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管桩高效自动切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519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管桩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高效自动切割设备。



背景技术:

在管桩生产中,一般的生产的管桩具有标准性质,但是在有些时候建筑时所需要的管桩的高度比较低,则需要对管桩进行切割,管桩的切割一般的采用小型的切割机进行人工切割,这样浪费了人力资源,且采用小型切割机对管桩进行切割时容易切割到对管桩支撑的支撑块,容易损坏到切割机,并且在切割时无法对切割轮进行有效的缓冲作用,容易对切割轮造成损坏,缩短其使用寿命,且生产效率低下。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混凝土管桩高效自动切割设备。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管桩高效自动切割设备,所述混凝土管桩高效自动切割设备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左右两侧的支架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上的电机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上方的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上的切割轮装置、位于所述切割轮装置下方的支撑装置及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上方左右两侧的固定装置,所述底板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下方的第一滚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底板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上端的第二滚轮,所述支架装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一侧的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另一侧的第一横杆、位于所述第一横杆下方的第二固定杆、第一弯曲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端的第二横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端部的第三滚轮、位于所述第二横杆下方的第二弯曲杆,所述电机装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电机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上,所述电机装置包括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上的第一输出轴、位于所述第一电机上方的第三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电机下方的第四固定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上的第一拉线,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升降杆、位于所述升降杆左右两侧的第一竖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板一侧的第五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板另一侧的限定块、位于所述升降杆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之间的第一固定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下方的第二拉线,所述切割轮装置包括框架、位于所述框架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收容于所述框体内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下方的第一移动板、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下方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板下方的第二竖杆、位于所述第二竖杆左右两侧的第四弹簧、位于所述第四弹簧下方的第二移动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下端的切割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左右两侧的第六固定杆、第五弹簧、位于所述第五弹簧上方的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板左右两端的第一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的第二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下方的第六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下方的第七弹簧、第二固定环及位于所述支撑板内的支撑块,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二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上的第二输出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第三拉线、位于所述第三拉线下方的第三竖杆、设置于所述第三竖杆上端的第四滚轮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拉线一端的支撑辊。

所述第一支撑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下方,所述第一支撑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滚轮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设有四个,所述第一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滚轮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竖杆枢轴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横杆枢轴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弯曲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电机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四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顶靠在所述第二滚轮上。

所述第一竖板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竖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五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五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竖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限定块设有两个,所述限定块位于所述第一竖板之间,所述限定块呈长方体,所述限定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升降杆位于所述第一竖板之间,所述升降杆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竖板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杆位于所述限定块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升降杆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升降杆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环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固定环的两端与所述升降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升降杆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拉线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顶靠在所述第三滚轮上。

所述框架的横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框架的上表面与所述升降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三个,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框架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侧面与所述框架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的下端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二移动板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竖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移动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竖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切割轮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竖杆枢轴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杆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六固定杆呈倾斜状,所述第六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五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固定板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六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的下端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七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七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的下端绕过所述第二滚轮且与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呈竖直状,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三竖杆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的上端设有第五凹槽,所述第四滚轮呈圆柱体,所述第四滚轮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三竖杆枢轴连接。

所述第三拉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拉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辊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辊呈圆柱体且位于所述支撑板内,所述支撑辊与所述支撑板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撑辊位于所述支撑块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辊上设有第六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混凝土管桩高效自动切割设备使用方便,能够对管桩进行有效的支撑固定作用,防止切割时左右滚动,并且切割时可以防止切割到支撑辊,进而防止对切割机造成损坏,并且切割时对切割轮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在保证切割轮对管桩进行正常切割的前提下,对切割轮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混凝土管桩高效自动切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混凝土管桩高效自动切割设备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混凝土管桩高效自动切割设备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左右两侧的支架装置2、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2上的电机装置3、位于所述支架装置2上方的定位装置4、设置于所述定位装置4上的切割轮装置5、位于所述切割轮装置5下方的支撑装置6及设置于所述支撑装置6上方左右两侧的固定装置7。

