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墙圆柱纸模加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1469阅读:1023来源:国知局
连墙圆柱纸模加固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纸模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连墙圆柱纸模加固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工程中,圆柱纸模与混凝土连接常见做法有:1)采用木方进行加固; 2)与设计沟通改圆柱为方柱,进行现场施工。

上述常见做法存在以下几个弊端:1)木方加固纸模板,在木方外围加固较难,并且变形严重,经常出现漏浆、胀模等现象;2)与设计沟通,拖延工期,并且沟通之后改变原设计理念。

尤其遇到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框架柱90%以上为圆柱,所有地下室框架边柱均为连墙圆柱,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其模板包括连墙圆柱纸模10、位于连墙圆柱纸模10两侧并与连墙圆柱纸模10相接的第一墙体模板20和第二墙体模板30、以及与连墙圆柱纸模10、第一墙体模板20和第二墙体模板30相对设置的第三墙体模板40,连墙圆柱纸模10是圆弧形纸模,具有圆弧形外侧面50,圆弧形纸模是通过选取相应直径尺寸的圆柱纸模在弹线之后采用手动切割机进行切割而成,连墙圆柱纸模10加固问题涉及作业环境较多,需要迫切解决。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连墙圆柱纸模加固系统,其能够加固连墙圆柱纸模,加固简单方便快速,成型效果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墙圆柱纸模加固系统,其能够加固连墙圆柱纸模,加固简单方便快速,成型效果好,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墙圆柱纸模加固系统,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单,可周转使用,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连墙圆柱纸模加固系统,其特点是,包括纸模支撑件和纸模固定件,所述纸模支撑件包括支撑件主体和圆弧形凹槽,所述圆弧形凹槽竖向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主体的外侧面中并用于贴合连墙圆柱纸模的圆弧形外侧面,所述圆弧形凹槽的两个侧壁的顶部用于分别抵靠位于所述连墙圆柱纸模的两侧并与所述连墙圆柱纸模相接的第一墙体模板和第二墙体模板,所述纸模固定件连接所述纸模支撑件并用于连接与所述连墙圆柱纸模、所述第一墙体模板和所述第二墙体模板相对设置的第三墙体模板从而使所述圆弧形凹槽贴合所述圆弧形外侧面以及使所述顶部分别抵靠所述第一墙体模板和所述第二墙体模板。

较佳地,所述圆弧形凹槽为半圆弧凹槽,所述圆弧形外侧面是半圆弧外侧面。

较佳地,所述支撑件主体是方柱形支撑件主体,所述方柱形支撑件主体的外侧面具有4个侧面,所述圆弧形凹槽竖向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侧面中;或者,所述支撑件主体是木支撑件主体。

较佳地,所述纸模支撑件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纸模支撑件竖向间隔设置。

较佳地,所述纸模支撑件还包括加固框架,所述加固框架贴合所述的支撑件主体的外侧面的不用于贴合所述圆弧形外侧面、所述第一墙体模板和所述第二墙体模板的位置,所述加固框架的两端用于分别抵靠所述第一墙体模板和所述第二墙体模板,所述纸模固定件连接所述加固框架并用于连接所述第三墙体模板从而使所述圆弧形凹槽贴合所述圆弧形外侧面、使所述顶部分别抵靠所述第一墙体模板和所述第二墙体模板以及使所述的加固框架的两端分别抵靠所述第一墙体模板和所述第二墙体模板。

较佳地,所述纸模固定件包括竖向加固件、横向加固件和模板连接件,所述纸模支撑件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纸模支撑件竖向间隔设置,所述竖向加固件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竖向加固件横向间隔设置,所述竖向加固件位于所述支撑件主体和所述横向加固件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支撑件主体的外侧面的背向所述圆弧形凹槽的位置和所述横向加固件,所述模板连接件与所述横向加固件垂直并连接所述横向加固件,所述模板连接件横向穿设两个相邻所述竖向加固件之间和两个相邻所述纸模支撑件之间且用于横向穿设所述连墙圆柱纸模、所述第一墙体模板和所述第二墙体模板中的其中一个并连接所述第三墙体模板。

