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立体存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物品立体存储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1890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车辆立体存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物品立体存储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总体来说涉及物品立体存储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纵向梳齿式立体存储及交换方式的车辆立体存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物品立体存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中城市私人拥有汽车数量的迅猛递增,由此引起的停车困难成为困扰当地政府和单位重要难题,而发展和使用立体停车对解决城市的静态交通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行业内外的关注,发展和使用立体车库是未来解决停车困难的一种必然性趋势。

但传统的大型立体停车库多采用集中密集存储的方式,对占地面积、出入口周转场地、地基基础等要求相对较高,推广起来存在一定的条件限制,如何更好的利用和挖掘现有零散停车位置的存储潜力,成为了新的课题。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高空间利用率,结构简单的车辆立体存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高空间利用率,结构简单的物品立体存储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现有路面停车位有限的前提下,如何有效的利用高度空间,进行车辆的立体存储,解决目前停车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立体存储系统,包括结构支架、固定载车架、升降架和纵移载车台;所述结构支架概呈竖向设置,多个所述固定载车架安装于所述结构支架上层,所述结构支架下层为依次排列的多个停车空间;所述固定载车架具有载车板,所述载车板上为停车空间,所述载车板的承载区为疏齿结构;所述升降架安装于一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上层未安装所述固定载车架;所述升降架具有能在所述结构支架下层与上层间升降的载车板,所述载车板的承载区为疏齿结构;借此所述升降架提升车辆至上层,或从上层下降车辆至下层;所述纵移载车台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结构支架上层,所述纵移载车台具有能与所述固定载车架和/或升降架的载车板进行车辆交接的上托架,所述上托架的托车区为疏齿结构;所述纵移载车台带动所述上托架,以将升起后所述升降架上的车辆放入其中一所述固定载车架上;或,所述纵移载车台带动所述上托架将其中一所述固定载车架上的车辆放入升起后的所述升降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纵移载车台还包括纵移架,所述纵移架整体围绕所述固定载车架及其停车空间,所述纵移架形成有对应所述固定载车架和升降架的纵向缺口,所述上托架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纵移架内部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固定载车架和升降架的载车板两侧为承载区,所述承载区底部具有通过空间;所述纵移载车台带动所述上托架能在所述通过空间中纵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固定载车架和升降架的承载区为开口向外的疏齿结构,所述托车架的托车区是开口向内的梳齿结构,借此所述上托架能向上或向下通过所述固定载车架和升降架上承载区。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固定载车架还具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结构支架,所述支撑臂另一端横向延伸并承托所述载车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升降架还具有支撑臂和第一升降驱动,所述升降架支撑臂一端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结构支架,所述升降架支撑 臂另一端横向延伸并承托所述载车板;所述第一升降驱动带动所述升降架支撑臂进行上升或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结构支架具有概呈竖向设置的基面架,所述基面架顺纵向延伸一定长度;所述基面架安装有纵向的第一导轨,所述基面架还安装有概呈竖向的第二导轨;所述纵移载车台通过所述第一导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基面架上层,所述升降架通过所述第二导轨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基面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纵移载车台还包括纵移驱动和第二升降驱动,所述纵移驱动带动所述纵移架进行纵向移动,所述第二升降驱动能带动所述上托架在一低位和一高位间进行上升或下降;所述上托架的低位对齐所述固定载车架和升降架的载车板的底部的通过空间,所述上托架的高位高于所述固定载车架的停车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还具有电控系统,所述电控系统控制所述升降架和纵移载车台的运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控系统以电机或液压驱动所述升降架和纵移载车台。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控系统通过多个检测器检测所述固定载车架、升降架和纵移载车台的运作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检测器为光栅、光幕、红外线及/或超声波检测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上述车辆立体存储系统的使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将车辆停入所述出入口处的所述升降架的载车板;

所述升降架上升,将车辆提升至上层位置;

所述纵移载车台纵向移动至所述出入口处,所述上托架进入所述升降架的载车板下部;

所述上托架上升,所述上托架的托车区的疏齿结构向上穿过所述升降架的载车板的疏齿结构,将车辆抬起;

所述上托架上升至高于所述固定载车架停车空间的高位;

所述纵移载车台纵向移动至一未停车辆的所述固定载车架处;

