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墙体及其墙体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9929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建筑墙体及其墙体连接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中的装配式建筑墙体及其墙体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施工污染,同时为了提高施工效率,装配式建筑墙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公开号为cn206233403u、申请名称为“基于装配式建筑墙的墙横向全干式连接结构”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第一、第二墙体通过墙体连接组件固定在一起,墙体连接组件包括预埋于第二墙体中的预埋套筒,预埋套筒具有连接螺纹,墙体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螺杆和连接板,连接螺杆包括螺杆和与螺杆一体设置的螺栓头,连接螺杆与预埋套筒螺纹连接实现将两个墙体连接在一起。现有的这种墙体连接组件存在以下问题:螺栓头与螺杆一体设置,这就导致连接螺杆的整体径向尺寸较大,连接螺杆安装时只能以朝向预埋套筒的方式安装,导致限制了墙体连接组件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两个墙体间装配连接的墙体连接组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墙体连接组件的装配式建筑墙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装配式建筑墙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及实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连接的第一墙体连接组件,第一墙体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墙体中的预埋套筒,第一墙体上设置有螺杆穿孔,第一墙体连接组件还包括穿设于所述螺杆穿孔中的连接螺杆,预埋套筒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螺杆螺纹相连的连接螺纹,连接螺杆上远离所述预埋套筒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墙体施压的锁紧螺母,连接螺杆上设置有扭矩输入结构。

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垂直布置,第一墙体的墙面上设置有容纳所述锁紧螺母和扭矩输入结构的操作槽。

所述扭矩输入结构为设置于连接螺杆端部的外方头结构。

预埋套筒与第一墙体相邻的端面齐平或低于第二墙体的墙面。

预埋套筒远离所述第一墙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预埋钢筋,预埋套筒、预埋钢筋与第二墙体的混凝土浇筑成整体结构。

装配式建筑墙体还包括与第二墙体垂直布置的第三墙体,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三墙体构成t形结构,第二墙体与第三墙体通过第二墙体连接组件连接,第一、第二墙体连接组件的预埋套筒同轴线布置,且通过预埋螺杆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中墙体连接组件的技术方案为:

墙体连接组件,包括用于预设于相应第二墙体中的预埋套筒,墙体连接组件还包括用于穿设于相应第一墙体的螺杆穿孔中的连接螺杆,预埋套筒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连接螺杆螺纹相连的连接螺纹,连接螺杆上远离所述预埋套筒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墙体施压的锁紧螺母,连接螺杆上设置有扭矩输入结构。

所述扭矩输入结构为设置于连接螺杆端部的外方头结构。

连接螺杆远离锁紧螺母的一端设置有锥形或球形引导头。

预埋套筒远离所述第一墙体的一端螺纹连接有预埋钢筋,预埋套筒、预埋钢筋与第二墙体的混凝土浇筑成整体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通过锁紧螺母来实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锁紧固定,锁紧螺母与连接螺杆可拆,因此在使用时,可以先将锁紧螺母拆下,连接螺杆可以由螺杆穿孔临近第二墙体的一侧穿入螺杆穿孔中,将连接螺杆与预埋套筒连接后,再旋上锁紧螺母,这样即使第一墙体连接侧操作空间有限,也可以实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之间的连接,扩大了墙体连接组件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第一墙体连接组件与第一墙体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一墙体的右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预埋套筒、预埋钢筋与第二墙体的安装过程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第第二墙体的左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连接过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抗剪块与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抗剪块安装于第一墙体、第二墙体上的过程示意图;

