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混凝土振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9360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凝土施工器械,特别是一种改良的混凝土振捣装置。



背景技术:

用混凝土拌和机拌和好的混凝土浇筑构件时,必须排除其中气泡,进行捣固,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以提高其强度,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混凝土振捣器就是机械化捣实混凝土的机具。

混凝土振捣器的种类较多。混凝土在振捣的过程中是逐步变紧实的,故不同实度的混凝土的最佳振捣力度不同;另外混凝土中的较大颗粒物容易导致振捣器卡死现象。而现有的混凝土振捣器基本为硬性振捣形式,其无法进行相应的振捣力度调节,也不能有效避免颗粒物卡死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增加分离式的振捣杆体和振捣头,并配合螺距调节弹性,以达到可调式缓冲弹性振捣力的改良的混凝土振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良的混凝土振捣装置,包括振动电机和振捣棒体,所述振捣棒体的顶端连接所述振动电机,所述振捣棒体的下端为振捣端,所述振捣棒体包括具有中部通道的外筒,所述外筒内穿设内杆,所述外筒的内壁上攻设内螺纹,所述内杆的外壁上攻设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形成螺纹配合连接,所述内杆露出外筒的顶端上设置旋钮把手,所述内杆的底端设置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上套接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下方设置振捣头,所述振捣头与所述外筒底端之间设置限位结构。

本改良的混凝土振捣装置的作业过程为:在振捣操作之前,根据混凝土状态相应调节弹性缓冲振捣力,通过旋拧旋钮把手调控内杆在外筒内的位置,以调节内杆下端压制的螺旋弹簧的伸展长度,进而控制了螺旋弹簧的反弹力度,即控制了振捣头的振捣力度和弹性缓冲程度。当旋拧旋钮把手将内杆放置于最低位置,使内杆的中心轴接触并顶死振捣头,则螺旋弹簧的作用丧失,变为传统的硬性振捣形式。开启振动电机,将外筒垂直于混凝土,使振捣头接触混凝土进行持续的振捣作用。

在上述的改良的混凝土振捣装置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外筒底端的内环挡沿,还包括位于所述振捣头外壁的外环挡片,所述外环挡片位于所述外筒的中部通道内,所述外环挡片能由内侧与所述内环挡沿形成接触性的限位抵靠。设置限位结构一方面实现振捣头在外筒的中部通道内具有轴向活动空间,另一方面有效防止振捣头完全脱离外筒而导致的振捣作用失效。

在上述的改良的混凝土振捣装置中,所述外筒的顶部设置传动固定架,所述振动电机固定在所述传动固定架的顶部。振动电机的振动力通过传动固定架等效传递至外筒,从而通过外筒实现振捣头的振捣作业。

在上述的改良的混凝土振捣装置中,所述内杆的上段的外壁上设置刻度尺,所述刻度尺的零点值贴靠所述旋钮把手的底边,由所述零点值向下增大数值刻度。通过刻度尺可清楚的表示出内杆顶部露出外筒的长度,进而间接表现螺旋弹簧的释放长度及弹力值大小。

在上述的改良的混凝土振捣装置中,所述中心轴长度为所述螺旋弹簧自然长度的1/4~1/3。

在上述的改良的混凝土振捣装置中,所述外筒的外部套接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顶部套环,所述顶部套环的下方设置若干支腿,所述外筒的外壁与所述顶部套环的内壁形成接触性的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架,并使其与振捣棒体形成滑动连接,由此在电动振捣操作中,既能保障振捣棒体的垂直稳定性,又不干预往复进行的振捣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改良的混凝土振捣装置增加分离式的振捣杆体和振捣头,并配合螺距调节弹性,以达到可调式缓冲弹性振捣力,由此具有灵活的振捣力调节作用,并且通过弹性缓冲在振动中避免并排除大颗粒物导致振捣器卡死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改良的混凝土振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振动电机;2、传动固定架;3、外筒;4、内杆;5、旋钮把手;6、中心轴;7、螺旋弹簧;8、振捣头;9、顶部套环; 10、支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改良的混凝土振捣装置,包括振动电机1和振捣棒体,振捣棒体的顶端连接振动电机1,振捣棒体的下端为振捣端,振捣棒体包括具有中部通道的外筒3,外筒3内穿设内杆4,外筒3的内壁上攻设内螺纹,内杆4的外壁上攻设外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形成螺纹配合连接,内杆4露出外筒3的顶端上设置旋钮把手5,内杆4的底端设置中心轴6,中心轴6上套接螺旋弹簧7,螺旋弹簧7的下方设置振捣头8,振捣头8与外筒3 底端之间设置限位结构。

本改良的混凝土振捣装置的作业过程为:在振捣操作之前,根据混凝土状态相应调节弹性缓冲振捣力,通过旋拧旋钮把手5 调控内杆4在外筒3内的位置,以调节内杆4下端压制的螺旋弹簧7的伸展长度,进而控制了螺旋弹簧7的反弹力度,即控制了振捣头8的振捣力度和弹性缓冲程度。当旋拧旋钮把手5将内杆 4放置于最低位置,使内杆4的中心轴6接触并顶死振捣头8,则螺旋弹簧7的作用丧失,变为传统的硬性振捣形式。开启振动电机1,将外筒3垂直于混凝土,使振捣头8接触混凝土进行持续的振捣作用。

限位结构包括外筒3底端的内环挡沿,还包括位于振捣头8 外壁的外环挡片,外环挡片位于外筒3的中部通道内,外环挡片能由内侧与内环挡沿形成接触性的限位抵靠。设置限位结构一方面实现振捣头8在外筒3的中部通道内具有轴向活动空间,另一方面有效防止振捣头8完全脱离外筒3而导致的振捣作用失效。

外筒3的顶部设置传动固定架2,振动电机1固定在传动固定架2的顶部。振动电机1的振动力通过传动固定架2等效传递至外筒3,从而通过外筒3实现振捣头8的振捣作业。

内杆4的上段的外壁上设置刻度尺,刻度尺的零点值贴靠旋钮把手5的底边,由零点值向下增大数值刻度。通过刻度尺可清楚的表示出内杆4顶部露出外筒3的长度,进而间接表现螺旋弹簧7的释放长度及弹力值大小。

中心轴6长度为螺旋弹簧7自然长度的1/4~1/3。

外筒3的外部套接支撑架,支撑架包括顶部套环9,顶部套环9的下方设置若干支腿10,外筒3的外壁与顶部套环9的内壁形成接触性的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架,并使其与振捣棒体形成滑动连接,由此在电动振捣操作中,既能保障振捣棒体的垂直稳定性,又不干预往复进行的振捣动作。

本改良的混凝土振捣装置增加分离式的振捣杆体和振捣头8,并配合螺距调节弹性,以达到可调式缓冲弹性振捣力,由此具有灵活的振捣力调节作用,并且通过弹性缓冲在振动中避免并排除大颗粒物导致振捣器卡死现象。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振动电机1;传动固定架2;外筒3;内杆4;旋钮把手5;中心轴6;螺旋弹簧7;振捣头8;顶部套环9;支腿1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