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停放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3470发布日期:2018-11-02 21:3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自行车停放系统。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传统产业,具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环保以及交通的问题,自行车再度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但是目前自行车的停放主要还是简单的排列在地面上,车与车之间紧密排列,取放困难,占地面积大,并且容易造成连锁反应,成片歪倒造成自行车的损坏。还有一种通过螺旋线结构的固定格架,自行车放入互不干扰的格架内,这样通过规划取车方便,但是还是存在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而且对于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公共自行车,为配套相应的电子存放系统,公共自行车采用的是桩式停放系统,其占地面积更大;现有城市可用土地面积都是在逐渐减小的,因此需要一种占地面积小的自行车停放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停放系统,其具有占地空间小、停放自行车数量多、停放有序的优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停放系统,其包括立柱、转盘、控制器;所述立柱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立柱的上部设有一转动轴,所述转盘配合到转动轴上并相对于地面悬空立放;所述转盘上配合有若干个用于固定自行车并令自行车由平放变为立放或令自行车由立放转为平放的展收固定装置,各个展收固定装置沿着转盘的径向布置,所述控制器控制转盘的转动以及展收固定装置的动作。

所述的各个展收固定装置关于转盘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分布。

所述转盘相对于地面竖直立放或所述转盘相对于地面倾斜立放;所述转盘相对于地面倾斜立放即所述转盘的上部靠近立柱,所述转盘的下部远离立柱。

所述展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杆、牵引杆、停放杆及驱动停放杆由立放转为平放或是由平放转为立放的驱动装置;所述停放杆上设有固定自行车的夹具;所述固定杆固定在转盘上且固定杆的上端靠近转盘中心,固定杆上设有沿转盘径向的长条形导向孔,所述停放杆的上端设有配合导向孔的插销;所述牵引杆的一端与停放杆的中部铰接,牵引杆的另一端与固定杆的下端铰接。

所述牵引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向固定杆偏折的拐杆,所述拐杆与牵引杆形成一个钝角;所述驱动装置为伸缩式驱动装置,所述伸缩式驱动装置的一端与固定杆的上部铰接,所述伸缩式驱动装置的另一端与拐杆铰接。

所述牵引杆上固定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中心轴位于牵引杆和固定杆的铰接位置上,所述驱动装置为转动式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转轴转动进而驱动牵引杆转动。

所述停放杆的上端设有穿孔,所述插销穿过穿孔;所述插销上配合有所述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插销在导向孔内上下移动。

所述驱动装置为传送带结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轮、从动轮、网带;所述插销与网带固定连接。

所述夹具为对夹式夹具,每对夹具包括分别固定在停放杆两边的左夹具和右夹具,所述左夹具和右夹具为对称式结构;所述左夹具包括伸缩驱动装置和与伸缩驱动装置自由端固定连接的夹板;所述左夹具还包括一斜杆,所述斜杆一端与伸缩驱动装置的自由端铰接,所述斜杆的另一端与夹板连接;所述斜杆与伸缩驱动装置的收缩方向形成一个钝角;所述左夹具平放时,斜杆倾斜向下;所述夹板包裹有一层弹性套,所述弹性套的表面设有若干个防滑凸块。

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停放系统包括一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为若干个设在转盘边缘且位置相对于各个展收固定装置的挡片和与挡片配合的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的位置固定不变。

采用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展收固定装置可把自行车由原来的平放改成立放,占用的地面空间小,而且每个展收固定装置停放一辆自行车,使得自行车停放有序;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转盘可以将自行车转动到空中停放,在相同的占地面积下,可以停放更多的自行车,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占地面积小、停放自行车数量多、停放有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示意图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示意图2;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示意图3;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示意图4;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示意图5;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展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展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展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3;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弹性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展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展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展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3;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展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展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2;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展收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自行车停放系统,其包括立柱A、转盘B、控制器;所述立柱A固定在地面D上,所述立柱A上部设有转动轴A1,所述转盘B配合于转动轴A1上并相对于地面D悬空立放,所述转动轴A1可以通过液压驱动来得到动力进行转动;所述转盘B上配合有若干个固定自行车E并令自行车E由平放变为立放或令自行车E由立放转为平放的展收固定装置C,每个展收固定装置C沿着转盘B的径向布置,所述控制器控制转盘B的转动以及展收固定装置C的动作;

