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坯体高压工艺的盆类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8525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坯体高压工艺的盆类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盆类模具,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坯体高压工艺的盆类模具。



背景技术:

对盆类模具而言,由于盆内区域双面厚度在12.5-13mm,盆外区域双面厚度为13.5-14mm,注浆口在盆内区域的溢水道处,因此,在高压注浆时,因其泥浆压力大,注浆速度快,盆内区域厚度比盆外区域薄,且泥浆是从盆内到盆外的流向。所以经常出现盆内区域厚度到达结构要求,而盆外区域的泥浆双面厚度不到结构要求,甚至出现空心、断层和坯体软等不良情况,导致坯体烧成后进行极冷极热实验时炸裂。

这是因为,厚度差异只有1mm~1.5mm,出现空心断层等情况在坯体无法在湿坯和干坯的状态及时被发现,只能通过湿坯切割进行查验,如坯体未进行切割查验,干燥后的坯体经过后续烧成后,湿坯缺陷才会表现在成品上。这就导致了成品的不良品率提高,且进一步增加了产品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的问题,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在高压注浆时避免因厚度差异而导致空心现象的用于坯体高压工艺的盆类模具。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坯体高压工艺的盆类模具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里型模和表型模;所述里型模包括盆型凹槽和盆外平面部,所述盆外平面部包围所述盆型凹槽;所述盆外平面部设有至少一个凸起平面区域,每一所述凸起平面区域内形成有多个凹孔行,每一所述凹孔行包括依次相对间隔排列设置的多个凹孔,相邻两个所述凹孔行之间相对平行间隔设置,并形成凹孔阵列;在工作时,所述里型模和所述表型模之间的坯体在对应所述凹孔阵列的位置形成有凸起阵列,在所述凸起阵列内部形成有多个补浆道,每一所述补浆道对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凹孔行之间。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凹孔行之间的间隔相等。

优选地,每一所述凹孔行内的凹孔数量相同,且在每一所述凹孔行内,所述多个凹孔沿直线或曲线依次间隔排列设置。

优选地,所述凸起平面区域相对于所述盆外平面部表面的凸起高度等于每一所述凹孔相对于所述凸起平面区域表面的凹陷深度。

优选地,所述凸起高度和所述凹陷深度在1-3mm之间。

优选地,所述表型模包括盆型凸起,所述盆型凸起对应所述里型模的盆型凹槽设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所述里型模的盆外平面部设有至少一个凸起平面区域,每一所述凸起平面区域内形成有多个凹孔行,相邻两个所述凹孔行之间相对平行间隔设置,并使得所述多个凹孔行形成凹孔阵列,进而使得所述里型模和所述表型模之间的坯体在对应所述凹孔阵列的位置形成有凸起阵列,在所述凸起阵列内部形成有对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凹孔行之间的多个补浆道,使得所述坯体的盆内厚度达到要求后,盆外部分仍然可以通过所述多个补浆道补浆,使盆外的双面厚度满足结构要求,进而避免因厚度差异而导致空心现象;

2、相邻的两个所述凹孔行之间的间隔相等,从而使得所述坯体的凸起阵列内部形成的多个补浆道的宽度相等,从而有利于浆料在所述补浆道内流动进行补浆;

3、所述凸起平面区域相对于所述盆外平面部表面的凸起高度等于每一所述凹孔相对于所述凸起平面区域表面的凹陷深度,从而使得所述坯体在对应所述里型模的凹孔阵列的位置形成的凸起阵列与所述坯体平面区域的高度相同,进而有利于浆料在所述补浆道内流动进行补浆。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坯体高压工艺的盆类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用于坯体高压工艺的盆类模具中里型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所述用于坯体高压工艺的盆类模具100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里型模10和表型模20。

所述里型模10包括盆型凹槽11和盆外平面部12,所述盆外平面部12包围所述盆型凹槽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盆型凹槽11和所述盆外平面部12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盆外平面部12设有至少一个凸起平面区域121,每一所述凸起平面区域121内形成有多个凹孔行122,每一所述凹孔行122包括依次相对间隔排列设置的多个凹孔101,相邻两个所述凹孔行122之间相对平行间隔设置,并形成凹孔阵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孔101是10mm×10mm×2mm的方形凹孔。不限于本实施例,可选择地,所述凹孔101还可以为三角形、圆形、椭圆形或梯形等形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每一所述凹孔行122内的凹孔101数量相同,且在每一所述凹孔行122内,所述多个凹孔101沿直线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不限于本实施例,在其他可替代实施例中,在每一所述凹孔行122内,所述多个凹孔101还可以沿曲线依次间隔排列设置。可选择地,所述曲线可以是弧线或弯折线等。

在所述凹孔阵列内,相邻的两个所述凹孔行122之间的间隔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平面区域121相对于所述盆外平面部12表面的凸起高度等于每一所述凹孔101相对于所述凸起平面区域121表面的凹陷深度。而且,所述凸起高度和所述凹陷深度在1-3mm之间。优选地,所述凸起高度和所述凹陷深度是2mm。

所述表型模20包括盆型凸起21,所述盆型凸起21对应所述里型模10的盆型凹槽11设置。

当使用所述盆类模具100时,所述里型模10和所述表型模20相互配合使用,并在二者之间形成成型空间。在高压向所述成型空间内注浆后,浆料在所述里型模10和所述表型模20干燥形成坯体(图未示)。

应当理解,所述坯体在对应所述里型模10的凹孔阵列的位置形成有凸起阵列,在所述凸起阵列内部形成有多个补浆道,每一所述补浆道对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凹孔行122之间。进一步的,由于在每一所述凹孔行122内,所述多个凹孔101沿直线或曲线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从而使得所述坯体的凸起阵列内部形成的多个补浆道具有直线或曲线形状。

如此,在所述坯体成型过程中,便可使得当所述坯体的盆内厚度达到要求后,盆外部分仍然可以通过所述多个补浆道补浆,使盆外的双面厚度满足结构要求,进而避免因厚度差异而导致空心现象。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里型模的盆外平面部设有至少一个凸起平面区域,每一所述凸起平面区域内形成有多个凹孔行,相邻两个所述凹孔行之间相对平行间隔设置,并使得所述多个凹孔行形成凹孔阵列,进而使得所述里型模和所述表型模之间的坯体在对应所述凹孔阵列的位置形成有凸起阵列,在所述凸起阵列内部形成有对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凹孔行之间的多个补浆道,使得所述坯体的盆内厚度达到要求后,盆外部分仍然可以通过所述多个补浆道补浆,使盆外的双面厚度满足结构要求,进而避免因厚度差异而导致空心现象;

2、相邻的两个所述凹孔行之间的间隔相等,从而使得所述坯体的凸起阵列内部形成的多个补浆道的宽度相等,从而有利于浆料在所述补浆道内流动进行补浆;

3、所述凸起平面区域相对于所述盆外平面部表面的凸起高度等于每一所述凹孔相对于所述凸起平面区域表面的凹陷深度,从而使得所述坯体在对应所述里型模的凹孔阵列的位置形成的凸起阵列与所述坯体平面区域的高度相同,进而有利于浆料在所述补浆道内流动进行补浆。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