所述上托架下降,所述上托架的托车区的疏齿结构向下穿过所述固定载车架的载车板的疏齿结构,将车辆放置于所述固定载车架的载车板;

完成车辆存储;

在车辆取出时,上述步骤反向操作。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车辆立体存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仅需在上层增设固定载车架和纵移载车台,并利用升降架进行车辆的升降,便可在一地面的侧向空间上方增加一层或多层停车空间,可成倍增加储存空间。而且不会改变原有侧向停车位,驾驶者可以不改变原停车习惯,能直接以侧方位停车的方式进入下层车位或升降架中。并且,纵移载台通过疏齿结构与固定载台、升降架进行车辆交接,利用疏齿结构可通过上下运动进行直接交接,车辆位移中不需要转向或横移。简化了车辆交接机构的结构,并提高了车辆存取效率。使得原有停车位置上部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物品立体存储系统,包括结构支架、固定载架、升降架和纵移载台;所述结构支架概呈竖向设置,多个所述固定载架对齐为一纵列或多纵列安装于所述结构支架一个上层面或多个上层面,所述结构支架下层为依次排列的多个储物空间;所述固定载架具有载板,所述载板上为储物空间,所述载板的承载区为疏齿结构;所述升降架安装于一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上层未安装所述固定载板;所述升降架具有能在所述结构支架下层与上层间升降的载板,所述载板的承载区为疏齿结构;借此所述升降架提升物品至上层,或从上层下降物品至下层;所述纵移载台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结构支架上层,一所述固定载架纵列配置有至少一所述纵移载台,所述纵移载台具有能与所述固定载架和/或升降架的载板进行物品交接的上托架,所述上托架的承载区为疏齿结构;所述纵移载台带动所述上托架,以将升起后所述升降架上的物品放入其中一所述固定载架上;或,所述纵移载台带动所述上托架将其中一所述固定载架上的物品放入升起后的所述升降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纵移载台还包括纵移架,所述纵移架整体围绕所述固定载架及其储物空间,所述纵移架形成有对应所述固定载台和升降架的纵向缺口,所述上托架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纵移架内部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固定载架和升降架的载板两侧为承载区,所述承载区底部具有通过空间;所述纵移载台带动所述上托架能在所述通过空间中纵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固定载架和升降架的承载区为开口向外的疏齿结构,所述托架的托车区是开口向内的梳齿结构,借此所述上托架能向上或向下通过所述固定载架和升降架上承载区。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物品立体存储系统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仅需在上层增设固定载台和纵移载台,并利用升降架进行物品的升降,便可在一地面的侧向空间上方增加一层或多层储存空间,可成倍增加储存空间。并且,纵移载台通过疏齿结构与固定载台、升降架进行物品交接,利用疏齿结构可通过上下运动进行直接交接,简化了物品交接机构的结构,并提高了物品交接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辆立体存储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辆立体存储系统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辆立体存储系统的升降架提升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向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辆立体存储系统的上托架提升至高位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辆立体存储系统的纵移架移至车位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辆立体存储系统的上托架将车辆放至车位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结构支架;11基面架;12.基础架;13.下导轨;14.中导轨;15.上导轨;

2.固定载车架;21.载车板;210.平台;211.承载区;213.通过空间;22.横臂;23.竖臂;

3.升降架;31.支撑臂;311.横臂;312.竖臂;313.通过空间;32.载车板;320.平台;321.承载区;

4.纵移载车台;41.纵移架;410.纵向缺口;42.上托架;421.托车区;43.第二升降驱动;44.第一滚轮;45.第二滚轮;46.第三滚轮;

5.地面基础;

6.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件、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的各方面。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并不完全依赖车辆的固有属性,本发明的如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存储系统不仅能适用于车辆,还可以适用于仓库或其它场合中进行货物的立体存储,因此,本发明也可以理解是提供了一种物品立体存储系统。物品可包括车辆以及其它货物,并不以此为限。

其中实施例主要的技术思路如下:提供一物品立体存储系统,主要包括结构支架、固定载车架、升降架和纵移载车台。

其中结构支架固定于基础上可概呈竖向设置,根据结构设计需要,结构支架可相对于垂面具有一定的整体式或部分区域的倾角,利用结构支架向上支撑多个载架,以期利用高度方向的立体空间。可利用多个固定载架对齐为水平方向上的一纵列或多纵列,并安装于结构支架一个上层面或多个上层面上,当然,结构支架最下层仍可以利用,可以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储物空间。