所述展收固定装置C包括固定杆1、牵引杆2、停放杆3及驱动装置4;所述停放杆3上设有固定自行车E的夹具5;所述固定杆1固定在转盘B上且固定杆1的上端靠近转盘B的中心,固定杆1上设有沿转盘B径向的长条形导向孔11,所述停放杆3的上端设有配合导向孔11的插销31;所述牵引杆2的一端与停放杆3的中部铰接,牵引杆2的另一端与固定杆1的下端铰接;所述驱动装置4用于驱动停放杆3由立放转为平放或是由平放转为立放,进而使得固定在停放杆3的上自行车E由立放转为平放或是由平放转为立放。

所述转盘B可以相对于地面D竖直立放。所述转盘B也可相对于地面D倾斜立放;即所述转盘B的上部靠近立柱A,所述转盘B的下部远离立柱A,这样转盘B可以形成一个斜面,使得固定在转盘B上的自行车E更稳固,更不易下滑。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展收固定装置C,可以把自行车E由原来的平放改成立放,占用的地面空间更小,而且每个展收固定装置C停放一辆自行车,使得自行车E停放有序;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转盘B可以将自行车E转动到空中停放,在相同的占地面积下,可以停放更多的自行车E,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占地面积小、停放车辆多、自行车E停放有序的优点。

如图1至图12a所示,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其中所述固定杆1通过固定件12固定在转盘B上,所述固定杆1的上端靠近转盘B的中心,配合图8至图10所示,所述固定杆1设有沿转盘B径向的长条形导向孔11,所述停放杆3的上端设有配合导向孔11的插销31,所述停放杆3上设有固定自行车E的夹具5。所述停放杆3上可设有供自行车E的车轮E1导向的滑槽32,通过滑槽32可以方便自行车E沿滑槽32推入到停放杆3上;所述停放杆3的下端可以设有一滑轮33,通过滑轮33可以避免停放杆3的下端与地面D强烈摩擦而造成磨损;所述牵引杆2的一端与停放杆3的中部铰接,牵引杆2的另一端与固定杆1的下端铰接;所述牵引杆2的另一端还固定有向固定杆1偏折的拐杆21,所述拐杆21与牵引杆2形成一个钝角,所述钝角可以优选为140度,所述驱动装置4为伸缩式驱动装置41,具体所述伸缩式驱动装置41可以为伸缩式液压缸;所述伸缩式驱动装置41的一端与固定杆1的上部铰接,所述伸缩式驱动装置41的另一端与拐杆21铰接;当伸缩式驱动装置41伸缩时可以带动拐杆21和牵引杆2绕着牵引杆2与固定杆1的铰接位置转动,由于停放杆3的上端的插销31受限于导向孔11,牵引杆2的转动会使得停放杆3的插销31沿着导向孔11上下移动,进而使得停放杆3由立放变为平放或是由平放变为立放。

进一步,所述停放杆3的上端可设有一个挡板34,在固定有自行车E的展收固定装置C随着转盘B转动到最高处时,挡板34可以对自行车E有一个阻挡作用,防止自行车E下滑而造成安全隐患;所述挡板34可以为类似“U”形结构,这样挡板34可以在多个方向都对自行车E的车轮E1有一个阻挡作用,使得自行车E都更稳固的固定在停放杆3上。所述挡板34上可设有感应器,当自行车停放到停放杆3上时,感应器感应到车辆完全停放好,夹具5再固定自行车;所述感应器可以为压力传感器,当自行车E的车轮E1触碰到压力传感器时,夹具5再动作固定自行车E。

配合图11和图12和图12a,所述夹具5为对夹式夹具,每对夹具5包括分别固定在停放杆两边的左夹具51和右夹具52,所述左夹具51和右夹具52为对称式结构,所述左夹具51包括伸缩驱动装置511和与伸缩驱动装置511自由端固定连接的夹板512,所述伸缩驱动装置511可以为伸缩式液压缸;当自行车E沿着滑槽32推入停放杆3上时,所述夹具5两边对夹固定住车轮E1便将自行车E固定在停放杆3上;优选地,每根停放杆3上的夹具5的数量为两对,两对夹具5分别固定在停放杆3的上半部和下半部,通过两对夹具5可以分别夹住自行车E的两个车轮E1来实现对自行车E的稳固固定;当然每根停放杆3上的夹具5可以是一对,夹板512的长度足够长即可实现对自行车E的稳固固定,或者夹具5配合停放杆3上的滑槽32也可以实现对自行车E的稳固稳定。

