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462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建筑物的支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解决如下问题,即使建筑物的支承结构中所使用的钢材被限制,也能够建造具有足够强度的建筑物。建筑物的支承结构的特征在于,其具有结构体和压缩气体结构,上述结构体为具有桁架结构、刚性框架结构,单体结构以及壳体结构等的建筑物结构;上述压缩气体结构设置于上述结构体。也可以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压缩气体结构以能够对上述结构体施加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的方式设置于该结构体。
【专利说明】建筑物的支承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承建筑物的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世界各国正在兴建像日本的东京天空树(高度634米)那样的高层建筑物,甚至更高层的建筑物的建设也在研讨中。然而,建筑物的层数越高,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就越需要稳固,用于支承结构的钢材等的使用量急速增加,导致建筑物的建设成本飞速上涨。此外,虽然是低层建筑,但如竞技场馆那样的超大型建筑物,特别是建造在雪域时,在冬季,由于要支承宽大的屋顶上的大量积雪,因而需要结实的支承结构,所以还是出现了由于用于支承结构的钢材等的使用量大幅增加导致的建设成本高涨的问题。
[0003]此外,即使不是这种超高层或者超大型的建筑物,而作为一般的建筑物也有必要减少用于支承结构中钢材等的使用量来降低建设成本。
_4] 在先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597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8]因为用于支承结构中钢材的使用量大幅增加,导致了建筑物的建筑成本高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即,在建筑物的支承结构中所使用的钢材被限制时,也能够建造具有足够强度的建筑物。
_9]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是一种具有结构体和压缩气体结构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该结构体为具有桁架结构、刚性框架结构、单体结构以及壳体结构等的建筑物结构;该压缩气体结构设置于上述结构体。例如由具有刚性的结构体和压缩气体结构的复合支承结构而构成。
[0011]或者,本发明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为具有结构体和压缩气体结构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该结构体为具有桁架结构、刚性框架结构、单体结构以及壳体结构等的建筑物结构;该压缩气体结构以能够对上述结构体施加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结构体。这样,结构体上就被施加了来自于压缩气体结构的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于是通过该拉伸荷载使得结构体的垂直方向所产生的应力集中被缓和,因此,即使在支承结构中不使用大量的钢材,也能够确保支承结构具有充分的强度。
[0012]压缩气体结构形成于结构体的内部,例如可以是由结构体的具有气密性的内部空间所形成的压力室。在该压力室内,封入压缩气体或者高压气体(气体的压力至少超过外界气体的大气压),能够对结构体施加垂直方向上的拉伸荷载。或者,压缩气体结构也可以是膜状体。压缩气体或者高压气体被封入膜状体中。膜状体能够在被结构体施加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的状态下与该结构体相连接。这样,结构体上就被施加了来自于膜状体的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例如,膜状体可以具有弹性或者在垂直方向具有弹性。
[0013]膜状体可以通过下述方式与结构体相连接,S卩,其上表面或者上表面的外周与结构体的上表面承受部相连接,并且,下表面或者下表面的外周与结构体的下表面承受部相连。在此,膜状体承受来自结构体的上表面承受部以及下表面承受部的垂直方向的压缩荷载,以被压缩在上表面承受部和下表面承受部之间的方式与该结构体相连接。或者,膜状体可以为具有两层或者三层的隔膜结构。通过隔膜结构,膜状体的内部沿径向或者上下方向被分割。
