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钢筋隔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6615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钢筋隔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隔震装置,尤其涉及到一种竖向承载力较大的新型钢筋隔震器。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于土木工程而言,抗震一直是结构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现有技术较多采用夹层橡胶垫隔震支座作为隔震器,如中国专利号为CN200910014324. X的、名称为建筑隔震橡胶支座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其铅芯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端 钢板、下端钢板连接,上端钢板和下端钢板之间设有多个内部橡胶层,各内部橡胶层与内部薄钢板交替叠合,内部橡胶层与上、下端钢板和外部保护橡胶以及铅芯经高温、高压硫化在一起,上、下端钢板为方形结构,在上、下端钢板的四角位置均设有与建筑物连接的螺栓孔,虽然该发明改善了传统建筑隔震设计的一些缺陷,能够满足建筑物对于一定抗震能力的需求,但是仍存在隔震器的竖向抗压力不足,水平刚度较低容易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使建筑物失稳而发生结构性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普通隔震器的夹层橡胶垫隔震器支座存在竖向抗压力不足、水平刚度较低容易产生较大水平位移而引起建筑物失稳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竖向承载力强且具有较大剪切变形能力的新型钢筋隔震器。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钢筋隔震器,设在上层混凝土板和下层混凝土板之间,包括多个串联的钢筋隔震层,所述钢筋隔震层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板、下板及设在上、下板之间的若干平行排列的钢丝,所述钢丝垂直于上、下板表面并与上、下板连接,采用在结构底部与基础面之间设置刚度很大的多层钢筋隔震层,提高了整个隔震器竖向承载力,也提供了合理的水平刚度,增大了结构的自振周期,使其远离与场地发生共振的频率段,降低了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而钢丝和钢板组合形成的钢筋隔震层,承载力大,强度高,材料普通且生产制造方便,在工程应用上现实可行。作为优选,所述上板和下板均为高强度钢板,所述钢丝为高强度钢丝,采用高强度的钢板和钢丝,使隔震器的结构更稳固,能承受更大的竖向压力和拉伸力。作为优选,所述钢丝的两端分别与上板或下板焊接,制作方便,连接牢固。作为优选,所述上板与所述钢丝连接的表面设有一层橡胶层,所述下板与钢丝连接的表面设有一层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厚度大于钢丝与上、下板焊接处的焊缝高度,橡胶层保护钢丝与上、下板焊接处的焊缝不会腐蚀,保证钢丝与上、下板焊接的可靠,延长隔震器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隔震器最顶部隔震层的上板顶面设有若干与上板连接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上层混凝土板中的钢筋连接,所述隔震器最底部隔震层的下板底面设有若干与下板连接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的下层混凝土板中的钢筋连接,隔震器与上、下层混凝土板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作为优选,所述钢筋隔震层的四周边沿设有挡土墙,所述挡土墙与钢筋隔震层之间设有间隙,挡土墙的底面设在下层混凝土板上,挡土墙的顶面与上层混凝土板的底面设有空隙,当隔震器位移超过预定限位距离时,隔震器与挡土墙发生碰撞,由挡土墙强制限制隔震器位移的继续增大,而当隔震器的竖向变形超过一定限度时,挡土墙也可以承担部分竖向荷载,限制隔震层的竖向变形增大,防止结构发生竖向失稳破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在结构底部与基础面之间设置刚度很大的串接式多层钢筋隔震层,既提高了整个隔震器的竖向承载力,也提供了合理的水平刚度,增大了结构的自振周期,使其远离与场地发生共振的频率段,降低了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而钢丝和钢板焊接组合形成的钢筋隔震层,承载力大,强度高,材料普通且制作方便,同时,隔离层四周边沿设置的挡土墙,可限制隔震器水平位移的增大,也可承担一部分的竖向荷载,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隔震层结构示意图。图中I.上层混凝土板,2.下层混凝土板,3.钢筋隔震层,4.上板,5.下板,6.钢丝,7.橡胶层,8.焊缝,9.凸起,10.