其中固定载架上具有载板,载板上便为储物空间。可利用多个横臂承托于各自独立的载板,形成一列上的多个固定载架;其实应当理解是,水平方向一个纵列中多个固定载架,也可以利用结构件加工为一整体,仅需考虑载板能与纵移载台进行物品交换即可。载板的承载区可选择为疏齿结构,疏齿结构是沿纵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杆,各支撑杆间的间隔可恰供另一疏齿结构穿过。如此便能利用另一承载区上的疏齿结构上升或下降进行快速的物品交换。由于采用疏齿结构,所以并不完全依赖车辆的固有属性。

基于上述思路,升降架需安装于一出入口,出入口上层未安装固定载板;以便以升降架上升后,能与其它固定载架平齐。升降架具有能在结构支架下层与上层间升降的载板,这里载板的承载区同样选择为疏齿结构;借此升降架便能提升物品至上层,或从上层下降物品至下层。

基于上述思路,纵移载台需要可纵向滑动地设置于结构支架上层,以便在各固定载架上进行物品取放,纵移载台位于结构支架上层是为了能对上层固定载架进行操作,但其也可选择以外侧支撑于地面进行滑动,另一侧不限于是支撑结构支架上。这里一固定载架纵列上可配置有一个纵移载台,也可配置更多。纵移载台具有能与固定载架和/或升降架的载板进行物品交接的上托架,上托架的承载区为疏齿结构;纵移载台带动上托架,以将升起后升降架上的物品放入其中一固定载架上;或,纵移载台带动上托架将其中一固定载架上的物品放入升起后的升降架上。

如此,仅需在上层增设固定载台和纵移载台,并利用升降架进行物品的升降,便可在一地面的侧向空间上方增加一层或多层储存空间,可成倍增加储存空间。并且,纵移载台通过疏齿结构与固定载台、升降架进行物品交接,利用疏齿结构可通过上下运动进行直接交接,简化了物品交接机构的结构,并提高了物品交接效率。

基于上述思路,纵移载台还包括纵移架,纵移架选择是整体围绕固定载架及其储物空间外的架体,当然,为了进行纵向移动,纵移架形成有对应固定载台和升降架的纵向缺口,上托架可升降地安装于纵移架内部两侧。纵向缺口外的架体可通过滚轮与结构支架上的限位导轨进行配合,以保护结构强度。

基于上述思路,其中的固定载架和升降架的承载区为开口向外的疏齿结构,托架的托车区是开口向内的梳齿结构,借此上托架能向上或向下通过固定载架和升降架上承载区。另外,固定载架和升降架的载板两侧可为承载区,承载区底部选择具有通过空间;以此,纵移载台带动上托架能在通过空间中纵向移动。以此,上托架不会与固定载架和升降架干涉,纵移载台能纵向移动。而且,能通过这个空间方便进行物品交接,可作为上托架纵向进入和退出的通道。当然,应该理解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选择其它手段实现纵向进入和退出的通道。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以下结合附图,针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立体存储系统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辆立体存储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辆立体存储系统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作为示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立体存储系统,主要包括结构支架1、固定载车架2、升降架3和纵移载车台4。

选择在公路或小区等场所的路边停车场安装结构支架1,结构支架1在道路内侧纵向延伸,结构支架1具有概呈竖向设置的基面架11和位于地面基础5内的基础架12。举例来讲,结构支架1可由型钢焊接而成,但应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借用现有路侧建筑物的立侧面来形成结构支架1;或也可由其它达到结构要求的所有形式来实现,例如以钢筋混凝土在路侧进行一体浇筑形成,或由其它复合材料一体成型。基面架11可垂直于地面,也可相对于垂面具有一定倾角,以达到结构设计需求为目的可进行灵活选择。基面架11上层空间还可安装有纵向的第一组导轨;第一组导轨包括下导轨13、中导轨14和上导轨15。基面架11还可在一出入口位置安装有概呈竖向的第二组导轨。基面架11上层空间还可预装多个对应固定载车架2的固定连接机构。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辆立体存储系统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辆立体存储系统的上托架提升至高位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在图5中能显示固定载车架2的侧面结构示意,在此结合图2和图5举例说明如下:

