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合面加固梁柱类构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14938阅读:6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旧建筑加固改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结合面加固梁柱类构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使用过程中,旧建筑的功能难以满足使用功能改变的需要(需增加荷载),且由于新规范的修订使原有旧建筑在进行建模复核计算后无法满足新规范的要求,比如配筋无法满足要求。加固改造可实现“旧建筑,新功能”的目标。建筑加固不仅可以节约投资,缩短工期,还可以缓解土地供应,减少产生建筑垃圾,保护环境。

增大截面法施工工艺简单,适用面广,是我国最常用的加固方法。增大截面加固后的梁与柱属于新旧材料二次组合,能否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受力,关键取决于结合面能否充分传递剪力。传统的加固施工工艺一般是将构件表面凿毛,然后绑扎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凿毛过程中,要求用风镐凿除至混凝土密实部分,凿除部分混凝土保证构件表面间隔一定、深度一定的凹凸不平的坑槽,并将构件的棱角剔除,例如柱的增大截面法加固中,将柱的粉刷层铲除,查找柱的缺陷部位,剔除混凝土至密实部位,用电镐将柱表面凿毛,凿出的沟槽要求深度为3~6mm,坑槽数保证每平米不少于700点。并将柱的四个棱角打掉。

传统的结合面凿毛处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混凝土表面凿毛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粉尘、高分贝的噪音,对施工人员的健康和周围环境造成极大影响。

2)对于施工人员的操作要求高。凿毛坑槽数量和深度有一定的要求,坑槽太多、太深对梁柱的伤害太大,甚至损伤原构件结构的钢筋,太浅结合面的粘接效果太差。

3)凿毛的施工周期长,在凿毛的过程中,坑槽数量多,需要花费大量的施工时间,不利于危急抢险救灾工程。

4)存在安全隐患。凿除过程电镐的冲击动能对混凝土梁柱造成损伤,使待加固构件内产生大量的微裂缝;同时待加固构件一般承载力较低,在凿除混凝土的过程中,构件的承载力降低,易发生建筑坍塌,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结合面处理方法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结合面加固梁柱类构件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结合面加固梁柱类构件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梁柱类构件表面粘贴钢丝网,绑扎钢筋笼,最后浇筑形成加固构件,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a)构件表面处理:先铲除待加固的梁类构件或柱类构件的表面油污、灰尘和外粉刷,直至混凝土部位,然后冲洗构件表面,清除所有粉尘;

(b)绑扎钢丝网:在构件外围围上钢丝网,并将钢丝网绑扎固定在构件表面;

(c)植入栓钉:在构件表面钻孔,成孔以后,清理孔壁,然后用高压气体吹孔洞,直至孔洞无粉尘,再用化学植筋胶植入抗剪栓钉;

(d)刷胶粘贴:当化学植筋胶凝固硬化后,在构件表面喷水雾,使构件表面润湿,然后在构件表面刷粘接胶,使钢丝网粘贴在构件表面;

(e)绑扎钢筋笼:在粘贴钢丝网后的构件外围绑扎加固用的钢筋笼,且将钢筋笼与原构件的钢筋焊接固定;

(f)构件浇筑:在绑扎钢筋笼后的构件外围绑扎模板,然后浇筑水泥基灌浆料,待成型固化后拆除模板;

