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装置及使用其的透水砖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6359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料装置及使用其的透水砖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布料装置及使用其的透水砖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内涝灾害日益严重,建造可吸水的“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已成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

但是,现在我国大多数的城市建设铺设的地砖均为不可透水的建造材料,使得雨水落下之后,只能通过排水管道的排水口进行排泄,当遇到特大暴雨时,便显得力不从心了。现有技术的免烧透水砖,分为上、下两层的结构,上层为粒径较细的面料(成本高、美观),而下层为粒径较大的底料(成本低、排水性能好);但是由于上、下两层的接触面积不大,仅仅靠粘结剂(如水泥)进行粘连,上、下两层很容易出现分层脱离的问题。因此,设计一种能高效生产出高质量透水砖的生产设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快速生产出上、下两层接触面积大的免烧透水砖的布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布料装置,包括布料仓本体和下模,还包括凸起压片和出料管;至少一个所述凸起压片设置于所述布料仓本体的下方的一侧,所述凸起压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布料仓本体,所述凸起压片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出料管设置于所述布料仓本体的下方的中部或另一侧;所述布料仓本体的顶壁设置有面料进料口;所述布料仓本体在所述下模的上方来回运动;每个所述凸起压片、对应的所述出料管和布料仓本体的运动方向为同一直线设置。

优选的,还设置有出料隔瓣,所述出料隔瓣设置于所述出料管的出料口,所述出料隔瓣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出料管的一侧,所述出料隔瓣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优选的,所述凸起压片和所述所述出料管至少两个,还设置有分区隔片,所述分区隔片设置于所述布料仓本体,所述分区隔片把所述布料仓本体分为至少两个存料区,每个所述存料区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凸起压片和出料管;对应的,每个所述存料区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面料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凸起压片为橡胶片。

优选的,所述凸起压片的迎压面设置有破料凸起部,所述破料凸起部从上到下设置于所述凸起压片。

优选的,所述下模包括模框和模底,所述模框环绕模底设置,所述模框与模底的侧边紧密接触;还设置有下模升降装置,所述下模升降装置设置于的模底的非粉料接触面,所述下模升降装置推动所述模底相对于所述模框相对运动。

一种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布料装置的透水砖生产系统,包括颗粒喷雾塔、一级网筛、窑炉、粘结剂喷雾塔、面料存料仓和所述布料装置;所述颗粒喷雾塔的出料口连接所述一级网筛;所述一级网筛的上料出料口连接所述窑炉的进料口,所述窑炉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粘结剂喷雾塔的进料口,所述粘结剂喷雾塔的出料口连接所述下模或布料仓本体,所述布料仓本体的面料进料口连通所述面料存料仓。

优选的,所述面料进料口通过波纹软管连通所述面料存料仓的出料口;还设置有面料增压泵,所述面料增压泵设置于所述面料存料仓的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粘结剂喷雾塔相对水平面90-60°设置,所述粘结剂喷雾塔的内壁设置有粘结剂喷枪,所述粘结剂喷枪相对于所述粘结剂喷雾塔的内壁为90-60°设置。

优选的,所述窑炉设置有二级网筛,所述二级网筛设置于所述窑炉的出料口;所述一级网筛为40-60目,所述二级网筛为35-55目。

本实用新型的布料装置及生产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布料采用成型挤出的方式,对免烧陶瓷的底料进行马上的回填,使上、下两层的接触面积增加,有效避免了分层脱离的问题;2.可以根据具体的生产需要,设置不同的分区隔板,进而形成多种色彩纹理的成品;3.下模采用顶出的设置方式,方面产品干结后的脱模;4.生产系统大部分沿用了普通建筑陶瓷的生产工具,可以实现短期内的大规模工业生产;5.采用喷雾塔的形式,生成较大的陶瓷颗粒,颗粒形状近乎圆形,使得成品的透水效果好;6.采用喷雾包裹的方式,对颗粒进行粘结剂的包裹,包裹均匀;7.直接把喷雾形成的颗粒进行烧结,简单高效,而且制作出来的产品结实耐磨。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布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布料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布料装置的分区隔片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凸起压片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下模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粘结剂喷雾塔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窑炉的示意图。

