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用减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7526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用减震支座。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地震。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

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现有钢结构通常使用支座作为连接构件,并在支座内设置抗震材料以提高钢结构的抗震效果,而抗震材料多为橡胶垫或弹簧,只能起到一定的抗震效果,对于强地震,钢结构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振动极易损坏抗震材料,抗震效果差,并且钢结构极易损坏,缩短钢结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钢结构抗震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结构用减震支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结构用减震支座,包括钢结构支腿,所述钢结构支腿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部连接有支撑柱;还包括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为开口向上设置的凹槽A,所述凹槽A内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凹槽A底部的承压橡胶块,所述承压橡胶块的中部设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凹槽A的槽底上,另一端穿过通孔与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减震底座的槽壁上对称设有凹槽B,凹槽B内竖向设置有滑杆A和可在滑杆A上滑动的滑块A,滑块A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支撑柱的侧壁连接,滑块A与凹槽B的槽底相对的侧面固定有摩擦片A,所述摩擦片A与凹槽B的槽底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地震引起钢结构在竖直方向上振动时,钢结构下移带动支撑板及支撑柱下移并压缩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受到压缩并反弹,可达到减震效果。同时,与支撑柱侧壁连接的第二弹性件带动滑块A下滑,通过摩擦片A耗能可辅助减震。当遭遇强地震时,钢结构的下移量较大,此时,支撑柱压缩承压橡胶块,在承压橡胶块的缓冲作用下,实现进一步减震。同理,钢结构上移时,第一弹性件受到拉伸并反弹,达到减震效果,支撑柱通过第二弹性件带动滑块A上移,通过摩擦片A耗能辅助减震。此外,由于钢结构的自重,其下移时,减震底座承受较大的冲击,承压橡胶块可对第一弹性件起到保护作用,使其压缩不会超过弹性范围,延长使用寿命。

当地震引起钢结构在水平方向上振动时,支撑板带动支撑柱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支撑柱一侧的第二弹性件受到拉伸并反弹,另一侧的第二弹性件受到压缩并反弹,可达到减震效果。此外,与支撑柱底部连接的第一弹性件也会受拉,起到辅助减震的效果。

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C,凹槽C内水平设置有滑杆B和可在滑杆B上滑动的滑块B,滑块B与凹槽C的槽底相对的侧面固定有摩擦片B,所述摩擦片B与凹槽C的槽底接触。当地震引起钢结构在水平方向上振动时,支撑板带动支撑柱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此时,滑块B与滑杆B产生相对移动,从而带动摩擦片B与凹槽C的槽底产生摩擦,通过摩擦耗能可辅助减震。

所述凹槽A的槽顶与支撑板之间设有第二减震装置,可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

所述第二减震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橡胶层、钢板层和橡胶层。在遭受地震时,支撑板与减震底座之间的橡胶层可辅助第一减震装置,对竖直方向上的振动起到进一步地缓冲作用,而钢板层可使第二减震装置承受较大的冲击。另外,钢结构上移时,橡胶层受拉可对第一弹性件起到保护作用,使其拉伸量不会超过弹性范围,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提供了一种钢结构用减震支座,该支座内部设置第一减震装置,通过第一弹性件和承压橡胶块实现配合减震,同时通过摩擦片A上下滑动辅助减震,从而对钢结构在竖直方向上的振动起到缓冲效果,并通过第二弹性件和摩擦片B耗能对钢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动起到缓冲效果,从而达到抗震的目的;

2.通过在支撑板与减震底座之间设置第二减震装置,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弹性件在钢结构下移时受到承压橡胶块的保护并在钢结构上移时受到橡胶层的保护,使其拉伸与压缩不会超过弹性范围,延长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抗震效果好,并且不易损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减震底座,2-承压橡胶块,3-第一弹性件,4-通孔,5-滑杆B,6-凹槽C,7-第二弹性件,8-钢板层,9-支撑板,10-支撑柱,11-钢结构支腿,12-橡胶层,13-滑杆A,14-滑块A,15-摩擦片A,16-凹槽B,17-摩擦片B,18-滑块B。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钢结构用减震支座,包括钢结构支腿11,所述钢结构支腿11的底部连接有支撑板9,所述支撑板9的下部连接有支撑柱10;还包括减震底座1,所述减震底座1为开口向上设置的凹槽A,所述凹槽A内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凹槽A底部的承压橡胶块2,所述承压橡胶块2的中部设有通孔4,通孔4内安装有第一弹性件3,第一弹性件3的一端固定在凹槽A的槽底上,另一端穿过通孔4与所述支撑柱10连接;所述减震底座1的槽壁上对称设有凹槽B 16,凹槽B 16内竖向设置有滑杆A 13和可在滑杆A 13上滑动的滑块A 14,滑块A 14通过第二弹性件7与所述支撑柱10的侧壁连接,滑块A 14与凹槽B16的槽底相对的侧面固定有摩擦片A 15,所述摩擦片A 15与凹槽B 16的槽底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地震引起钢结构在竖直方向上振动时,钢结构下移带动支撑板9及支撑柱10下移并压缩第一弹性件3,第一弹性件3受到压缩并反弹,可达到减震效果。同时,与支撑柱10侧壁连接的第二弹性件7带动滑块A 14下滑,通过摩擦片A 15耗能可辅助减震。当遭遇强地震时,钢结构的下移量较大,此时,支撑柱10压缩承压橡胶块2,在承压橡胶块2的缓冲作用下,实现进一步减震。同理,钢结构上移时,第一弹性件3受到拉伸并反弹,达到减震效果,支撑柱10通过第二弹性件7带动滑块A 14上移,通过摩擦片A 15耗能辅助减震。此外,由于钢结构的自重,其下移时,减震底座1承受较大的冲击,承压橡胶块2可对第一弹性件3起到保护作用,使其压缩不会超过弹性范围,延长使用寿命。

当地震引起钢结构在水平方向上振动时,支撑板9带动支撑柱1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支撑柱10一侧的第二弹性件7受到拉伸并反弹,另一侧的第二弹性件7受到压缩并反弹,可达到减震效果。此外,与支撑柱10底部连接的第一弹性件3也会受拉,起到辅助减震的效果。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支撑柱10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下的凹槽C 6,凹槽C 6内水平设置有滑杆B 5和可在滑杆B 5上滑动的滑块B 18,滑块B 18与凹槽C 6的槽底相对的侧面固定有摩擦片B 17,所述摩擦片B 17与凹槽C 6的槽底接触。当地震引起钢结构在水平方向上振动时,支撑板9带动支撑柱1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此时,滑块B 18与滑杆B 5产生相对移动,从而带动摩擦片B 17与凹槽C 6的槽底产生摩擦,通过摩擦耗能可辅助减震。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凹槽A的槽顶与支撑板9之间设有第二减震装置,可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

第二减震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橡胶层12、钢板层8和橡胶层12。在遭受地震时,支撑板9与减震底座1之间的橡胶层12可辅助第一减震装置,对竖直方向上的振动起到进一步地缓冲作用,而钢板层8可使第二减震装置承受较大的冲击。另外,钢结构上移时,橡胶层12受拉可对第一弹性件3起到保护作用,使其拉伸量不会超过弹性范围,延长使用寿命。

实施例4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一弹性件3和第二弹性件7均为弹簧。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