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应力加固混凝土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预应力碳纤维布张拉锚固装置,适用于土木、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结构的夹持与锚固。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技术领域中,混凝土构件是最常见的结构类型,但是由于材料老化、环境腐蚀、工作载荷改变、自然灾害及施工质量等问题影响而导致混凝土构件需要进行加固以避免工程上可能出现的危害。与传统混凝土加固方式相比,预应力碳纤维带锚固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它能够充分发挥碳纤维轻质、高强的特点,大幅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并有效地减少其应力和挠度变形,延缓梁开裂速度,减少裂纹宽度,进一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提高其耐久性。据国外报道,美国每年大量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与之相比,当前国内开发的预应力碳纤维布张拉锚固系统还处在初步的研究阶段,已有的张拉锚固装置普遍笨重、需要很大的施工操作空间、施工工艺不够明确、长期性能差、施工不方便以及建筑效果难以保证等缺点。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碳纤维带张拉锚固装置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预应力碳纤维布张拉锚固装置,以提高结构加固时操作的便捷性和锚固的可靠性,使其满足于工程化应用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预应力碳纤维布张拉锚固装置,包括预锚固装置、组合式张拉端锚具,通过导杆将预锚固装置与组合式张拉端锚具连接起来。
作为优选,所述预锚固装置表面设有左右对称的螺栓孔,通过螺栓孔固定连接在被增强或加固的混凝土结构表面上,其内部设有使导杆通过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组合式张拉端锚具包括楔形锚固端及锚具顶端,其中楔形锚固端与锚具顶端设有定位螺孔,通过螺栓进行定位与组装,同时具有用于连接导杆的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楔形锚固端具有楔形曲面,锚具顶端内孔呈锥形形状。
作为优选,碳纤维布的端部先相互搭接置于楔形锚固端的内表面上,然后分别缠绕楔形曲面,将缠绕好的楔形锚固端通过定位螺孔与锚具顶端连接,再由锚具顶端内孔伸出,从而使碳纤维布方向约束在水平方向。
作为优选,所述导杆通过通孔将预锚固装置、组合式张拉端锚具两部分连接起来,其中,预锚固装置的头端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另一端与反力块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反力块通过两根导杆相连,构成反力架;当驱动预锚固装置与反力块之间的千斤顶时,反力块带动导杆向外张拉,从而带动夹持和锚固碳纤维布组合式张拉锚具一起运动,实现了碳纤维布的预应力张拉。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组合式预应力碳纤维布张拉锚固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锚具的结构简单,形成锚拉式支挡结构不易受施工环境的影响造成偏差,充分发挥碳纤维轻质、高强度的特点。
2、操作步奏简单,组合式张拉端锚具减少了锚固步骤,利于手工实施。
3、锚固效果可靠,采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锚固装置不仅易于调节张拉力,并且采用多束碳纤维带共同加固的形式,提高了锚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组合式预应力碳纤维布张拉锚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锚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组合式张拉端锚具结构示意图,(b)锲型锚固端的结构示意图,(c)锲型锚固端的剖面图
图4(a)为锚具顶端的结构示意图,(b)为锚具顶端的剖面图
图5为一种组合式预应力碳纤维布张拉锚固装置的工艺示意图
其中:
1.预锚固装置,2.组合式张拉端锚具,3.导杆,4.千斤顶,5.反力块,201.楔形锚固端,202.锚具顶端,203.定位螺孔,204.通孔,205.楔形曲面,206.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见图1-图5。
一种组合式预应力碳纤维布张拉锚固装置,包括预锚固装置1、组合式张拉端锚具2,通过导杆3将预锚固装置1与组合式张拉端锚具2连接起来。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预锚固装置1表面设有左右对称的螺栓孔,通过螺栓孔固定连接在被增强或加固的混凝土结构表面上,其内部设有使导杆通过的通孔204。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组合式张拉端锚具2包括楔形锚固端201及锚具顶端202,其中楔形锚固端201与锚具顶端202设有定位螺孔203,通过螺栓进行定位与组装,同时具有用于连接导杆3的通孔。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楔形锚固端具201有楔形曲面205,锚具顶端内孔206呈锥形形状。
作为具体实施例,碳纤维布的端部先相互搭接置于楔形锚固端201的内表面上,然后分别缠绕楔形曲面205,将缠绕好的楔形锚固端201通过定位螺孔203与锚具顶端202连接,再由锚具顶端内孔206伸出,从而使碳纤维布方向约束在水平方向。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导杆3通过通孔204将预锚固装置1、组合式张拉端锚具2两部分连接起来,其中,预锚固装置1的头端通过锁紧螺母锁紧,另一端与反力块5相连。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反力块5通过两根导杆3相连,构成反力架;当驱动预锚固装置1与反力块5之间的千斤顶4时,反力块5带动导杆3向外张拉,从而带动夹持和锚固碳纤维布组合式张拉锚具一起运动,实现了碳纤维布的预应力张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对其限制;应当指出,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和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