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旧混凝土防水接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旧混凝土防水接缝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防水、抗震、承载及协同变形要求较高的新旧混凝土防水接缝结构。属于建筑工程领域,适用于墙体等新旧混凝土接缝施工。
背景技术:
新旧混凝土的接缝施工广泛存在于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修补及新建工程中,与整体浇筑混凝土结构相比,存在以下弱点结合面混凝土的抗拉、抗剪强度降低;新混凝土的凝缩、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等与原有混凝土存在差异,容易产生裂缝;结合面上抗渗、抗冻性能降低等。 影响新旧混凝土结合质量的因素有新旧混凝土连接形式和接触方向、原有混凝土接合面的处理质量,接触面上是否涂抹胶粘剂,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坍落度,新浇混凝土的养护等。新旧混凝土结合不仅要求结合强度高,而且要避免新旧混凝土收缩时结合面处脱裂。由于旧混凝土的收缩已完成,在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处易出现剪切或拉伸裂缝。致使新旧混凝土不能协同工作,而且对钢筋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等产生严重危害。为了确保新旧混凝土协同受力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需要采取适当工艺及构造措施,以提高新旧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减少后浇混凝土的收缩变形等,满足新旧混凝土防水、抗震、承载及协同变形要求。由于新旧混凝土结合的质量直接影响扩建、维修加固的质量,近年来,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问题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对于新旧混凝土的粘结机理、破坏机制、界面剂、增大咬合力的措施、增大胶结力的措施、增大摩擦力的措施及施工要求和控制要点等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防水、抗震、承载及协同变形要求较高的新旧混凝土防水接缝结构研究尚少。综上所述,保证新旧混凝土强度和混凝土界面处理的质量等是新旧混凝土结合的关键,对工程建设质量和结构使用性能有着直接影响。目前亟需发明一种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防水、抗渗、抗冻、抗震、承载及协同变形性能好的新旧混凝土防水接缝结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旧混凝土防水接缝结构,利用防水、受力及承载性能均良好的的中埋式金属止水带、碳纤维布、聚丙烯纤维微膨胀混凝土等材料,具有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防水、抗渗、抗冻、抗震、承载及协同变形性能好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旧混凝土防水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旧混凝土和新混凝土之间依次浇注防水水泥砂浆层、聚丙烯纤维微膨胀混凝土过渡层;并且在旧混凝土中打孔,在旧混凝土、防水水泥砂浆层、聚丙烯纤维微膨胀混凝土过渡层、新混凝土之间贯通设置中埋式金属止水带、连接钢筋。所述的中埋式金属止水带在连接钢筋的上、下部位各设一层,并外包裹碳纤维布。所述的旧混凝土的孔内需注入化学锚固胶。本实用新型的新旧混凝土防水接缝结构,设置双层外包碳纤维布中埋式金属止水带,其发挥防水效果的同时,具有增强新旧混凝土连接和协同承载性能的加筋作用;连接钢筋的设置也可提高新旧混凝土的连接及协同受力性能;旧混凝土表面充分浸湿和防水水泥砂浆的设置可避免旧混凝土结构吸收新浇筑混凝土的水分及提高接缝的防水性能;聚丙烯纤维微膨胀混凝土过渡层的设置可避免裂缝等出现,并具有良好的承载性能,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结构与传统接缝结构相比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图I是一种新旧混凝土防水接缝结构剖面图;图中1-旧混凝土,2-新混凝土,3-凿毛齿缝,4-防水水泥砂浆层,5-中埋式金属止水带,6-碳纤维布,7-连接钢筋,8-聚丙烯纤维微膨胀混凝土过渡层。