更佳地,所述模板连接件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模板连接件竖向间隔设置。

更佳地,所述模板连接件包括模板连接杆、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所述模板连接杆与所述横向加固件垂直并横向穿设所述横向加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在所述模板连接杆上并抵靠所述横向加固件的背向所述竖向加固件的位置,所述模板连接杆横向穿设两个相邻所述竖向加固件之间和两个相邻所述纸模支撑件之间且用于横向穿设所述连墙圆柱纸模、所述第一墙体模板和所述第二墙体模板中的其中一个以及所述第三墙体模板,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在所述模板连接杆上并用于抵靠所述第三墙体模板的背向所述纸模支撑件的位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模板连接杆是螺杆,所述第一紧固件和所述第二紧固件套设在所述螺杆上并与所述螺杆螺纹啮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第一山型卡和第一螺母,所述横向加固件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两根管件,所述模板连接杆横向穿设两根所述管件之间,所述第一山型卡和所述第一螺母套设在所述模板连接杆上,两根所述管件卡设在所述第一山型卡中,所述第一螺母螺纹啮合在所述模板连接杆上并通过所述第一山型卡抵靠两根所述管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连墙圆柱纸模加固系统包括纸模支撑件和纸模固定件,纸模支撑件包括支撑件主体和圆弧形凹槽,圆弧形凹槽竖向设置在支撑件主体的外侧面中并用于贴合连墙圆柱纸模的圆弧形外侧面,圆弧形凹槽的两个侧壁的顶部用于分别抵靠位于连墙圆柱纸模的两侧并与连墙圆柱纸模相接的第一和第二墙体模板,纸模固定件连接纸模支撑件并用于连接与连墙圆柱纸模、第一和第二墙体模板相对设置的第三墙体模板从而使圆弧形凹槽贴合圆弧形外侧面以及使顶部分别抵靠第一和第二墙体模板,因此,其能够加固连墙圆柱纸模,加固简单方便快速,成型效果好,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的连墙圆柱纸模加固系统包括纸模支撑件和纸模固定件,纸模支撑件包括支撑件主体和圆弧形凹槽,圆弧形凹槽竖向设置在支撑件主体的外侧面中并用于贴合连墙圆柱纸模的圆弧形外侧面,圆弧形凹槽的两个侧壁的顶部用于分别抵靠位于连墙圆柱纸模的两侧并与连墙圆柱纸模相接的第一和第二墙体模板,纸模固定件连接纸模支撑件并用于连接与连墙圆柱纸模、第一和第二墙体模板相对设置的第三墙体模板从而使圆弧形凹槽贴合圆弧形外侧面以及使顶部分别抵靠第一和第二墙体模板,因此,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单,可周转使用,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浇筑连墙圆柱所需支设的模板结构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局部主视示意图。

图3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连墙圆柱纸模加固系统的一具体实施例加固图1 所示的模板结构的连墙圆柱纸模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局部主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1纸模支撑件;2纸模固定件;21竖向加固件;22横向加固件;23模板连接件;24模板连接杆;25第一紧固件;26第二紧固件;27第一山型卡;28第一螺母;29管件;3支撑件主体;31支撑件主体的外侧面;32第二山型卡;33 第二螺母;4圆弧形凹槽;41顶部;5加固框架;10连墙圆柱纸模;20第一墙体模板;30第二墙体模板;40第三墙体模板;50圆弧形外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3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连墙圆柱纸模加固系统包括纸模支撑件1和纸模固定件2,所述纸模支撑件1 包括支撑件主体3和圆弧形凹槽4,所述圆弧形凹槽4竖向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主体3的外侧面31中并用于贴合连墙圆柱纸模10的圆弧形外侧面50,所述圆弧形凹槽4的两个侧壁的顶部41用于分别抵靠位于所述连墙圆柱纸模10的两侧并与所述连墙圆柱纸模10相接的第一墙体模板20和第二墙体模板30,所述纸模固定件2连接所述纸模支撑件1并用于连接与所述连墙圆柱纸模10、所述第一墙体模板20和所述第二墙体模板30相对设置的第三墙体模板40从而使所述圆弧形凹槽4贴合所述圆弧形外侧面50以及使所述顶部41分别抵靠所述第一墙体模板20和所述第二墙体模板30。

