磁座连接设 置在该上底板下端,该上底板具有顶面以及底面,该上磁座通过若干连接螺栓被固定连接 在该上底板的该底面上。该上模框设置在该上底板下方,该上模框与该上底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液压油缸, 该上模框具有模框体,该模框体彼此头尾相连,并围绕形成模框腔。自该上底板的该底面向上凹设有若干上固定槽,与该上固定槽相对应在该上模框 上凹设有若干下固定槽,每一个该下固定槽都对应一个该上固定槽,该液压油缸的上端卡 接在该上底板的该上固定槽中,而该液压油缸的下端卡接在该上模框的该下固定槽中,通 过该液压油缸可以使该上底板与该上模框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该上模芯设置在该上模框的该模框腔中,并且,该上模芯位于该上磁座的下方,该 上模芯与该上模框之间设置有档条,该档条围绕设置在该上模芯四周,进一步,该上模框的 该模框体上设置有环槽,该档条是设置在该环槽中的,该上模框上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柱,该 支撑柱位于该上模框与该上底板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借助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首先本实用新型采 用独特的上模框浮动成型原理,在上模框开始压制前已将粉料中的大部分气体排出,且压 制过程中上模框与可移动的下板块无接触,可实现多间隙排气,这样既确保了逐步并均勻 地排气并防止砖坯有烂砖、裂砖及分层现象。其次,本实用新型独特的成型原理使得压制成型过程中不跑粉且整个压制脱模过 程中砖坯不动,砖坯在没有经受任何变化的推力下实现自动脱模的,且脱模行程短,这样既 防止了因跑粉造成的边裂又可防止烂边崩边,且保证了砖坯致密度特别均勻,在一定程度 上可防止窄腰、大小头等缺陷。再次,本实用新型的独特的成型原理使得砖坯完全在上模框内成型,砖坯不必翻 转,所以不会损伤砖的面纹,更不会出现露底现象,特别适合各种特大规格的抛光砖,更为 特大规格的高档仿古砖、浮雕异形图案砖等提供了十分关键的条件。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独特的成型原理再结合油缸的浮动性,使得可压制的砖坯厚 度范围增大为5-25MM,具体还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加大范围,极具柔性化,可实现产品规格 的多样化。再次,本实用新型的整个压制成型过程中上模框与可移动的下板块无接触,且上模框成型位采用特殊定制的厚硬质合金刚组成,且砖坯压制成型过程中与上模框成型位及 上模芯的相对运动和摩擦均较小,这样模具损耗也小,极大的增加了模具的使用寿命。而本实用新型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独特的成型原理使得此模具可适用于目前几乎 所有的陶瓷泥粉,就算是其他模具压砖时留下的剩余泥粉经过稍微的清洗等处理后都可以 用此模具压制成型,起的变废为宝、节能节耗环保的作用。最后,利用本实用新型所生产出来的成品砖表面光滑精美,完全消除磨损和划痕, 压出的砖没有先前压砖时留下剩余物的压痕,磨边余量小,节约粉料,成形砖坯的尺寸上面 少,下面大,只需一次磨边即可,压砖过程中不跑粉,砖整体致密度均勻。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除上底板后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芯以及上模框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油缸的位置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油缸的卡接位置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档条与环槽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上浮动模装置,其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压制方式,利用这 种方式对粉料进行压制有利于粉料中的气体排出,同时在自上而下的压制过程中粉料不会 溢出且在整个压制脱模过程中砖坯可以保持不动,砖坯在没有经受任何变化的推力下实现 自动脱模的,且脱模行程短,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该上浮动模装置压制砖坯可以使得可压制 的砖坯厚度范围增大能大大满足生产者的生产需要。如图1至图3所示,该上浮动模装置包括上底板10、上磁座20、上模芯30以及上 模框40,其中,该上磁座20连接设置在该上底板10下端。该上底板10具有顶面11以及底面12。该上磁座20通过若干连接螺栓21被固定连接在该上底板10的该底面12上。如图1至图4所示,该上模框40设置在该上底板10下方,该上模框40与该上底 板10之间设置有若干液压油缸50。该上模框40具有模框体41,该模框体41彼此头尾相连,并围绕形成模框腔42。