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阶梯形凸起的装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379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阶梯形凸起的装饰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一种阶梯形凸起的装饰板,用于装饰板的隔音与缓冲压力中。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

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 CN201420598488.8;申请日 2014.10.16;一种除VOC隔音缓冲复合内墙装饰板,其特征在于:底层为木质纤维板层,在木质纤维板层上设有中空纤维层,面层为缓冲层,缓冲层与中空纤维层之间设有活性炭层。所述中空纤维层为羊毛纤维与中空聚酯纤维,同热粘合纤维混纺,再经过热处理,热粘合纤维熔解,羊毛纤维与中空聚酯纤维接合形成中空构造的纤维层。本实用新型产品用料简单,结构稳定,不容易开裂,防水耐腐,抗静电,并且方便进行更换和维护,具有良好的除臭、抗菌抑菌、有效除去新家装环境中的VOC物质,适用于幼儿园、托管所类孩童室内游戏场所,材料基本为纯天然产物,在提高了安全性的同时保证了健康绿色。

该申请中的装饰板对隔音的结构进行了详细公开,该申请中的结构较为复杂,且不具有可调节的状态。

又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 CN201520119638.7;申请日 2015.03.01;一种弹性缓冲隔音板,包括蜂窝纸板表层和蜂窝纸板底层,蜂窝纸板表层和蜂窝纸板底层之间还设有阻隔层,阻隔层与蜂窝纸板表层之间设有相互平行的瓦楞纸板加强筋,加强筋中间铺设有橡胶垫。该板用料环保,成本低,具有优异的抗冲特性,可防水、隔热、隔音,可用于包装及装饰板领域。

该申请中的装饰板对隔音的结构进行了详细公开,且该申请中的结构不仅复杂,且与CN201420598488.8中的阻隔原理相同,更不具有可调节的状态。

再例如:申请号:201520898734.6 ;申请日:2015-11-12,一种易定位的装饰板,该申请中为本申请的最接近对比文件。

以上专利申请由于它们的技术方案目的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均不同,为此导致它们的技术方案包括结构和方法的不同,它们也不能简单地组合用以本专利申请,否则会导致结构设计更复杂,或者不能实施,等等。

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阶梯形凸起的装饰板,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阶梯形凸起的装饰板。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阶梯形凸起的装饰板,包括底板、底板的两侧上分别设有插舌与卡口,中间位置上设有装饰层,所述底板的中间位置上排列有缓冲部,装饰层贴附在缓冲部的上部,缓冲部包括斜向柱以及固定在斜向柱上部的上盖板,相邻的斜向柱之间间隔有斜向槽,上盖板的右侧端头向下倾斜形成有下盖板,上盖板与下盖板结合的位置形成有台阶。

所述缓冲部上部固定的上盖板为由左下侧向右上侧倾斜的上斜边、下盖板为由左上侧向右下侧倾斜的下斜边,两个斜边在右上侧位置连接形成凸出的台阶,多个台阶沿着底板的上部排列形成阶梯形结构。

所述底板的左侧向上延伸有斜卡边,底板的右侧向外突出有凸出边。

所述斜卡边与上盖板的左下端之间连接有用于形成插舌的凸起。

所述凸出边与斜向槽的右下端之间设有用于形成卡口的凹槽。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

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连接紧密、稳定性高。

2、选材方便、便于生产制造,造价低、易于普及。

3、压触后单向倾斜压伸变形,缓冲性强,隔音性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申请图2中I位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图2中II位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图2中III位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5为本申请极限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阶梯形凸起的装饰板100,装饰板100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两侧上分别设有插舌2与卡口3,中间位置上设有装饰层4,所述底板1的中间位置上排列有缓冲部5,装饰层4贴附在缓冲部5的上部,缓冲部5包括斜向柱51以及固定在斜向柱51上部的上盖板52,相邻的斜向柱51之间间隔有斜向槽53,上盖板52的右侧端头向下倾斜形成有下盖板54,上盖板52与下盖板54结合的位置形成有台阶6;至少具有压触后单向倾斜压伸变形,缓冲性强,隔音性好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

利用底板1上固定设置的缓冲部5,通过缓冲部5的压触后的变形对外部的压力进行缓冲,特别是在遇到声波的振动时,该缓冲部5是可压触变形的,因此不是统一形状的,不会发生共振。

可压触变形的缓冲部5,能够对不同频率下的振动波都可以进行缓冲或干涉,从根本上避免了单一固定结构的装饰板,因结构单一导致的共振问题,可压触变形的缓冲部5具有较高的隔音效果较好。