如图11所示,进一步,所述左夹具51还可以包括一斜杆513,所述斜杆513一端与伸缩驱动装置511的自由端铰接,所述斜杆513的另一端与夹板512连接;所述斜杆513与伸缩驱动装置511的收缩方向形成一个钝角;所述左夹具51平放时,所述斜杆513倾斜向下;通过这种结构,夹具5对夹时,斜杆513会使得夹板512有一个朝向停放杆3的分力,可以使得自行车E更好的固定在停放杆3上,即使自行车E悬挂在空中时也能稳定的固定在停放杆3上。如图12所示,所述夹板512可以包裹有一层弹性套514,通过弹性套514可以避免夹具5损伤自行车E;如图12a所示,所述弹性套514的表面可设有若干个防滑凸块5141来增加摩擦力,所述防滑凸块5141可以为菱形结构。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一个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为若干个设在转盘B边缘且位置相对于各个展收固定装置C的挡片6和与挡片6配合的接近开关7,所述接近开关7的位置固定不变。通过定位装置,转盘B可以实现准确的转动,保证展收固定装置C的精确定位,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智能控制台F,所述智能控制台F固定在地面D上;通过智能控制台F可以方便用户操作以及管理自行车E存取停放,所述控制器设在智能控制台F内。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使用智能控制台F,用户也可以直接使用智能手机的APP并通过蓝牙、WiFi或其他无线网络与控制器相连来操作。

配合图3至图7所示,如下具体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当用户需要停放自行车E时,用户通过智能控制台F记录个人信息,然后智能控制台F控制转盘B转动,使得转盘B上的空置的某一展收固定装置C转动到最低端;然后展收固定装置C的驱动装置4驱动牵引杆2转动,进而停放杆3由立放变为平放并与地面D接触,然后用户将自行车E沿滑槽32推入停放杆3上,感应器感应到自行车E停放好,然后夹具5对夹,将自行车E固定;最后驱动装置4驱动牵引杆2反向转动,停放杆3由平放恢复为立放,使得固定在停放杆3的自行车E由平放变成立放起来,可以节省空间。当还有用户需要停车时,可以再重复上述步骤,原来已经停放好的自行车E则跟随转盘B转动到空中,更节省占地空间,可以停放更多的车辆;而且每个展收固定装置C停放一辆自行车E,可以使得自行车E停放有序整齐。

当用户需要取出自行车E时,用户通过智能控制台F将个人信息入输入,然后智能控制台F控制转盘B转动,使得转盘B上的对应于该用户的自行车E停放的展收固定装置C转动到最低端;然后该展收固定装置C的驱动装置4驱动牵引杆2转动,进而停放杆3由立放变为平放并与地面D接触,夹具5将自行车E松开,用户即可把自行车E取出;最后驱动装置4驱动牵引杆2反向转动,停放杆3由平放恢复为立放。

整个自行车E的停放及取出的过程,用户只需操作智能控制台F以及推动自行车E即可,使用极为方便。

如图13至图15所示,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4。

在实施例二中,所述驱动装置4为转动式驱动装置42,所述牵引杆2上固定有一转轴22;所述转轴22的中心轴位于牵引杆2和固定杆1的铰接位置上,所述转动式驱动装置42驱动转轴22转动进而驱动牵引杆2转动。

具体的,所述转动式驱动装置42可以为转动式电机;所述转轴22通过齿轮221与所述转动式电机的转动齿轮相啮合;当转动式电机转动时,转轴22带动牵引杆2转动;由于停放杆3的上端受限于导向孔11,牵引杆2的转动使得停放杆3的上端的插销31沿着导向孔11上下移动,进而使得停放杆3由立放变为平放或是由平放变为立放。

如图16至图18所示,揭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4。

在实施例三中,所述停放杆3的上端设有穿孔,所述插销31穿过穿孔;所述插销31上配合有所述的驱动装置4,所述驱动装置4驱动插销31在导向孔11内上下移动,插销31的移动会使停放杆3由立放变为平放或是由平放变为立放。

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4为传送带结构,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主动轮431、从动轮432、网带433;所述插销31与网带433固定连接,当主动轮431正反转时,网带433带着插销31在导向孔11内上下移动,由于停放杆3的中部受限于牵引杆2,插销31在导向孔11内上下移动会使得停放杆3由立放变为平放或是由平放变为立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较传统的自行车停放系统,通过展收固定装置C可把自行车E由原来的平放改成立放,占用的地面空间更小,而且每个展收固定装置C停放一辆自行车E,自行车E停放有序;并且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转盘B可以将自行车E转动到空中停放,在相同的占地面积下,可以停放更多的自行车E,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占地面积小、停放车辆多、停放有序、存取方便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