如图1所示,所述底板1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底板1上设有位于其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支撑杆1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下方的第一滚轮1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上的第一固定杆13、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左右两侧的第一竖杆14、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杆14上端的第二滚轮15。所述第一支撑杆11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下方,所述第一支撑杆1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上端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下端设有第一凹槽111,所述第一凹槽11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滚轮12设有两个,所述第一滚轮1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滚轮12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111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滚轮12可以在所述第一凹槽111内旋转。所述第一固定杆13设有四个,所述第一固定杆13呈倾斜状,所述第一固定杆13的上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1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1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竖杆1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杆14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杆14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滚轮15设有两个,所述第二滚轮15呈圆柱体,所述第二滚轮15收容于所述第二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竖杆14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滚轮15可以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架装置2包括第一支架2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1一侧的第二支架2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1另一侧的第一横杆23、位于所述第一横杆23下方的第二固定杆24、第一弯曲杆25、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21上端的第二横杆26、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杆26端部的第三滚轮28、位于所述第二横杆26下方的第二弯曲杆27。所述第一支架21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2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1的上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支架22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22的一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3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2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23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通孔231,所述第一通孔231呈方形。所述第二固定杆24呈倾斜状,所述第二固定杆24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2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25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弯曲杆2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横杆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曲杆2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26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杆2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横杆26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凹槽261,所述第三凹槽26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三滚轮28呈圆柱体,所述第三滚轮28收容于所述第三凹槽261内且与所述第二横杆26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三滚轮28可以在所述第三凹槽261内旋转。所述第二弯曲杆27呈弯曲状,所述第二弯曲杆2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杆2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曲杆2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装置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1上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电机装置3设置于所述支架装置2上。所述电机装置3包括第一电机31、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31上的第一输出轴32、位于所述第一电机31上方的第三固定杆33、位于所述第一电机31下方的第四固定杆34、设置于所述第一输出轴32上的第一拉线35。所述第一电机31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一电机31上设有开关,方便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电机31的侧面与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轴32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输出轴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1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三固定杆3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固定杆3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杆3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34呈倾斜状,所述第四固定杆3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杆3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电机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3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35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231,且顶靠在所述第二滚轮15上。

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装置4包括升降杆45、位于所述升降杆45左右两侧的第一竖板41、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板41一侧的第五固定杆42、位于所述第一竖板41另一侧的限定块43、位于所述升降杆45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44、位于所述第一弹簧44之间的第一固定环46、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环46下方的第二拉线47。所述第一竖板41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竖板41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竖板41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42设有两个,所述第五固定杆42呈倾斜状,所述第五固定杆4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固定杆4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竖板4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限定块43设有两个,所述限定块43位于所述第一竖板41之间,所述限定块43呈长方体,所述限定块4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竖板4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限定块43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竖板41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升降杆4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升降杆45位于所述第一竖板41之间,所述升降杆45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竖板41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杆45位于所述限定块43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4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升降杆45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44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4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架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4的上端与所述升降杆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升降杆45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固定环4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升降杆45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环46呈半圆环状,所述第一固定环46的两端与所述升降杆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4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升降杆45下方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拉线47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环4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47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输出轴3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拉线47顶靠在所述第三滚轮28上。

