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弯折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2344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弯折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立体停车库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弯折杆。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类智能立体停车库中,尤其是在搬运框架上,由于没有一定的挡车限位装置,使车辆在搬运过程中很容易自行移动,导致不能按预定轨道顺利进入车库中,严重者甚至可能使车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不受控制的前进或后退,容易给司机造成恐慌,危险系数极高,为解决这一问题,研发一款稳定且省力的挡车杆组件势在必行,而现有的挡车杆组件中的受力部件一般就是一根直杆,省力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省力的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弯折杆。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弯折杆,包括底板、一端与该底板连接的连接板和与所述连接板另一端连接的接触板,所述接触板与连接板呈角度设置,该接触板远离连接板所述另一端设有一U型卡槽,接触板顶端穿设所述U型卡槽对称设有可容纳动力连接轴的两圆孔。

作为优选,所述接触板与连接板的角度为钝角。

作为优选,所述圆孔内侧与动力连接轴连接处设有垫圈。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弯折杆的设置作为智能停车库中挡车杆组件中三连杆结构中的一部分,起到省力的效果,能用最小的力气使该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弯折杆运动,从而使三连杆结构省力运行到同样位置,达到挡车杆挡车限位的作用;

2、所述U型卡槽的设置一方面可用来容纳与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弯折杆连接的动力连接轴,另一方面,其中空设置也减轻了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弯折杆的重量,降低负担;

3、所述圆孔的设置用来容纳并固定动力连接轴;

4、所述接触板与连接板的角度设置为钝角可以再次起到省力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方式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图1、图2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弯折杆,包括底板3、一端与该底板3连接的连接板1和与所述连接板1另一端连接的接触板2,所述接触板2与连接板1呈角度设置,该接触板2远离连接板1所述另一端设有一U型卡槽21,接触板2顶端穿设所述U型卡槽21对称设有可容纳动力连接轴的两圆孔22。

在实施过程中,将所述底板3与连接板1用螺栓完成固定,也可以采用卡接、过盈配合等方式完成固定,再将接触板2与连接板1固定,组装完成后,底板3与挡车杆组件中的推杆组件连接,接触板2通过一动力连接轴插入其圆孔和U型卡槽实现与驱动装置的固定,从而使驱动装置运行后,带动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弯折杆运动,从而驱使与所述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弯折杆连接的推杆组件上的滚筒抵靠或者远离车辆轮胎,实现对车辆轮胎的限位挡车。所述接触板2与连接板1的角度设置为钝角,可以以最小的施力实现最大化的运行效果,所述圆孔22内侧与动力连接轴连接处设置的垫圈23,可以扩大动力连接轴和圆孔的接触面、降低驱动力对被驱动件的应力,防止损坏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弯折杆。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