[0014]为了能够将压力室和膜状体等压缩气体结构的内部压力设定并维持为适当的数值,可以设置检测压缩气体结构的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以及调整内部压力的压力控制器。压力控制器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的结果,对压缩气体结构的内部压力进行调整。例如压力控制器使压力罐内的压缩气体流入压缩气体结构内,压力罐内所存储的压缩气体是由泵或者压缩机压缩后的气体。
[0015]本发明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的另一个方面,可以为下述的一种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具有多个支承结构单元,上述各支承结构单元具有结构体单元和压缩气体结构部,结构体单元为具有桁架结构、刚性框架结构、单体结构以及壳体结构等的建筑物结构;该压缩气体结构部设置于该结构体单元。
[0016]或者,本发明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为一种具有结构体单元和压缩气体结构部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具有多个支承结构单元,上述各支承结构单元具有结构体单元和压缩气体结构部,结构体单元为具有桁架结构、刚性框架结构、单体结构以及壳体结构等的建筑物结构;该压缩气体结构部以能够对上述结构体单元施加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的方式被设置于该结构体单元。
[0017]在此,例如,多个支承结构单元以向高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被依次配置而构成的。
[0018]另外,本发明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的另一方面,可以为一种具有结构体和压缩气体结构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结构体为具有桁架结构、刚性框架结构、单体结构以及壳体结构等的建筑物结构;压缩气体结构以能够对上述结构体施加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的方式被设置于该结构体,上述压缩气体结构被拆分或分割成多个压缩气体结构部,上述各压缩气体结构部以能够对上述结构体施加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的方式构成。在此,例如多个压缩气体结构部以向高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被依次配置而构成的。
[0019]对于解决因结构体或者结构体单元的内部的压力室和膜状体的压缩气体结构被任何原因损坏而导致的问题,将压缩气体结构拆分或分割成多个压缩气体结构部是一个有效的对策。此外,在建筑物的支承结构中,虽然存在高处和低处所需要的拉伸荷载的大小不同的情况较多,但可以通过将压缩气体结构拆分或分割成多个压缩气体结构部进行解决,例如,如果能够构成为沿高度方向依次配置,并且将各压缩气体结构部的内部压力进行单独设定,则可以将下侧的压缩气体结构部的内部压力设定为高于上侧的压缩气体结构部的内部压力,能够将越下侧的压缩气体结构部的内部压力设定的越高。如此,就不存在给不需要大压力的上侧的压缩气体结构部施加大的压力的问题,例如能够防止上侧的压缩气体结构部以及相关设备的过早恶化,并且控制上部的压缩气体结构部的耐压性能,能够减轻设备和材料的重量。在此,膜状体是在被结构体或者结构体单元施加向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的状态下被连接在该结构体或者结构体单元,对结构体或者结构体单元产生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膜状体还能够通过其上表面或者上表面的外周与结构体或者结构体单元的上表面承受部相连结,且下表面或者下表面的外周与结构体或者结构体单元的下表面承受部相连接而与结构体或者结构体单元相连接。在此,膜状体承受来自结构体或者结构体单元的上表面承受部以及下表面承受部的垂直方向的压缩荷载,处于上表面承受部以及下表面承受部之间,其以被压缩的方式与结构体或者结构体单元相连接。此外,膜状体可以构成为具有两层或者三层的隔膜结构。优选在压缩气体结构部设置检测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以及调整内部压力的压力控制器。
[0020]在结构体中可以使用钢骨钢筋混凝土等钢筋混凝土、轧制钢材、不锈钢材料、铝或铝合金板以及差等金属材料、纤维增强塑料等复合材料等。此外,膜状体中也可以使用低碳钢等金属、热可塑性材料等复合材料。作为热可塑性材料,可以使用聚酰亚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PTFF, ABS树脂,AS树脂,尼龙,酯,丙烯酸树脂,或橡胶等。
[0021]发明效果
[0022]根据本发明,压缩气体结构的辅助作用提高了建筑物的结构体的压缩强度,增强了支承结构的强度。结果获得了当建筑物的支承结构中的钢材料被限制时,也能够建成具有足够强度的建筑物的良好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所表示的是使用了本发明的支承结构的大厦的示意图。
