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基材复合机的真空模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594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基材复合机的真空模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基材复合机的真空模座,其有关于该复合机模具的下 模,特别涉及该下模外围的一活动框体,以及形成于该模具的上模、框体及下模之间的一真
空腔室。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型计 算机(Palm-Sized PC)及信息家电(Information Appliance)等电子产品,其显示面板 (Display Panel)上大都设有触控板(Touch Panel);该显示面板可通过该触控板显示功能 指示图像及文字,且使用者可利用手指或触控笔等导电物体,依照所显示的图像及文字对 触控板表面进行触碰,而于受触碰位置的触控板内部产生电压及电流的变化,以侦测出触 控板表面接受触碰的位置,据以进行输入及操作。且知,上述触控板的组成包含两触控基材,该基材大多为玻璃或胶膜(Film);其 中,两触控基材相互结合成一体,且一只触控基材表面布设有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 ΙΤ0)制成的触控电路图形结构,另一只触控基材覆盖于该触控电路图形结构上,以保护该 触控电路图形结构免于遭受直接触碰而损毁。此外,上述两触控基材的结合方式,是将两触 控基材分别摆放于一复合机的模具的一上模及一下模内,该上模与下模系相互对应,且两 触控基材之间填充有粘着用的胶液,该胶液可于接受紫外线光照射后固化,并将上模及下 模合模,而使两触控基材相互贴合,随后将合模后的上模及下模移入一气密腔室内实施抽 真空,据以抽出残留在两触控基材之间的空气,并紧密压合两触控基材,再经由紫外线光照 射两触控基材的接合端面,而使两触控基材形成假固化。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将合模后的上模及下模移入密闭腔室内实施抽真空的作 法,仍难以完全防止两触控基材之间残留空气的情形,该残留空气于两触控基材压合后,会 于两触控基材之间形成气泡,导致两触控基材压合的优良率难以提升的问题,亟待加以改
口 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述上模及下模于合模后再实施抽 真空作业,而难以完全防止两触控基材之间残留空气的问题。为能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触控基材复合机的真空模座,设于该复合机的 一模具的一下模外围,该模具设于该复合机的一平台上,且该下模位于该模具的一上模下 方的相对端,该下模接受该平台上一第一驱动器驱动而上移贴触该上模,或下移脱离该上 模,其技术特征为所述下模外围活动套设有一框体,位于该上模下方的相对端,且该框体接受该平 台上一第二驱动器驱动而沿该下模外围上移贴触该上模,而使该上模、框体及下模之间形 成一可供抽真空的腔室,该下模于腔室内沿该框体内壁上移贴触该上模。[0008]此外,本实用新型也包含所述下模于腔室内沿该框体内壁下移脱离该上模,且该框体接受该第二驱动器驱 动而沿该下模外围下移脱离该上模,以释放接受压合后的上、下触控基材。所述第二驱动器包含有多个垂直配置于该框体周边与该平台之间的气缸。所述平台上滑设有一可移入及移出该上模下方相对端的载台,所述框体及所述第 二驱动器系配置于该载台上。凭借上述,位于上模底部的一上触控基材,可于该框体上移贴触该上模时容置于 该腔室内,且位于下模顶部的一下触控基材,可随下模上移而于腔室内贴触该上触控基材; 据此,将模具移入真空环境中进行合模,以提升上、下触控基材的压合优良率。然而,为能明确且充分揭露本实用新型,并予列举较佳实施的图例,以详细说明其 实施方式如后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剖示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剖示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剖示图;图4是图2的下模的俯视图;图5是图1的上、下模的一使用状态剖示图;图6是图3的一使用状态剖示图;图7是图3的次一使用状态剖示图;图8是图3的另一使用状态剖示图;图9是图3的又一使用状态剖示图。