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机及带此提升机的搅拌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486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升机及带此提升机的搅拌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升机及带此提升机的搅拌站。
背景技术
目前提升机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混凝土搅拌站上应用的提升机,现有的混凝土搅拌站的骨料输送是以轨道提升斗方式输送,能够有效节省场地、节能省耗,越来越得到客户的认同。其轨道提升斗采用滑 轮与卷扬钢丝绳连接,目的使提升斗整体作为一个动滑轮运行,这样可以减少钢丝绳拉力,从而降低扭矩。轨道提升机输送在搅拌站也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如图I所示,轨道提升机是由卷扬机2的卷扬钢丝绳与提升斗上的滑轮相连,计量好的砂石料由提升斗4沿提升轨道3上升至搅拌机I上方时,利用提升轨道3的岔道使提升斗4的卸料门44自动开启,砂石料直接卸入搅拌机I中;提升轨道的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轨道各节是通过法兰31连接的。采用上述轨道提升机输送时,提升斗4空载运行与满载运行时的重心不在同一点处,导致在实际满载运行中,整个提升斗4的重心靠前,提升斗4的重力G可以分解成切向力Fs与法向力Fn,由于切向力与钢丝绳拉力相互抵消,故起作用的主要是法向力Fn,提升斗所受的法向力Fn处于第一行走轮41与第二行走轮41a之间。所以在运动过程中第一行走轮41总是受到轨道的支撑作用,故经过提升轨道3的岔道转弯时,支撑力消失,第一行走轮41下陷,导致骨料提升斗卸料门44上抬,轨道对第一行走轮41的支撑力消失,卸料门44微开。骨料提升斗卡在轨道上。第一行走轮41与小轨道撞击并产生异响及振动。因此,如何使提升斗4在提升导轨上运行时防止第一行走轮41下陷并造成提升斗卸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提升机及带此提升机的搅拌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升斗在提升导轨上运行时第一行走轮容易下陷并造成卸料的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升机,包括提升斗及其提升轨道,提升斗上设置有用于在提升轨道内移动的行走轮,所述提升斗上安装有用于支撑提升斗在提升轨道上表面移动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提升斗前部,且位于所述行走轮上侧;所述提升轨道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支撑组件相对应的导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提升斗上的防卡轮。进一步地,所述防卡轮设有两个,分别通过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提升斗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防卡轮为轴承;所述轴承通过轴承座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提升斗上的支撑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轴设有两个,分别通过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提升机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为将所述提升轨道上表面的法兰部分打磨平整后构成的平面轨道。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搅拌站,所述搅拌站设置有如上述的提升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提升机,通过在提升斗上侧设置能够支撑提升斗在提升轨道上平稳移动的支撑组件,并结合提升轨道的上平面作为支撑导轨,结构简单,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升斗在提升导轨上运行时第一行走轮容易下陷并造成漏料的问题,使提升斗在提升导轨上运行时更平稳,不会出现卸料门微开、骨料提升斗卡在轨道上,行走轮与小轨道撞击等现象。

图I为现有技术中提升机应用到搅拌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升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升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提升机应用到搅拌站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指出,本部分中的对具体结构的描述及描述顺序仅是对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限制作用。实施例一,如图5所示,一种提升机,包括提升斗4及其提升轨道3,提升斗4上设置有用于在提升轨道3内移动的行走轮,提升斗4上安装有用于支撑提升斗4在提升轨道3上表面移动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在行走轮上侧的提升斗4前部;提升轨道3上表面设置有与支撑组件相对应的导轨。其中,支撑组件是紧靠在提升轨道3上表面用于支撑提升斗4在提升轨道3上移动的装置,现有技术中可以支撑的组件装置都可以应用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提升斗4,防止提升斗4工作时行走轮突然下陷。支撑组件设置在行走轮上侧的提升斗的前部是指,支撑组件设置在最高位置的那个行走轮上侧的提升斗的前部,如图I和图5中所示,最高位置的那个行走轮为第一行走轮41。通过在提升斗4上侧设置能够支撑提升斗4在提升轨道3上平稳移动的支撑组件,并结合提升轨道3的上平面作为导轨,结构简单,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升斗4在提升导轨3上运行时第一行走轮41容易下陷并造成提前卸料的问题,使提升斗4在提升导轨3上运行时更平稳,不会出现卸料门44微开、骨料提升斗4卡在轨道上,行走轮与小轨道撞击等现象。优选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提升斗上的防卡轮42。如图3和图4所示,防卡轮42设有两个,分别通过支撑架42a设置在所述提升斗4的两侧对应提升轨道3上表面的位置。如图5所示,提升斗4上设置有滑轮43,提升轨道3顶端卷扬机2通过钢丝绳连接滑轮43来牵引提升斗4移动。通过防卡轮42来支撑提升斗4,既可以对提升斗4起到支撑作用,还可以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使用方便。如图6所示,导轨为将所述提升轨道3上表面的法兰部分打磨平整后构成的平面轨道。现有技术中的法兰31结构如图2所示,法兰31围绕提升轨道3的四个面都有凸起结构,导致提升导轨3上表面不能直接做支撑组件的导轨,所以将法兰31的上表面凸起打磨平整后构成如图6所示的新法兰32,可以省去在提升导轨3上新设置导轨,节省成本。当然,也可以在提升导轨3上单独设置一导轨,以辅助支撑组件支撑提升斗4。防卡轮42可以选用轴承,轴承通过轴承座连接在所述支撑架42a上,选用轴承成 本低,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提升斗上的支撑轴。支撑轴设有两个,分别通过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提升斗对应的提升轨道的两侧部。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类似,通过支撑轴支撑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其效果和结构与实施例一相似,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搅拌站,搅拌站设置有上述提升机。由于提升机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提升机的搅拌站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其具体实施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兹不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提升机,包括提升斗(4)及其提升轨道(3),提升斗(4)上设置有用于在提升轨道(3)内移动的行走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斗(4)上安装有用于支撑提升斗(4)在提升轨道(3)上表面移动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提升斗(4)前部,且位于所述行走轮上侧;所述提升轨道(3)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支撑组件相对应的导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提升斗(4)上的防卡轮(4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卡轮(42)设有两个,分别通过支撑架(42a)设置在所述提升斗(4)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卡轮(42)为轴承;所述轴承通过轴承座连接在所述支撑架(42a)上。
5.如权利要求I所述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提升斗(4)上的支撑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设有两个,分别通过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提升机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为将所述提升轨道(3)上表面的法兰(32)部分打磨平整后构成的平面轨道。
8.一种搅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站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提升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升机及带此提升机的搅拌站。其中,一种提升机,包括提升斗及其提升轨道,提升斗上设置有用于在提升轨道内移动的行走轮,提升斗上安装有用于支撑提升斗在提升轨道上表面移动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行走轮上侧的提升斗前部;提升轨道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支撑组件相对应的导轨。通过在提升斗上侧设置能够支撑提升斗在提升轨道上平稳移动的支撑组件,并结合提升轨道的上平面作为支撑导轨,结构简单,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升斗在提升导轨上运行时第一行走轮容易下陷并造成漏料的问题,防止出现卸料门微开、骨料提升斗卡在轨道上,行走轮与小轨道撞击等现象。
文档编号B28C9/02GK202643257SQ20122017091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0日
发明者黎新齐, 彭立志, 贺杰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