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拆篷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8707发布日期:2018-06-30 04:2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快拆篷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篷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拆篷房。



背景技术:

现有篷房中的底座、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通常是独立出厂并采用螺栓螺杆等固定方式进行连接,无法在出厂前进行预装,且螺栓螺杆等固定方式无法进行快速折叠,不便于对篷房进行堆叠运输。对篷房进行运输时,需要将底座、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进行独立的装车运输,浪费较多的人力成本,且不便于后期对篷房进行拆卸转移;对篷房进行组装时,需要依次将底座、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进行固定连接,严重影响了篷房的组装效率。

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且无需使用专门工具即可实现展开和折叠的快拆篷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无需使用专门工具即可实现展开和折叠的快拆篷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拆篷房,适于快速展开和折叠,所述快拆篷房包括底座、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位于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并分别连接所述底座,所述快拆篷房还包括铰接机构及杆件,所述铰接机构包括第一铰接件及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一铰接件连接于所述底座及所述第一板材之间,所述第二铰接件连接于所述底座及所述第二板材之间,所述第一板材藉由所述第一铰接件、所述第二板材藉由所述第二铰接件分别背向所述底座呈铰接的转动以展开所述快拆篷房,所述第一板材藉由所述第一铰接件、所述第二板材藉由所述第二铰接件分别朝向所述底座呈铰接的转动以折叠所述快拆篷房;所述杆件呈横跨的设置于所述底座之上,所述杆件呈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连接所述杆件,所述杆件撑开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以使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立于所述底座上以展开所述快拆篷房;拆除所述杆件,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叠置于所述底座之上以折叠所述快拆篷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铰接件铰接底座及第一板材之间,第二铰接件铰接于底座及第二板材之间,使得第一板材和/或第二板材能够朝向或背向底座铰接的折叠或展开,杆件可拆卸连接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连接杆件,杆件撑开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以使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立于底座上以展开快拆篷房,拆除杆件,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叠置于底座之上以折叠快拆篷房,结构简单,便于在出厂前对底座、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进行预装,避免了现场组装,降低了人力成本及施工难度,大大的提升了快拆篷房的组装效率,且无需使用专门工具即可实现快拆篷房的展开和折叠;拆除杆件后,第一板材和第二板材能够分别朝向底座铰接折叠以节省存放空间,便于将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快拆篷房进行堆叠运输,提升了运输效率;连接杆件,杆件撑开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并使得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之间形成支撑力,使得第一板材及第二板材能够稳定的立于底座上以保证快拆篷房的展开,提升了快拆篷房展开时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杆件包括杆件本体及两挂杆,两所述挂杆对应的连接所述杆件本体的两端。

较佳地,所述挂杆的自由端凸伸形成悬挂部,所述第一板材及所述第二板材呈对称的设置有挂座,所述挂座开设有供所述悬挂部卡入的挂槽。

较佳地,所述杆件本体呈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形成插接腔,两所述挂杆对应的插接于所述杆件本体的两端。

较佳地,所述挂槽的开口朝上。

较佳地,所述第一铰接件铰接于所述底座及所述第一板材之间形成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板材以所述第一旋转轴为轴心朝所述底座呈转动的折叠。

较佳地,所述第二铰接件铰接于所述底座及所述第二板材之间形成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板材以所述第二旋转轴为轴心朝所述底座呈转动的折叠。

较佳地,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距离所述底座的距离具有高度差。

较佳地,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呈平行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杆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挂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铰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铰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的分布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快拆篷房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若干个本实用新型的快拆篷房堆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阅图1-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快拆篷房100,包括底座10、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适于快速展开和折叠,便于在快拆篷房100的出厂前,对底座10、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进行预装,避免了现场组装,降低人力成本及施工难度,提升快拆篷房100的组装效率,且无需使用专门工具即可实现快拆篷房100的展开和折叠,如图14折叠后的快拆篷房100能够节省存放空间,便于将多个快拆篷房100进行如图15所示的堆叠运输,提升了运输效率。下面将对本实施例的快拆篷房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快拆篷房100包括底座10、第一板材20、第二板材30、铰接机构及杆件60,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位于底座10的相对两侧并分别连接底座10。其中,铰接机构包括第一铰接件40及第二铰接件50,第一铰接件40连接于底座10及第一板材20之间,第二铰接件50连接于底座10及第二板材30之间,第一板材20藉由第一铰接件40、第二板材30藉由第二铰接件50分别背向底座10呈铰接的转动以展开快拆篷房100,第一板材20藉由第一铰接件40、第二板材30藉由第二铰接件50分别朝向底座10呈铰接的转动以折叠快拆篷房100,从而实现快拆篷房100的快速展开和折叠;杆件60呈横跨的设置于底座10之上,杆件60呈可拆卸的连接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连接杆件60,杆件60撑开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以使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立于底座10上以展开快拆篷房100;拆除杆件60,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叠置于底座10之上以折叠快拆篷房100。通过对杆件60进行组装和拆除,即可在无需专用工具的情况下实现快拆篷房100的展开和折叠,大大提升了快拆篷房100的展开与折叠效率。