其中:布料仓本体1;凸起压片11;破料凸起部111;出料管12;出料隔瓣13;分区隔片14;仓体固定杆15;下模2;模框21;模底22;下模升降装置23;窑炉3;二级网筛31;窑炉本体32;抽风管33;火焰喷枪34;粘结剂喷雾塔4;粘结剂喷枪41;面料A;底料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布料装置(如图1、2所示),包括布料仓本体1和下模2,还包括凸起压片11和出料管12;至少一个所述凸起压片11设置于所述布料仓本体1的下方的一侧,所述凸起压片1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布料仓本体1,所述凸起压片11的另一端向下延伸;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出料管12设置于所述布料仓本体1的下方的中部或另一侧;所述布料仓本体1的顶壁设置有面料进料口;所述布料仓本体1在所述下模2的上方来回运动;每个所述凸起压片11、对应的所述出料管12和布料仓本体1的运动方向为同一直线设置。

工作时,面料A放置于所述布料仓本体1内,而底料B则设置于所述下模2内;布料仓本体1带动凸起压片11和出料管12如图1的箭头所示,相对于下模2水平运动,凸起压片11推压到布设于下模2中的底料B,并使得底料B形成“凹陷”,与此同时,面料A从跟在凸起压片11后面的出料管12基础迅速填充、覆盖底料B的“凹陷”;如此一来,面料层与底料层的接触面积便会大大增加,待到面料A与底料B的粘结剂干结了之后,面料层与底料层便可以牢固地粘合在一体;在推压出“凹陷”之后马上灌注面料A,是为了避免当凸起压片11离开后,底料B的粘结剂(例如水泥)迅速把“凹陷”进行了回填;更具体的,布料仓本体1通过仓体固定杆15固定于机架上,通过气缸的控制进行活动。

优选的,还设置有出料隔瓣13,所述出料隔瓣13设置于所述出料管12的出料口,所述出料隔瓣1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出料管12的一侧,所述出料隔瓣1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设置出料隔瓣13可以便于控制面料A的挤出或流出,当布料仓本体1内部的压力低时,出料隔瓣13把出料管12堵住;当布料仓本体1内部的面料A的压力高时,面料A便会顶开出料隔瓣13,从而从出料管1挤出或流出。

优选的,所述凸起压片11和所述出料管12至少两个,还设置有分区隔片14,所述分区隔片14设置于所述布料仓本体1,所述分区隔片14把所述布料仓本体1分为至少两个存料区(如图3所示),每个所述存料区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凸起压片11和出料管12;对应的,每个所述存料区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面料进料口。设置多个凸起压片11和出料管12,可以使得“凹陷”有多个,而把布料仓本体1分开至少两个存料区,可在不同两个存料区中放置不同颜色、材质的面料A,在产品成型之后,便可以得出同时多种颜色、材质的一齐混合的成品,使得成品的色彩、材质更加丰富、美观。

优选的,所述凸起压片11为橡胶片,橡胶片会有一定的弹性,在推压底料B时可以产生一定的缓冲力,避免布料仓本体1的移动速度过快时,对凸起压片11造成损坏。

优选的,所述凸起压片11的迎压面设置有破料凸起部111(如图4所示),所谓“迎压面”就是指凸起压片11用于推压底料B的那一面,所述破料凸起部111从上到下设置于所述凸起压片11;如此设置,在凸起压片11推压底料B时,破料凸起部111会首先受压,底料B从破料凸起部111的两侧滑开,使得凸起压片11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所述下模2(如图5所示)包括模框21和模底22,所述模框21环绕模底22设置,所述模框21与模底22的侧边紧密接触;还设置有下模升降装置23,所述下模升降装置23设置于的模底22的非粉料接触面,所述下模升降装置23推动所述模底22相对于所述模框21相对运动。当面料A和底料B布设完毕之后,材料需要在下模中等待凝固,凝固后脱模即可得到产品;如此设置,只要材料凝固了之后,下模升降装置23推动所述模底22相对于所述模框21向上运动,这样便可以把产品从模框21中推脱出来,使得脱模工序非常简单便捷,而且如此设置,使得模框21和模底22非常容易清洗,便于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一种使用本实施例的布料装置的透水砖生产系统,包括颗粒喷雾塔、一级网筛、窑炉3、粘结剂喷雾塔4、面料存料仓和所述布料装置;所述颗粒喷雾塔的出料口连接所述一级网筛;所述一级网筛的上料出料口连接所述窑炉3的进料口,所述窑炉3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粘结剂喷雾塔4的进料口,所述粘结剂喷雾塔4的出料口连接下模2或面料存料仓,所述布料仓本体1的面料进料口连通所述面料存料仓。