如图1所示,所述切割轮装置5包括框架51、位于所述框架51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52、收容于所述框体51内的第二弹簧53、位于所述第二弹簧53下方的第一移动板54、位于所述第三支架52下方的第三弹簧55、位于所述第一移动板54下方的第二竖杆57、位于所述第二竖杆57左右两侧的第四弹簧56、位于所述第四弹簧56下方的第二移动板58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竖杆57下端的切割轮59。所述框架51的横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框架51的上表面与所述升降杆4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52设有两个,所述第三支架52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52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杆4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52的另一端与所述框体5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3设有三个,所述第二弹簧53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53的上端与所述框架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5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移动板54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一移动板5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移动板54的侧面与所述框架5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移动板54可以在所述框架51内上下移动。所述第二竖杆57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竖杆57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5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竖杆57的下端设有第四凹槽571,所述第四凹槽57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移动板58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竖杆57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移动板58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二移动板5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竖杆57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5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55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55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支架5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板5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二移动板58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四弹簧56设有两个,所述第四弹簧56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56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板5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5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5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进而可以对所述第二移动板58起到支撑及缓冲的作用。所述切割轮59收容于所述第四凹槽571内且与所述第二竖杆57枢轴连接,使得所述切割轮59可以在所述第四凹槽571内旋转,所述切割轮59与电机连接,使得其可以带动所述切割轮59主动旋转。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6包括第二支撑杆61、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61左右两侧的第六固定杆62、第五弹簧63、位于所述第五弹簧63上方的支撑板64、位于所述支撑板64左右两端的第一固定板65、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板65上的第二固定板66、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65下方的第六弹簧67、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板66下方的第七弹簧68、第二固定环及位于所述支撑板64内的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杆61呈竖直状,所述第二支撑杆6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61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64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杆6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6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六固定杆62呈倾斜状,所述第六固定杆62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杆6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6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63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6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五弹簧63呈竖直状,所述第五弹簧63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63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板6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64呈弯曲状,所述支撑板64具有弹性,使得所述支撑板61发送弯曲变形时,所述支撑板61可以恢复至初始状态。所述第一固定板65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65呈长方体,所述支撑板61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板6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66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66呈长方体,所述第二固定板66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固定板65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66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板65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六弹簧67设有两个,所述第六弹簧67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67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67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65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68设有两个,所述第七弹簧68呈竖直状,所述第七弹簧68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弹簧68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66固定连接,进而可以对所述第一固定板65及第二固定板66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二固定环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环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6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拉线35的下端绕过所述第二滚轮15且与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呈竖直状,所述支撑块的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板6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采用硬度较大的材料,使得切割轮不会将支撑块切开。所述支撑板64采用光滑材料制成,即所述支撑板64采用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制成。所述支撑块的上端设有第七凹槽,防止切割轮59对管桩切割完毕后切割到所述支撑块。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7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板64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装置7包括第二电机71、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71上的第二输出轴72、设置于所述第二输出轴72上的第三拉线75、位于所述第三拉线75下方的第三竖杆73、设置于所述第三竖杆73上端的第四滚轮74及设置于所述第三拉线75一端的支撑辊76。所述第二电机71与电源连接,使其可以正常运行,所述第二电机7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固定板6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输出轴72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输出轴7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机71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电机71带动所述第二输出轴72旋转。所述第三竖杆7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三竖杆7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6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竖杆73的上端设有第五凹槽731,所述第五凹槽731呈长方体状。所述第四滚轮74呈圆柱体,所述第四滚轮74收容于所述第五凹槽731内且与所述第三竖杆73枢轴连接,使得所述第四滚轮74可以在所述第五凹槽731内旋转。所述第三拉线7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出轴7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拉线75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辊76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辊76呈圆柱体且位于所述支撑板64内,所述支撑辊76与所述支撑板64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支撑辊76位于所述支撑块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辊76上设有第六凹槽761,所述第六凹槽761正对所述管桩,从而防止切割轮59切割到支撑辊76。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混凝土管桩高效自动切割设备使用时,首先打开第二电机71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二电机71启动,然后使得所述第二输出轴72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三拉线75被拉紧,然后使得所述支撑辊76在支撑板64内向上滑动,且所述支撑辊76与所述支撑板64滑动,直至所述支撑辊76在支撑板64内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即可。然后将管桩放入到所述支撑板64内,且使得支撑块顶靠在管桩上,然后关闭第二电机71的开关,使得所述支撑辊76在所述支撑板64向下移动,由于第二电机71关闭,且支撑辊76向下移动时需要拉动所述第二输出轴72旋转,所述第二输出轴72旋转需要移动的阻力,进而所述第三拉线75对支撑辊76具有一定的拉力,并且由于支撑板64采用摩擦系数较小的材料制成,使得所述支撑辊76在重力及第三拉线75拉力的作用下使得与支撑板64的内表面发生相对滑动且向下滑动,使得所述第六凹槽761一直正对管桩,直至所述支撑辊76顶靠在管桩上,从而可以对管桩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然后打开与切割轮59连接电机的开关,使得所述切割轮59旋转。然后打开第一电机31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一电机32带动所述第一输出轴32旋转,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拉线35及第二拉线47被拉紧,当所述第一拉线35被拉紧时,所述第二固定环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二固定板66及第一固定板65向下移动,然后使得所述支撑板64的两端向下移动,使得所述支撑板64发生弯曲变形,第五弹簧63、第六弹簧67及第七弹簧68被压缩,然后所述支撑辊76继续向支撑块的方向滑动,使得所述支撑辊76始终顶靠在管桩上,进而可以对管桩始终起到支撑作用,并且由于支撑板64表面光滑,使得所述支撑辊76在所述支撑板64的内表面上滑动,使得第六凹槽761始终正对管桩,使得切割轮在对管桩进行切割时可以收容于第六凹槽761,防止切割到所述支撑辊76,当所述第二拉线47被拉紧时,所述第一固定环44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升降杆45向下移动,所述第一弹簧44被压缩,然后使得所述切割轮装置5向下移动,直至旋转的切割轮59与位于其正下方的管桩接触,然后所述切割轮装置5继续向下移动,使得所述切割轮59对管桩开始进行切割,由于所述第二弹簧53、第三弹簧55及第四弹簧56的设置,使得其对切割轮59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并且由于第二弹簧53、第三弹簧55、第四弹簧56的弹力较大,从而其可以使得切割轮59对管桩顺利的进行切割,并且在对所述管桩进行切割完毕时,所述切割轮59的下端收容于所述第六凹槽761及第七凹槽内,防止切割到所述支撑辊76及支撑块,对其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防止本切割机受到损坏,延长本发明的使用寿命。至此,本发明混凝土管桩高效自动切割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