[0024]图2所表示的是大厦的柱状支承结构中所使用的支承结构单元的示意图。
[0025]图3所表示的是支承结构单元的剖视图。
[0026]图4所表示的是膜状体的其他连接方式示意图。
[0027]图5所表示的是膜状体的别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0028]图6所表示的是与膜状体相连接的内部压力调整装置的示意图。
[0029]图7所表示的是使用支承结构单元构成的大厦的柱状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0030]图8所表示的是支承结构单元的重叠堆积状态的剖视图。
[0031]图9所表示的是支承结构单元的一种固定方法的示意图。
[0032]图10所表示的是内外两重的柱状体的示意图。
[0033]图11所表示的是被用于大厦的柱状支承结构中的其他支承结构单元的示意图。
[0034]图12所表示的是使用其他支承结构单元构成的大厦的柱状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0035]图13所表示的是支承结构单元沿高度方向重叠堆积并横向排列的状态的示意图。
[0036]图14所表示的是在结构单元设置底面部以及顶面部时的示意图。
[0037]图15所表示的是具有桁架结构的金属制结构体单元的其他构成示意图。
[0038]图16所表示的是用于说明大厦I的柱状支承结构的其他构成的示意图。
[0039]图17所表示的是用于说明大厦I的柱状支承结构的其他构成的剖视图。
[0040]图18所表示的是在筒状体内沿径向方向配置了多个膜状体的形态的示意图。
[0041]图19所表示的是在筒状体内沿径向方向配置了多个膜状体的其他形态的示意图。
[0042]图20所表示的是用于说明大厦的柱状支承结构的其他构成的示意图。
[0043]图21所表示的是用于说明大厦的柱状支承结构的其他构成的剖视图。
[0044]图22所表示的是用于说明大厦的柱状支承结构用于风力发电塔中的示意图。
[0045]图23所表示的是用于说明大厦I的其他柱状支承结构的第一种构成图。
[0046]图24所表示的是用于说明大厦I的其他柱状支承结构的第二种构成图。
[0047]图25所表示的是用于说明于大厦I的其他柱状支承结构的第三种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图1所表示的是使用了本发明的支承结构的大厦I的示意图。
[0049]所示的大厦I是公寓用建筑物,其构成为四角形截面、向高度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该大厦I是由柱状支承结构构成的。
[0050]图2所表示的是大厦I的柱状支承结构中所使用的支承结构单元的示意图。支承结构单元3具备:结构体单元5,其由刚性框架结构的金属制成;膜状体7,其与该结构体单元5相连接,由弹性可形变的强化塑料制成。结构体单元5具有:四根支柱9 ;四根上侧梁11,上侧梁11在支柱9的上端部,将相邻的支柱9相连接;四根下侧梁13,下侧梁13在支柱9的下端部,将相邻的支柱9相连接。并且,膜状体7形成为袋状长方体形状,该袋状长方体形状和由四根支柱9,四根上侧梁11以及四根下侧梁13所形成的长方体形状的内部空间几乎相同,压缩气体被封入膜状体7内部,配置于结构体5的内部空间内。在膜状体7的上表面15的外周边缘部,形成有四个上侧缠绕片17,并且,在下表面19的外周边缘部,形成有四个下侧缠绕片21,如图3所示,膜状体7通过其上侧缠绕片17缠绕在上侧梁13上被固定,下侧缠绕片21缠绕在下侧梁13上被固定,从而与结构体单元5相连接。上侧缠绕片17固定于上侧梁11以及下侧缠绕片21固定于下侧梁13的固定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使用粘合剂进行固定。通过上侧缠绕片17和下侧缠绕片21控制膜状体7的上下方向(垂直方向)的膨胀,将其压缩于上下方向,并被固定于上侧梁11以及下侧梁13,从而对支柱9起到上下方向拉伸荷载的作用。此外,膜状体7与结构体单元5也可以按如图4所示的方式相连接,即,各上侧梁11分别被圆筒状上侧连接构件23所包覆,各下侧梁13分别被圆筒状下侧连接构件25所包覆,膜状体7的上表面15所对应的外周边缘部分别用绳索27与各上侧连接构件23捆绑进行连接,下表面19所对应的外周边缘部分别用绳索27与各下侧连接构件25捆绑进行连接。膜状体7与上侧连接构件23以及下侧连接构件25的连接方法,如图5所示,也可以使用钩子进行连接。此外,在结构体单元5中也可以将保护膜状体7的外侧壁材进行固定。
[0051]图6所表示的是与膜状体7相连接的内部压力调整装置的示意图。