(g)养护期养护:在构件浇筑完成后,养护期内,室内构件避免通风,室外构件避免太阳暴晒,保证水泥基灌浆料表面湿润,每天浇水若干次,直至养护期结束,完成最终的构件加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的构件表面处理还包括在冲洗构件表面之前对表面存在的酥松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的构件表面处理还包括在冲洗构件表面之前先对构件表面存在裂缝进行的灌浆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的构件表面处理中的冲洗构件表面的方式为采用用高压水枪冲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绑扎钢丝网中的构件为柱类构件,柱外围采用缠绕的方法围上钢丝网,钢丝网沿柱缠绕一周,接头处用钢丝绑扎的方法将钢丝网扎紧固定在柱类构件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绑扎钢丝网中的构件为梁类构件,梁外围采用u型包裹的方法在梁的两个侧面与底面围上钢丝网,钢丝网两端通过在梁的侧面上部植入若干膨胀螺栓来绑扎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e)绑扎钢筋笼中钢筋笼与原构件的钢筋焊接固定的固定方式为:在柱两端凿出纵筋,并将新增的钢筋笼的受力钢筋端部弯折与凿出的纵筋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e)绑扎钢筋笼中钢筋笼与原构件的钢筋焊接固定的固定方式为:钢筋笼采用u型箍,其箍筋两端与原梁构件的箍筋焊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箍筋两端与原梁构件的箍筋焊接时焊接长度不小于50mm。

进一步地,所述箍筋两端与原梁构件的箍筋的焊接方式为双面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不需要对原构件凿毛,避免的了大量的粉尘和噪声污染;

2)用钢丝网加固后的梁柱承载力相比于现有技术有更大的提高;

3)施工周期快,可以大面积快速施工,能够适用于危急情况;

4)施工工艺简单,施工质量有保证,对于施工人员施工水平要求低;

5)加固的施工工程中,对原构件结构的承载力没有降低,避免出现凿毛施工过程中的凿伤混凝土、凿伤钢筋情况,施工过程危险程度大大降低,可以大面积施工,避免了凿毛加固的分段施工的缺陷。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结合面加固梁柱类构件的方法,该方法为首先铲除待加固的梁类构件或柱类构件的表面油污、灰尘和外粉刷等,直至混凝土部位。对于表面存在有特别酥松的混凝土,用电镐或者其他工具凿除。当构件存在裂缝时,进行灌浆或者其他的有效的处理。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构件表面,清除所有粉尘。接着在构件外围绑扎钢丝网:对于柱类构件采用缠绕的方法,沿柱缠绕一周,接头处采用钢丝绑扎的方法连接;对于梁类构件采用u型包裹的方法,在梁的两个侧面与底面包裹钢丝网,钢丝网上端通过在梁上部植入若干膨胀螺栓固定。根据设计要求,在构件表面钻若干孔,成孔以后,用毛刷清理孔壁,然后用高压气体吹孔洞,直至孔洞无粉尘,再用化学植筋胶植入抗剪栓钉。当化学植筋胶凝固硬化后,在待加固构件表面喷水雾,使构件表面润湿,再在构件表面刷粘接胶,使钢丝网粘贴在构件表面。然后在粘贴钢丝网后的构件外围绑扎加固用的钢筋笼:对于柱类构件的加固,在柱两端凿出纵筋,将新增的受力钢筋端部弯折,与原柱的受力钢筋焊接在一起;对于梁类构件的加固,箍筋采用u型箍,箍筋两端与原梁构件的箍筋焊接在一起,焊接时采用双面焊,焊接长度为50mm(箍筋与原构件的箍筋的连接非常必要,否则不能最大程度发挥新增箍筋的抗剪作用)。绑扎钢筋笼后,构件外围接着绑扎模板,然后浇筑水泥基灌浆料,待成型固化后拆除模板。由于水泥基灌浆料,快硬、早强等特点,前期水化热很高,构件浇筑完成后,在构件浇筑完成后,养护期内,室内构件避免通风,室外构件避免太阳暴晒,保证水泥基灌浆料表面湿润,每天浇水5-6次,直至养护期结束,完成最终的构件加固。

本发明在构件表面粘贴钢丝网,利用钢丝网的凹凸不平,加强新旧材料的机械咬合力。同时钢丝网对加固原构件形成包裹,约束侧向变形,使内部混凝土三向受力,提高承载力,细密钢丝网,抗拉强度高,阻碍了裂缝的开展,提高了加固构件的抗裂性能。通过梁类构件新增箍筋与原构件的箍筋焊接,增强了新增箍筋的抗剪作用,保证了加固后的梁类构件的整体强度。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