所述圆弧形凹槽4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圆弧形凹槽,具体匹配连墙圆柱纸模 10的圆弧形外侧面50的圆弧长度,例如1/4圆弧、1/2圆弧或2/3圆弧,请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圆弧形凹槽4为半圆弧凹槽,所述圆弧形外侧面50是半圆弧外侧面,即占1/2圆的圆弧。

所述支撑件主体3可以是任何合适的部件,请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主体3是方柱形支撑件主体,所述方柱形支撑件主体的外侧面具有4个侧面,所述圆弧形凹槽4竖向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侧面中。

所述支撑件主体3可以是任何合适材质的支撑件主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主体3是木支撑件主体。

所述纸模支撑件1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较佳地,所述纸模支撑件1 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纸模支撑件1竖向间隔设置。请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纸模支撑件1的数目为3个。

为了增强所述纸模支撑件1的强度,较佳地,所述纸模支撑件1还包括加固框架5,所述加固框架5贴合所述的支撑件主体3的外侧面31的不用于贴合所述圆弧形外侧面50、所述第一墙体模板20和所述第二墙体模板30的位置,所述加固框架5的两端用于分别抵靠所述第一墙体模板20和所述第二墙体模板 30,所述纸模固定件2连接所述加固框架5并用于连接所述第三墙体模板40 从而使所述圆弧形凹槽4贴合所述圆弧形外侧面50、使所述顶部41分别抵靠所述第一墙体模板20和所述第二墙体模板30以及使所述的加固框架5的两端分别抵靠所述第一墙体模板20和所述第二墙体模板30。请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件主体3是方柱形支撑件主体的情况下,所述加固框架5贴合所述的方柱形支撑件主体的4个所述侧面的未设置所述圆弧形凹槽4的其余3个所述侧面。

所述纸模固定件2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构成,较佳地,所述纸模固定件2 包括竖向加固件21、横向加固件22和模板连接件23,所述纸模支撑件1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纸模支撑件1竖向间隔设置,所述竖向加固件21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竖向加固件21横向间隔设置,所述竖向加固件21位于所述支撑件主体3和所述横向加固件22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的支撑件主体3的外侧面 31的背向所述圆弧形凹槽4的位置和所述横向加固件22,所述模板连接件23 与所述横向加固件22垂直并连接所述横向加固件22,所述模板连接件23横向穿设两个相邻所述竖向加固件21之间和两个相邻所述纸模支撑件1之间且用于横向穿设所述连墙圆柱纸模10、所述第一墙体模板20和所述第二墙体模板30 中的其中一个并连接所述第三墙体模板40。请参见图3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纸模支撑件1的数目为3个,所述竖向加固件21 的数目为6个,在所述纸模支撑件1还包括加固框架5的情况下,所述竖向加固件21位于所述加固框架5和所述横向加固件22之间并分别抵靠所述加固框架5的背向所述圆弧形凹槽4的位置和所述横向加固件22。

所述竖向加固件21可以是任何合适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加固件21是木方。

所述横向加固件22可以是任何合适的部件,较佳地,所述横向加固件22 是钢管。请参见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加固件 22是双钢管。

所述模板连接件23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更佳地,所述模板连接件 23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模板连接件23竖向间隔设置。请参见图3至图4 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模板连接件23的数目为9个,沿竖向间隔设置成3组,每组包括沿横向间隔设置的3个所述模板连接件23。

