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122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脚手架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脚手架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建筑领域最常用的设备,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扣件式脚手架,高层建筑在建设过程中随着高度的升高,脚手架也需要随之升高,扣件式脚手架的升高非常麻烦,一般是将下方的脚手架拆除后再在上方重新搭建。该过程非常麻烦,极大地影响了高层建筑的建设效率。

针对现有技术中脚手架在升高过程中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脚手架升降装置,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脚手架在升高过程中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脚手架升降装置,包括:支撑座,固定设置在安装基础上;升降轨道,与脚手架固定连接,其中,支撑座上设置有与升降轨道匹配的限位装置,升降轨道可滑动地卡接在限位装置上使脚手架相对于支撑座能够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一限位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凸起;第二限位板,与第一限位板相对设置,第二限位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凸起;其中,升降轨道具有与第一限位凸起对应的第一轨道槽以及与第二限位凸起对应的第二轨道槽,第一限位凸起嵌入第一轨道槽中,第二限位凸起嵌入第二轨道槽中将升降轨道限制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凸起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限位凸起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二限位凸起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限位凸起处于同一直线上且与两个第一限位凸起相对。

进一步地,脚手架升降装置还包括:顶撑,顶撑的第一端铰接在支撑座上能够在朝向或远离升降轨道的方向转动,脚手架上升或下降至预设高度后,顶撑的第二端顶住升降轨道将升降轨道限制在预设高度。

进一步地,顶撑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以及连接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调节杆,第一支撑部位于顶撑的第一端,第二支撑部位于顶撑的第二端,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分别与调节杆螺接从而能够调节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的间距。

进一步地,顶撑的第二支撑部的上具有弧形的卡槽,升降轨道上每间隔预设距离设置有与卡槽匹配的横杆,脚手架上升或下降至预设高度后,卡槽顶在对应的一个横杆上。

进一步地,脚手架升降装置还包括:防坠装置,设置在支撑座上,用于在升降轨道快速下坠时卡住升降轨道。

进一步地,防坠装置包括:防坠块,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之间,防坠块的下端具有平衡部,使防坠块在初始状态时处于第一预设位置,防坠块的上端具有限制升降轨道向下移动的止挡部,防坠块的侧方具有拨片,升降轨道快速下降时拨动拨片使防坠块由第一预设位置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将止挡部卡在升降轨道的横杆下方限制升降轨道继续向下移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脚手架升降装置,通过将支撑座固定设置在安装基础上,在脚手架上固定连接升降轨道,支撑座上设置有与升降轨道匹配的限位装置,升降轨道可滑动地卡接在限位装置上使脚手架相对于支撑座能够上下移动,从而使脚手架在需要升降时能够整体上下移动,无需拆除后重新安装,极大地提高了建设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脚手架在 升高过程中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升降装置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升降装置的升降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升降装置的支撑座与升降轨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升降装置的支撑座与顶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升降装置的支撑座与防坠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升降装置的其中一种防坠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升降装置的另一种防坠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升降装置的升降轨道正常上升时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升降装置的升降轨道正常下降时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脚手架升降装置的升降轨道快速下坠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脚手架升降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支撑座1和升降轨道2,支撑座1固定设置在安装基础上;升降轨道2与脚手架3固定连接,其中,支撑座1上设置有与升降轨道2匹配的限位装置11,升降轨道2可滑动地卡接在限位装置11上使脚手架3相对于支撑座1能够上下移动。

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脚手架升降装置,通过将支撑座1固定设置在安装基础上,在脚手架3上固定连接升降轨道2,支撑座1上设置有与升降轨道2匹配的限位装置11,升降轨道2可滑动地卡接在限位装置11上使脚手架3相对于支撑座1能够上下移动,从而使脚手架3在需要升降时能够整体上下移动,无需拆除后重新安装,极大地提高了建设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脚手架在升高过程中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具体实施时,支撑座1直接固定安装在建筑混凝土外墙上,升降轨道2通过螺栓与脚手架3的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在支撑座1上设置电动提升设备带动脚手架3升降。