附图标记说明1-模具;10-平台;11-承架;12-承台;13-滑轨;14、61_滚珠导 螺杆;15、21、62_马达;2-上模;3-下模;31-外壁;4-灯具;5-载台;6-第一驱动器;7-框 体;70-腔室;71-导槽;711-内壁;72-止气环;73-止气垫圈;8-第二驱动器;81-气缸; 82-缸杆;91-上触控基材;92-下触控基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功效,现列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 明如后首观图1所示,揭示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剖示图,并配合图2及图3说 明本实用新型触控基材复合机的真空模座,其配置于该复合机的一模具1的一矩形下模3 外围,该模具1设于该复合机的一平台10上,且该下模3位于该模具1的一矩形上模2下 方的相对端;在本实施上,该平台10顶部设有两承架11及一承台12,且平台10顶部设有 两滑轨13,各滑轨13 —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承架11之间;该上模2具有透光及真空吸附能 力,且上模2枢置于所述承架11顶端之间,该承架11 一侧并设有一可驱动该上模2转动的 马达21,能驱动该上模2朝上方或下方翻转,以利于上模2朝向上方时,摆放一上触控基材 91于该上模2表面,接受上模2实施真空吸附,并能凭借该马达21驱动该上模2朝下方翻 转,(如图5所示)而使该上触控基材91朝向下方。[0026]该承台12顶端延伸至所述承架11上方(如图1至图3所示),且承台12顶端滑 设一可朝下方发出紫外线光的灯具4,能移动至该上模2上方的相对端,所述平台10顶部 的滑轨13上滑设一可移入及移出该上模2下方相对端的载台5 ;该下模3具有真空吸附能 力,能够于下模3表面摆放一下触控基材92,且下模3在本实施上配置于该载台5顶部,致 使下模3能够随该载台5移入所述承架11之间,而位于上模2下方的相对端;或者,该下模 3也能够反向脱离所述承架11之间;该平台10底部配置有一可带动载台5沿所述滑轨13 往、返移动的一横置型滚珠导螺杆14,及一可驱动该滚珠导螺杆14的马达15。该下模3接受该平台10上一第一驱动器6驱动(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 上,该第一驱动器6配置于载台5与下模3之间,包含一垂置枢置于载台5内的滚珠导螺杆 61,以及一固定于载台5底部且能驱动该滚珠导螺杆61的马达62 ;如此,经由马达62驱动 滚珠导螺杆61转动,而使滚珠导螺杆61带动该下模3上移至贴触该上模2 (如图7所示), 以及下移脱离该上模2 (如图8所示)。依据上述,本实用新型于所述下模3外围活动套设一矩形框体7 (如图1至图4所 示),位于该上模2下方的相对端,致使框体7配置于该载台5上,该框体7上形成有一连 通框体7顶部与底部的矩形导槽71,且导槽71的轮廓恰好可供该下模3滑设其中,该导槽 71的一四周内壁711与下模3的一四周外壁31之间配置有至少一可产生气密作用的止气 环72,且框体7顶部四周与上模2底部之间配置有一可产生气密作用的止气垫圈73 ;在本 实施上,该止气环72可套设于该下模3的外壁31,且止气垫圈73可嵌组于该框体7顶部四 周。该框体7可接受该平台10上一第二驱动器8驱动(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 施上,该第二驱动器8配置于该平台10顶部的载台5上,且第二驱动器8包含有多个垂直 配置于该框体7周边与平台10的载台5之间的气缸81,实质上,所述气缸81可分别固设于 框体7底部的四个端角,且所述气缸81的一缸杆82可分别固设于该载台5顶部的四个端 角;如此,该框体7可经由所述气缸81驱动,而沿该下模3外围上移至贴至触该上模2(如图 6所示),而使该上模2底部、框体7内壁711及下模3顶部之间形成一可供抽真空的腔室 70,致使该下模3可于腔室70内沿该框体7内壁711上移至贴触该上模2(如图7所示); 所述下模3亦可于腔室70内沿该框体7内壁711下移至脱离该上模2 (如图8所示),且 该框体7亦可接受该第二驱动器8驱动而沿该下模3外围下移至脱离该上模2 (如图9所 示)°凭借上述构件组成,可供据以实施本实用新型,兹分述使用状态如下1.将下模3移动脱离所述承架11之间(如图1所示),并将上模2表面朝上方翻转。2.于上模2表面摆放该上触控基材91 (如图1至图3所示),并于下模3表面摆 放该下触控基材92,同时于下触控基材92顶面涂布粘着用胶液。