选择以多个固定载车架2安装于基面架11的上层空间,基面架11下层可为依次排列的多个停车位,下层这些停车位可为原有停车位形式,可不进行变动,车辆6仍能直接以侧方位停车方式进入。固定载车架2沿纵向依次排列,以形成位于原有停车位上层的一纵列停车位,这些纵列停车位与下层停车位形式基本对应,多个停车位可以是顺纵向首尾依次相接,以期充分利用高度方向的立体空间进行停车,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讲,各固定载车架2可包括支撑臂和载车板21,支撑臂可由一体成型的横臂22和竖臂23组成,横臂22一内端可通过连接结构固定安装于基面架11,横臂22另一端可横向延伸并与竖臂23底端连接,竖臂23向上延伸一段距离,以向上承托载车板21,使得载车板21与横臂22间隔一定距离,以便在载车板21下部与横臂22之间形成一通过空间213。载车板21两侧可为承载区211,承载区211可为开口向外的疏齿结构,疏齿结构是沿纵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杆,各支撑杆间的间隔可恰供另一疏齿结构穿过。其实应当理解是,在水平方向上的一纵列的多个固定载车架2,也可以利用结构件加工为一整体,仅需配合设置载车板21以能与纵移载车台4进行车辆6的交换即可。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辆立体存储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辆立体存储系统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车辆立体存储系统的升降架提升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向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在此结合图1和图4举例说明如下:

选择在某一下层停车位的上方留空,以形成一出入口,升降架3可安装于此出入口,出入口上层未设置固定载车架2。举例来讲,升降架3主要包括支撑臂31、载车板32和第一升降驱动(图中未示出)。升降架3主体结构可与固定载车架2基本相同,升降架3向上升至上层与固定载车架2对齐后,纵向上基本与固定载车架2形状对齐。区别之外主要在于,升降架3的横臂311内侧端通过第二组导轨可滑动地安装于基面架11,第一升降驱动可 带动横臂311进行上升或下降。升降架3的竖臂312上的载车板32的平台320两侧同样为承载区321,承载区321同样可为开口向外的疏齿结构,承载区321可为开口向外的疏齿结构,疏齿结构是沿纵向间隔设置的支撑杆,各支撑杆间的间隔可恰供另一疏齿结构穿过。载车板32与横臂311间隔一定距离,以便在载车板32下部与横臂311之间形成一通过空间313。

在此结合图1和图4举例说明如下:可设置一组或多组纵移载车台4在上层停车空间,纵移载车台4可通过第一组导轨可滑动地设置于基面架11,以便对上层一纵例的各固定载车架2上进行车辆6取放。纵移载车台4位于结构支架1上层是为了能对上层各固定载车架2上的车辆6进行操作,但其也可选择以外侧支撑于地面进行滑动,另一侧不限于是支撑在结构支架1上。举例来讲,纵移载车台4包括纵移架41、上托架42、纵移驱动(未示出)和第二升降驱动43。

纵移架41可选择为整体围绕固定载车架2及其停车空间的形状,以便能在纵向上进行移动,并且不会与固定载车架2及其停车空间干涉。纵移架41的架体选择是型钢焊接而成的截面呈口字形的架体,而且纵移架41架体形成有对应固定载车架2和升降架3和停车空间的纵向缺口410。纵移架41整体上可呈方形框架结构,每一侧面的架体内可通过斜撑或桁架进行加强,纵向缺口410是指沿纵向上留空,无任何架体结构,以便载车架2与升降架3的横臂22、311可在纵向缺口410中通过。位于纵向缺口410下侧的纵移架41架体设置有第一滚轮44,位于纵向缺口410上侧的纵移架41架体设置有第二滚轮45,纵移架41架体对应结构支架1顶部设置有第三滚轮46。第一滚轮44能在结构支架1的下导轨13上沿纵向限位滑动;第二滚轮45能在结构支架1的中导轨14上沿纵向限位滑动;第三滚轮46能在结构支架1的上导轨46上沿纵向限位滑动。借此,对纵移架41进行辅助地结构支撑。

参照图4至图7所示,上托架42可上下滑动地安装于纵移架41内侧,上托架42具有至少两个托车区421,两个托车区421分别从两侧向内延伸,托车区421设置为能向上或向下通过固定载车架2和升降架3上承载区211、321的梳齿结构,梳齿结构开口向内,疏齿结构是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杆,各支撑杆间的间隔可恰供另一疏齿结构穿过。