图9是图1中连接螺杆与锁紧螺母的配合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预埋套筒与预埋钢筋的配合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实施例1如图1~10所示:装配式建筑墙体包括垂直布置的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3,第一墙体的端面顶在第二墙体的墙面上。第一墙体、第二墙体通过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墙体连接组件连接在一起,相邻两个墙体连接组件在上下方向上错开布置,第一墙体的厚度方向为前后方向,即相邻两个墙体连接组件前后间隔布置,这样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墙体的抗扭强度。墙体连接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二墙体中的预埋套筒2,预埋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连接螺纹,预埋套筒2的左端与第二墙体的墙面齐平设置,预埋套筒2的右端螺纹连接有预埋钢筋4,预埋钢筋为弯头结构。墙体连接组件还包括用于与预埋套筒螺纹连接的连接螺杆5,第一墙体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供连接螺杆5由右至左穿装的螺杆穿孔10,螺杆穿孔为周向封闭结构,在第一墙体的墙面上开设有操作槽9,且连接螺杆5的左端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7,锁紧螺母7与第一墙体1之间设置有垫片6。连接螺杆5的左端部还具有用于扭矩输入的外方头结构8,外方头结构和锁紧螺母构成操作端,外方头结构和锁紧螺母均位于操作槽中,通过操作槽可对连接螺杆和锁紧螺母操作,连接螺杆的右端部设置有锥形引导头12。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连接拐角处设置有横跨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抗剪槽15,抗剪槽15具有供抗剪块16装入的抗剪块入口17,抗剪槽的长度长于抗剪块16,抗剪槽的槽壁与抗剪块之间设置有防止抗剪块由抗剪槽脱出的防脱填充物18,本实施例中防脱填充物为混凝土。第一墙体、第二墙体振动时,会对各连接螺杆产生剪切力,通过抗剪块承担该剪切力来保证连接螺杆的使用寿命。

其中第二墙体的制作过程为如图4~5所示,首先对预埋钢筋4定位,将预埋套筒2旋在预埋钢筋上,注意预埋套筒的旋装深度,然后再预埋套筒的左端旋上堵头11,最后浇筑混凝土,预埋套筒、预埋钢筋和混凝土浇筑成整体结构从而形成第二墙体,堵头可以起到避免杂物进入预埋套筒的作用,预埋钢筋与预埋套筒的螺纹连接旋向与连接螺杆与预埋套筒的连接螺纹旋向相反,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在连接螺杆连接过程中防止预埋套筒旋转的作用,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预埋套筒的抗拉能力。连接螺杆装入到第一墙体的过程如图2所示,将连接螺杆由右至左的装入到螺杆穿孔10中,通过操作槽9将锁紧螺母7和垫片6套在连接螺杆5的左端,尽量让连接螺杆的右端位于螺杆穿孔10内,避免影响墙体的吊装。在实现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连接时如图6所示,将第一墙体1由上至下的吊装至第二墙体3旁,然后水平移动第一墙体贴近第二墙体,通过操作孔对连接螺杆施力,锥形引导头12引导连接螺杆插入到预埋套筒2中,先将连接螺杆5旋到预埋套筒上,然后对锁紧螺母施力,最终实现将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连接在一起。随后在连接螺杆的左端外围设置螺栓防护体13,螺栓防护体13可以是泡沫和现场喷塑等,在螺栓防护体与操作槽之间的空隙中填入混凝土14,使用混凝土对操作槽抹平,设置填充物的目的是,避免混凝土与连接螺杆接触,这样当需要拆除第一墙体、第二墙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时,将操作槽中的部分混凝土砸掉,填充物取出后,直接松开锁紧螺母和连接螺杆即可实现第一墙体、第二墙体的拆除过程。预埋钢筋与预埋套筒也可以焊接固定;后期也可以不对操作槽进行混凝土填充处理;连接螺杆右端的引导头也可以是球形结构;外方头结构也可以被其它扭矩输入结构代替,比如说内方孔或者沿连接螺杆径向设置的传力孔等。

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实施例2如图11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装配式建筑墙体还包括与第二墙体垂直布置的第三墙体20,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3和第三墙体20呈t字形布置,第二墙体与第三墙体通过墙体连接组件,各墙体连接组件均不包括预埋钢筋,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之间的墙体连接组件、第二墙体、第三墙体之间的墙体连接组件的预埋套筒之间通过预埋螺杆21连接。

装配式建筑墙体的实施例3如图12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装配式建筑墙体还包括与第一墙体1、第三墙体20垂直布置的第四墙体22,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3、第三墙体20和第四墙体22呈十字形布置,第四墙体与第二墙体通过之间的墙体连接组件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墙体连接组件相同。

墙体连接组件的实施例如图1~12所示:墙体连接组件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各装配式建筑墙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墙体连接组件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