请参阅图1-图7所示,具体的,杆件60包括杆件60本体及两挂杆62,杆件60本体呈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形成插接腔,两挂杆62对应的插接于杆件60本体的两端的插接腔。其中,挂杆62的自由端凸伸形成悬挂部621,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呈对称的设置有挂座70,挂座70开设有供悬挂部621卡入的挂槽71,挂槽71的开口朝上。需要展开快拆篷房100时,分别将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背向底座10转动以使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立于底座10上,将杆件60的两端的悬挂部621从上往下卡入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对应的挂槽71内,以使杆件60横跨于底座10上并撑开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以便形成对快拆篷房100的稳定支撑以展开快拆篷房100;需要折叠快拆篷房100时,将杆件60的两端的悬挂部621从下往上从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对应的挂槽71内取出,以解除杆件60与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的连接,分别将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朝向底座10转动以使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叠置于底座10之上,从而将快拆篷房100快速折叠以节省占用空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两挂杆62为插接连接杆件60本体的两端的插接腔,该插接方式可以为直接插接,也可以为通过螺母配合的套接,当然两挂杆62还可以一体成型或焊接于杆件60本体的两端,在此对杆件60本体与两挂杆62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挂槽71的开口方向可以设置为朝左或朝右等,也可以通过紧固的方式固定悬挂部621和挂槽71,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1、图2及图8-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快拆篷房100的第一铰接件40连接于底座10与第一板材20之间,底座10与第一板材20藉由第一铰接件40进行铰接并形成第一旋转轴41,第一板材20以第一旋转轴41为轴心朝底座10呈转动的折叠,由于底座10与第一板材20之间为直接铰接,所以,第一板材20能够完全的叠置于底座10之上;第二铰接件50连接于底座10与第二板材30之间,底座10与第二板材30藉由第二铰接件50进行铰接并形成第二旋转轴51,第二板材30以第二旋转轴51为轴心朝底座10呈转动的折叠,第一板材20与第二板材30位于底板的相对两侧,使得第一板材20与第二板材30能够呈相对的折叠于底座10之上;第一旋转轴41与第二旋转轴51距离底板的距离具有高度差,本实施例中,高度差等于第一板材20的厚度,藉由高度差,第二板材30以第二旋转轴51为轴心朝底座10呈转动的折叠时,该高度差使得第二板材30在折叠的过程中克服了第一板材20的厚度,使得第二板材30能够完全的叠置于第一板材20之上,从而将第一板材20与第二板材30呈重叠的折叠于底座10之上,实现快拆篷房100的完全折叠。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设置为第一旋转轴41到底座10的距离小于第二旋转轴51到底座10的距离,由于快拆篷房100中的底座10、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均有厚度,此时,底座10与第一板材20之间为直接叠置,可以直接实现底座10与第一板材20之间的完全叠置,而由于底座10与第二板材30之间隔着第一板材20,第二板材30朝底座10折叠时,必须要考虑第一板材20的厚度,选取第一旋转轴41与第二旋转轴51的高度差的大小为不小于第一板材20的厚度,即可实现第二板材30与底座10折叠时能够克服第一板材20的厚度以将第二板材30完全叠置于第一板材20之上,实现底座10、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的完全叠置。当然,也可以设置第二旋转轴51到底座10的距离小于第一旋转轴41到底座10的距离,此时,应该先将第二板材30直接叠置于底座10之上,再将第一板材20完全叠置于第二板材30之上,其完全叠置的原理与上述雷同,故在此不做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及图8-图10所示,第一铰接件40包括第一固定部42、第一活动部43及第一铰接杆44。其中,第一固定部42连接底座10,第一活动部43连接第一板材20,第一固定部42与第一活动部43呈铰接的连接形成第一旋转轴41。第一固定部42贯穿设置有供第一铰接杆44穿过的第一固定孔421,第一活动部43设置有供第一固定部42卡入的第一凹槽431以形成第一活动部43与第一固定部42之间的卡合对准,第一活动部43于第一凹槽431处贯穿设置有供第一铰接杆44穿过的第一活动孔432,第一固定部42卡入第一凹槽431并对准第一固定孔421及第一活动孔432时,第一铰接杆44穿过第一活动孔432及第一固定孔421以形成第一旋转轴41,第一固定部42与第一活动部43以第一铰接杆44为第一旋转轴41沿图中F方向铰接转动,从而实现第一板材20与底座10之间的铰接转动。进一步的,第一铰接件40还包括第一连接部45,第一连接部45连接第一板材20,第一活动部43藉由第一连接部45连接第一板材20,当底座10与第一板材20之间存在其他具有厚度的物体时,第一活动部43间接通过第一连接部45垫高与第一固定部42之间的相对距离,从而实现垫高第一铰接杆44与底座10之间的距离,以克服底座10与第一板材20之间的其他的物体的厚度,从而将第一板材20完全叠置于底座10之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45的厚度可以根据底座10与第一板材20之间存在其他具有厚度的物体的最大厚度来选定,在此不做赘述。