可利用一纵移驱动带动(图中未示出)纵移架41进行纵向移动。而安装在纵移架41上的第二升降驱动43能带动上托架42在一低位和一高位间进行上升或下降(参照图5至图7)。上托架42的低位对齐固定载车架2和升降架3载车板21、32的通过空间213、313处,上托架42的高位高于固定载车架2的停车空间。纵移驱动可选择为电机带动的驱动齿轮,也可为电机圈筒及其带动的绳索,第一组导轨上可设置相应的配合机构。如图所示,第二升降驱动43可为电机圈筒及其带动的绳索,电机圈筒固定于纵移架41架体上,绳索通过导轮分别连接两个托车区421,以便升降两个托车区421。第二升降驱动43当然也可选择为液压缸、气缸、丝杠等直线驱动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立体存储系统还具有电控系统(图中未示意),电控系统可具有智能控制器和驱动执行模块,以电控系统智能控制所述升降架3和纵移载车台4的运作。驱动执行模块可选择以电机或液压驱动控制升降架3和纵移载车台4。

进一步地,电控系统还可通过多个检测器(图中未示意),以检测所述固定载车架2、升降架3和纵移载车台4的运作状态,比如:升降架3和固定载车架2上均可设置有车无车检测器,而在车辆交接相关设备上,可安装到位检测器,比如,托车区421与承载区211、321之间,或上托架42的低位和高位的到位检测,或纵移架41相对于升降架3和固定载车架2的到位检测。检测器例如可为:光栅、光幕、红外线及/或超声波检测器。可利用智能控制器、驱动执行模块和检测器,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立体存储系统进行智能的编程控制,以简化操作、提高效率和保证安全。

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立体存储系统的使用方法举例说明如下:使用方法可包括如下主要步骤:

确认升降架3下降至所述出入口处下层低位,见图1状态;

如图1所示,可选择以侧方向停车的方式将车辆6停入出入口处的升降架3的载车板32上;

如图3所示,以第一升降驱动带动升降架3沿第二组导轨上升,将车辆6提升至上层位置,在上层位置升降架3与同一层上的固定载车架2对齐,固定载车架2与升降架3的横臂22、311与纵移架41的纵向缺口410对齐;固定载车架2与升降架3的通过空间213、313与纵移架41的上托架42对齐;

如图3所示,并参照图2,以纵移驱动带动纵移载车台4纵向移动至出入口处,上托架42进入升降架3的通过空间313;

如图5所示,第二升降驱动43带动上托架42上升,上托架42的托车区421的疏齿结构向上穿过所述升降架3的载车板32的疏齿结构,将车辆6抬起;并且上托架42上升至高于固定载车架2停车空间的高位;以便于纵向移动中不会与原停放的车辆发生干涉;完成交接后的升降架3可选择下降至下层,以便于继续停车;

如图2所示,以纵移驱动带动纵移载车台4纵向移动至一未停车辆6的一固定载车架2处;

如图7所示,第二升降驱动43带动上托架42下降,上托架42的托车区421的疏齿结构向下穿过固定载车架2的载车板21的疏齿结构,将车辆6放置于固定载车架2的载车板;如此便可完成一车辆6的存储;

而如果需要将车辆6取出时,只需将上述步骤反向操作即可。

如此,仅需在上层增设固定载车架和纵移载车台,并利用升降架进行物品的升降,便可在一地面的侧向空间上方增加一层或多层停车空间,可成倍增加储存空间。而且不会改变原有侧向停车位,驾驶者可以不改变原停车习惯,能直接以侧方位停车的方式进入下层车位或升降架中。并且,纵移载台通过疏齿结构与固定载台、升降架进行车辆交接,利用疏齿结构可通过上下运动进行直接交接,车辆位移中不需要转向或横移。简化了车辆交接机构的结构,并提高了车辆存取效率。

当介绍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的元件时,术语“一”、“一个”、“该”和“所述”等意图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元件。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等被定义为包含性的并且表示可能具有除了列出元件之外的其他元件。

因为可在上述构造和方法中作出各种变化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上述说明和附图所示的所有内容应被解释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