所述模板连接件23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3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模板连接件23包括模板连接杆24、第一紧固件25和第二紧固件26,所述模板连接杆24与所述横向加固件22垂直并横向穿设所述横向加固件22,所述第一紧固件25设置在所述模板连接杆24上并抵靠所述横向加固件22的背向所述竖向加固件21的位置,所述模板连接杆 24横向穿设两个相邻所述竖向加固件21之间和两个相邻所述纸模支撑件1之间且用于横向穿设所述连墙圆柱纸模10、所述第一墙体模板20和所述第二墙体模板30中的其中一个以及所述第三墙体模板40,所述第二紧固件26设置在所述模板连接杆24上并用于抵靠所述第三墙体模板40的背向所述纸模支撑件 1的位置。

所述模板连接杆24可以是任何合适的连接杆,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模板连接杆24是螺杆,所述第一紧固件25和所述第二紧固件26 套设在所述螺杆上并与所述螺杆螺纹啮合。

所述第一紧固件25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3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紧固件25包括第一山型卡27和第一螺母28,所述横向加固件22包括竖向间隔设置的两根管件29,所述模板连接杆24横向穿设两根所述管件29之间,所述第一山型卡27和所述第一螺母28 套设在所述模板连接杆24上,两根所述管件29卡设在所述第一山型卡27中,所述第一螺母28螺纹啮合在所述模板连接杆24上并通过所述第一山型卡27 抵靠两根所述管件29。

所述第二紧固件26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3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紧固件26包括第二山型卡32和第二螺母33,所述第二山型卡32和所述第二螺母33套设在所述模板连接杆24上,所述第二螺母33螺纹啮合在所述模板连接杆24上并通过所述第二山型卡32 抵靠所述第三墙体模板40的背向所述纸模支撑件1的位置。

所述管件29可以是任何合适的管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管件29是钢管。

使用时,将纸模支撑件1的圆弧形凹槽4贴合连墙圆柱纸模10的圆弧形外侧面50,圆弧形凹槽4的两个侧壁的顶部41分别抵靠第一墙体模板20和第二墙体模板30,如果存在加固框架5,则加固框架5的两端也分别抵靠第一墙体模板20和第二墙体模板30,通过纸模固定件2连接纸模支撑件1(具体是支撑件主体3)和第三墙体模板40,使上述结构稳固。

具体地,将竖向加固件21置于支撑件主体3和横向加固件22之间并分别抵靠支撑件主体3的外侧面31的背向圆弧形凹槽4的位置和横向加固件22,如果存在加固框架5,则将竖向加固件21置于加固框架5和横向加固件22之间并分别抵靠加固框架5的背向圆弧形凹槽4的位置和所述横向加固件22,模板连接杆24横向穿设横向加固件22的两根管件29之间、两个相邻竖向加固件 21之间和两个相邻纸模支撑件1之间,并横向穿设连墙圆柱纸模10(有另外的模板连接杆24横向穿设第一墙体模板20,有另外的模板连接杆24横向穿设第二墙体模板30)以及第三墙体模板40,第一固定件25的第一山型卡27和第一螺母28套设在模板连接杆24上,两根管件29卡设在第一山型卡27中,第一螺母28螺纹啮合在模板连接杆24上并通过第一山型卡27抵靠两根管件29,第二固定件26的第二山型卡32和第二螺母33套设在模板连接杆24上,第二螺母33螺纹啮合在模板连接杆24上并通过第二山型卡32抵靠第三墙体模板 40的背向纸模支撑件1的位置。

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圆柱与混凝土墙体结合位置模板支设问题;加固部件可周转,降低施工成本,减少现场模板支设时间;新型加固方式代替原单独用木方加固,成型效果好,大大减小了涨模次数;成型的加固方式减少劳动力使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连墙圆柱纸模加固系统能够加固连墙圆柱纸模,加固简单方便快速,成型效果好,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单,可周转使用,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所述原理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实用新型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