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的支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1467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剪力墙的支模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指一种剪力墙的支模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建筑施工中经常会使用到的重要工具,目前,随着建筑市场新型模板样式的增多,大多模板由板材及设于板材四周的边框组成,板材作为混凝土浇筑的模板面,边框用于板材之间的拼装连接,而边框之间的拼接质量对于混凝土浇筑成品的成型质量尤为关键。对于相互垂直连接的两个模板,其夹角处两个边框呈垂直设置,一般采用角钢进行连接,但是这样的连接方式存在强度较弱,很容易发生涨模现象,进而导致混凝土剪力墙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剪力墙的支模结构,解决了现有模板的连接方法对于模板角部的连接不够牢固,容易涨模导致混凝土剪力墙质量不佳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剪力墙的支模结构,包括:

第一模板,包括多个拼接连接的铝模板单元;

与所述第一模板相对设置的第二模板,包括多个拼接连接的钢模板单元:

挡设于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端部的第三模板,所述第三模板与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内部围合形成有供浇筑剪力墙的浇筑空间;

横向挡设于所述第一模板外侧的第一围檩;

横向挡设于所述第二模板外侧的第二围檩;

横向挡设于所述第三模板外侧的第三围檩;

贯穿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的对拉丝杆,通过所述对拉丝杆紧固连接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所述第一围檩以及所述第二围檩;

斜向穿过所述第一围檩和所述第三围檩的第一斜拉丝杆,所述第一斜拉丝杆斜向设于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三模板的连接处,通过所述第一斜拉丝杆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围檩和所述第三围檩;以及

斜向穿过所述第二围檩和所述第三围檩的第二斜拉丝杆,所述第二斜拉丝杆斜向设于所述第二模板和所述第三模板的连接处,通过所述第二斜拉丝杆紧固连接所述第二围檩和所述第三围檩。

该结构采用在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三模板外侧上分别挡设第一围檩、第二围檩、第三围檩,通过将第一斜拉丝杆斜向设于第一模板和第三模板的连接处紧固连接第一围檩和第三围檩,通过将第二斜拉丝杆斜向设于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的连接处紧固连接第二围檩和第三围檩,从而使垂直设置的第一模板和第三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的角部稳固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有效防止模板角部的涨模,保障浇筑成品混凝土剪力墙的成型质量。

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第一围檩和所述第三围檩的外侧面对应所述第一斜拉丝杆设有第一齿状凸台,所述第一斜拉丝杆的端部穿过对应的第一齿状凸台,套设第一挡件并螺合连接第一螺母,所述第一挡件通过所述第一螺母螺合推抵至所述第一齿状凸台上从而实现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围檩和所述第三围檩;

所述第二围檩和所述第三围檩的外侧面对应所述第二斜拉丝杆设有第二齿状凸台,所述第二斜拉丝杆的端部穿过对应的第二齿状凸台,套设第二挡件并螺合连接第二螺母,所述第二挡件通过所述第二螺母螺合推抵至所述第二齿状凸台上从而实现紧固连接所述第二围檩和所述第三围檩。

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铝模板单元的四周设有供连接用的铝边框;所述钢模板单元的四周设有供连接用的钢边框;所述第三模板单元的四周设有供连接用的连接边框;

所述支模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第三模板的连接夹角处的第一角板和设于所述第二模板与所述第三模板的连接夹角处的第二角板,所述第一角板与对应的所述铝边框和所述连接边框相贴合设置,并通过固定件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角板与对应的所述钢边框和所述连接边框相贴合设置,并通过固定件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第一角板与对应的所述铝边框通过销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角板与对应的所述连接边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角板与对应的所述钢边框通过销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角板与对应的所述连接边框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铝模板单元设有若干组横向和竖向的第一背楞,所述第一围檩固设于所述第一背楞;

所述钢模板单元设有若干组横向和竖向的第二背楞,所述第二围檩固设于所述第二背楞;

所述第三模板设有若干组横向和竖向的第三背楞,所述第三围檩固设于所述第三背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支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支模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支模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剪力墙的支模结构,采用在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三模板外侧上分别挡设第一围檩、第二围檩、第三围檩,通过将第一斜拉丝杆斜向设于第一模板和第三模板的连接处紧固连接第一围檩和第三围檩,通过将第二斜拉丝杆斜向设于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的连接处紧固连接第二围檩和第三围檩,从而使垂直设置的第一模板和第三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的角部稳固连接,有效防止模板角部的涨模,保障浇筑成品混凝土剪力墙的成型质量,解决现有模板的连接方法对于模板角部的连接不够牢固,容易涨模导致混凝土剪力墙质量不佳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支模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支模结构包括:第一模板110,第二模板210,第三模板310,第一围檩112,第二围檩212,第三围檩312,对拉丝杆321,第一斜拉丝杆121,第二斜拉丝杆221,第一角板130,第二角板230。

其中,第一模板110包括多个拼接连接的铝模板单元,该铝模板单元的背部设有若干组横向和竖向的第一背楞111,所述铝模板单元四周设有供连接用的铝边框113。铝边框113优选厚度为5mm。

优选地,第一模板110为标准块,使用销钉131拼接铝模板单元,拆模的时候把销钉131拆除便可拆除第一模板110,使用销钉连接以方便安装和拆除。

第一围檩112横向挡设于第一模板110外侧,且固设于第一背楞111。

第二模板210与第一模板110相对设置,第二模板210包括多个拼接连接的钢模板单元,钢模板单元设有若干组横向和竖向的第二背楞211,钢模板单元四周设有供连接用的钢边框213。钢边框213优选厚度为5mm。