使用本实施例免烧透水砖生产系统的生产方法,包括有步骤1,普通的陶瓷原料经过球磨(原料是指面料A和底料B的原材料)形成浆料;步骤2,浆料经过颗粒喷雾塔喷出并造成颗粒状(通过颗粒喷雾塔造粒,得出的颗粒粒径大小比较均匀,而且非常圆;而现有技术均直接对原料进行打磨的方式把粉料颗粒打磨出来,这样会导致颗粒不圆,大小不一,影响成品的透水性能);步骤3,通过一级网筛的筛选(保证颗粒的大小较为均匀,如果颗粒太小或不均匀,也会影响成品的透水性能);步骤4,进窑炉3进行烧结形成原料颗粒(通过窑炉3的高温烧结,使得颗粒成为硬度较高的);步骤5.粘结剂喷雾塔4喷出的粘结剂对原料颗粒进行包裹,即可形成面料A和底料B了(到这里时面料A和底料B的区别主要是原料颗粒的粒径不同,面料A的原料颗粒的粒径会比较大);步骤6,布料成型、干结成型。

本实施例的生产系统中的球磨机、颗粒喷雾塔均为现有的建陶现有设备,使得本实用新型中的免烧透水砖可以在各个陶瓷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而本实施例的审查方法中所述的“普通的陶瓷原料”,则为普通建筑陶瓷的原料、配方,使得本方案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容易推广。

更具体的,所述面料进料口通过波纹软管连通所述面料存料仓的出料口;还设置有面料增压泵,所述面料增压泵设置于所述面料存料仓的出料口;布料仓本体1的面料进料口连通面料存料仓,只需要通过控制面料增压泵的开、闭,便可控制布料仓本体1的面料从出料管12挤出或流出的速度和关停,可以实现全自动控制。

更具体的,所述粘结剂喷雾塔4(如图6所示)相对水平面90-60°设置,所述粘结剂喷雾塔4的内壁设置有粘结剂喷枪41,所述粘结剂喷枪41相对于所述粘结剂喷雾塔4的内壁为90-60°设置;粘结剂喷雾塔4为立式设置,进料口比出料口高,这样一来原料颗粒可以通过自由落体的方式,在从进料口落到出料口的过程中被粘结剂喷枪41喷出的粘结剂进行包裹混合,不用额外地进行搅拌动作。

优选的,所述窑炉3(如图7所示)包括二级网筛31、窑炉本体32、抽风管33和火焰喷枪34;所述窑炉本体32相对水平面90-60°(优选90-80°)设置,窑炉3的进料口比出料口高,若干所述火焰喷枪34设置于所述窑炉本体32的内侧,所述抽风管33连通所述窑炉本体32,所述抽风管33的一侧开有缺口,形成窑炉3的进料口,所述二级网筛设置于所述窑炉3的出料口。

使用时,经过喷雾塔干燥完成并过筛后的颗粒,直接进入窑炉3的进料口,颗粒在一边落下一边被烧结,由于窑炉本体32具有较高的热量,上升的热气会使得颗粒较为缓慢的下落,并且会把在前期运输过程中的破碎的粉末向上吹出,从抽风管33排走;如此设置,可以使得颗粒在下落的过程中完成烧结,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加均匀的烧结效果,另一方面,避免颗粒在烧结的过程中过多与承载物接触,导致变形(因为颗粒越圆,形成成品之后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缝隙会越多,透水效果会越好)。

更具体的,所述一级网筛为40-60目,所述二级网筛31为35-55目;再进一步,二级网筛31设置有两层,上层为35-45目,下层为45-55目,上层的上料用于作为底料B的原料颗粒,而下层的上料则用于作为面料A的原料颗粒;当然,通过调节颗粒喷雾塔喷出的浆料大小而实现最终原料颗粒大小的调节也是可行的。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