具体实施例旧混凝土表面的凿毛、中埋式金属止水带和连接钢筋的孔内注浆、模板安装及新浇筑砂浆、聚丙烯纤维微膨胀混凝土的工艺参数、质量控制要点等内容本实施方式中不再累述,重点阐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的实施方式。图I是新旧混凝土防水接缝结构剖面图,参照图I所示,一种新旧混凝土防水接缝结构,在旧混凝土 I和新混凝土 2之间依次浇注防水水泥砂浆层4、聚丙烯纤维微膨胀混凝土过渡层8 ;并且在旧混凝土 I中打孔,在旧混凝土 I、防水水泥砂浆层4、聚丙烯纤维微膨胀混凝土过渡层8、新混凝土 2之间贯通设置中埋式金属止水带5、连接钢筋7。在旧混凝土 I施工面先凿成凿毛齿缝3。中埋式金属止水带5设置2层,分别位于连接钢筋7的上下部位,并外包裹碳纤维布6,碳纤维布6粘贴于中埋式金属止水带5上。中埋式金属止水带5采用宽度为400mm、厚度为5mm的不锈钢板止水带,中埋式金属止水带5搭接长度为50_,采用双面焊接,两端均应满焊。碳纤维布6的技术参数为300g/m2、理论厚度为0. 167mm、抗拉强度彡3000 MPa、弹性模量彡210 GPa、伸长率彡I. 5%。中埋式金属止水带5和连接钢筋7,通过在旧混凝土 I中引孔后埋入,孔内注入化学锚固胶。连接钢筋7采用直径为12mm、长度为400m的钢筋。防水水泥砂浆层4、聚丙烯纤维微膨胀混凝土过渡层8和新混凝土 2连续浇筑施工。旧混凝土 I的强度等级为C25,防水水泥砂浆层4采用M30,聚丙烯纤维微膨胀混凝土过渡层8和新混凝土 2采用C30标号。防水水泥砂浆层4的厚度为30mm,聚丙烯纤维微膨胀混凝土过渡层8长度500mm。所述的一种新旧混凝土防水接缝结构,其施工步骤包括I)对旧混凝土 I界面进行严格清理,凿成凿毛齿缝3 ;[0027]2)在预制场或现场根据中埋式金属止水带5尺寸及外形,将碳纤维布6粘贴于中埋式金属止水带5上,按照中埋式金属止水带5表面处理一涂底层树脂一找平粘贴面一粘贴碳纤维布6的流程施工。3)在旧混凝土 I中引孔、清孔后,埋入外包碳纤维布6的中埋式金属止水带5和连接钢筋7,并在孔内注入化学锚固胶;4 )对旧混凝土 I表面充分浸湿;5)安放模板,依次连续浇筑防水水泥砂浆层4、聚丙烯纤维微膨胀混凝土 8过渡层和新混凝土 2 ;6)按设计养护后,拆除模板。·
权利要求1.一种新旧混凝土防水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旧混凝土和新混凝土之间依次浇注防水水泥砂浆层、聚丙烯纤维微膨胀混凝土过渡层;并且在旧混凝土中打孔,在旧混凝土、防水水泥砂浆层、聚丙烯纤维微膨胀混凝土过渡层、新混凝土之间贯通设置中埋式金属止水带、连接钢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旧混凝土防水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中埋式金属止水带在连接钢筋的上、下部位各设一层,并外包裹碳纤维布。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旧混凝土防水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旧混凝土的孔内注入化学锚固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旧混凝土防水接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旧混凝土和新混凝土之间依次浇注防水水泥砂浆层、聚丙烯纤维微膨胀混凝土过渡层;并且在旧混凝土中打孔,注入化学锚固胶,在旧混凝土、防水水泥砂浆层、聚丙烯纤维微膨胀混凝土过渡层、新混凝土之间贯通地设置中埋式金属止水带、连接钢筋。中埋式金属止水带在连接钢筋的上、下部位各设一层,并外包裹碳纤维布。该结构的新旧混凝土咬合效果好、胶结力和摩擦力大、防水和抗震效果好,可使新旧混凝土协调变形,满足新旧混凝土交接面的防水和承载要求,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E04B1/682GK202787526SQ20122034226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6日
发明者龚昌聪, 吕舜远, 王显东, 付国平, 杨其春, 郑芝, 葛海滨, 陈祖林 申请人:浙江稠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新中源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