请参阅图1、图3、图8、图11及图12所示,第二铰接件50包括第二固定部52、第二活动部53及第二铰接杆54。其中,第二固定部52连接底座10,第二活动部53连接第二板材30,第二固定部52与第二活动部53呈铰接的连接形成第一旋转轴41,第二固定部52与第二活动部53以第二铰接杆54为第二旋转轴51沿图中G方向铰接转动,从而实现第二板材30与底座10之间的铰接转动。第二固定部52贯穿设置有供第二铰接杆54穿过的第二固定孔521,第二活动部53设置有供第二固定部52卡入的第二凹槽531以形成第二活动部53与第二固定部52之间的卡合对准,第二活动部53于第二凹槽531处贯穿设置有供第二铰接杆54穿过的第二活动孔532,第二固定部52卡入第二凹槽531并对准第二固定孔521及第二活动孔532时,第二铰接杆54穿过第二活动孔532及第二固定孔521以形成第二旋转轴51。由于第一旋转轴41到底座10的距离小于第二旋转轴51到底座10的距离,第二板材30折叠于底座10时,依靠第一旋转轴41与第二旋转轴51的高度差以克服第一板材20的厚度,从而将第二板材30完全叠置于第一板材20之上,从而实现底座10、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之间的完全叠置。当第二板材30与第一板材20之间还有其他具有厚度的物体时,可以适当增大第一旋转轴41与第二旋转轴51的高度差,以进一步克服第二板材30与第一板材20之间的其他物体的厚度,以将第二板材30完全叠置于第一板材20之上。

请参阅图1-图3及图13所示,第一铰接杆44与第二铰接杆54呈如图13所示的相互平行的布置,使得设置于底座10相对两侧的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能够平行的叠置。当然,第一铰接杆44与第二铰接杆54还可以呈相互垂直的布置,以实现第一板材20与第二板材30呈相邻的垂直于底座10的两侧设置,第一铰接杆44与第二铰接杆54还可以呈不规则布置,以适应快拆篷房100的多样性组装,此时,将杆件60中的挂杆62作适当弯折,即可配合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上的挂座70以悬挂于底座10上,在此不做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仅示意性的描述快拆篷房100具有两对于底座10两侧设置的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快拆篷房100的板材数量还可以设置为一个、三个、四个或五个等,此时不同板材之间的高度差应该根据位于当前板材之下的其他板材的总厚度确定,以实现多个板材之间的完全叠置,其实施原理与上述相同,此时,将杆件60中的挂杆62作适当弯折,即可配合多个板材之间上的挂座70以悬挂于底座10上,在此不做赘述。

结合图1-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铰接件40铰接底座10及第一板材20之间,第二铰接件50铰接于底座10及第二板材30之间,使得第一板材20和/或第二板材30能够朝向或背向底座10铰接的折叠或展开,杆件60可拆卸连接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连接杆件60,杆件60撑开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以使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立于底座10上以展开快拆篷房100,拆除杆件60,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叠置于底座10之上以折叠快拆篷房100,结构简单,便于在出厂前对底座10、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进行预装,避免了现场组装,降低了人力成本及施工难度,大大的提升了快拆篷房100的组装效率,且无需使用专门工具即可实现快拆篷房100的展开和折叠;拆除杆件60后,第一板材20和第二板材30能够分别朝向底座10铰接折叠以节省存放空间,便于将多个本实用新型的快拆篷房100进行堆叠运输,提升了运输效率;连接杆件60,杆件60撑开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并使得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之间形成支撑力,使得第一板材20及第二板材30能够稳定的立于底座10上以保证快拆篷房100的展开,提升了快拆篷房100展开时的稳定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