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在钢厂进行成型加工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1150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钢铁工业、建筑业



背景技术:

钢筋生产、钢筋加工、bim技术、广联达相关软件



技术实现要素:

钢筋生产过程会将钢筋切断,现钢筋生产长度均为对应模数,出场长度为9m与12m。而建筑施工现场需要对钢筋进行下料加工,需要对钢筋进行再次切割,切割后会形成长度过短,不能使用的废料,不仅浪费了材料,也浪费了人工。

钢筋钢厂进行成型加工技术将建筑业下料参数直接提供给钢铁厂,钢铁厂按照下料长度进行生产切断,并将钢筋加工成形后运至施工现场。此方法可以避免钢筋下料部分材料损失,有利于钢厂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厂,有助于钢厂精细化管理及收益提高,同时可以降低施工企业成本并缩短工期。

具体实施方式:

1、建筑施工企业使用bim软件或者广联达下料软件对图纸钢筋进行下料计算;

2、建筑施工企业根据施工进度将下料数据提供给钢厂,并提供需用计划;

3、钢厂根据建筑施工企业提供的进度计划及下料数据进行分部位钢筋生产(1、钢筋生厂中按照下料长度进行切断;2、使用机械将钢筋进行弯折处理;3、使用机械钢筋进行直螺纹接头加工;4、将钢筋进行分部位打包),并将钢筋安构件进行挂牌标记(按照建筑施工单位提供下料资料进行部位及二维码标识,便于部位明确及查收),并根据现场需求情况进行有计划进场;

4、建筑施工企业根据下料数据及进度计划接收钢筋;

5、建筑施工企业按照钢筋部位进行现场绑扎。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专利名称为《钢筋在钢厂进行成型加工技术》。所述技术领域为钢铁工业及建筑业。现阶段钢厂会按照9m及12m模数进行钢筋生产。而建筑施工现场需要钢筋长度大多并不是标准模数,需要对钢筋进行再次切割。切割后会形成长度过短无法使用的废料。一般钢筋损耗率为2.5%,其中主要为此部分损耗,不仅造成钢筋浪费,同时也浪费了人工。本技术将将钢筋加工环节转移到钢厂进行。可以完全避免钢筋下料损失,节约钢筋;同时有利于钢厂进行机械化加工,增加钢厂利润的同时降低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由于钢筋加工时间较长及施工场地限制,将加工部分进行转移有利于建筑工期的压缩。

技术研发人员:刘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蒲;张文华;尹亮
技术研发日:2016.04.11
技术公布日:2017.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