3.将上模2表面朝下方翻转180度(如图5所示),而使上触控基材91朝向下方。4.将下模3移动至所述承架11之间(如图5所示),而使下触控基材92位于上 触控基材91下方的相对端。5.利用第二驱动器8的所述气缸81驱动框体7沿该下模3外围上移至贴触上模 2 (如图6所示),而使上模2底部、框体7内壁711及下模3顶部之间形成一腔室70,并对该腔室70实施抽真空作业,而使腔室70内形成真空状态。6.利用第一驱动器6驱动该下模3于腔室70的真空环境内沿该框体7内壁711 上移至贴触上模2 (如图7所示),而使上模2与下模3合模,且上触控基材91贴触下触控 基材92,同时该胶液沾粘并填充于上、下触控基材91、92之间。7.令灯具4移动至所述承架11及上模2上方(如图7所示),并朝向下方的上模 2背面投射紫外线光,而使该紫外线光通过该上模2照射上、下触控基材91、92,致使填充于 上、下触控基材91、92之间的整面胶液同时接受紫外线光照射,而全面固化,并结合上、下 触控基材91、92成一体。8.令上模2释放上触控基材91,并利用第一驱动器6驱动下模3于腔室70内沿 该框体7内壁711下移脱离该上模2 (如图8所示),而使上模2与下模3开模,该结合成一 体的上、下触控基材91、92随该下模3下移。9.利用第二驱动器8的所述气缸81驱动框体7沿该下模3外围下移脱离该上模 2(如图9所示),而使腔室70对外界大气开放,并将该结合成一体的上、下触控基材91、92 传递至复合机外。相信上述说明,已足以明确且充分揭示本实用新型可供据以实施的必要技术内 容,特别是将该上模2及下模3移入该腔室70的真空环境中进行合模,藉以防止上、下触控 基材91、92之间残留空气的情形;据此,以提升上、下触控基材91、92的压合优良率。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 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触控基材复合机的真空模座,其设于该复合机的一模具的一下模外围,该模具设于该复合机的一平台上,且该下模位于该模具的一上模下方的相对端,该下模接受该平台上一第一驱动器驱动而上移贴触该上模,或下移脱离该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外围活动套设有一框体,位于该上模下方的相对端,且该框体接受该平台上一第二驱动器驱动而沿该下模外围上移贴触该上模,而使该上模、框体及下模之间形成一供抽真空的腔室,该下模于腔室内沿该框体内壁上移贴触该上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触控基材复合机的真空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于腔室内 沿该框体内壁下移脱离该上模,且该框体接受该第二驱动器驱动而沿该下模外围下移脱离 该上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触控基材复合机的真空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器包 含有多个垂直配置于该框体周边与该平台之间的气缸。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触控基材复合机的真空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上 滑设有一能够移入及移出该上模下方相对端的载台,所述框体及所述第二驱动器配置于该 载台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基材复合机的真空模座,设于该复合机的一模具的一下模外围,该模具设于该复合机的一平台上,且该下模位于该模具的一上模下方的相对端,该下模接受该平台上一第一驱动器驱动而上移贴触该上模,及下移脱离该上模,所述下模外围活动套设有一框体,位于该上模下方的相对端,且该框体接受该平台上一第二驱动器驱动而沿该下模外围上移贴触该上模,而使该上模、框体及下模之间形成一可供抽真空的腔室,该下模于腔室内沿该框体内壁上移贴触该上模;据此,以提升该模具压合上、下触控基材的优良率。
文档编号C03C23/00GK201722286SQ20102017157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6日
发明者姚福来 申请人:姚福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