挡土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钢筋隔震器,如图I和图2所示,安装在上层混凝土板I和下层混凝土板2之间,包括多个串联的钢筋隔震层3,钢筋隔震层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板4、下板5及设置在上、下板之间的若干平行排列的钢丝6,钢丝垂直于上、下板并与上、下板焊接;上板和下板均为高强度钢板,钢丝为高强度钢丝;在上板与钢丝焊接的表面设计有一层橡胶层7,下板与钢丝焊接的表面设计有一层橡胶层,橡胶层的厚度大于钢丝与上、下板焊接处的焊缝8高度;在隔震器最顶部隔震层的上板顶面设计有若干与上板连接的凸起9,凸起与上层混凝土板中的钢筋焊接,在隔震器最底部隔震层的下板底面设计有若干与下板连接的凸起,凸起与下层混凝土板中的钢筋焊接;在钢筋隔震层的四周边沿浇筑有一圈挡土墙10,挡土墙与钢筋隔震层之间设计有一间隙,挡土墙的底面设置在下层混凝土板上,挡土墙的顶面与上层混凝土板的底面设计有一定的空隙;设计制作隔震器时,首先通过分析计算上部结构的作用效应,根据所得的作用效应组合初步确定钢筋隔震层的钢筋数量,保证钢筋隔震层有足够的竖向承载力;然后通过计算该地的地震作用,调整钢筋隔震层内钢丝的直径、高度和钢筋隔震层的层数,保证钢筋隔震层在水平方向的合理刚度,同时,保证结构通过钢筋隔震层提供足够的水平恢复力,在地震作用后能够自动复位,从而使结构的振动周期增大,达到较好的隔震效果,采用高强度的钢板和钢丝,并经焊接形成承载力较大的整体隔震器,在上、下板与钢丝焊接的表面喷涂一层橡胶层并履盖相应的焊缝;在施工时,将上、下板表面的凸起与上、下层混凝土板内的钢筋焊接并一起浇筑制成隔震器,最后在钢筋隔震层的四周边沿浇筑挡土墙,限制隔震器水平位移的增大,并承担一部分的竖向载荷,使整个隔震器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其顶层加速度峰值、层间位移、基底剪力均比非隔震结构大为减小,隔震效果明显。以上说明并非对本实 用新型作了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说明的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增添或替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钢筋隔震器,设在上层混凝土板(I)和下层混凝土板(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器包括多个串联的钢筋隔震层(3),所述钢筋隔震层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板(4)、下板(5)及设在上、下板之间的若干平行排列的钢丝(6),所述钢丝垂直于上、下板表面并与上、下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钢筋隔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4)和下板(5)均为高强度钢板,所述钢丝(6)为高强度钢丝。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钢筋隔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6)的两端分别与上板(4)或下板(5)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钢筋隔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4)与所述钢丝(6)连接的表面设有一层橡胶层(7),所述下板(5)与钢丝连接的表面设有一层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厚度大于钢丝与上、下板焊接处的焊缝(8)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钢筋隔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器最顶部隔震层的上板(4)顶面设有若干与上板连接的凸起(9),所述凸起与所述上层混凝土板中的钢筋连接,所述隔震器最底部隔震层的下板(5)底面设有若干与下板连接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的下层混凝土板中的钢筋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I或5所述的一种新型钢筋隔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隔震层(3)的四周边沿设有挡土墙(10),所述挡土墙与钢筋隔震层之间设有间隙,挡土墙的底面设在下层混凝土板上,挡土墙的顶面与上层混凝土板的底面设有空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钢筋隔震器,设在上层混凝土板和下层混凝土板之间,包括多个串联的钢筋隔震层,钢筋隔震层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板、下板及设在上、下板之间的若干平行排列的钢丝,钢丝垂直于上、下板表面并与上、下板连接,在钢筋隔震层的四周边沿设有挡土墙,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结构底部与基础面之间设置刚度很大的串接式多层钢筋隔震层,既提高了整个隔震器的竖向承载力,也提供了合理的水平刚度,增大了结构的自振周期,同时,隔离层四周边沿设置的挡土墙,可限制隔震器水平位移的增大,也可承担一部分的竖向荷载,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文档编号E04B1/98GK202787555SQ20122042144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3日
发明者吴郑锋, 陈飞, 陈成定, 陈少春, 朱泉新, 陈林城, 郑水中, 周晓斌, 余铭亮 申请人:浙江暨东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大东南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暨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