为了保证脚手架3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不会左右或前后晃动,如图2所示,限位装置11包括:第一限位板111和第二限位板112,第一限位板11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凸起113,可选地,第一限位凸起113设 置有两个,两个第一限位凸起113在上下方向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二限位板112与第一限位板111相对设置,第二限位板1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凸起114,可选地,第二限位凸起114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限位凸起114在上下方向处于同一直线上且与两个第一限位凸起113相对;如图3和图4所示,升降轨道2具有与第一限位凸起113对应的第一轨道槽21以及与第二限位凸起114对应的第二轨道槽22,第一轨道槽21和第二轨道槽22的槽口背向设置从而使第一限位凸起113嵌入第一轨道槽21中,第二限位凸起114嵌入第二轨道槽22中,将升降轨道21限制在第一限位板111和第二限位板112之间,脚手架3在随升降轨道21一起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受到第一轨道槽21和第二轨道槽22的限制,从而不会左右或前后晃动。

为了使脚手架3上升或下降至预设高度后能够固定在该预设高度,如图5所示,在支撑座1上设置有可以前后转动的顶撑12,顶撑12的第一端铰接在支撑座1上能够在朝向或远离升降轨道2的方向转动,脚手架3上升或下降至预设高度后,转动顶撑12使顶撑12的第二端顶在升降轨道2上从而阻止升降轨道2下降,使升降轨道2和脚手架3被限制在预设高度。

顶撑12包括第一支撑部121、第二支撑部122以及连接第一支撑部121和第二支撑部122的调节杆123,第一支撑部121位于顶撑12的第一端并与支撑座1铰接在一起,第二支撑部121位于顶撑12的第二端,第二支撑部121为自由端,用于顶在升降轨道2上,第一支撑部121和第二支撑部122分别与调节杆123螺接从而能够相互转动调节第一支撑部121和第二支撑部122之间的间距,使顶撑12调节至需要的长度。

为了使顶撑12能够稳定地顶住升降轨道2,并防止滑脱,顶撑12的第二支撑部122上具有弧形的卡槽124,如图3所示,升降轨道2上每间隔预设距离设置有与卡槽124匹配的横杆23,脚手架3上升或下降至预设高度后,卡槽124顶在对应的一个横杆23上,从而能够防止升降轨道2 从顶撑12上滑脱。

为了防止顶撑12出现故障或者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脚手架3快速下坠发生意外事故,如图6所示,在支撑座1上设置有防坠装置13,防坠装置13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限位板111和第二限位板112之间的防坠块131,如图7或图8所示,防坠块131的下端具有平衡部132,平衡部132重心较低,使防坠块131在初始状态时处于竖直状态,该竖直状态为第一预设位置,防坠块131的上端具有限制升降轨道2向下移动的止挡部133,防坠块131的侧方具有拨片134,如图9所示,升降轨道2在正常上升时,升降轨道2上的横杆23带动拨片134向上转动,从而使整个防坠块131向后转动,不会对升降轨道2的上升产生影响;如图10所示,升降轨道2在正常下降时,横杆23将拨片134向下压,使防坠块131向前转动,防坠块131转过一定角度时,在下部平衡部132的作用下,会重新恢复到初始的第一预设位置,从而不会对升降轨道2的正常下降产生影响。如图11所示,当脚手架3发生坠落时,由于速度较快,升降轨道2上的横杆23将拨片134压下的幅度较大使防坠块131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此时,防坠块131的上端的止挡部131位于升降轨道2的上下相邻的两个横杆23之间,由于升降轨道2下降较快,防坠块131无法及时恢复至初始位置,即被止挡部133阻挡住,防坠块131后部的平衡部132卡在支撑座1的相应位置,使升降轨道2无法继续下降,从而起到防坠落的作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