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复合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8449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预制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复合墙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特别是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复合墙体,与预制装配式建筑配套使用。



背景技术:

当前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绿色建筑本质就是控制建筑能耗,我国提出了国家65%节能标准的要求,据统计建筑墙体能耗约占围护结构总能耗的60%~70%,因此建筑节能的关键实现建筑外墙的环保节能;建筑工业化就是实现建筑构件的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建筑外墙是否能实现预制装配影响着工程整体的装配率和产业化效率。针对现有外墙外保温体系的外墙体饰面层和保温层容易与结构层分离、外墙保温板材料防火性能差、传统外保温施工工艺复杂无法适应工业化建筑施工需要等技术缺点和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复合墙体,集防火、装饰、抗侧、防水、节能保温等多重功效于一体,能够实现在工厂的标准化预制生产。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复合墙体,复合墙体包括复合墙体本体和复合墙体本体左右两端的左、右连接部,所述复合墙体本体为矩形,复合墙体本体的内侧设有截面为矩形的保护层,保护层的外侧是保温层,该保温层为外凸的球冠结构,保温层的内侧面为平面结构,球冠的圆弧的边缘与保温层的内侧面为非封闭结构;保温层的外侧为防水层,防水层的外侧为饰面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复合墙体是非承重墙体,集防火、装饰、抗侧、防水、节能保温等多重功效于一体的标准单元板块,能够实现在工厂的标准化预制生产,在施工现场利用板块边缘的凹槽和凸榫构造进行装配式安装,能够和预制装配式建筑配套使用,从而简化现场施工工序,减少现场人工作业,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劳动效率,适应现代工业化建筑建设的需要。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优化方案是:

所述左连接部外端面的中部设有截面为矩形的贯通左连接部长度方向的凸榫结构,复合墙体右端的端面固接有右连接部,右连接部的外端面的中部设有与该凸榫结构配合的凹槽结构,凹槽结构贯通右连接部的长度方向。

所述保护层由置于保温层内侧面的钢丝网和水泥砂浆构成,保护层厚度等于或小于大于35毫米。

所述保温层圆弧的边缘与保温层内侧面的厚度大于或等于60毫米,保温层中心的厚度大于或等于130毫米。

所述保温层的材料是泡沫板。

所述复合墙体标准单元板块的长度和宽度均小于或等于3米,厚度小于或等于200毫米。

所述防水层由外向内依次为涂刷于饰面层内凹面的处理剂、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聚酯无纺布。

所述饰面层的材料是无机工业废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外立面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中:复合墙体1;右连接部2;凹槽2-1;左连接部3;凸榫3-1;饰面层4;防水层5;保温层6;保护层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发明。

参阅图1、图2、图3,本实施例是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复合墙体,复合墙体包括复合墙体本体1和复合墙体本体左右两端的左连接部3和右连接部2,复合墙体本体1的内侧设有截面为矩形的保护层7,保护层7的外侧是保温层6,保温层6为外凸的球冠结构,球冠的圆弧的边缘与温护层6的内侧面为非封闭结构,保温层6的在面向墙体内侧的方向为平面。保温层6的外侧为防水层5,防水层的外侧为饰面层4。

保护层7由置于保温层6内侧面的钢丝网和水泥砂浆构成,在保温板6的内侧面挂钢丝网,抹水泥砂浆,作为保温层6在墙体内侧的保护层,保护层7厚度等于或小于35毫米。

保温层6所采用的材料是泡沫保温板,保温层6在面向墙体外侧的方向为外凸型,保温层6在面向墙体内侧的方向为平面。保温层6圆弧的边缘与保温层内侧面的厚度大于或等于60毫米,沿着外凸曲线,越接近保温板结构的中心,厚度越逐渐加厚,保温层6中心处厚度大于或等于130毫米,保温层6结构通过界面剂和胶粘剂粘贴到防水层5上。

饰面层4位于复合墙体1的外侧,饰面层4由无机工业废渣作为原材料所制成,其外侧为平面,内侧为与保温层6的外凸配合的内凹型,保温层6的外凸结构和饰面层4内凹结构紧密贴合。饰面层结构的边缘厚度为100mm,沿着内侧的内凹曲线,越接近饰面层4结构的中心,厚度越薄,饰面层中心处厚度减薄为等于或大于30毫米,饰面层4结构板块的高度和宽度均等于或小于3米。无机工业废渣不易燃特性可以使复合墙体结构外侧起到防火阻燃的作用,固化成型后的无机工业废渣材料具有一定的抗侧能力,同时可以在工厂通过模具实现饰面层外侧平面部分的装饰效果。因此,由无机工业废渣制成的复合墙体外侧结构具备防火、抗侧、装饰功能。

饰面层4和保温层6之间设有防水层5,防水层5由外向内依次为涂刷于饰面层内凹面的处理剂、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聚酯无纺布。采用涂膜防水的方式所制成的复合墙体防水层,是沿着饰面层结构内侧的内凹表面,涂刷基层处理剂,然后采用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以聚酯无纺布作为胎体增强材料,沿饰面层结构内侧的内凹表面,按照二布三涂的施工工艺进行涂膜防水施工。涂膜防水层作为复合墙体结构的中间层,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潮功能。保温层6和保护层4的高度和宽度应同饰面层4保持一致。

复合墙体本体1左端的端面固结有左连接部3,复合墙体本体1右端的端面固接有右连接部2,左连接部3和右连接部2是用无机工业废渣制作而成。左连接部3外端面的中部设有截面为矩形的贯通左连接部3长度方向的凸榫结构3-1,右连接部2的外端面的中部设有与该凸榫结构3-1配合的凹槽结构2-1,凹槽结构2-1贯通右连接部2的长度方向。本实施例能够分解为厚度小于或等于200毫米、高度和宽度均小于或等于3米的标准单元板块,在工厂按照标准模数预制生产,现场拼装,最终实现同预制装配式建筑配套使用。在复合墙体标准单元板块的边缘是用无机工业废渣制作而成的企口连接构造,包括凹槽和凸榫,利用企口连接构造和胶粘剂实现一体化复合墙体标准单元板块之间的连接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建筑一体化复合墙体。包括复合墙体本体和复合墙体本体左右两端的左、右连接部,复合墙体本体为矩形,复合墙体本体的内侧设有截面为矩形的保护层,保护层的外侧是保温层,该保温层为外凸的球冠结构,保温层的内侧面为平面结构,球冠的圆弧的边缘与保温层的内侧面为非封闭结构;保温层的外侧为防水层,防水层的外侧为饰面层。集防火、装饰、抗侧、防水、节能保温等于一体,实现在工厂的标准化预制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梅;温欣;刘水;朴健;皮立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山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7.09.26
技术公布日:2017.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