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RC框‑剪结构中预制柱‑叠合梁顶层中节点连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48820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连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RC框-剪结构中预制柱-叠合梁顶层中节点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现浇建筑是指在施工现场进行钢筋绑扎、支模板、浇筑混凝土等建造而成的建筑。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现浇建筑对吸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人员就业等起了积极的作用,目前现浇方式在我国建筑施工中仍占据绝对主流。但是,长期以来现浇建筑施工中广泛存在着现场湿作业量大,劳动力投入量大,工人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模板、脚手架等投入量大、周转利用率低,机械化施工程度低,施工安全隐患及事故频发,相对工效不高以及施工现场大量产生扬尘、噪音污染、建筑垃圾多等棘手问题。这些现浇建筑的先天弊端与我国当前建筑业发展的趋势格格不入。

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部品和构配件在工厂生产,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和连接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为手段,以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为核心,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智能环保技术,将建筑产品生产全过程联结成一体化产业链的结构体系,装配式建筑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有效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工程质量等。符合我国“十三五”国家发展阶段“节能省地”和“构建产业体系”的住宅产业化指导思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伴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淡化,适龄建筑业从业人数的减少,适时发展装配式建筑已被提上日程。

装配式建筑按结构体系,主要分为装配式框剪结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等。其中前两种结构体系在我国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国内外对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和数值模拟方面,其中H. A. D. Samith Buddika等基于Opensees软件对装配式框-剪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Dionysios Bournas等对1个三层装配式框-剪结构模型进行了拟动力试验,研究了结构模型不同部位,不同形式的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震损情况。Majid Divana等用非线性静力法对不同跨数和层高的装配式框-剪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当前随着建筑工业化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应用日益增多,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目前,对装配式RC框-剪结构中剪力墙部位的通行做法是采用传统的全现浇方式对剪力墙进行建造,这主要是基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剪力墙作为主抗侧力构件,在地震中承担大部分的水平力,同时剪力墙作为第一道防线,在地震中最先发生破坏,故剪力墙自身的抗震性能好坏至关重要。针对剪力墙性能方面的要求,本发明申请方案提出了一种装配式RC框-剪结构中预制柱-叠合梁顶层中节点连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RC框-剪结构中预制柱-叠合梁顶层中节点连接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RC框-剪结构中预制柱-叠合梁顶层中节点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正式装配时,先装配预制柱顶层两侧的下层墙体,装配预制柱两侧下层的柱节点,支撑完成后,在两侧柱节点处的梁钢筋上装上全灌浆套筒和梁上箍筋,之后,两侧再吊装穿装有上部纵筋的下层叠合梁,将叠合梁进行调平、支撑,旋拧预放的全灌浆套筒,使被连接的上部纵筋均匀分布在全灌浆套筒内部,然后绑扎后浇带处的箍筋;

2)用水泥砂浆进行坐浆作业,即用水泥砂浆将预制柱顶层由全灌浆套筒形成的被连接部位进行封闭,使连接面形成密闭空腔;

3)坐浆1天后进行灌浆作业,灌浆前严格按照高强水泥基灌浆料产品使用说明来拌合灌浆料。

作为优化:正式装配前,先将后浇混凝土结合面处进行凿毛处理,凿毛后用高压水将浮尘冲洗干净。

有益效果:本发明整体施工简便,抗震性能好,施工成本节约,施工周期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预制柱、2叠合梁、3梁钢筋、4全灌浆套筒、5梁上箍筋、6上部纵筋、7后浇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装配式RC框-剪结构中预制柱-叠合梁顶层中节点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正式装配前,先将后浇混凝土7结合面处进行凿毛处理,凿毛后用高压水将浮尘冲洗干净。

2)正式装配时,先装配预制柱1顶层两侧的下层墙体,装配预制柱1两侧下层的柱节点,支撑完成后,在两侧柱节点处的梁钢筋3上装上全灌浆套筒4和梁上箍筋5,之后,两侧再吊装穿装有上部纵筋的下层叠合梁2,将叠合梁2进行调平、支撑,旋拧预放的全灌浆套筒4,使被连接的上部纵筋6均匀分布在全灌浆套筒4内部,然后绑扎后浇带处的箍筋;

3)用水泥砂浆进行坐浆作业,即用水泥砂浆将预制柱1顶层由全灌浆套筒4形成的被连接部位进行封闭,使连接面形成密闭空腔;

4)坐浆1天后进行灌浆作业,灌浆前严格按照高强水泥基灌浆料产品使用说明来拌合灌浆料。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