[0052]在各膜状体7中,设置有内部压力调整装置31。内部压力调整装置31借助空气流入阀33与膜状体7相连接,其具备:空气罐37,该空气罐37具有空气泵35 ;压力传感器39,该压力传感器39安装于膜状体7的内部用于检测膜状体7的内部压力;压力控制器41,该压力控制器41用于控制空气流入阀33 ;空气排出阀43,其与膜状体7相连接。在此,操作空气泵35对空气罐37内进行加压,其构成为,当通过压力传感器39检测出膜状体7内的压力低于预定压力(例如0.0SMPa)时,则通过压力控制器41打开空气流入阀33,使空气由空气罐37流入膜状体7内。而如果由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到达膜状体7内的预定压力(例如0.1MPa)时,压力控制器41关闭空气流入阀33。而当膜状体7内的压力高于预定压力(例如0.1MPa)时,则能够由空气排出阀43将膜状体7内的空气排出。并且,具有空气泵35的空气罐37可以被多个膜状体7所共同使用,空气泵35可以是空气压缩机。空气排气阀43构成为,其能够通过压力控制器41控制其自动的打开和关闭。压力控制器41构成为可以从外部对其数值设置进行操作,有效的对其设定值进行变更。在此,利用各内部压力调整装置31,将膜状体7内部的压力设定为,从上侧的膜状体7至下侧的膜状体7,压力依次升高。此外,图6中的符号45所表示的是控制膜状体7的内部温度的温度控制器,该温度控制器45根据温度传感器47所检测出的膜状体7的内部温度,反馈至加热器49,对膜状体7内部进行加热控制。在此,当通过温度控制器45对膜状体内进行加热至预定温度时,SP,和外界大气温度相比,只需给膜状体7加热使其内部的温度达到预定值,膜状体7内的压力便会增大,此时,由于膜状体7内部的空气密度小,所以膜状体7在空气中会产生浮力,从而膜状体7的支承作用会增大。
[0053]图7所表示的是使用支承结构单元3构成大厦I的柱状支承结构的示意图。
[0054]大厦I的柱状支承结构的构成为,在支承结构单元3的支柱9的上端放置另一个支承结构单元3的支柱9的下端并将其固定,通过重复进行该固定操作,支承结构单元3沿高度方向逐渐重叠堆积(图7中所示的例子是3层构成)。支承结构单元3的重叠堆积方式如图8所示的那样,下侧的膜状体7的上表面15和上侧的膜状体7的下表面19以挤压密接的状态进行堆积。此外,如图9所示的那样,也可以在支承结构单元3的结构体单元5的支柱9上设置加固用的张线构件51。此外,建筑物I的柱状支承结构中也可以使用如图10所示的由内外两层的柱体53、55所配置形成的支承结构单元3。
[0055]图11所表示的是被用于大厦I的柱状支承结构中的其他支承结构单元的示意图。
[0056]其他支承结构单元57是在支承结构单元3上设置斜支柱59,将金属制结构体单元5制成桁架结构,关于其它方面,由于与支承结构单元3具有相同的构成,所以对和支承结构单元3使用相同的符号的支承结构单元57的部分,省略其说明。此外,如图12所示,与支承结构单元3的构成方式相同,通过将支承结构单元57沿高度方向依次重叠堆积,能够构成大厦I的柱状支承结构。并且,如图13所示,大厦I的柱状支承结构也可以为如下的构成,即,将支承结构单元57沿高度方向重叠堆积并横向排列而构成。此外,如图14所示,可以在结构体单元5上设置底面部61以及顶面部63,可以通过该底面部61以及顶面部63,对膜状体7的上下方向进行压缩。在此,可以单独使用支承结构单元57,例如利用顶面部63能够支承储水槽(参照虚线)。
[0057]图15所表示的是具有桁架结构的金属制结构体单元5的其他构成示意图。
[0058]结构体单元5具备:上侧梁体69,其由L形金属支架67将四根梁65连接成正方形;下侧梁体75,其由L形金属支架67将四根梁71连接成正方形;四根支柱77,其用于连接上侧梁体69和下侧梁体75 ;斜支柱79,其架设在L形金属支架67之间。此外,位于重叠堆积部分的L形金属支架67,其大小能够连接上侧的结构体单元5的下侧梁体75以及下侧的结构体单元5的上侧梁体69。并且,膜状体7的四个上侧缠绕片17缠绕在上侧梁65上被固定,下侧缠绕片21缠绕在下侧梁71上被固定。
[0059]图16所表示的是用于说明大厦I的柱状支承结构的其他构成的示意图。图17所表示的是用于说明大厦I的柱状支承结构的其他构成的剖视图。
[0060]大厦I的柱状支承结构可以为管状结构体83,该管状结构体83是通过将筒状体81沿高度方向重叠堆积,相互固定而构成的具有壳体结构的管状结构体。各筒状体81为具有底面部85的有底体,在管状结构体83的内部,上侧底面部85和下侧底面部85之间形成压力室87。例如,该压力室87可以与内部压力调整装置31相连接,对压力室87内进行加压。此外,可以在筒状体83内配置膜状体,该膜状体在上侧底面部85和下侧底面部85之间以上下方向被压缩的方式构成。而且,如图18,图19所示的那样,在筒状体83内也可以沿径向方向并列配置多个膜状体89、膜状体91、膜状体93、膜状体95、膜状体97、膜状体99、膜状体101、膜状体103、膜状体105。这样,即使一个膜状体损坏时,还能够利用其它的膜状体维持加压状态。此外,在图19中,外侧的膜状体95、膜状体97、膜状体99可以使用热绝缘材料构成,这样,当膜状体被加热时,外侧的膜状体95、膜状体97、膜状体99可以不被加热,而只有内侧的膜状体101、膜状体103、膜状体105被加热。
[0061]图20所表示的是用于说明建筑物的柱状支承结构的其他构成的示意图。图21所表示的是用于说明建筑物的柱状支承结构的其他构成的剖视图。
[0062]大厦I的柱状支承结构可以为管状结构体111,管状结构体111具有单体结构,该单体结构是通过以下的方式构成的,即,将内表面设置有纵向条107和横向条108的筒状体109沿高度方向重叠堆积,并相互固定而构成。各筒状体109具有底面部113,在管状的结构体111的内部,上底面部113和下底面部113之间形成压力室115。例如,该压力室115可以与内部压力调整装置31相连接,对压力室115内进行加压。