自该上底板10的该底面12向上凹设有若干上固定槽121,与该上固定槽121相对 应在该上模框40上凹设有若干下固定槽411,每一个该下固定槽411都对应一个该上固定 槽 121。如图5所示,该液压油缸50的上端卡接在该上底板10的该上固定槽121中,而该 液压油缸50的下端卡接在该上模框40的该下固定槽411中。通过该液压油缸50可以使该上底板10与该上模框4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该上模芯30设置在该上模框40的该模框腔42中,并且,该上模芯30位于该上磁 座20的下方。该上模芯30与该上模框40之间设置有档条60,该档条60围绕设置在该上模芯30四周。 如图6所示,进一步,该上模框40的该模框体41上设置有环槽43,该档条60是设 置在该环槽43中的。 该上模框40上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柱44,该支撑柱44位于该上模框40与该上底板 10之间。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工作的时候本实用新型的整套模具由独特上浮动模总成构成, 无下模总成,组件少结构简单稳定,本实用新型的该上浮动模装置采用该上底板10、该上磁 座20、该上模芯30、该上模框40组合一体,该上模框40成型采用特殊定制的厚硬质合金钢 组成,该上底板10与该上模框40之间装有数个该液压油缸50,从而实现该上模框40的上 下浮动,装配好后该上模芯30凸出该上模框40的底面(一般5MM)。当粉料在可移动的下板块上布好后,通过压机油缸下推整套该上浮动模装置向下 冲压,该上模芯30先压到粉料随后该上模框40的底面也压到粉料后再继续向下冲压,当粉 料厚度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后(一般为砖胚厚+10MM)压机油缸停止下推,粉料中的大部分气 体也被排出,此时连接在该上底板10与该上模框40之间的该液压油缸50,开始下推该上模 框40直到其下框面与可移动的下板块距离2MM左右便停止油缸运动,随后压机油缸再次下 推整套该上浮动模装置向下压直到粉料在该上模框40内压成砖坯。随后随着该上模框40上浮动实现该上模框40离开砖坯,然后再通过压机油缸上 拉整套该上浮动模装置复位实现该上模芯30离开砖坯,从而使得砖坯在静止状态且不受 任何推力的情况下实现自动脱模过程。
权利要求一种上浮动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底板、上磁座、上模芯以及上模框,其中,该上磁座连接设置在该上底板下端,该上模框设置在该上底板下方,该上模框与该上底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液压油缸,该上模框具有模框体,该模框体彼此头尾相连,并围绕形成模框腔,该上模芯设置在该上模框的该模框腔中,并且,该上模芯位于该上磁座的下方,该上模芯与该上模框之间设置有档条,该档条围绕设置在该上模芯四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浮动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自该上底板的该底面向上凹 设有若干上固定槽,与该上固定槽相对应在该上模框上凹设有若干下固定槽,每一个该下 固定槽都对应一个该上固定槽,该液压油缸的上端卡接在该上底板的该上固定槽中,而该 液压油缸的下端卡接在该上模框的该下固定槽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浮动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模框的该模框体上设置 有环槽,该档条是设置在该环槽中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浮动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模框上设置有若干支撑 柱,该支撑柱位于该上模框与该上底板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上浮动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上底板具有顶面以及底面, 该上磁座通过若干连接螺栓被固定连接在该上底板的该底面上。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浮动模装置,其包括上底板、上磁座、上模芯以及上模框,其中,该上磁座连接设置在该上底板下端,该上模框设置在该上底板下方,该上模框与该上底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液压油缸,该上模框具有模框体,该模框体彼此头尾相连,并围绕形成模框腔,该上模芯设置在该上模框的该模框腔中,并且,该上模芯位于该上磁座的下方,该上模芯与该上模框之间设置有挡条,该挡条围绕设置在该上模芯四周。
文档编号B28B7/00GK201645613SQ20102002657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2日
发明者李志健 申请人:李志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