利用缓冲部5中的斜向柱51以及固定在斜向柱51上部的上盖板52,通过对上盖板52进行压触,便可以使上盖板52下的斜向柱51进行倾斜,在上盖板52的右侧边的端头上设置下盖板54,通过下盖板54对斜向柱51的倾斜角度进行限定。

其中,上盖板52的长度A,下盖板54的长度B。

B = A x sin θ ,其中,θ在0到30度的范围内。

通过斜向柱51的倾斜角不同,装饰板的表面处于不平整的状态,利用可变的不平整形,对声波以及噪音或者外部受力进行缓冲。

关于斜向柱51的设计原理:斜向柱51的弯曲度决定隔音以及缓冲的效果。其中,斜向柱51的弯曲度主要由材料的性能以及下盖板54的长度决定,在高温环境或低温环境下,材料的性能也会有影响,本申请中设计定环境温度常温状态下,或者为人体最适合温度23度下,该装饰板主要为建筑居住的室内装饰使用。

当斜向柱51的材料为固定材料时,斜向柱51的弯曲后的反弹性也就确定了。

例如斜向柱51为塑料时;

采用硬质塑料时,斜向柱51的弯曲角度在0度到10度的范围内,

采用软质塑料时,斜向柱51的倾斜角度可以实现10度到30度范围内的变动,根据材料的反弹性以及塑性的不同,可以对斜向柱51的倾斜角度进行设定。

因此根据隔音的范围;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下可以设置斜向柱51弯曲较大的装饰板,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下可以设置斜向柱51弯曲较小的装饰板。

参见图1~图4中所示,一种阶梯形凸起的装饰板100,装饰板100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两侧上分别设有插舌2与卡口3,中间位置上设有装饰层4,所述底板1的中间位置上排列有缓冲部5,装饰层4贴附在缓冲部5的上部,缓冲部5包括斜向柱51以及固定在斜向柱51上部的上盖板52,相邻的斜向柱51之间间隔有斜向槽53,斜向槽53为空心的间隙,通过上盖板52向下对斜向槽53以及下盖板54进行压制。

上盖板52的右侧端头向下倾斜形成有下盖板54,利用上盖板52的右侧端头向下对下盖板54进行压制。

上盖板52与下盖板54结合的位置形成有台阶6。

通过上盖板52与下盖板54之间的固定连接,形成两者之间的固定与牵引结构,通过形成的台阶6对缓冲部5中的斜向柱51进行定向的牵引,避免斜向柱51的压制不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缓冲部5上部固定的上盖板52为由左下侧向右上侧倾斜的上斜边、下盖板54为由左上侧向右下侧倾斜的下斜边,两个斜边在右上侧位置连接形成凸出的台阶6,多个台阶6沿着底板1的上部排列形成阶梯形结构。

利用多个台阶6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结构,通过不同的位置对压力进行分区域的分解受力。

该多台阶6的可以应用于易于接触的墙壁,利用台阶6与装饰层4之间进行重叠,可以形成立体的装饰感。

本申请实施例中,

所述底板1的左侧向上延伸有斜卡边11,通过若干个缓冲部5在底板上的首尾连接,形成一个整体的装饰板,利用缓冲部5的左侧端头以及其下部的斜卡边11结合凸起21形成一体化结构的插舌4。

所述斜卡边11与上盖板52的左下端之间连接有用于形成插舌2的凸起21。

沿着底板1的右侧向外突出有凸出边12。

所述凸出边12与斜向槽53的右下端之间设有用于形成卡口3的凹槽31。

凹槽31由缓冲部5左端的下盖板54向左下侧凹陷而形成,并与凸出边12结合,形成卡口3。

利用凸出边12对凸起21的底部进行抵触,沿着凸起21向凹槽31中进行插接,通过凹槽31对凸起21进行定位。

如图5中,本申请中所述的一种阶梯形凸起的装饰板100,装饰板100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两侧上分别设有插舌2与卡口3,中间位置上设有装饰层4,所述底板1的中间位置上排列有缓冲部5,装饰层4贴附在缓冲部5的上部,缓冲部5包括斜向柱51以及固定在斜向柱51上部的上盖板52,相邻的斜向柱51之间间隔有斜向槽53,上盖板52的右侧端头向下倾斜形成有下盖板54,上盖板52与下盖板54结合的位置形成有台阶6;具有将强的支撑性。

其中,斜向柱51为垂直固定在底板1上的加强筋结构,此时的支撑性最强,但是隔音效果最差。

具体结构设计的选用情况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制作与使用。

在本申请板的厚度、长度、壁厚、筋的,根数,排列方式,形状的细微变化,波段的数量,各零部件尺寸细微的变化,基于说明书图纸的变化,或底部增加波浪纹或者凸起或凹槽,均在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而且,本申请中零部件所取的名称也可以不同,并不限制本申请中的名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构思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