优选地,第二模板210为整体吊装,使用螺栓231拼接钢模板单元,拆模的时候不需要拆成小块,用螺栓连接以增加固定的强度。

第二围檩212横向挡设于第二模板210外侧,且固设于第二背楞211。

第三模板310挡设于第一模板110和第二模板210端部,第三模板310与第一模板110和第二模板210内部围合形成有供浇筑剪力墙的浇筑空间,第三模板310设有若干组横向和竖向的第三背楞311,第三模板310四周设有供连接用的连接边框313。连接边框313优选厚度为5mm。

第三围檩312横向挡设于第三模板310外侧,且固设于第三背楞311。

铝模板单元设有若干组横向和竖向的第一背楞111,第一围檩112固设于第一背楞111;钢模板单元设有若干组横向和竖向的第二背楞211,第二围檩212固设于第二背楞211;第三模板设有若干组横向和竖向的第三背楞311,第三围檩312固设于第三背楞311。

对拉丝杆321贯穿第一模板110和第二模板210,通过对拉丝杆321紧固连接第一模板110、第二模板210、第一围檩112以及第二围檩212。对拉丝杆321优选为A20mm丝杆。

对拉丝杆321的端部穿过对应的第一围檩112和第二围檩212,套设第三挡件322并螺合连接第三螺母,第三挡件322通过该第三螺母螺合推抵至第一围檩112或第二围檩212上从而实现紧固连接第一围檩112和第二围檩212。

第一斜拉丝杆121斜向穿过第一围檩112和第三围檩312,第一斜拉丝杆121斜向设于第一模板110和第三模板310的连接处,通过第一斜拉丝杆121紧固连接第一围檩112和第三围檩312。第一斜拉丝杆121优选为A20mm丝杆。

第一围檩112和第三围檩312的外侧面对应第一斜拉丝杆121设有第一齿状凸台1121,第一斜拉丝杆121的端部穿过对应的第一齿状凸台1121,套设第一挡件122并螺合连接第一螺母,第一挡件122通过该第一螺母螺合推抵至第一齿状凸台1121上从而实现紧固连接第一围檩112和第三围檩312。

第二斜拉丝杆221斜向穿过第二围檩212和第三围檩312,第二斜拉丝杆221斜向设于第二模板210和第三模板310的连接处,通过第二斜拉丝杆221紧固连接第二围檩212和第三围檩312。第二斜拉丝杆221优选为A20mm丝杆。

第二围檩212和第三围檩312的外侧面对应第二斜拉丝杆221设有第二齿状凸台2121,第二斜拉丝杆221的端部穿过对应的第二齿状凸台2121,套设第二挡件222并螺合连接第二螺母,第二挡件222通过该第二螺母螺合推抵至第二齿状凸台2121上从而实现紧固连接第二围檩212和第三围檩312。

第一角板130设于第一模板110与第三模板310的连接夹角处,第二角板230设于第二模板210与第三模板310的连接夹角处,第一角板130与对应的铝边框113和连接边框313相贴合设置,并通过固定件连接固定,第二角板230与对应的钢边框213和连接边框313相贴合设置,并通过固定件连接固定。第一角板130和第二角板230优选为宽度为10cm的角铝。

铝边框113、钢边框213、连接边框313、第一角板130以及第二角板230上均开设有连接孔,固定件穿设于相贴合面上的一对相对应的连接孔,以实现第一角板130与对应的铝边框113和连接边框313的固定连接和第二角板230与对应的钢边框213和连接边框313的固定连接。连接孔优选直径为2cm,间距为20cm。

第一角板130与对应的铝边框113通过销钉131固定连接,第一角板130与对应的连接边框313通过螺栓231固定连接;第二角板230与对应的钢边框213通过销钉131固定连接,第二角板230与对应的连接边框313通过螺栓231固定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支模结构,首先,由于剪力墙、柱截面会发生多次变化,因此在深化设计之前,将变化的尺寸、变化的次数考虑进去,预制成变化界面尺寸的标准模板块,即第三模板310。本实例为变化3次,每次变化10cm,因此第三模板长度为10cm。接着,根据施工需要的模板长度及宽度,确定采用的需要的第二模板210和第一模板110的尺寸及销钉、螺栓的数量。最后,安装模板及连接结构,开始施工。当混凝土剪力墙变截面时,则根据需要拆除单块第三模板310。

本实用新型剪力墙的支模结构在采用传统的边框模板连接方式以外,还采用在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三模板外侧上分别挡设第一围檩、第二围檩、第三围檩,通过将第一斜拉丝杆斜向设于第一模板和第三模板的连接处紧固连接第一围檩和第三围檩通过将第二斜拉丝杆斜向设于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的连接处紧固连接第二围檩和第三围檩从而使垂直设置的第一模板和第三模板、第二模板和第三模板的角部稳固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有效防止模板角部的涨模,保障浇筑成品混凝土剪力墙的成型质量。并且,由于考虑到剪力墙柱截面会发生多次变化,预制变化界面尺寸的标准模板块,即第三模板310,使模板具有更好的灵活性。此外,增强固定强度的螺栓和易于拆除的销钉分别适用于整体吊装的第二模板210和标准块第一模板110,使整个连接结构易于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省时省工、能够做到将钢模板单元和铝模板单元快速且牢固地连接,提高了施工速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