[0063]此外,管状的结构体83,111还能够用于建造如图22所表示的风力发电塔117的塔架119。
[0064]图23至图25是对用于大厦I的其他柱状支承结构的构成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在图23中,用于大厦I的柱状支承结构由三根管状结构体83,113排列成三角形,并分别由连接构件121相连接。在图24中,用于建筑物I的柱状支承结构由三个三角形配置的方式构成,上述三角形由管状结构体83,113形成。在图25中,用于建筑物I的柱状支承结构由多个三角形配置的方式构成,上述三角形由管状结构体83,113形成。
[0065]产业h的可利用件
[0066]本发明的结构体除了用于大厦,公寓,普通住宅,风力发电设备和蓄水设备之外,还能够适用于信号站、灯塔或展望台等所有种类的建筑物。
[0067]符号说明
[0068]2 大厦
[0069]3 支承结构单元
[0070]5 结构体单元
[0071]7 膜状体
[0072]9 支柱
[0073]11上侧梁
[0074]13下侧梁
[0075]15膜状体的上表面
[0076]17上侧缠绕片[0077]19膜状体的下表面
[0078]21下侧缠绕片
[0079]23上侧连接构件
[0080]25下侧连接构件
[0081]27绳索
[0082]29钩子
[0083]31内部压力调整装置
[0084]33进气阀
[0085]35空气泵
[0086]37空气罐
[0087]39压力传感器
[0088]41压力控制器
[0089]43排气阀
[0090]45温度控制器
[0091]47温度传感器
[0092]49加热器
[0093]51张线构件
[0094]53圆柱体
[0095]55圆柱体
[0096]57支承结构单元
[0097]59斜支柱
[0098]61底面部
[0099]63上面部
[0100]65梁
[0101]67L形金属支架
[0102]69上侧梁体69
[0103]71梁
[0104]75梁体
[0105]77支柱
[0106]79斜支柱
[0107]81筒状体
[0108]83具有壳状结构的管状结构体
[0109]85底面部
[0110]87压力室
[0111]89膜状体
[0112]91膜状体
[0113]93膜状体
[0114]95膜状体
[0115]97膜状体[0116]99膜状体
[0117]101膜状体
[0118]103膜状体
[0119]105膜状体
[0120]107条
[0121]108横向条
[0122]109筒状体
[0123]111管状结构体
[0124]113底面部
[0125]115压力室
[0126]117风力发电塔
[0127]119塔架
[0128]121连接构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结构体,该结构体为具有桁架结构、刚性框架结构、单体结构以及壳体结构等的建筑物结构; 压缩气体结构,该压缩气体结构设置于上述结构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气体结构以能够对上述结构体施加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的方式设置于该结构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气体结构是在上述结构体内部所形成的压力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气体结构为膜状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膜状体通过在被上述结构体施加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的状态下与该结构体连接,对上述结构体施加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膜状体的构成为,其上表面或者上表面的外周与上述结构体的上表面承受部相连接,并且,下表面或者下表面的外周与上述结构体的下表面承受部相连接,上述膜状体承受来自上述结构体的上述上表面承受部以及上述下表面承受部的垂直方向的压缩荷载,被压缩于上述上表面承受部以及上述下表面承受部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气体结构设置有检测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以及调整内部压力的压力控制器。
8.一种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具有: 结构体,该结构体为具有桁架结构、刚性框架结构、单体结构以及壳体结构等的建筑物结构; 压缩气体结构,该压缩气体结构以能够对上述结构体施加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结构体; 上述压缩气体结构被拆分或分割成多个压缩气体结构部,上述各压缩气体结构部以能够对上述结构体施加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的方式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压缩气体结构部以向高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被依次配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气体结构部是在上述结构体内部所形成的压力室。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气体结构部是膜状体,该膜状体通过在被上述结构体施加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的状态下与该结构体相连接,对上述结构体施加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膜状体的构成为,其上表面或者上表面的外周与上述结构体的上表面承受部相连接,并且,下表面或者下表面的外周与上述结构体的下表面承受部相连接,上述膜状体承受来自上述结构体的上述上表面承受部以及上述下表面承受部的垂直方向的压缩荷载,被压缩于上述上表面承受部以及上述下表面承受部之间。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气体结构部的内部压力设定为,下侧的上述压缩气体结构部的内部压力高于上侧的上述压缩气体结构部的内部压力。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气体结构部的内部压力设定为,压缩气体结构部越往下其内部压力越高。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气体结构部设置有检测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以及调整内部压力的压力控制器。
16.一种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支承结构单元,上述各支承结构单元具有: 结构体单元,该结构体单元为具有桁架结构、刚性框架结构、单体结构以及壳体结构等的建筑物结构; 压缩气体结构部,该压缩气体结构部设置于该结构体单元。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气体结构部以能够对上述结构体单元施加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的方式设置于该结构体单元。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支承结构单元以向高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被依次配置。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气体结构部是在上述结构体单元内部所形成的压力室。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气体结构部为膜状体。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膜状体通过在被上述结构体单元施加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的状态下与该结构体单元连接,对上述结构体单元施加垂直方向的拉伸荷载。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膜状体的构成为,其上表面或者上表面的外周与上述结构体单元的上表面承受部相连接,并且,下表面或者下表面的外周与上述结构体单元的下表面承受部相连接,上述膜状体承受来自上述结构体单元的上述上表面承受部以及上述下表面承受部的垂直方向的压缩荷载,被压缩于上述上表面承受部以及上述下表面承受部之间。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压缩气体结构部的内部压力设定为,下侧的上述支承结构单元的内部压力高于上侧的上述支承结构单元的内部压力。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结构单元的上述压缩气体结构部的内部压力被设定为,越往下其内部压力越闻。
25.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建筑物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压缩气体结构部设置有检测内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以及调整内部压力的压力控制器。`
【文档编号】E04B1/34GK103703193SQ201280036079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1日
【发明者】远藤达也 申请人:远藤达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